职业规划越早越好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更具实效

时间:2024-09-30 15:56:18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业规划越早越好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更具实效

    “深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目前开展得如何?”、“大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究竟有哪些误区?”、“大学生该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针对系列报道采访中遇到的种种疑惑,以及11月9日南方日报联合深圳三所高校进行的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调查结果,记者采访了北京深圳著名的职业规划专家,请他们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把脉”。

  深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仅在起步阶段

  陈德明深圳大学副教授,中国劳动部破格认证的高级职业指导师,美国职业发展协会认证的中国地区首批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国际职业指导师(ICDT)认证课程讲师

  “职业规划教育发源于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整个美国都在推广和实施‘生涯教育’。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职业规划已被列入必修课,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而深圳与之相比,差距巨大!”陈德明认为,深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目前只处在起步阶段。

  他坦言,现在深圳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虽然学校已经开始关注了,但实际投入较少,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师资严重缺乏,了解职业规划的教师不多,深入研究的更少;二是合适的教材严重缺乏,没有符合本校实际的自编教材;三是讲座零散,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谁都来讲职业规划,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四是对学生职业规划组织扶持力度不够。经费、场地难以保证,内部激励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

  职业规划并非按自己意愿去选择工作

  对于调查中,许多同学觉得就业指导用处不大的心态,陈德明指出,“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产、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学校就业指导的行政化体系不做根本性的改革,不主动向市场出击,今后的路只能越走越窄”。而针对部分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是“纸上谈兵”,他觉得这主要是对职业规划的理解不全面所致。

  陈德明表示,职业规划并非就是按自己意愿去选择工作,它其实包括五大环节:一是自我评估(知己),即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二是职业机会评估(知彼),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目标就业城市、行业、职业、企业相关资讯,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性评估职业机会;三是确定职业目标、路径;四是制定行动计划;五是反馈修正,即根据自我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其它不可预测的因素,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及时调整、修正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的意义不在于控制变化

  面对许多学生“外界环境变化太快,制定职业规划究竟意义何在?似乎也有人当初没制定规划也成功了”的困惑,陈德明表示,职业规划与成功之间并没必然因果关系,只能说制定科学、合理、务实的职业规划有助于成功。“无论世界怎样多变,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是组织都毫不犹豫地为自身的发展制定规划,这是为什么?俗话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所以,职业规划的意义不在于控制变化,而在于预知变化、因应变化,使职业发展之舟顺利前行!”

  那么制定规划是否可理解为不在于一纸行文,而在于在制定中获得规划意识?“应该说,这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还不完全。职业规划不但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意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以及行动方式,使得他们主动走出‘象牙塔’,回归到从生活、生产、社会中去学习的‘正道’,同时使他们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中保持一份清醒与自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就业市场的要求。”

  大学生职业规划严重缺位

  李廷海国内著名职业规划专家、爱未来首席职业顾问

  “今年9月,我在北京25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这个以1200人为样本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据李廷海先生介绍,调查中,有3—5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有16.5%,有模糊想法或到时候再说的有26.8%,而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竟然达到52.5%。大学生职业规划严重缺位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所以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业标准不能只论薪水

  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现在正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工作不到1个月就辞职,李廷海表示,大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应该避免陷入“一元化”的误区。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人力资源自由流通的同时,也让金钱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现在很多大学生择业时只比较薪水高低,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只看重薪水、职位,而不考虑这个职位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合适?是否已经有所准备?”据他统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性都很差,在同一个职位上呆3年以上的很少。

  职业规划应该越早越好

  李廷海介绍,做职业规划首先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优势、特长;其次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第三,实践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规划对人来说就像一个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15岁以前;探索阶段:15—25岁;建立阶段:25—35岁左右;保持阶段;衰退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正处于探索阶段,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李廷海建议,“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优势、特长的分析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大学四年里,大一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二确定专业方向,有时间应该多实习,接触社会,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大三尝试职业选择;大四如愿以偿。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高校职业教育应修正方法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每年到毕业之时,不仅仅是学生及其家长头疼,很多高校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推销毕业生,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只是“就业信息收集者、发布者”和“招聘会组织者”的角色。虽然学校已经开始重视职业规划教育,但李廷海直言,这种教育应该在方式方法上做出修正。

  在“爱未来”进行的调查中,希望获得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或帮助的学生有72.3%,但是想通过专业机构作职业规划的只有3%。这种矛盾来源于学生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同时反映了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李廷海建议,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应该具有更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引进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发挥职业规划教育的作用重在“一个是专家团队的组成,一个是探索、实践和引导”。

  “大规模的职业规划竞赛是不适合的,学生的参与性太低。应组织小范围的竞赛,在班级的范围内进行,这样大家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原载《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 孟召臣) 

【职业规划越早越好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更具实效】相关文章:

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沦为“鸡肋”?02-18

职业规划11-29

事业与职业规划11-29

职业规划调整11-26

职业规划的意义11-11

职业规划评估01-24

职业规划的认知06-24

重视职业规划12-01

职场职业规划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