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安大学生网络创业故事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于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就成为破解就业困局的对策。
但由于缺乏资金、缺少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等,大学毕业生创业之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我们的眼光充满了好奇,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激情,我们的钱夹却空前的瘦小。”这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写照。
本文讲述了三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故事,也许他们离成功还很远,但是他们的创业之路或可给目前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与往年相比,如今不少大学毕业新生们在充满求职焦虑的同时,开始大胆地选择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高频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鼓励。
与此同时,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举办,各类创业项目现场推广、政府扶持创业政策宣传、创业贷款发放也相继开展,“创业元素”为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新机遇,众多莘莘学子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但由于资金匮乏、缺少社会经验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等制约,使大学毕业生创业之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
针对西安地区大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7.46%的西安高校毕业生考虑过自主创业。但另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我们的眼光充满了好奇,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激情,我们的钱夹却空前的瘦小。”这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写照。
张涛:互联网里寻找奇迹
张涛的公司与何贵龙的公司相邻,是入驻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八家企业之一。
张涛是西安一民办院校07届毕业生,他名下的陕西巨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元。
张涛来自武功县农村,在新疆经营药店的父母对他的创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的公司如今已投进去20多万元,但还没有开始盈利。
张涛在大一时,就跟朋友成立了一家烘焙公司,代理上海一家公司的产品。后来还代理销售电话卡、批发服装等,也赚了一些钱。
毕业后,他曾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上本科,在那里,他发现中关村是一块热土,开始有意识接触IT行业。他开始认为,互联网应该是他创业之门。
公司成立之初,他将业务定位在网站设计、医疗软件技术外包代理等方面。最多时,他的公司有30名员工,每月的销售额达6万元。但这类公司太多,竞争太激烈,轰轰烈烈几个月之后,这个业务被迫停掉。
如今,张涛将目光转向了B2C购物商城,在他前几天完成的《电子商务计划书》中,他将公司的目标定位在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类电子网上购物集群。
张涛的设想是,将男性服装类产品搬上网络,先从领带做起,“因为领带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他具体的实施方案是:以知名品牌的领带为主,加入别人代为加工的自主品牌,每条领带的成本控制在40元,而目前此类质量的知名品牌领带市场价格是300元。按照张涛的“保守预计”,大约半年可以实现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上。
或许,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如今街头已鲜见领带,而系领带的又有多少会买廉价货?
张涛之所以对B2C充满希望,是基于“‘PPG’2008年实现销售额158亿、‘麦包包’网站每年也都能销售一个亿,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举例说,去年,他就开始尝试,在淘宝网开了个网店,从三府湾找了几个品牌的包包试着卖,一个月下来也有400元的利润。
然而,淘宝网毕竟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就相当于现实中一个大超市,大超市里的小柜台可能会比小巷内的大商店人气更旺。但张涛不这样认为,“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我们有经验,公司之前的业务之一就是帮别人做网站推广,现在为自己做的时候会更有优势的”。
张涛说,他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创业失败也是创业者必然要遇到的,创业者必须有抗压能力,否则就无法走向成功”。
郗亚民:尚未清晰的样本
郗亚民在他的博客签名里写道:都是在生活,然而每个人都不一样。
春节刚过,郗亚民把公司搬入西安市南郊的一幢商住楼。办公室里窗明几净,最里间的门上写着“总经理室”,宽大的大班台后照例是一张老板椅。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他名下的“陕西中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是300万元。
郗亚民坦言,去年注册公司验资时,开煤矿的表哥将300万元资金在他的账户上“转”了一圈。按说这样的工程设计公司注册资金最低限额是3万元,但他认为,公司的长远目标是要具备相当的规模,才能够获得招标投标的资质。
郗亚民生于1981年,来自铜川山区农村,父亲早已去世,母亲独自一个人拉扯4个孩子。家中曾经的窘迫和被人瞧不起,在他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好在他一直刻苦学习,中学基本是在开水泡馍就咸菜中度过,最终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他说,忘不了2001年9月7日去学校报到,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怀揣着那么多现金。
上了大学,他一心想着赚钱。除了学习,他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和同学琢磨如何挣钱上。当然,他也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快赚了一些生活费。
2003年初,他和十几个同学凑了2000多元钱在学校附近开了个小酒吧,很快,“非典”打碎了他们的发财梦。
毕业前,老师帮他联系到西安的一家设计院实习。他积极要求参与出外测量作业,这样吃住就不用发愁了。
2005年7月,郗亚民大学毕业,回到了西安的公司工作。公司告诉他,需要继续试用3个月,月工资仍旧是600元。
就在这时,他哥哥在铜川也创办了一家小的路桥设计公司,他便向公司提出辞职,回到铜川帮助哥哥。
2007年8月,他告诉哥哥想自己创业,他的理由是:一方面觉得自己年轻,“不想在哥哥这棵树下乘凉”;另一方面,他想到省城发展,那样自己的事业才会有大的起色。
最终,他冒着“忘恩负义”的骂名离开了哥哥。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他无法离开铜川。就在这时,机会来了,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延安的一个项目,问他能否在20天拿下来。最后,他决定拿下这个项目。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忙着找人、找资金和找办公场所。东拼西凑借了2万元,最后15天完成了这个设计项目,并顺利通过评审。按照账面上计算,这个项目有1万元的利润,可结算期是在一年后,无形中他就背负了2万元的债务。
之后,便是屡次出师不利。他开始问自己:创业路上,你还能坚持多久?
在不如意的日子里,他在网络日志里写道:真的想放弃,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但是我不甘心,我也不想那么做,因为我选择了这条路,我就选择了这种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就在这里奋斗!
但他始终放不下创业梦。去年4月,他再次筹集了2万元来到西安,注册了这家公司。他给公司的初期定位是“拾遗补阙”,就是做大设计院看不上的“小”设计,从赚小钱开始。每天,他都很辛苦地四处找业务,经常只吃一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他渐渐建立起一些人脉,承接了部分设计院的画图、出图等技术辅助工作。他说,到去年年底,他的公司也有近30万元的营业额,但其中有十多万还没有结算。多亏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他争取到由政府担保的3万元免息小额贷款,为他解了围。
一时间,他对未来似乎充满着希望。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他说的那么乐观。在他3个月前的一篇网络日志里写道:这样的生活方式没有人理解,因为在我的眼里,第一没有资金,第二没有关系,况且是在设计上创业,必然死路一条!
他朋友的跟帖说:其实你的境况我能感觉到……因为你让人看不到希望!你的思想是把事情美好化了……所以只能去交学费。
郗亚民的答复很简单:一句话,为了明天奋斗!一切不要太乐观,但是也不能悲观。
不管怎么说,郗亚民从一年前的身无分文,到如今每月至少能承担2万元的各类开销,已经是个不容易的开端了。
何贵龙:正在庇护中孵化
与郗亚民相比,何贵龙的创业之路走得似乎稍微轻松一些。
何贵龙的公司不但入驻西安市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享受零房租和办公设备,还有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帮助解决创业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月17日下午1时许,何贵龙作为大学生创业成功代表,到西安市政府参加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督察组召集的座谈会。他的名片上印着“西安市火动堂广告公司总经理”的头衔。只不过他的企业注册资金小了点,只有3万元。
2007年7月,何贵龙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英语大专班,在校期间,他一直担任社团负责人。他逐渐发现,学校里蕴藏着许多商机。临毕业前半年,在老师的支持下,他筹集到2.6万元,注册了“西安火动堂广告有限公司”。
为了避免自己“回头”,他一次就交了一年的房租。等拿到营业执照时,他身上就只剩下16元钱。
除了创业梦之外,大学尚未毕业便成立公司,何贵龙还有另一个目的,拿到公司营业执照后,他立即刻了一枚公章。有了这枚公章,他和自己签订了劳动合同,给自己办理了“三金”等。很快,也办理了在西安落户的户籍手续。
何贵龙对于公司的业务定位是准确的,第一单业务就是承接一家产品在校园的推广,完成后有近2000元的利润,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暑假成为公司两个月的业务空白。但何贵龙没有灰心,他设想着开学后在各校园铺设销售网点,为新生提供各类生活用品。其间,公司几名员工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批发市场询价、讨价和还价。
但是,临到开学时他又傻了眼,不仅新生随身携带了几乎所有必需用品,而且校园内外的大小商店都在低价抛售。何贵龙感觉遇到创业的第一个低谷。
去年年初,由于公司业务过于单一,加上寒假没有业务,最后无钱交纳房租,何贵龙不得不选择歇业。
经过两个月的反省,他把公司的主业定位在为各大学无偿制作《体育手册》,然后将该手册作为广告载体向客户招商。公司终于恢复了营业,但这时已经没有房子,没有雇员,也没有钱了。但这些内情不能让客户感觉到,他每天四处跑业务,一个半月挨个拜访了西安市各大学相关负责人,最终与19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笔业务完成之后,却几乎没有利润,甚至都不足以支付印刷厂的费用。
好在命运为他安排了新的转机,在他的争取下,2008年5月8日,他搬进了高新区创业基地,成为第一家进入这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2008年10月,何贵龙获得了由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服务中心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大问题。
“未来很美好 现实很残酷”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这是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的口号,几乎所有大学生创业者都被这档节目所吸引。对于热血澎湃的大学生来讲,这已超越出电视节目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旗帜,是展示激情和梦想的舞台。与此同时,创业成功者高调亮相,失败者悄然退场,莘莘学子的眼前全是太多太多的创业奇迹。
但现实中去创造财富,远非只需大声说出理想那么简单,也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去创造神话,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注定绝大多数创业者走向失败。
“未来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是钱俊东对自己创业经历的总结。钱俊东自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因为创业成功,他俨然已成为西安本土创业者的模板。去年,他名下的4家公司营业总额超过了3000万元。
3月17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督察组在西安召集的座谈会上,钱俊东在发言中建议,大学生在毕业最初的4年内不要盲目创业,可以选择创业前就业,就是有目的地选择就业,为将来创业积累经验。
学生创业的困境从反面凸现了当下教育的不足。西北工业大学的崔义中教授是国内最早的创业学专家之一,他介绍说,国内大学创业教育起源于2002 年,目前只在全国9个院校试点,其中有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目前课程进行得并不尽如人意。而美国在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过去的2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甚至在美国的高中,模拟股票交易也成为选修课之一。
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创业引导与培训的重要性。据西安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焦维发介绍,3月31日,西安市将启动“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首期学员约200人,符合条件的创业学生均可享受到“零费用”培训,通过考试的还能获得最高50万元的创业贷款,创业基金总额达5000万元。
希望创业的大学生们频频呼吁政策优惠,认为国家应该有直接针对大学生的风险投资机制,通过设立风险基金等优惠政策,刺激高校创业。但在市场规则面前,创业者统统都是普通的法人,并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身份而改变。过于强调政策优惠而不加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其结果可能会让创业者赔得更多。
焦维发表示,党和政府在为大学生创业尽心用力,家长也应该负起责任,不能因为一个郎朗在演奏钢琴,千万个家庭都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定要教育监督孩子,从自身的专长和实际出发,既不能担心失败,也不要盲目冲动.
【西安大学生网络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西安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11-28
大学生返乡创业故事08-17
2015年西安市大学生创业政策11-11
大学生创业故事:创业是探险不是冒险11-27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故事11-28
大学生自主创业故事11-23
大学生创业故事一二三11-09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机会11-18
西安进一步放宽 大学生创业政策02-20
大学生创业瞄准新领域倒卖网络域名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