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找工作故事
时下已经进入了7月,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开始了。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高考成绩公布下来,他们即将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而对于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毕业却是一个人生转折,因为他们要离开“象牙塔”的保护步入社会,而步入社会就会面临很多压力,首先就是找工作的压力。
其实,提起“找工作”,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的。而现代流行的“找工作”方式在古代也是司空见惯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找工作”时展现的那些智慧,或许能让当下人眼前一亮。
幽默的“自荐书”
当年东方朔,才高八斗但赋闲在家,汉武帝即位后,征召天下贤良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踊跃参与,他给汉武帝写了封自荐书——3000片竹简,两个人才能扛得起,汉武帝求才心切,耐着性子花了两个月才读完,于是,史上最牛自荐书也因此得名。
在这封自荐书中,东方朔写道:“我少失父母,依靠兄嫂扶养长大成人。13岁才读书,但勤学刻苦,15岁学剑,16岁学《诗》《书》,19岁学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如今我已22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不揣浅陋,很合适做陛下的宰相。”这段话《汉书·东方朔传》里有记载。
东方朔幽默的“自荐书”递上去,汉武帝看后也还之以幽默,给他安排了一个“待诏公车”的公职。这个职位就是你在公车(指招待所)呆着,皇帝什么时候想起你了,什么时候给你活干。
像东方朔这样不揣浅陋、而且狮子大张口,或许几千年才出一个,东方先生的求职经历尽管很牛,但其结果并不牛。
实力派的求职智慧
要论求职结果比较牛的,当属诸葛亮和刘伯温了,他们没参加任何考试,却当上了货真价实的宰相。
诸葛亮和刘伯温的自荐,归纳起来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确实有实力;二是有高人在领导面前极力推荐,名声在外;三是和大领导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在这三个环节中,其中和领导交流最为关键。毕竟交流过程不仅能充分展示你的才华,而且领导也可以从你的言谈举止中,全方位考查你的才能。
其中,诸葛亮成功的关键,在于《隆中对》(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让刘备心悦诚服。
刘伯温成功的关键,缘于一位元朝归隐的官员朱升,他向朱元璋推荐刘伯温后,刘伯温和朱元璋彻夜长谈,让朱元璋有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刘伯温从此开始了为朱元璋充当谋臣的人生新路。
其实,这些找工作的方式,在古代并没有代表性,因为很少有人像他们那样幸运,遇到大领导亲自面试。那些芸芸众生的读书人大多是认真整理好自己一两篇最得意的作品,然后四处登门拜访有权势的名家或政要,以求得名利或谋个一官半职,这种直接亮作品、“真刀实枪”“找工作”的方式,和当下大学生制作精美自荐书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古人找工作故事】相关文章:
古人如何找工作故事06-24
古人如何找工作故事集锦09-15
古人如何找工作09-13
古人求职故事08-25
大学生找工作故事多07-02
毕业生的找工作故事10-04
我在美国找工作的故事09-03
大学生找工作的故事09-01
挖土机找工作的故事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