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大学生的求职故事

时间:2021-04-01 20:34:59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北漂大学生的求职故事

  “人才市场的停车场里,横七竖八停着各处来的自行车、助动车。门口排队的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把门口塞得很满。厚厚的履历表用各色的夹子夹着,一捆一捆的,填没了这只手和那只手之间的空隙……”大学毕业生版的《多收了三五斗》虽然恶搞,但却是应届毕业生艰难求职的真实写照。

北漂大学生的求职故事

  高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高学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据统计,北京市200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0万,其中本科生15万,研究生5万,较上一年度增长幅度高达25%。应届毕业生数量的激增更加剧了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旧时的丰收年没有给农民带来好运气,“谷贱伤农”的景象今天变换了一个形式在大学校园里再次上演。

  只身一人闯荡北京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年复一年吸引着大批人才蜂拥而至;而每年的11月份开始,都会有新一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这支进京的求职大军中。

  大四学生王小小也是外地求职大军中的一员,去年11月初就从山西的学校来到了北京。一到北京她就“投靠”到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高中同学那里,通过同学的帮忙,在民族大学附近租了房子,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漂”。有招聘会的日子她就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国展、农展、大学生就业之家的招聘现场,在各类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之间来回穿梭,没有招聘会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会到出租房附近的网吧搜索招聘信息,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近三个月。

  那天和小王约好了采访,记者去看她。这是一栋老式筒子楼的两居室,精明的房东把屋子布置成宿舍的样子租给这些进京求职却无处落脚的大学生。8个人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其中除了两人是来上电脑培训班的,其余的人全和小王一样,是从各地赶来应聘的大学生。拥挤的小屋里,床上和桌上凌乱地散着几张报纸,一份《北京人才市场报》,一份《前程无忧》,小王说,这两份报纸宿舍的几个姐妹轮流买,“用处也不算很大,一般都是招在职的,很少有专门针对应届生的信息,也就是看看上面的招聘会预告。”

  王小小告诉记者,来到北京的第三天,她就央求同学陪她去卧佛寺上香。位于香山脚下的卧佛寺因为谐音与英语中的offers (就业协议、录取通知书)相似,因此广受求职者们的追捧,那尊卧佛成了他们必拜的神灵,这座普通的寺庙也借了“offer寺”的美名闻名遐迩,香火大盛。

  月薪期望值1500

  1月13日,农展馆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新年招聘会,几乎场场不落的小王早上六点钟就起床赶往会场。为了亲自体验一下大学生找工作的艰辛,记者也陪同前往。忍受着天寒地冻在门口苦等了近一个小时之后,早上8点多钟,记者和王小小终于挤进了会场。

  在一家贸易公司的展位前,小王看中了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职位,这个职位和她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正好对口,尽管展板上标明需要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摆明不要应届毕业生,但是小王不想放弃机会,还是很有礼貌地递上了简历。招聘代表接过简历,看都没看一眼,只是问了一句:“期望月薪值多少?”小王脱口而出:“1500!”招聘代表就在她的简历上标注了一个数字——1500,然后头也没抬,丢给她一句话:“回去等我们通知。”还没等和招聘代表说句话,小王就被后面跃跃欲试的求职者挤到了一边。

  记者发现,到这个展台前求职的每个大学生都被问到了这同一个问题,大家的回答也都是惊人的一致——1500元。小王告诉记者,“不敢多要,现在大家都是这个价。”据说,1500元是今年人才市场上应届大学生们的“底价”。“这已经是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底线了。”小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北京租房,与人合租条件最差的房子也要四五百元,吃饭最节省也要五百元,再加上往返坐车、买些日用品,基本就是一分不剩了。

  宁要三险不要高薪

  随小王走过了好几家单位的展台,记者发现,她在咨询有关待遇的问题时脱口而出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不是月薪多少,而是“你们给不给办三险?”让人欣慰的是,她咨询过的三家公司全都应允可以在正式入职之后办理三险。

  “现在的骗子公司、皮包公司特别多,但是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什么样的公司是合法的,什么样的公司是不合法的我们一点概念都没有,应聘的时候总不能上来就要检查人家的营业执照吧?听说有法律规定,只有给办理三险的单位才是正规的单位,所以就对这个看得特别重。”在小王看来,能否办理三险就是判定一家用人单位是否正规合法的“监测仪”。当记者问她如果同时有两个单位,一家开出每月三千元的高薪,但是不负责三险,另外一家只有两千的月薪,但是三险齐全,面对这两家单位她将如何取舍时,小王不假思索地回答:“给保险的那个!要是连保险都没有的话,即使工资给得高也觉得心里不踏实,感觉跟临时工似的。”

  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小王逛完了所有的招聘展位,总共投出去四份简历,按照当时招聘代表的答复,如果小王的条件符合要求他们会在一周之内通知她去面试。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忐忑不安地等待了。

  被逼出来的“霸王投”

  1月18日,记者跟随小王来到大学生就业之家的综合专场招聘会,她看中了一家旅游公司的网络编辑的职位,兴致冲冲地要上去咨询,结果公司要求一定要是中文或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小王据理力争:“我虽然不是中文、新闻专业的,但是我在大学期间一直都在校报做记者,对于新闻采编的工作非常熟悉。”小王恳求了很久,招聘代表只得收下了她的简历。小王自我解嘲地管自己这种强行硬投简历的行为叫做“霸王投”。

  据她介绍,“霸王投”只是“职场四霸”之一,更厉害的还有“霸王笔”、“霸王面”和“霸王签”,分别指那些主动出击,即使自身条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没有接到笔试、面试通知也要强行投递简历并参加企业笔试和面试的求职者,因为这些人不请自来,来了就不走,表面上看是有那么一点霸王的味道,因此被用人单位戏称为“职场四霸”。高校毕业生充当起“霸王”的角色也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所逼。

  接下去的日子里,小王耐心地等待着这家公司的面试通知,一个星期过去了,却迟迟没有回音。小王无奈地说:“肯定是没戏了。要是人家真有意的话一般三天之内就会给回复的。”她把这次“霸王投”的失败归结为因为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北京这边我不熟,要是在我们山西那边,一般都可以打听到他们的面试和笔试时间,就算是得不到通知也常常直接过去考试。”但是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用人单位会接待吗?对于记者的疑惑,小王很有把握地说:“一般都会给个机会的,只要你早早去门口等候,见了人力资源经理再恭敬礼貌一点。”

  “北漂”三月黯然离京

  昨天晚上,王小小给记者打来电话,直到目前,她还没有收到一家单位的offer,真有点怀疑那天的卧佛寺是不是白拜了。她告诉记者,车票已经买好,过两天她就会离开北京回到河北的家中过年,年后她也不会再来北京了,她打算直接南下到上海去碰碰运气。

  “听朋友说上海的外贸产业比北京发达,班里有几个同学已经在那边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小王乐观地和记者告别。但是上海的就业形势又会怎样呢?记得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是这样总结的:“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北漂大学生的求职故事】相关文章:

一个北漂的大学生求职故事09-02

一个北漂的大学生的求职故事08-30

求职故事:人到三十又做"北漂09-23

大学生生求职故事:南征北战08-18

求职故事:大学生的求职历程07-22

大学生的求职故事07-18

大学生求职故事励志故事07-15

大学生职场求职的故事08-22

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故事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