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求职陷阱案例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在求职的道路中谨防被骗。
职场陷阱案例分析
如今,职场骗局的事例屡见不鲜,很多不法人员正是利用求职者求职急切和希望高就的心态抛售子虚乌有的职位骗取钱财。这些不法人员的手段多变,很多都是团队作案,很多高学历毕业生也没能逃过被骗的结局。
为了给正走在求职路上的你们敲响警钟,防止受骗上当,小编今天特意搜罗了几个典型的求职陷阱,为大家解读一下其中的骗局。
案例一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日前通过中介介绍来到一家公司应聘。但令他奇怪的是,公司负责人对他的简历、学历并不太感兴趣,而只是让他支付230元的报名费,并承诺只要报名就可以上岗。
然而,当小王付清费用之后,却被告知没有通过面试,这才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解析:
以招聘名义收取报名费是招聘骗子最常用的欺骗手法。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候常常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求职者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
一些中介和用人单位甚至招聘一些子虚乌有的岗位,以吸引求职者前往。如果有应聘者前往,就不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绍费,到公司进行“面试”或者被“录用”时还要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等。而当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装满了自己的“钱袋”之后, 就会找出个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
Tips
如果你想通过中介机构求职,最好通过政府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知名的营利性中介机构求职。如果是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一定要同时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或《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证照。在面试之前,最好能了解到公司的资质和规模。
如果发现其规模很小,就需要提高警惕。如果需要支付费用,一定要索要发票或者收据,并应当留意发票上财务专用章的单位名称和公司实际名称是否一致。
同时提醒,求职者在应聘时还需提防“暗箭伤人”。有些不法分子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招聘人才,而是诱使应聘者地上个人资料,然后假冒他人身份到银行申办信用卡,最后拿着卡进行疯狂透支消费。
因此,求职者千万不要心存“撒大网捞大鱼”的心理,要有目的、有针对地应聘,对自身资料要加强加密。如果遇到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的黑中介,应及时向相关的劳动保障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反映,有感部门可以根据相应管理条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所收介绍费用可退还本人。
案例(二)
陆女士在报纸上看到一条“诚聘有事业心人士担任管理、市场拓展和业务代表。薪酬丰厚,无须经验,免费培训上岗”的广告,不仅怦然心动,考虑再三,不惜辞掉自己原来的工作前去应聘。但是被录用后,她才得知如果要拿到薪酬,不仅自己需要购买公司推荐的一套1300元的产品,还必须每月介绍五人到公司报道并同样购买1300元的产品。陆女士自己掏了腰包之后,由四处奔波了整整一个月,无奈还是没有完成公司的“指标”,因此一分钱也没有拿到。解析:实际上,有类似陆女士这样遭遇的求职者不在少数。那些租借单间公寓房办公的私营小企业被说成是拥有商务楼的大公司,而拉保险、跑推销的职位摇身变成资深业务员。眼下,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候歪曲、编造、美化,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这些公司经常利用立刻签订合同以及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有的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第一天才知道自己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有的则在交付押金或“培训费”后才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甚至被要求支付高额费用购买机器昂贵的产品。
Tips
求职前,应尽可能事先了解公司的营业项目,应聘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公司内部的 摆设、工作人员的谈话,注意该公司是否正常运作,面试时是否草率等等。同时,不要随便和公司签署协议,不缴纳任何不知用途的费用,不购买公司以及任何名义要求购买的有形或者无形产品,如果在应聘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不合理的要求,应该明确拒绝。如果遇到与招聘信息不符合的地方,求职者应向劳动保障部门反应,请求查处。劳动保障部门可根据有关管理条例出发该中介,对中介所收取的费用应予以退还,求职者的损失,应按有关规定赔偿。另外,用人单位以招聘推销员为名,定力推销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致使推销员不能获取报酬,其行为系以欺诈手段建立的劳动关系,同样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其行为触犯法律,应由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求职陷阱的案例分析08-01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07-10
2015求职陷阱案例分析07-16
2016求职陷阱经典案例分析10-12
2017求职陷阱案例分析08-31
2016年求职陷阱案例分析05-31
2017求职陷阱案例_求职陷阱案例汇编09-19
试用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09-12
四个求职陷阱案例分析08-24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