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0 04:52:04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国拥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就业问题影响因素似乎更为复杂。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来自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和生育政策的变化等,也有来自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当中既有积极有利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方面,因此需要在仔细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我国的就业趋势变化。

  (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愈发复杂多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国内,从而对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在经济方面,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逐渐化解都将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从而带来就业的增长;而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力又会减弱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地缘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大挑战;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在领土上的争端和政治上的分歧会使我国双边经贸关系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波及我国相关出口企业的就业状况。

  (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与就业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水平,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8%。然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潜在增长率将明显下降,2012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在7.7%左右,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3%左右。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属于向新常态的过渡,将逐步由高速回调至中高速增长平台,这种增速的放缓必然会给就业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较长时间内,我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当时是为了应对人口的高生育率和高增长率而采取的强制措施。这一措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社会,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到2013年这一数值已上升至9.7%。与此同时,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也从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为了适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局面,国家人口政策开始调整,从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转变为放开“双独”家庭二胎限制再到允许“单独”家庭生养第二个子女。人口生育政策的这种调整将会减少近期育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但将有利于远期劳动力的供给。

  (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转型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要面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比农业和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慢于制造业,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反过来又会制约到总体的就业增长。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淘汰落后产能,一部分产业工人将面临成为新的失业群体的问题。由于这些产业工人学历较低,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很难适应产业转型后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从而较难在新兴产业中就业。所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造成的失业问题将是一个新的经济课题。

  我国就业趋势预测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继续保持稳定

  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维持宽松局面

  自2010年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11、1.11和1.0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1、0.04和0.01。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求大于供,预计2015年将延续这一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使得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继续下降

  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止到2014年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达到了27.16万对,已批准的有24.13万对。然而,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约有1100万对,上述申请的夫妇不足所有符合条件夫妇的2.5%。由此可见,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但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改变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下降趋势,长期效果也不乐观。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继续缓慢下降,劳动力的供给仍将减少。

  (四)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在总体劳动力市场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重点群体的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首先是高校毕业生群体,预计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增加,可能达到750万人左右;其次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下岗工人数会进一步增加,随着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和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些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再次是农民工就业人数依然庞大,截止到2014年9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61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增长1.0%,预计2015年将继续有所增长。

  (五)劳动力就业的质量将得到提升

  未来我国劳动力就业的质量将会逐步得到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现在处于低端就业市场上的劳动力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项技能的农民工、普通工人或者简单体力劳动者。未来随着他们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新的具有更高学历层次的就业人群进入市场,整体的就业质量势必将提高。另一方面,诸如《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落实、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以及就业保障的增强,都将促使劳动力就业质量得到提升。

  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全方位支持就业创业

  第一,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动摇,尊重劳动者和企业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第二,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完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国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衔接。

  (二)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要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和高技能人才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要重点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新生代农民工都能享有免费培训机会。要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创造层次丰富、需求多样的就业机会

  在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既要助推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劳动者的管理型、智力型、技术型就业岗位,也要利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发挥“雁阵模型”作用,推进产业区域间梯度转移,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

  (四)适时果断调整生育政策,科学动态评估人口变化

  通过建立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研究,完善出生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婚姻、生育、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根据政策调整之后人口的动态变化情况,适时评估人口生育率和总人口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当前的人口政策对于生育率的影响,以便能及时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延缓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五)积极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充分挖掘现有劳动力资源潜力

  首先,要动态了解掌握化解产能过剩等工作涉及的职工人数和就业需求,细化完善职工安置方案,并密切跟踪动态变化。其次,要主动将就业扶持政策送到企业,为转岗职工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政策促就业的实效。再次,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和接续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取得重要进展,对形势应有乐观积极的判断。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正常现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可观,中国经济“崩溃”或“衰退”论是没有依据的。

  从国际范围看,今后若干年中国如能保持6%~7%的增长,仍可称为“中高速增长”。但其“底”在何处,现在尚未探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换需要面临三只“靴子”(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和房地产投资)落地,待第三只“靴子”落地后,中高速增长的“底”或均衡点基本探明。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一两年内完成增长阶段转换,探明中高速增长的“底”,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轨道或状态,即“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相关研究报告2015-2020年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4年11月2015-2020年中国经济型雷达液位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2015-2020年中国经济型结构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2015-2020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家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123 “十三五”将是新常态形成并得以稳固的关键时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放缓,背后也是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体制政策环境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中国应处理好三方面挑战。

  第一,有效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中国目前比较突出的是流动性风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这四类风险通过影子银行、土地、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渠道,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形成一个风险传递的循环。中国是被动应对危机还是主动改革,决定了能否避免大的金融危机。

  第二,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后起经济体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非贸易部门。中国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基础产业的低效率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当前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上升,部分是由于价格上涨,而非效率提升。未来,中国应当重点发展高生产率的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拓展新增长领域并促进创新。新增长领域既可能由于潜在需求被挖掘而催生,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新增长点;也可能由于新技术出现而触发,如网购、光伏等;还可能由应对既有问题、寻求新增长模式而带动,如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节水等绿色产业。中国应该通过竞争形成一批创新型行业龙头大企业,以及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此,应当加快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放,鼓励创新要素依据市场需求流动和适度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城市或区域。应当鼓励自由探索的环境和机制,汇集全球一流人才并研究顶尖问题。还应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融合,更多地通过市场竞争和需求导向配置政府研发资源。

  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点内容。这也意味着2015年将进入国企改革实施阶段,特别是酝酿两年之久的国企改革方案将在2015年出台,国企改革由此进入“落实年”。

  201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也逐步明晰:“加减乘除”调结构,建立“三项清单”和“四个一批”,以分类、混合所有制以及“四项试点”改革为重点加速推进。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从国资委负责牵头的改革任务来看,有三项改革举措已经国资委审议,包括央企功能界定分类、布局结构调整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三项清单”和“四个一批”的表述,表明分类的思路已经清晰,也发出大规模重组的信号。

  国企改革相关研究报告2015-2020年激光器件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2015年1月2015-2020年盐酸头孢他美酯市场新动态战略研究及竞争力咨询分析2015-2020年中国牛仔休闲茄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分析报123 “2015年,在分类完成的基础上,企业必然会迎来大分化、大调整、大改组的过程。”李锦表示,由国资委监管的112户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户左右。

  李锦指出,国有企业大规模重组有四条路径:一是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之间进行重组,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二是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列出负面清单,面向市场公开出售国有资产,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或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等自然垄断性领域外,其他领域逐步退出或重组;三是企业集团内部的结构调整,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放开一些下游领域;四是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实现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

  给国有企业赋予更多企业主体应有的权利,成为围绕2015年国企改革的主旋律。而在近期举行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在定调2015国资改革路线时称,国资委将带头进行自我改革,把该给企业行使的权力都放给企业,把不该企业负担的包袱都卸下来,切实增强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而在下一步国企改革过程中,要重点规范国有资产评佑,完善国有资产定价机制,严格操作流程,确保公开透明,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文章:

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11-27

影响职业生涯的环境因素11-15

三星的主要成功因素03-09

就业程序的主要流程02-22

影响职场人心理健康受的因素07-21

商业分析就业方向04-14

汽车专业就业分析11-07

IT行业就业前景分析11-23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八大因素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