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10大谎言与吹牛皮
小编导语:创业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价值观重塑的阶段。创业者也是普通人,我们没必要过分埋汰或神话这个群体。创业者如何审视自己与环境,往往只是这个大环境的一个缩影,但能否真诚对待自己、项目、团队、投资人也将决定他们能走多远。一起看看创业者的10大谎言与吹牛皮!
创业者的10大谎言与吹牛皮
1. 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我的微信上经常会遇到希望跟我聊一聊的创业者,但当我跟他们真正坐下来探讨的时候,不少人会一直吹嘘自己的成功。比如,融资如何如何;项目进展又获得了多少用户;又布局了什么方面……这没问题,但从头到尾也听不到他在商业方面的反思与艰难。
这极不正常,或许对方有所保留。但一个真正好的创业者更多是每天都在反思自己的错误,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包装得全是优点的创业者。
今年初,我在一家旅游新闻网站Skift看到创始人Rafat Ali的一篇文章《我们如何戒掉风投瘾从而找到盈利之道》。它对我触动很大,准确地说它是一篇反思文章,而创始人在自己官网来对全体用户反思也不多见。在文章中,Rafat Ali提到在早期融资时为了迎合投资人而编造了很多谎言,包括讲了很多故事,而且他自己内心也认为这些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事后我非常沮丧,”Ali写道,“当时即便拿到了钱,我也会对自己撒谎说我们会做到甚至说能做到那些事而感到肮脏。”
在融资遇到困难后,Ali开始反思,并将自己之前大平台贪婪的商业模式改得更为细小与垂直,并获得了第二笔融资。
本来,Ali计划在那次融资完成后,他会带领团队去冰岛团建度假。结果,在融资困难时,Ali并没有改变计划,他带领团队在这次旅行中集体反思,深刻认识到自己团队的优势与劣势,而更加专注在某一个方面。
2. 我要干掉乐视体育
在一个路演活动上,一位90后的创业者做了一个视频媒体类创业的BP(商业计划书),他对投资人说:“我要干掉乐视体育。”
投资人看了他的BP,就是从体育视频起家,让用户自拍自己的体育运动视频。看后,投资人很惊讶,这位创业者补充说:“即使干不掉乐视体育,我做这个行业的第二。”
这是一部分创业者的心态,当乐视体育冲在前面的时候,很多创业者希望也能这样切入,并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为这个行业的第二。他们太小瞧商业上勇敢者的力量了,在体育行业,目前视频、版权、经纪等各个业务方面都出现跑在前面的公司了,那么,当再创业时最好是避开他们,跟他们有差异化,只有这样才可能活着。因为他们在成为准平台的.时候,想切入任何行业的时候都相对容易,而创业者能够抵抗的实力却有限。
我们也看到了,不管是乐视体育、体奥动力,还是腾讯、阿里、苏宁、虎扑等,他们都在进行投资或并购,如果你是有价值的小而美的公司,他们肯定会打你们的“主意”。
3. 做垄断性的平台
或许,中国的商业垄断文化影响到了每一位创业者。所以,我遇到很多体育创业者动辄喊出自己的口号就是:垄断棒球、橄榄球、足球等。各位要意识到,愈是大平台你做成的可能性就愈低。当然,在体育产业初级阶段,很多项目刚刚发展,比如不少小众项目如以色列格斗、巴西柔术、马术、棒球、橄榄球等,这些领域创业属于准“空白”,但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做个大平台,垄断整个体育项目的市场——应该更加细分地切入,这样你成功的概率才有。
而且,这些小众项目的创始人经常说一句话是:“这个行业除了我们公司的20人,其他人都不懂(棒球、橄榄球)!”
如果是这样,做垄断性的平台更是一个“谎言”,如何跨界让其有更多玩法,抓住用户的痛点,这才是关键。
4. 造假自己大公司的履历
我们经常遇到不少创业者喜欢吹嘘自己大公司的经历,比如百度、腾讯、阿里等,他们说很多年前是一名高管,而且在公开场合与媒体报道都去说。但实际上,一旦去核实的话会发现,不少人之前顶多与这类公司有合作,别说高管了,连正式员工都不算。
这里面就牵扯到创业者人品的问题了,更主要的,创业跟出身与出处关系并不大,并不是说你来自某某机构或公司,你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很高(当然,某些投资人喜欢听这样的故事)。我之前在一篇专栏就提到了,在体育行业,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要你敢于豁出去,全力以赴,找准用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可以活着。反之,在信息无比畅通的今天,造假只能让自己丑态毕露。
5. 我跟某某局的局长“熟”,政府愿意大力支持
我完全可以理解,在2014年10月份46号文件发布后,体育产业才真正诞生,这里面仍然讲究资源与关系。但这种资源与关系能否经受得住考验,却很难说。里面有一个风险,一些创业者创业的初衷就是跟某某局的局长“熟”,他一旦创业这个项目政府愿意大力支持。我相信现在国家层面愿意支持创业者,但一个好的正规商业公司寄托在外力上,总是不靠谱的。
而且,在反腐的暴风骤雨之下,各地方的体育局也开始愈来愈正规化,他们肯定会将资源与资金用在最有成效的地方——那种没有穿越时间考验的关系,就是一个假设。
6. 最痛苦的,就是没有竞争对手
很多创业者正在经受体育行业“没有竞争对手”的烦恼,实际上,这是假象。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只有寥寥几个创业者,只能说明这个行业还比较落后,离商业比较远,很多人压根没看上。这个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你自己,这时候必须逼着自己做很多规划,从房地产、娱乐、影视行业的视角来看到自己与公司。
创业就是一件拼体力的事情,当你体力不支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或许就腾空而出,踩着你的头而往前冲,那时候或许就只能收获一个残酷的结果。
7. 体育创业迎来最好时代,因为“5万亿与80亿”
几乎所有的体育创业者商业计划书上都会写道:5万亿与80亿。这两个数字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创业者,在他们的规划里,5万亿的大市场,他们至少可以分一杯羹。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个事实,这个5万亿是计算出来的数字,而不是真正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有5万亿,也可能少得可怜(体育发展并不会那么快)。那么,依靠这些数字给自己打鸡血,以及决定自己对未来的商业判断未免不太理性。
我们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创业者倒在血泊里,本来他们的“牺牲”应该使行业更加冷静,可惜,我们的文化决定只迷恋成功者,而不愿倾听或尊重失败者。这是个恶性循环,因为比起成功者来说,失败者更值得传播与尊重,他们的努力、得失、悔恨等,也是对继续努力的创业者的一个借鉴。
8. 规则我来制定,未来拥有近亿的用户
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很多竞争并没有像互联网那样惨烈,这就导致一部分创业者有个误区,他希望自己创业的领域实现“垄断”,然后自己制定规则,再然后说自己未来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如果一个运动项目是某一个创业者来制定规则的话,那么在向全球推广甚至更多人参与方面肯定弱了很多。体育本来就是在自由、平等的情况下,让更多人参与,只有全球化、市场化的项目,作为创业者才有更多机会。
跟上面的5万亿一样,你未来的上亿用户也只是个假设,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它们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9. 等拿到钱了,我就出来
之前,体育行业创业者并没有那么多,这就造成不少拥有资源与平台的准创业者在融资时会承诺:一旦拿到融资就辞职出来(而不是先辞职再创业)。但实际上,一部分创业者并没有这样做。这就意味着,他们随时给自己留了“退路”。这种责任并不能只怪创业者,投资人也有很大责任。
显然,在拿到融资后,没有辞职的创业者在遇到困难时,内心想到的就是退缩或妥协,而创业一定会遇到问题的,每天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还得逼着自己去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留退路的大部分创业者都选择了保守:“创业太难了,我不玩了!”
投资人与创业者都悬在半空中。
10. 身价几千万甚至上亿
创业讲究的是速度,更讲究耐力,包括在商业回报也是。当一些公司在融资完成后,他们的心态完全变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家里与公司都认为自己的身价上涨了,是几千万甚至上亿。
这种心态的发生,也直接导致在创业执行力、困难的认可、招聘、员工团建方面,都会潜移默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成功者”了。实际上,创业者还是拿着很少的工资,还得节衣缩食,还得每天都挤地铁,然后在地铁座位上闭眼休息,还是舍不得吃一顿大餐,还得周末加班……
创业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重塑价值观的阶段,创业者也是普通人,我们没必要过分埋汰或神话这个群体。 “95后创业神童”王凯歆的故事只传播了半年多,与其说这是一个“神话”,还不如说这是一场共谋的“灾难”:媒体、投资人、看客们一起上演了一个魔术表演。
王凯歆浑然不觉地上演了这种“行为艺术”。
对此,曾将王凯歆带入创业圈的投资人林劲峰深有感触。他在接受GQ杂志采访时这样说:“(王凯歆)穿上那个红舞鞋,会跳舞跳得很漂亮,但是停不下来。她一直跳一直跳,开始很高兴,然后外面下雨了——没办法,停不下来,有人看她在跳,没人看她也在跳。”
【创业者的10大谎言与吹牛皮】相关文章:
创业者如何应对恐慌03-25
创业者如何抓住品牌传播的时机12-07
优秀创业者要有周密的运作计划12-06
这样的创业者如何调节自己12-01
创业者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12-08
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如何解决12-07
创业者如何给自己的公司估值?12-01
创业者如何去整合优势的战略资源11-30
实木地板的创业者如何奠定竞争的基础06-22
创业者应当如何选择投资项目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