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求职的故事
导语:每个人都会面临求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获得职位。下面yjbys小编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求职的故事,看看他们的求职之路。
求职成功的故事
我毕业两年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也没跳槽,比起人家两年跳槽四五家公司的人,真可谓是一张白纸。
我20xx年毕业于xxx大学,机械类发动机专业。
我们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工作不用愁,哪都能找到工作,――我有些同学没有四级照样能找到工作(不过工资待遇自然要比别人差点)。
问题是机械行业的工资普遍不高,于是我加入了考研大军。
但命运不济,总分虽然达线,但英语却比分数线低了一分。
想想与其再考一年,不如先工作,到社会上历练一下,两年的工作经验可能不比一个硕士学位证差多少吧? 这时候已经是20xx年4月份了,同学中不少人早都签了工作合同,而我当时为了专心考研,在年前招聘会开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甚至连简历都没有做。
于是赶紧做简历。
同学告诉我,有个大型国企要招我们专业的人,并且这批招的人有一部分是准备派往国外很多地区建立国际贸易和服务中心的,问我要不要去看看。
想想如果能去国外的话也不错,趁着年轻多见见世面很好啊,于是就去了。
当时报名的有三十几个,第一批只看简历就刷下15个人,剩下的进入第二轮的面试。
当时我傻呼呼的,压根就没有提前准备,比如上网查查这家公司的资料,提前了解一下,傻呼呼地就去了。
面试的是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先让我自我介绍了一下,我特别强调了我对发动机的热爱,说我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在整个世界的前沿动态,特别希望能为中国的发动机行业尽一份力量(各位看到这肯定笑了吧,不过这确实是实情,并非我故意给自己高帽子戴)。
部长听我这么说,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就
问了我几个发动机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这当然难不倒我,一二三四回答得很流利。
部长微笑着点点头,让我出去,叫下一个。
出来后我就觉得应该还不错。
等了两个小时,宣布了录取名单,总共6个人,其中有我。
3个月后,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背着行李到公司报到了。
这一年公司总共在全国招了150多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半个月军训,再进行一周的入职培训,然后是3个月的车间实习(大企业就是有这个特点,比较注重这些,不管有没有成效,不至于像小企业一样,来了之后认识一下同事,就分配一个座位给你,有什么不懂的问其他人)。
之后列出来一张单子,是各种岗位,可以报名,个人和各部门双向选择。
我决定放弃搞技术而选择营销系统,这样才有机会去国外,认识更广大的世界。
之后结果下来了,我如愿以偿,进了营销系统。
然后公司又说,营销系统的也必须先在技术部门学习半年到一年才能外派。
于是又进入技术部门。
安心先多学东西再说。
半年之后,公司下文,国外需要人了,先从这批进技术部门学习的人里挑出8个准备派到国外。
人选由各分部经理挑选。
我们分部包括我在内同时去了6个人,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机会。
最后我们经理还是选择了我和另外一个同事,他的理由是我们两个人比其他人善于交际,更适合在营销系统工作。
又是一个月的学习,熟悉业务。
然后定下来我被派往新加坡。
刚到这边什么都不习惯,我们的客户里有一部分是华人,可以说中文,还有一部分是印度人,只能说英语。
但是,刚开始比较怕张口,想和人家说个什么事情自己先在肚子里把句子组织好,然后才敢说。
另外,
新加坡人的英语味道很怪,刚来确实很难听懂。
所以,碰上打电话什么的时候,我最喜欢说“CanyouspeakChinese?”,如果他能说中文就不用这么费劲了,哈哈。
基本上前三个月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英语就是这句了。
还好后来就渐渐少了。
我们公司在新加坡的办事处还负责马来西亚和印尼,我们也需要时不时去这两个国家出差。
总体还不错,就是感觉自从进入营销系统后我才真正进入社会,在技术部门的环境还是比较封闭。
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多在社会上历练,感觉自己在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上还是差很多,与人打交道的技巧还得加强。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需要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
在社会上需要我学的东西还很多呢。
求职小故事
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
尽管他有一张英国明翰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四处碰壁。
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土的北方,一直至首都伦敦,他走进了世界最有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
他十分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
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说:“也不要。”
他并不气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
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致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一看,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额满,暂不雇用。”
他的举动让招聘人员意料不到,主管被他认真且聪慧的求职行为打动了,结果他被报社录用了,安排到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20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大报的职位是:总编。
他就是生蒙,一位资深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新闻工作者。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即使像生蒙这样成就辉煌的人,在开始时也是处处被鄙视的,以至于从北方一直找到伦敦。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但是,不是每个招聘者都能看到和欣赏它。
机会可能就在不远处,一定要相信自己!
【经典求职的故事】相关文章:
介绍名人求职故事_求职故事11-30
求职故事:看到了什么?_求职故事11-29
求职故事:求职技巧匮乏11-29
求职小故事11-10
狐狸求职故事03-09
名人经典求职故事11-11
求职外企的故事11-25
求职故事范例11-30
mba的求职故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