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观念变化趋势

时间:2024-07-22 23:32:05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业观念变化趋势

  7.3%、6.9%、6.7%,盘点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行趋势明显;727万、749万、765万,统计同时期高校毕业生人数,新高不断出现。

就业观念变化趋势

  就业观念要转,帮扶手段要变

  一降一增,在诉说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重、任务之难的同时,也将一个硕大的问号摆放在“两会”代表、委员面前。

  “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是关键”;“基层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既要鼓励创业,又要告知风险”……围绕问号破解之道,代表、委员们在关切、在思考、在议论。声声诉说的背后,有焦灼的目光在交织,有思想的火花在碰撞。

  说情况:

  岗位并不缺、观念需转变

  晒雪山、拍桃花、谈发展……浏览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政府党组成员、鲁朗景区管委会书记黄细花的微信朋友圈,展现鲁朗之美的照片频现眼前。“我可不是自卖自夸,这不,刚有5个服务期满的西部计划大学生选择留在这儿了”。

  一年前身份尚是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的黄细花告诉记者,和自己一样,很多参加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在到林芝工作前,都做好了“吃苦头”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后,却发现这儿民风淳朴,风景秀美,条件也不像想象中艰苦,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由“惧怕”转为“接受”再转为“热爱”。“西部现在正快速发展,对有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非常渴盼,建议大学生尽快改变西部落后的陈旧观念,多来走走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梅也持类似观点。在她看来,对媒体频频报道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准确理解应是找好工作难,“只要不挑不拣,相信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当前我们基层就特别缺大学生。”

  余梅告诉记者,近年来基层软硬件都有巨大发展,社区承担的也不仅是跑腿、劝架之类的琐碎事,更有党的建设、信息统计等能够让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岗位。“但不少大学生就是认为在基层工作没面子,干不了两年就想办法离开。”

  2016年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腾讯网共同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用数字对余梅的观点提供了证明。该报告显示,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25.5%),然后才是直辖市(14.0%);另有7.8%的人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的仅占1.3%。

  虽然能够理解大学生就业“往高处走”的动因,但余梅仍建议大学生不要都挤向这一条独木桥。“在基层的经历,不仅能够更好的了解国情民生,还能够让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发生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的故事就是对余梅观点的生动证明。近几年,该村先后接纳了8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他们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进了大国企,目前发展的都很不错。”全国人大代表,北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全告诉记者。

  找办法:

  指导应前移、帮扶应精准

  “找工作不难”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代表、委员对大学生就业促进工作的不甚关注。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看来,大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应战线前移、主动而为。“我们应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备较强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关爱和建议,高校要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要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把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诸环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竞争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跟市场的距离就会更近,就业的路径才会更宽。”

  全国政协委员、原湖北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同样把问题解决的希望寄托在高校身上。在他看来,是否具备真本事是大学生能否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让他们学精学透专业,毕竟专业才是求职和立身之本。”他告诉记者,“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知道冷加工,还要了解热加工,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就业市场的风云变换。”

  校内的工作十分重要,校外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促进就业,尤其给予基层及西部就业大学生的待遇应该更高些。”王全直言。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北沟村及邻近村庄的大学生村官承担着材料撰写、信息统计等很多重要工作,而与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压力相对应的,却是村官们微薄的收入。“早几年刚来的大学生一个月才1500,后来提到了2000,现在也就2500多块。”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步出校园不久的“80后”全国人大代表常海霞有着切身体验。她告诉记者,相较于城市出身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就业更为困难。“农村大学生家庭资源少,自信心不强,视野相对狭窄,因此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更小,在城市扎根的难度更大。”

  “这就需要我们尽快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就业帮扶办法,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余梅表示,“比如给农村贫困大学生更多的求职补贴,向就业能力弱的大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向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

  谈创业:

  指导要现实、行动需谨慎

  在余梅看来,要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创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此观点的形成和余梅的见闻密切相关。4年前,两三名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生在梨树园社区创办起一个并不起眼的“陶吧”。“当时我们还担心它能不能存活,没想到现在不仅发展壮大,还招聘员工二三十人,其中很多都是大学生。”

  余梅告诉记者,要让这一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必不可少。“现在创业大学生越来越多,但他们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资金、场地,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作为的地方。”

  但与余梅见闻以及大学生愈发高涨的创业热情同时出现的,却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偏低的客观事实。《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已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但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退出。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分析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认为至少存在于三个方面:创业课程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学员需要;创业指导与实践脱节,资金和渠道支持力度不够;创业服务机构商业味太重,内部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当前很多创业教育可都是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来进行的,这就如同在教室里培养游泳健将,怎么可能成功呢?”

  “培训机构应该进一步增强开放性,让自己走出去,把企业引进来。”对于王鹏杰抛出的问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副主委、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如此解答。

  对于如何破解创业大学生场地紧张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开出的药方是设立大学科技园。她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高校工业园区,随后该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当今世界闻名的硅谷。“大学科技园一方面便于解决大学生的吃住行问题,一方面便于科研成果转化,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一做法。”

  “现在市场已经高度成熟,每个行业的竞争门槛和壁垒都比较高,竞争都非常激烈。”在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敲锣打鼓”的同时,吴志明也不忘送上一剂“清凉油”。“因此我建议大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爱好找准创业方向,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最好先找到一个平台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再谨慎行动。”


【就业观念变化趋势】相关文章:

就业创业新变化新趋势02-22

别让观念难住了你就业02-24

就业方式的变化02-22

各大专业就业方向趋势11-29

信息安全专业就业趋势介绍11-26

石河子开发区:就业人员择岗观念发生变化02-19

大学生当球童是就业观念之变11-11

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11-23

农民工就业变化02-22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趋势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