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时间:2022-11-18 13:20:04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们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不能让孩子再走弯路。学校、家长应重视对学生的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日后准确的职业定位打好基础。”国内第一个将职业规划带入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讲座上呼吁,目前中学生也急需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家长应重视对学生的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浅谈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中学生必重视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在欧美等国中学生中并不陌生的概念,我国中学生知多少?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据吴志兰介绍,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研究已开展多年,但至今没有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目前,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仍几乎是一片空白。上海华师大教育管理系两名学生历时两年半完成的一项覆盖上海市逾千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3.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北京大学对入校的高考状元学生曾做过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其中一些人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远比不上高中优秀,就业更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有些人很快变得平庸,原因也在于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

  吴志兰指出,这种状况与我国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缺失有关。她认为,现在有一种误区,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升入大学当成中小学教育的惟一目的,不重视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也很盲目,结果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和所做工作并不满意,最终导致专业“改行”和工作“跳槽”。

  来自人大附中初中一年级的近千份调查样本说明,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8%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都以“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为唯一目标。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完全没有概念,一到邻近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投简历、找工作,这种现象出现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在我国,不少在校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长时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怎样走出大学生求职难的“怪圈”?近年来,大学生求职难的问题屡见报端。广州曾出现286个本科生、研究生竞争13个环卫职位,重庆某大饭店招聘97个服务员结果竟有53个是大学生。2007年公务员报名的第一天,网络出现“大塞车”,一些热门职位的报名录用比达到了48:1。由于找不到工作,一些大学生甚至选择了“零工资”就业。2007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在10月13日~14日举行,令人惊讶的是,还有15名硕士生“回炉”参加成人高考。当本科生“回炉”技校补充技能已不是新闻时,硕士生“回炉”成考,又投入几年的时间“重新开始”大学旅程,值得我们反思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首先从他们“回炉”的动机来看,有媒体称是“为个人兴趣”,但令笔者费解的是,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为何不在中学填报志愿时就选择?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进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辅修双学位、跨专业考研等形式重新选择,为何非等拿到硕士文凭才蓦然回首,幡然醒悟?

  追根溯源,这种“后知后觉”正体现出我国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仅出现在大学,被称为“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还是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讨论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大学毕业时的事。中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是很盲目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和适合什么,也不知道志愿表上的那些专业的真正内涵,往往是听从父母选择“热门”或“好就业”的专业,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最终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多大学生逃课退学、工作后频繁跳槽,也是因为如此。值得借鉴的是,世界其他很多国家,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且从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非常重视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如美国把职业生涯发展与学业和个人、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看作是学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性向测试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爱好,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领域指南,介绍几大职业领域的价值、必要技能等。英国则在小学和中学设置一年职业指导期,并鼓励学生进行职业探索,选修相关的课程。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习和工作才更有激情和动力。因此,职业规划该从中学开始,让学生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并开始规划各自的未来,以便在毕业和择业时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社会运行才会更加和谐。

  “即使毕业后马上能找到一个‘饭碗’,但心里也不踏实。”从外地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的王可告诉记者,他在毕业后两年多时间里,已经换了三个工作,先是联系到一家报社做广告业务,后来到一家网站做文字编辑,现在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文化发展公司。他颇有感触地说:“现在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压力也相应增大,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找不到工作。北森职业咨询公司与新浪网、劳动保障部开展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3/4。而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只有8.6%的人比较充分地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0万人,2008年将超过610万人。按每年国家公布的大学生当期就业率70%左右计算,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0万人,约有140多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2008年不能如期就业的毕业生规模将达到200万人。

  原因:求学过程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

  据吴志兰分析,造成大学生求职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生求学过程中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以致不少大学生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职业规划都是大学毕业生的事, 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是不是太早了?

  应该说,是太晚了。美国及一些欧洲发达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一般从孩子6岁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准备,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工作,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我们不能总是比别人晚好几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与“我要什么”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学生司陈瑞武也曾经说过,“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到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指导任务,这需要教育系统整体规划。

  我们的问题是,在考试成绩的高压下,谁会把这些听进去?套用新东方徐小平先生“旗帜鲜明反对留学无意识”这句话,我们也要“旗帜鲜明反对高分无意识”

  也许还会有人担心中学生做职业规划会不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很多学生、家长以为,职业规划就是很早给学生一个职业目标,让学生根据这个职业目标去学习,所以害怕限制学生的发展。

  其实职业规划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社会,了解职业,这是一个开阔学生眼界的过程;同时,还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将我们家长、老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职业规划非常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在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出击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正是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通过这样长期锻炼出来的学生,必然有很强的实战能力,必然成为社会热捧的人才。

  “一个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明确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并对这一职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社会实践进行一些探索,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就不会盲目随波逐流,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她指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吴志兰指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应从中小学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愿意从事的职业,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目的地强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社会职业实践活动,炼就相关职业需要的从业能力。

  据介绍,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

  吴志兰认为,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相关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针对有些家长盲目左右孩子职业选择的问题,专家指出,家长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自己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人爱好,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决策,也不是将孩子抱着不放手,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让孩子自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应及早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从事的职业,明确大致的职业方向,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练就自己的“稳定从业”能力。

  针对有些家长盲目左右孩子职业选择的问题,吴志兰认为,作为家长,不是代替孩子作决定,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信息帮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注意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适当的引导,支持孩子根据职业理想做一些必要的探索和社会实践,将孩子的兴趣特长与他们的职业理想结合,让孩子在日后的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吴志兰指出,早期职业规划应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锻炼自己查找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相同职业理想的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各种与职业目标有关的信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以后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人际关系圈子做好铺垫。

  充分整合家长资源,利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组建不同的社团,定期对其进行指导,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国内升学指导和出国留学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关于早期职业规划的具体步骤,吴志兰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和价值观。学生要尽量选择与自己的兴趣、性格相一致的职业;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另外,学生进行职业决策时,应当适当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将自己的爱好与市场挂钩。

  二是认识职业。通过查找信息,与从事该职业的人、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交流,参加相关的职业体验,获取职业知识。学生弄清职业规划的具体问题后,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个职业,确定该职业是否适合自己,而这一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自去体验。

  第三是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生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只有逐步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从事该职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社会实践及职业发展道路。

  第四是进行职业决策。当前面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并掌握大量信息时,学生再进行职业决策,就会科学地选择出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

  “大多数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分数成了学习的主要目的,职业规划的启蒙意识严重滞后,甚至处于空白期。”吴志兰认为,缺乏规划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职业理想的构建、实施、实践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大学生不确定职业方向,缺乏职业导向。这些问题都源自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薄弱。”“职业规划的效果体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吴志兰认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转变大家的观念。


【浅谈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文章:

浅谈程序员的职业生涯规划08-10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三阶段08-08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01-15

浅谈职业素质汇总04-29

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用7篇)05-27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12-05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11-20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_职业生涯规划08-12

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最新04-19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