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竞争压力激烈、形势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步入社会工作缺乏自信心,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负面心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心理冲突,比如,他们既愿意走入人才市场又期望政府解决就业,既渴望主动竞争又担忧遭遇竞争挫折,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存在可能放弃专业的思想准备等。这样的心理冲突随着时间而不断升温发酵,进而促成种种心理矛盾的出现。现今,社会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意气风发,在就业过程中,为了增加人生阅历,学习社会本领,本打算从底层做起,踏实稳定地走好事业的每一步,但是却又难以忍受别人的异议,接受不了现实的考验;他们渴求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展才华,但是却没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反而畏惧失败后的一无所有;他们理想远大,志存高远,但是却不愿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上述可见,矛盾心理严重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样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令他们难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后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辞职-再就业的恶性循环中。
(二)焦虑心理
焦躁和忧虑,几乎每一位走入社会,经历过求职的大学生都曾感受过。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就业择业形势,以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不少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无措,也因此而紧张、烦躁、焦虑不安。可以想见,外在的实际条件和自身水平的差异令他们屡屡受挫,竞争激烈、残酷的社会环境令他们备受打击,同时导致了既定的就业目标难以实现。正是这样的求职经历让他们不断滋生出自我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在心理上给了正在求职大学生们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高文凭也未必能够理想就业,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担忧。其实,这样的心理源于对自身缺乏足够认识和正确定位。这类学生往往急于求成,却又脱离实际,必然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曾经的自信,变得焦躁忧虑,最终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迷失在自我的焦虑中难以自拔。
(三)自傲心理
自傲心理在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当中表现较为明显与突出。部分大学生不能清醒客观地分析自己,高估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择业时往往与社会实际脱节。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高等学府毕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常在就业中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倾向于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收入回报。倘若希望落空,又会偏执地埋怨社会不公,整日怨天尤人,哀叹自己遇人不淑。就业标准定得过高,但自身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这样的盲目自信会让不少毕业生错失就业良机。
(四)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见心理现象。与自傲心理恰好相反,有自卑心理的高校毕业生过低估计了自己的知识能力,缺乏自尊自信,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对自己评价过低,总是自惭形秽。这种心理状况多见于性格内向、自我意识发展不够健全或有一定心理缺陷的学生。一般表现为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唯唯诺诺,言行拘谨,词不达意,难以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导致错失良机。过度自卑,会让毕业生心灵脆弱、缺乏勇气、悲观失望,不敢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很难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
(五)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不断完善和成熟的时期,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缺乏自己独立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从而一部分学生出现较为明显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具体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不少毕业生忽视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特点,盲目听从和追随他人,一味追求经济开发区的高薪工作或者是贪图安稳惬意的工作生活,缺少进取精神。这类学生不知道扬长避短,将求职的范围限定到了狭窄的特定区域,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良机。
拓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整方法
1、瓦伦达心态
阐释—— 瓦伦达心态就是做事全神贯注,专心于事,不患得患失的心态。行动中瓦伦达心态就是眼中只盯着目标,而不去理会人们的议论,不去顾忌事情的结果,很多事实证明,越是把最坏的结果想得很多的人越容易出现坏结果。成功人士做事,一旦认准,就要豁出去了决不顾忌别人议论,不顾成败得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就是成功的画面。正如大诗人但丁所说:走你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2、穿鞋原理
阐释—— 英国有句谚语:穿上鞋子,才知道那里夹脚。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先行动起来才知道该如何做,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检验和完善。许多人做事有一个坏习惯,非等把事情算计的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美其名曰稳重,殊不知好多机遇就是在他算计的时候丧失了。美国文学家笛斯累利说: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是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3、老鼠策略
阐释—— 现在有一本列为全球第一畅销书的童话小说,即斯宾塞—约韩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那薄薄的一本书改变了千万人的思维模式,激励了千万人的行动欲望。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动了几亿人的奶酪,还将动你们各位的奶酪。动了怎么办?在变化的形势面前,骂娘、傻等、期待、幻想都无济于事。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去,自己开辟一片新天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心动不如行动,一旦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4、苍蝇办法
阐释——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教育家陶行知说:从做中学。当然,在行动中学习交学费是免不了的。失败、摔跤会经常伴随你。只有趴在地上的人才不会摔交,可他也永远也不会前进。一种方法失败了,再尝试其它的途径,终究会成功的。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苍蝇和蜜蜂: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威克教授总结说:成功没有秘诀,就是在行动中尝试、改变、再尝试,直至成功。有的人成功了,只是因为他比别尝试的次数和失败的次数多一些而已,没有别的秘诀。失败了还要善于总结反思,才能成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得加一条:总结是成功他爹。
5、班超精神
阐释—— 行动中出现变故和危机是经常的事。什么是危机?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会。害怕危险,机会不抓住,好的结果不会到来;但抓机会是要冒很大危险的,弄不好,就会满盘皆输。好多人就是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处理把握不当而功亏一篑。班超精神就是在关键时刻敢于冒险、当机立断、勇敢的面对危机的精神。豁出去了,不成功便成仁。
6、蚂蚁效应
阐释——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者最大的敌人,也是长期相伴的朋友。一个成功者一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失败,关键是要坚韧的面对失败,跌倒了爬起来,再来一次。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1、客观认识自己
面对择业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2、主动适应社会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需要我们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为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
3、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在面试中,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所以,乐观自信是促使我们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最后,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于决策的果断性。因为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果断决策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
4、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要树立终生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5、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就业再失业”成大学生就业新问题02-25
浅谈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11-24
精选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01-13
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践报告11-22
大学生就业调查暴露存在问题11-19
怎样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1-23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11-11
大学生,请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