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论文

时间:2022-08-20 10:26:37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就业情况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新建设的工程师和新动力来源,曾经是搞学历,高薪水,高能力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大学生一直面临着就业,从业的困扰。教育界和人力资源专家和经济学专家对大学生就业、从业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本文以本人自己在外实践的感受、体会,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大学生就业、从业提供指导。

大学生就业情况论文

  关键词:教育 就业 经济 人才需求。

  一.前言: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规模不断上升,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金融危机以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2013年的这个暑假期间,利用这次社会实践。本人在长沙,湘潭等地找工作,最后在一个饭店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在哪里工作了一个月。在此期间,深刻的感受到了大学生面临的就业、从业问题十分严峻。如何找工作,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本文我就着重我国的教育,经济,社会硬件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二.正文

  (一)、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缺陷对就业、从业问题的影响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人学校的迅速扩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连续快速增长,给就业形势带来极大压力,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矛盾现象。如:1995年,陈昌贵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中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会造成大量的教育性失业”;张桂春在《关注“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教育产品出于买方市场下的典型产物”;杨立安认为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是相互联系的,与教育过度相伴生的是知识失业(杨立安,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A],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董志强和宋奇成认为知识失业在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特征,他们都承认知识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失衡造成的(董志强,宋奇成,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J],改革与理论,)

  (二)、我国经济需求对就业、从业的影响

  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大,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虽然国家和各省近年来出台了一些就业新政策,但有些政策缺乏操作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没有与全社会的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很好的衔接。

  杨云彦和陈金永认为在理论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不断隆冬将会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的普遍存在,劳动力流动往往很难达到市场均衡。(杨云彦,陈金永,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

  瞿振元和谢维和在《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中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进行了分类:①结构性失业;②摩擦性失业;③体制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就是由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体制性失业是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而结构性失业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轨引起的。

  (三)我国社会体制硬件不健全对就业、从业的影响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还不能适应就业工作的需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贯通不够,信息共享程度低。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人都存在“双高”现象。

  (四)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心理对就业、从业的影响

  1.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3.大多学生未能正确认识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

  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的不足

  纵观国内外的关于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集中在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专科教育的研究较少。

  在从教育的角度研究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时多是把重点放在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各种素质,而对教育如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研究少。

  (二)、研究的趋势

  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的研究,注重学生通时素质的培养,如大学生必备的四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2,注重教育与社会的接轨,以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如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项人才,如大量的高级技工。3,完善各种教育体制,如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各种教育方式的完整性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走向的多元化,这样就既能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又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研究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以及对社会各界学者专家的对就业、从业问题的观点分析,理解。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五.参考文献

  1、霍振元等。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邦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N]。2005

  3、史广政。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J]。经济日报出版社。

  4、陈昌贵。《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1995

  5、杨立安。(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A],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6、董志强,宋奇成。(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J],改革与理论,)

  7、杨云彦,陈金永。(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

  8、瞿振元,谢维和。《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9、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2)196-177 10、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2)

  1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杨晖 刊名: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8-180

【大学生就业情况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11-05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11-19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6篇11-05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6篇)11-06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0篇)08-07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3篇11-21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3篇)11-24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6-08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1-03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