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
摘要:教育事关民族兴旺、国家未来,教师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队伍。当前师范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惑。学校应对师范生开展科学的、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路线,全面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师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打算从事何种行业,选择什么样的组织,力求达到何种成就,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
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说来就是:师范类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通过自我剖析,全面客观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认真分析当前的环境形势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知识机构等,确定自己事业奋斗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旅程做出明确的认识和规划,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师范类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帮助个人客观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进而明确职业目标,设计出各种达成该目标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未来的国家经济建设中将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身心发展趋近成熟、毕业后面临第一次择业和就业等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评价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师范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目标相对明确,即投身教育事业,到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师工作。教育事关民族兴旺、国家未来,而教师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当下中国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从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类大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队伍,大学是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尽早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战略性意义。
三、师范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主观能动性不足。师范类大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了师范专业,即代表他们对职业生涯多少有过一定的规划,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非常浅薄,将其简单的理解为职业规划。可见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针对个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观能动性不足。现实中,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规划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难题。家长和初高中老师在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时,常给他们灌输一种:考上了大学,工作就有着落了,可以放轻松的错误观念,因此造成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对于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没有提起重视,以至不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有一些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但因为计划的可实施性不强,未能有效的实施和完成。以上这些,都会导致师范类大学生自身教师素质低下,职业竞争力不强,未来的职业发展盲目而被动。
2、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存在片面性。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要通过对自我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追求等,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刻。主要表现为自我定位不清晰,自我能力评估不准确。有的学生对自己过分的肯定,设定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职业规划期望值过高,导致失败和受挫折;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没有自信,自我评估过低,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与优点,妄自菲薄,导致职业规划期望值过低,丧失希望和动力,甚至自暴自弃;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困惑,对任何事都感到迷茫,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3、职业理想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和重视以及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吸引了众多学生报考师范专业。学生的入学动机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是真正想走上教师岗位,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遵循家长的要求选择了师范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只因听说教师待遇好,工作稳定,盲目跟风选择念师范院校。随着高校就业机制从原本的统一招考,统一分配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师范类毕业生也被允许跨行业就业。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教师行业人才趋于饱和状态,师范行业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不想从事教育行业;也有的迫于就业压力,觉得读师范类专业没有很好的前景,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动摇。这些都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师范生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影响他们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关系着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学习努力的目标。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会造成学生焦虑,缺乏学习动力,专业成绩下降,无法适应竞争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4、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尽管许多师范类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很多高校仍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比重占得很小甚至没有,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区产生。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只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活动,没有针对师范类的特点进行指导的现象,导致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晦涩难懂,没有实效性。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大多是由辅导员来承担这门课程,由于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也就无法收获预期的指导效果。
四、如何加强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定为大学四年的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分阶段的进行全程化的专业指导,消除学生的盲区,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师范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应针师范生的特点,带有教师教学特色,具有连续性,有明确的定位和目的。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跟上时代脚步。引导学生遵循实际,详细具体的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可实施性。帮助学生做好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认清现实环境形势,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估和定位,加强自我管理,使其明白努力提高自己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还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这门课程的辅导,同时对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
2、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很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着误区,这就要求在开课普及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例如设立相应的咨询平台,进行能力评估、职业测评和心理辅导等,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今后的职业目标,制订出合理有序的学习计划,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师职业和自己的使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其进行师德教育,强化敬业精神,帮助他们摆脱名利和浮躁的困扰,坚定其原本成为教师的信念。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师范类大学生要想胜任未来的教育工作,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因此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使师范生通过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未来的发展方案,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加强对师范生教法的培训和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选择一些中小学作为长期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教育见习和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和从师任教的素质,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职业准备。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由于参加过教育实践,站过讲台,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技能培训,相较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在言谈表达、个人自信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些可以帮助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将来职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而复杂的、贯穿始终的工作,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开富、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2]郑炎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
[3]郭潜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问题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