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大学生求职者遭遇就业陷阱

时间:2024-09-11 05:02:40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55%大学生求职者遭遇就业陷阱

  央视《东方时空》播出节目《就业“陷阱”何其多》,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的时候最容易遭遇就业陷阱。就业陷阱指的就是用人单位以招聘就业为名义,非法牟利的活动。就业陷阱可谓五花八门,我们进行了一个总结,主要有这么几种:
  1.试用期陷阱(以试用的名义廉价谋取毕业生的劳动力)
  2.收取不合理的各种费用(包括风险押金、培训费、置装费、建档费等)   3.工资陷阱(如假承诺高薪等)
  4.智力陷阱(如利用考试无偿占有程序、广告设计方案等)
  不难看出的是,不管是哪种就业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人者其实根本不想用人安排就业,而是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经验不足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榨取他们的钱财和劳动力。那么到底有多大比例的毕业生遭遇过就业陷阱呢?
  我们和智联招聘网联合的网上调查
  1、你是否遇到过招聘陷阱?(12463人参加调查)
  A 有 55%   B 没有 45%
  55%的人遇到过就业陷阱,这个比例真是不少,难怪前两天我们的节目反馈里,有学生说那现在招工作不但“难”而且“险”。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来看看去年毕业的两个大学生小汪和小黄的亲身经历。
  骗子公司开出优厚条件诱惑求职大学生
  汪全街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今年9月初,在国内一家专门发布招聘信息的网站上,他发现北京一个名为博源伟业的房地产公司正在大规模招聘。更让他眼前一亮的是,这个公司特意标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优先。小汪于是给这家公司投了份简历,没想到,小汪很快就收到了公司的面试通知,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面试不但顺利通过,对方还建议他应聘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还向他描绘了这个职位的待遇。这个职位不仅上四险,薪酬方面也有规定,如果跟他们签五年的工作合同,就能给一个北京户口,还有住房分配。
  如此优厚的条件让小汪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又参加了复试,并再次顺利通过而进入试用期,这时,公司领导说正式工作前要先参加为期3天的培训,要交430元培训费,先由员工自己垫付,然后公司给报销。小汪的家乡是江西上饶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430块钱对小汪来说,是他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尽管钱不少,小汪还是按要求交了钱。三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拿到了培训合格证,小汪就开始正式上班了。而正式上班的第二天,公司要求他把事先签订的劳动协议书先交上来。小汪当时也询问为什么公司有一份协议了还要收他的协议呢?公司的人回复说是需要两份才行,用完就会归还给他。
  顺利得找到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小汪满心欢喜,按照公司要求,他还要先在基层锻炼一个月,做接线生的工作,小汪十分珍惜眼前的机会,工作十分认真努力,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终于到了发第一份薪水的时候了,而这时公司却消失了。小汪告诉我们,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正好赶上十一长假,长假结束后,公司就不见了踪影。一周之内,小汪又去找了两次,面对他的仍然是一座空楼。
  2个多月后,12月16日下午,记者再次同小汪来到那家公司的原址,北京市海淀区华庭芳园青云里6号楼的1801室。而这里已经换成了另一家名为 的房地产公司。让人吃惊的是,当小汪以应聘者的名义进入这家公司后,小汪认出来好多这里的工作人员竟然就是原来那家公司的人。小汪说,这个正在面试的女人,也是当时面试他的人。于是小汪向她提出报销培训费和一个月工资的事情。但这个女人说不认识小汪,另一个自称肖经理的男人闻讯出来,他告诉小汪,公司被别的公司兼并了,当小汪向他们索要培训费和第一个月的工资时,肖经理则提出要小汪出示协议。但协议早已被收走了,小汪自然拿不出来。当记者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一位大楼物业的工作人员的向我们透露,这一伙人在这里的几个月里,公司一个月换一个名字。
  交了培训费,白干了一个月的活,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第一次对未来的期望得到却是欺骗,小汪初次求职就掉进了招聘陷阱,而这样的事例并非个案,去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黄鹏也曾经跟小汪一样,看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网上招聘,投了简历,同样顺利地经过了面试、复试,进入试用期,同样公司也让他先垫付培训费。而黄鹏比小汪多了个心眼,在交钱之前,他上网查了一下这家公司,发现这家公司早已上了校园BBS骗子公司的黑名单。
  黄鹏是幸运的,看到了这个黑名单。而如果上了黑名单的公司转眼就能换成了另一家公司,这个黑名单得列多长呢?
  小汪和小黄遭遇的这类就业陷阱几乎都自称是房地产开发公司,而网上网友自发揭露的黑名单也以这类公司为主,他们往往是在租来的写字楼里,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各个部门一应俱全,而且招人时笔试、面试、复试一个都不少,甚至还主动跟你签招聘协议,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等你交了培训费或押金,干了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不同了,极端的是公司人间蒸发无影无踪,一般的是以业绩不达标等理由辞退你,而你要想要回培训费和工资就难了,一般都是你耗不起也就当吃了哑巴亏。这类就业陷阱,毕业生们最容易上当。其实,国家早有明确规定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都属于非法行为,遇到此类情况就得小心上当了。
  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这类就业陷阱都是以榨取毕业生的钱财为目的的,而还有一类陷阱是利用试用期索取学生们的廉价劳动力,而这类企业往往还是正规的企业。小胡就遭遇了这类陷阱。
  今年23岁的胡晓波,2004年毕业于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和公务员资格证等多个证件,2005年1月份,小胡在网上看到了国内一家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招人,因为专业对口,就联合同班几位同学给这家公司投了简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面试邀请,小胡和其他六名同学顺利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当时公司口头告诉他们试用期为2个月。因为这个公司很大,想留在这里的小胡和其他6名同学尽管没有签任何协议还是答应先干了,盼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争取这个职位。,试用期的待遇很低,跟正式员工没法比。而试用期的工作内容也和他们想象得有很大差距。小胡告诉我们,试用期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谁做都可以的,但又是些必须得有人做的工作。当时感觉就是临时性的。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小胡非常勤奋地完成公司布置给他的工作,2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到了,该到转正的时候了。但两个月后也没人提这事,小胡去向公司领导询问,领导说对他2个月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满意,还要进行全面考察,小胡认为公司可能是真想留下他,于是很痛快得就答应了公司提出的再试用2个月的要求。很快又试用了两个多月,公司领导找到小胡,说没有   与小胡同时进入公司的六名同学也都在被延长3个月的试用期后以各种理由辞退。而在此期间公司也没有和他们签定任何协议与合同。
  据了解,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试用期结束后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另外一种就是无故延长试用期,说好的2个月,再延长2个月,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最终换来的还是解聘。
  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一些的用人单位就是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毕业生最廉价的劳动力。
  这类陷阱最让毕业生们无奈应对,无论试用期多长,最后人家解聘你总有理由。而关于试用期长短、待遇一般都是公司企业的口头承诺,而求职心切的学生也不敢提出签合同的要求,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明明知道被骗了白干了,但打官司也因为没有证据赢不了。
  而如果签合同还要小心被无故延长。关于试用期国家也有明确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如果用人单位要求的试用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期限,你就要小心了。
  遭遇就业陷阱 近五成人选择忍气吞声
  虽然就业陷阱五花八门,专骗初涉职场的毕业生,让人愤恨,但如果你遭遇了就业陷阱会以什么方式对待呢?
  如果遇到招聘陷阱,你会怎么办?
  A忍气吞声,继续找别的单位 49%
  B跟对方申辩 26%
  C向有关部门反映 15%
  D起诉维权 10%
  有55%的人遇到过就业陷阱,49%人选择了忍气吞声,这两个数据一个说明了问题普遍严重,第二说明了解决问题行动很消极,这和大学生初入社会警惕心理不强,造成取证困难有关,我们还是提醒求职的大学生们求职时多长个心眼,杜绝不必要的麻烦。

【55%大学生求职者遭遇就业陷阱】相关文章:

55%大学生毕业求职者遭遇就业陷阱11-27

毕业求职者曾遭遇毕业求职陷阱11-28

五成求职者遭遇过求职陷阱11-13

近半数求职者沪上遭遇过“求职陷阱”11-11

大学生求职遭遇招聘陷阱11-11

近5成求职者遭遇职场陷阱 求职过程当警惕11-10

大学生警惕就业招聘陷阱12-09

求职者需警惕网上“陷阱”_求职陷阱12-01

八成求职者曾遭遇招聘陷阱 半数人忍气吞声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