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生如何理性跳槽?
大学生刚踏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诸多原因,多数人会碰到跳槽,甚至频繁跳槽,我们一起读读覃老师关于毕业生跳槽的辩证法。
很多人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都会看走眼,更不用说是选择工作了。对于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选择一份错误的工作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谓错误的工作,第一是没有做对事,第二是没有跟对人。
有没有做对事,主要是从是否喜欢、能否胜任、有无价值这三个角度来评判。每个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去做会计,或者一个内向孤僻的人去做销售,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就是错误的。至于工作有没有价值,首先涉及到判断力。谁都知道应该从事有远大前景的朝阳行业,而不应该从事日薄西山的夕阳行业,但是,一个行业究竟有没有发展前景,这既需要深入了解做足功课,又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如果从事的工作压根儿就没有发展前景了,那这份工作就没有价值了,应该尽早放弃了。其次,判断一份工作有没有价值,还涉及到价值观。
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很多人觉得网络游戏是一个朝阳行业,很有价值,可是我却无论如何也不会介入这个行业,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网络游戏的受害者。再比如说,在我曾经从事过的sp行业里,有很多公司纯粹是通过坑蒙拐骗、强取豪夺发家致富的,比如在山寨手机里植入一个程序,等手机插入电话卡以后就自动上行短信捆绑一个增值产品,无声无息地扣取信息费。有很多人在为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趋之若鹜,可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工作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只能创造企业利润,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从事这样的工作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做错事的风险可以在求职的阶段尽量避免,跟错人的风险则难以控制,防不胜防。面试官未必就是将来的上司或者老板,就算是,也很难通过一个短短的面试来判断。进入一家企业以后,要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来判断是不是跟对了人。如果老板或上司像刘邦一样知人善用、论功行赏,那就可以放心地跟随他;如果老板或上司像项羽一样刚愎自用、赏罚不明,那就有必要考虑跳槽了。
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认定自己跟错了人。人无完人,不能因为上司有一些缺点就将他全盘否决。任何人能够成为老板、成为上司,肯定有他可取的地方。只有当老板和上司的缺陷变成了企业内部一种很难改变的制度,而这种制度从根本上扼杀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才需要果断地辞职。比如说,有一些家族式企业完全不让家族成员以外的人有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在公司干得再久也只能是跑腿打杂,那就没必要继续干下去了。如果企业主的一些缺陷足以导致公司的灭亡,那也犯不着拿自己的美好青春去陪葬。我离开房地产行业以后,去了一家日用化学品公司。公司的几个领导对我也算器重,可是我感觉他们并没有做大事的能力和魄力,在一些战略方向的大问题上模糊不清,也听不进任何意见,反而在一些小细节上纠缠不休。于是,我呆了一个月就辞职走人。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那家公司就倒闭了。
做错事、跟错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错下去。选工作就好比选股票,如果选错了股票,就要及时止损、换仓,如果舍不得割肉,那只会越套越深。选错股票却不止损还只是亏损一些钱,碰到大牛市或许还能解套,而选错了工作并一直错下去的话,很可能亏掉一辈子,并且永远都解套无望。有些人拥有了一份别人看来可能不错的工作,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这是一份错误的工作。比如说,我的一个读者毕业后利用家庭关系进入了中国邮政,在里面从事一份非常清闲的工作,工作压力倒是没有,但实在是学不到任何东西,而这个人偏偏不想这样子蹉跎下去。我一再地鼓励他辞职,他却没有勇气。他既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又不敢面对跳槽以后将要面临的工作压力。时间一久,他肯定就慢慢地被体制化了,就不觉得那是一份错误的工作了,短暂的青春也就那样消耗殆尽了。
是不是做对了事、跟对了人,跳槽就毫无必要了呢?当然不是。套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一个员工从用人单位获得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就好比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吃第一个馒头能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而吃到第五个馒头时能获得的满足感微乎其微,一个毕业生进入某家企业以后的第一年往往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到了第五年可能很难学到更多了。当边际效益已经低到一定的程度,无论是增加薪酬还是进一步锻炼能力都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而一次合适的跳槽却能够打破这个僵局,那为什么不考虑跳槽呢?
在必要的时候选择跳槽固然有理,可是,并不是每一次跳槽都合理。有很多人似乎一年四季都在找工作,哪怕是找到了一份月薪仅仅高出50元的工作就立马跳槽,三五年下来,至少换了几份甚至十几份工作。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这么高的跳槽率,或者说这么高的员工流失率,不仅用人单位很受伤,毕业生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是招聘应届毕业生,企业在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完成招聘以后,还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人才的培养。按理来说,企业是用人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人的地方,可是,应届毕业生要想从一个半成品成为真正的可用之才,往往需要接受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培训。如果刚接受完培训就辞职了,从公司领取了不少工资却没有为公司创造一分钱的业绩,是不是很不厚道?企业投入大量的成本却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又怎能不伤心?
毕业生频繁跳槽不但害人,而且害己。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有了不成功的应届毕业生招聘经历之后,出于自我保护、趋利避害的本能,往往对应届毕业生关上了大门;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让毕业生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错过很多机遇。我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我在毕业后的一年多里频繁地跳槽,当过老师,做过地产、广告,还在其它一些行业短暂地逗留过。虽然当时确实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但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很是后悔。在每个行业都只学到一点点皮毛,而且那点皮毛都再也用不上了,也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学到。后来,我痛定思痛,在it行业安定了下来,不管受到什么委屈,不管面临什么困难,我都不让自己往辞职方面去想。如果不是这样,恐怕我现在还在拿着简历四处找工作吧。
德国海瑞恩精密技术公司从2004年开始就在中国招兵买马,这家公司将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都送到德国总部培训几年,培训期间公司包吃包住,还有800欧元的月薪,除了德国法定假期外,每年还有10天带薪假期。尽管待遇如此优越,这几年海瑞恩公司的中国员工流失率仍然高达三分之一。公司总经理段建生非常无奈地说:“待遇再好也留不住他们。”我想,那些从这家公司辞职的毕业生十有八九会后悔的。中国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当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幸运儿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而这些获得了机会的人却偏偏不懂得珍惜。他们辞职以后要想获得一个同样好的工作机会,谈何容易!当他们经历了很多挫折以后回想起当初辞职的原因不过是没有耐心学习德语、不想去异国他乡呆几年、回国后的工作地点是在太仓而不是北京上海,会发现这些理由都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水一定往低处流,人却不一定往高处走。我一个朋友,跟我差不多同时来深圳的。当我频繁跳槽的时候,他也在频繁跳槽;当我已经“从良”了,他还像个跳蚤一样,乐此不疲。几乎我能想到的所有行业,除了航空航天、海洋勘探之类的,他都已经从事过了。可是,已是而立之年的他仍然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薪阶层,领着不到五千元的月薪,挤着公交车上下班,租着城中村里的农民房。他最初的几份工作其实都挺不错的,可是都放弃了。放弃的理由千奇百怪,有时是因为受了上司的委屈,有时是因为找到了一份可以早半个小时下班的工作,有时只是因为心情不好,想辞职后在家休息几天。跳槽的结果是工作一份比一份不如意,离当初的理想越来越远。他不无伤感地跟我说:“如果我还在当初那家基金公司,现在或许是基金经理了吧?如果还在那家证券公司,应该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牛熊转换中发家致富了吧?我原来工作过的那家床上用品公司也上市了,一下子在让几十个员工拥有了百万家财,如果我当初不选择离开,可能也是这几十个人当中的一个吧?”历史无法假设,我们短暂的青春又如何承受得起这么多的如果呢?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来说,因为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非常短暂,个人能力并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他就算跳槽,也只能找到大致相当的工作,而不可能在职位、薪酬方面有明显的改观。也就是说,这样的跳槽无非是从无差异曲线上的一个点跳到了另一个点。既然这两份工作所能带来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差异的,那么,这样的跳槽也就是毫无意义的了。所以,我觉得跳槽的基本逻辑前提是:既不能换成一份更差的工作,也不能是从无差异曲线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而应该是可以获得显著的提升。
【大学毕业生如何理性跳槽?】相关文章:
跳槽,如何跳得更高11-11
博士如何跳槽成功?11-11
如何准确把握跳槽的时间02-18
如何体面地跳槽?11-11
跳槽时如何回答刁钻问题11-12
如何选择恰当时机跳槽11-14
如何跳槽可保平争胜?11-12
要跳槽如何与旧老板相处03-16
跳槽者,教你如何打造钱途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