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人生还》有感

时间:2022-12-26 17:04:07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无人生还》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无人生还》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无人生还》有感1

  《无人生还》这本书,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买回来的,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不是阿加莎的书迷,也没有阅读过任何一本她的书,我知道她是在一个国内某推理小说的腰封上……

  十个相互陌生、身份各异的人受邀前往德文郡海岸边一座孤岛上的豪宅。客人到齐后,主人却没有出现。当晚,一个神秘的声音发出指控,分别说出每个人心中罪恶的秘密。接着,一位客人离奇死亡。暴风雨让小岛与世隔绝,《十个小士兵》——这首古老的童谣成了死亡咒语。如同歌谣中所预言的,客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设置了不少隐喻。一开篇,她就在悬念丛生的信件中加入了别墅主人U·N·0这个极富隐喻的署名。正如小说主角在质疑主人身份时所讨论的那样,U·N·0是个极富于基督教意味的名字,代表的是一个未知数,看似恶作剧的凶杀案在暗讽现实生活中无辜者受冤、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审判内涵。虽然如此,作者并不急于彰显小说的深刻社会意义,相反,她无限期地将故事延宕,从而让故事一波三折。如小说原本讲述的是法官的"正义谋杀"案,但是在展开主线之前,作者不断地让客人和仆人讲述十桩谋杀案,并且借符合布伦特性格特征的抗议与托辞"不存在什么辩护问题。我从来就是凭良心办事。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将故事再度搁置。后来布伦特对韦拉供认和澄清女仆事件,以及凶手自述,合并成了合情合理的补充。于是在布伦特和凶手的补述中,小说原本单一的直陈方式被打破,案件也在录音控诉、直陈和补述中变得丰满,发人深省。又如罗杰斯太太、沃尔格雷夫、阿姆斯特朗的遇害,作者故意声东击西,制造死亡假象,将死亡延宕—让罗杰斯太太晕倒,被救醒,饮毒而亡;韦拉遇惊,众人前往营救,沃尔格雷夫死亡(金蝉脱壳);阿姆斯特朗失踪、尸体漂回海边。在这种延宕中,故事叙述的空间被无限打开,众客人的相互怀疑和内心恐惧一次又一次被深化和显露。

  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上,克里斯蒂也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这部小说采用了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双视角叙述。特别之处是,小说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是不停地切换的。小说的第一章就为这种手法奠定了基调。这一章分作八节,分别是八个主要人物的内心独白。八个人分别对被邀请到印第安岛去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联想。本章中读者对于每个人物的背景和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读者开始进入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分享人物对世界的不同体会。

  随着故事的进展,视角的切换进一步向我们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同一件事情上读者可以看到布伦特小姐的清高与固执、维拉的浪漫气息和恐惧、沃格雷夫的老于世故、隆巴德的玩世不恭、阿姆斯特朗的瞻前顾后以及罗杰斯对秩序近乎偏执的追求。这种视角的变换使得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人性的样本,而是不同生活态度的代表。读者不禁会随着布伦特小姐思考道德的含义、随着维拉体会爱情的无私和自私的矛盾、随着沃格雷夫看透世人百态、随着隆巴德体味及时行乐的心情,跟阿姆斯特朗一样担心生活的种种陷阱或者欣赏罗杰斯身上体现的英国旧时代的`余味。

  由于缺少作为故事主线的侦探及其探案过程,这部小说可以自如地展现一般侦探小说所缺少的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和感悟,使得读者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与书中人物的人生体悟发生共鸣。

  《无人生还》还融合了犯罪小说之外的故事类型。如文中对不少人物,特别是布伦特小姐和维拉的心理活动有着大段描写,有些段落接近意识流小说的写法。小说结尾处沃格雷夫的自述也采用了心理小说的常见手法。这种心理小说的典型特征深化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读《无人生还》有感2

  在飞机上看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开创了孤岛谋杀案的先河。整本书利用童谣营造了极为恐怖的气氛。

  有点遗憾的是刚翻开书就被剧透……不过就算被剧透也没有影响我对整本书的兴趣,读到凶手被杀时,就开始怀疑起开头给我的答案。看完全书也不敢肯定到底谁是凶手,直到后来凶手的自述,才恍然大悟。

  书中十个人物,因为翻译的原因,名字有些难记,做个人物树图会帮助理解,理清关系(晚些会详细写人物关系)。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中存在一些Bug,有逻辑漏洞,知道凶手后禁不起琢磨,仔细想想会觉得这里不太合理,那里有可能不会发生。不过凶手的自述是所有事情都发生之后才写的,并不是作案计划,所以有巧合的可能性。

  虽然有不合理,但还是不能不把这本书称之为经典。对人性的揣摩,对人物的描写,即便过去几十年,却也没有过时。甚至现在的杀人游戏、狼人杀等等都是依据此书剧情设计的。此书之后有很多推理小说也以此为模板,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可以超越其存在的。

读《无人生还》有感3

  一部令人反复思考每一处的推理小说,读完之后的我产生对犯罪与人性的重新定义。

  书中共有十个出场角色以及一个存在于是人脑海中、并对其身份不断思索的别墅主人,这样的设定无疑吸引我的眼球。从书的字面意思来看,这十人定将无一逃脱困境,于是阅读的关注点便转移到了“凶手到底是谁”这一问题当中,这是侦探小说都会有的一点,但这本书却更加富有魅力。

  我在第一遍阅读之后,认定凶手为倒数第二个死亡的隆巴德,但去百度搜索得到的结果与此不同,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是否准确,我又重新翻阅这本书,发现隆巴德并不是倒数第二个死亡,而是倒数第三个,阿姆斯特朗法官才是真正的策划者,最终他也选择了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

  这些人都是有罪的,但他们的罪行都在法律的管辖之外,包括阿姆斯特朗法官,他也做了与他职业道德不符的事情,所以他便召集除他之外的其他九人,主导了这场看似是上帝的命令般的谋杀行动,最终是包括他在内的十个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我现在的阅历,还不能读懂阿婆书中要表达的深层意思,而且这也不是一本英文版书籍,我想等我学好英语,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在好好阅读这本书的英文版。

读《无人生还》有感4

  如果和素不相识的十个人一同到一座孤岛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无人生还》这本精妙绝伦的推论小说能告诉你,信任同伴,才会有活下去的可能。

  英国有座孤岛,岛主人欧文先生邀请了十个人到岛上度假,但事实上,欧文在英文中是“无名氏”的意思,并化身为恶魔,藏匿于十人之间,拣择时机,血洗全岛。剩下的人面对不知身份的欧文,互相猜忌,彼此设防,最终一一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小说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诸多,但最令我深思的,不是情节,而是关于对信任的发问。信任同伴,才能免遭毒手,摆脱生命危机;彼此猜忌,只会产生无人生还的结果。

  信任,与谜团重重的推理小说有什么关联?当然有,欧文先生能使岛上无人生还的原因,就在于他利用其他九个人的猜忌心理,拆散团体,引发矛盾,再一一下手。每个人遭欧文毒手时,都是在一人行动,要是所有人能团结起来,共同进退,一起行动,那欧文绝对没有下手的机会,毕竟剩下的人中,有三个从事军警职业。

  在小说末尾,只剩下“两个人”时,彼此都有了最坏的打算:干掉对方,否则自己惨遭欧你毒手。其实不然,两个人都不是欧文,是欧文设的圈套,让自己假装死去,使最后两人互相残杀,最后两人其实只要相信对方,就不会有悲剧发生了。毕竟到只剩四个人存活开始,他们就一直待在一起,不会有作案时间。由此可见,猜忌是毁灭自我的恶魔,那才是真正的欧文。

  纵观古今,有不少因猜忌而误大业的事。曹操开辟魏国大业,本应重用贤才,却因担心司马懿夺权而免去他的职务。但正因如此,司马一家的野心才不断扩大,最终取代魏国。

  正如名作家冯骥才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信任同伴、家人、朋友,往往能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情谊更深厚。相反,猜忌可能会使一个人众叛亲离、事业受阻、无家可归,最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读《无人生还》,品信任之义。信任,能使我们在面对巨大危机时化险为夷;而猜忌,会使一盘散沙灰飞烟灭。所以,信任身边的人,不要让猜忌毁灭一生!

【读《无人生还》有感】相关文章:

无人生还的读书笔记09-23

无人生还读后感10-13

俄罗斯92人坠机无人生还10-07

无人生还读后感800字01-30

无人生还读后感800字4篇10-27

无人伴我以歌无人伴我以酒日志12-25

无人倾听的唯美句子09-27

旁若无人的故事12-14

毕业生还款保证书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