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的“黑”与“逃”

时间:2022-10-14 22:33:33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信朋友圈里的“黑”与“逃”

  有个性格古怪的人宣称他永远也不会用微信,理由是怕朋友圈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决绝者有多少,只知道有些人会时不时清理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

微信朋友圈里的“黑”与“逃”

  才子大叔前些日子以“我不是你们好友”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清理门户”的意愿,原则是“不认识的人不加,见过一面只是工作关系的不加……想不起来是谁的删掉,昵称搞一堆花花草草的删掉,对我屏蔽他(她)朋友圈的删掉”。

  你只是微信上的一个小红点

  谁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些半生不熟的面孔,有一些很少发言,甚至只围观不说话的群。当然,也有一些亲密的私信,几个趣味相投的群聊,以及必须时刻关注的工作群。

  作为一种社交公具,微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或多或少与他人有着关联。按照著名的人际交往理论,只要通过6个人,你就能找到任何一个你想找的人,那么,通过6个人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什么?

  在朋友圈这个编织细密的关系网里,你是一个可以被忽视却又无法逃脱的小红点,它以不断闪烁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你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一旦创建微信,就进入了这个令人纠结的圈子。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人有勇气和毅力拒不接受别人要求加为好友的邀请,对大多数人而言,拒绝你所认识的人,总有些惴惴不安。因为很少有人不去主动邀请别人,而当自己的邀请得不到回应时,心里不免猜想:他(她)为什么不理我?

  当然,也有更为“机灵”的办法,不拒绝别人的邀请,却给对方设置权限。同学聚会时聊天,李小白就发现自己被人拉“黑”了。不是真正的拉黑,只是他看不到对方的朋友圈。当大家聊到当年的班花,说她最近正在欧洲旅行,一路晒恩爱照时,李小白不合时宜地问:“你们从哪儿看到的?”有人坏笑着看了他一眼,说:“你的朋友圈里居然没有你的前‘女神’吗?”“有啊,可我没看到啊!”话一出口,李小白就后悔了。

  你是我的“好友”,但你看不到,也进入不了我的朋友圈;我可以和你聊天,说我想说的话,但我以“设限”的方式,屏蔽了我的更多信息。相比于果断“拉黑”,这是一种留有余地的客气拒绝,有些人并不知情,有些人心知肚明;有些人为此恼怒,有些人淡然接受。若说完全没有芥蒂,有些自欺;若真为此大动干戈,倒显得没有心胸。

  据说,朋友圈里,遭遇屏蔽最多的是两类人:领导和父母。这实际上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两个层面:工作和亲友。既然有那么多的工作群,你的领导,哪怕只是小小的部门领导要求加你为好友,你多半不能拒绝。通过认证的同时,难免惴惴不安,除非你在朋友圈里只谈工作不谈生活,不然,偶尔的那些小牢骚、小心思、小动作、小谎言——比如逃班看电影之类,岂不都暴露在上司的眼前?想要保留一点儿隐私,只能将他们“请”出朋友圈。这种屏蔽,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相互体谅和心照不宣,如若碰上某个不识趣的上司,问一句“怎么从来不见你在朋友圈里说话”,便足够考验你的应变力和智商了。

  父母就更不必多说了。上一代人藏日记、藏小纸条、藏情书的游戏,如今演变成朋友圈里的“躲猫猫”。父母被“拉黑”的感受肯定不好,你又很难去跟他们解释清楚,亲情面前,大道理往往不管用。其实,对子女干涉越多、越关注子女朋友圈的父母,往往越容易遭遇屏蔽。貌似开放的朋友圈,频频上演着限制与反限制的家庭悲喜剧。

  退不退群,这是个问题

  可能在任何“群”里,都有你不喜欢或者想回避的人,有志趣相异甚至意见不合者。尽管你或许并不与他们存在真实的交集,可当微信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你依然会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最为激烈的表达不认同的方式,是退群。我不知道微信的设计者们出于怎样的考虑,总之,退群这事儿不可能“悄悄”完成,你一旦走人,系统会自动昭告天下。可能有些时候,你莫名其妙被拉进了一个群,对群里讨论的话题也不感兴趣,但你要退出,依然需要勇气。

  当然,每个群里都有毫不犹豫的“果敢”者,而每一起退群事件,也都或大或小成为群内的一个新话题,七嘴八舌分析议论一番之后,某个退群者的好友,将担负起把退群者重新拉回的重任。这种退出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心理游戏,以展示人缘乃至人品的好坏。你退群了,没人拉你回来,你的人缘是不是太差?别人不停地拉你回来,你一直拒绝,是不是人品有问题?

  很多人会采取“沉默”退出的方式。不是真的退群,而是在一个群里,形同不存在。留有一点儿兴趣的,可以继续围观;完全没有兴趣的,看都不会看。只将微信群的“新消息通知”关闭,它的存在就只是你的微信上一个静默的小红点,至于别人说了什么,都无关紧要。

  还有些人不甘沉默,习惯于微信上的喋喋不休,愿意争论辩驳,针锋相对。对他们而言,说什么,或者争什么,并没那么重要,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表达的空间,至于“听众”是否在听,是否听得懂,并不重要。幸好微信有网页版,不然的话,长篇大论地在手机上输入或手写,不累死人才怪。

  遗憾的是,只要群里人一多,如此的滔滔不绝总不免被各种打岔、八卦、转发、不明就里、心血来潮所遮蔽。如果有人真想知道某个话题的由来,往往得跳入各种毫无关联的信息中,往回倒腾几百条留言,才能理出线索。这样一种考验耐心和体力的“指尖”工程,估计没有多少人喜欢。所以,指望以群里的交流辩论解决分歧,实在是一厢情愿。

  微信上的逃离方式——决绝退出还是沉默不语,微信上的言说方式——咄咄逼人还是点到为止,展示着一个人的个性:棱角分明,还是谦和温婉;性情急躁,还是淡定沉静;心直口快,还是世故圆通。相识的人,可以在微信上验证你对他(她)的了解;不相识的人,通过微信你也可以在心里勾勒出对方的大致轮廓。

  “摇一摇”改变了相隔的时空

  不管你是否承认,朋友圈确实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有个段子说,有人新买了手机打算下载盗版软件“越狱”,可不知道怎么说,憋了半天爆出了一句:“我要出轨!”老板愣了几秒,给他装了个微信。因为这个新的社交工具,我们找到了儿时的朋友、旧日的恋人;我们结交了新的好友,开始了新的邂逅和爱情。很多时候,不是真的爱情,只是相互的好感、彼此的欣赏和尊重。

  微信给我们提供了社交的无限可能,也带来了麻烦和侵扰。比如,聚会中并不熟悉的人,要求“扫一扫”加你为好友;你在朋友圈的表达让某个人产生了误解;以前可能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却因为“摇一摇”而改变了相隔的时空。尽管在朋友圈里,我们都有所隐藏和遮掩,可一不小心,就将真性情暴露无遗。

  科技让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也让我们越来越不自由。固执者为了不被打扰,坚定地拒绝了微信,才子大叔客气地说:“我会继续拒绝莫名其妙的好友添加请求,我不是你们的朋友,请原谅。”在不断被清理的朋友圈中,有时候,拒绝是一种美好,无视是最深刻的遗忘。

【微信朋友圈里的“黑”与“逃”】相关文章:

朋友圈里的伤感句子10-19

朋友圈里元气满满的正能量句子10-21

朋友圈里祝福大家除夕快乐的句子01-14

今年元旦在朋友圈里的祝福语12-31

朋友圈里最火爆最现实的精致短句子01-16

发微信朋友句子11-29

朋友圈自黑句子10-18

科技圈里为何女性很少?11-20

朋友圈里祝福大家除夕快乐的简短句子01-11

微信朋友圈语录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