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记

时间:2022-09-15 20:34:48 节日日记 我要投稿

【精品】春节日记模板汇编9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日记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春节日记模板汇编9篇

春节日记 篇1

  今天,我很快的写完了作业。之后我觉得最有趣是一位老爷爷在用糖做十二生肖。我刚走到老爷爷那里就看见老爷爷在用糖捏龙虾。他第一步是先用红色的糖做它的盔甲。第二步是做龙虾身体并在身体两侧各捏了四条腿。第三步是用绿色的糖做成龙虾的眼睛。第四步是用红色的糖做出龙虾的须。就这样一只栩栩如生的龙虾在老爷爷的手中几分钟就完成了。真是好看有趣。

春节日记 篇2

  春节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我也不例外。春节的前一个星期左右,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糖果以及拜访亲戚朋友的礼品。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平常深居海底,可是每到除夕之夜,这可恶的怪兽就跑上岸来吞食牲畜和人,抢夺东西,无恶不做。人们对它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这年除夕,人们照例要上山避难。从村东头来了一位老人,他手拄拐杖,白发苍苍。一位好心的婆婆劝他赶紧上山避难,不料那老人笑道:“若婆婆让我在你家呆上一夜,我准会把‘年’赶走。”婆婆见老人不听劝,只好自己上山去了。

  半夜时分,“年”果然来了,却发现村里气氛不同:在村头婆婆家点着红蜡烛,门口贴着红对联,爆竹骤然响起,“年”浑身打颤,不敢再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的火光,急忙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人们回到村子,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奇怪,这时,婆婆看见自家屋里未燃完的蜡烛、地上的爆竹屑和墙上的红对联,恍然大悟,向村民述说其中的原委。这件事很快地在周围村里传开了。

  从此,中国有了过春节的传统,过年时,要在除夕夜放鞭炮,贴对联,给压岁钱,倒贴福字,还有吃团圆饭的风俗……当然,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过春节也有不同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的十大传统节日之一,过春节,是为了来年的健康幸福,寓意着家和团圆。

  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日记 篇3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的习俗又都不同。现在我就讲一下我们老家的春节习俗吧。

  我们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按风俗应该吃饺子。除此之外,在这一天我们还要吃灶糖。

  而对于除夕,我们要在家门旁贴对联,有时还会贴门神。到了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之后,除了小孩子和老人之外,我们都要守岁。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我们就要去拜年。对于同辈,我们要说“新年快乐”之类祝福的话语;而对于长辈,我们就应依次跪拜。拜年之后,也就是我们小孩子最爱的——发压岁钱。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之后,可以在此逗留、玩耍。

  接下来的几天就不算高潮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便是春节的最后高潮,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了。在这一天,我们可以聚在一起看灯会,吃元宵。而这元宵的寓意就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习俗。

春节日记 篇4

  包饺子

  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祭祖仪式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汉族习俗

  这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

  等到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熟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查干萨日”祝福

  蒙古族将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春节日记 篇5

  一年一度春节又到啦,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喜欢穿新衣服,以表示他们对新一年到来美好期望。这使我想起啦许多古诗,如一句王安石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使我看到人们迎着和煦春风,迎接新春到来时喜悦情景,再一想起今年过年,一定又是热闹非凡。

  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啦薄雾,天空瓦蓝瓦蓝。因为今天是春节,所以人们都起得比较早,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起来洗漱完后,便穿上我新衣服,在镜子前美美转啦一大圈,又将我齐刘海微微整啦整,才算满意。我们高高兴兴吃完羊肉饺子后,我听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迫不及待地奔向奶奶家,因为那里有等着我很久——红包以及几个月没见奶奶,爷爷。到啦奶奶家,看到爷爷和奶奶又白啦些头发,鼻子忍不住一酸,再也忍不住直接冲进他们怀里……

  中午时候,叔叔阿姨和未婚哥哥姐姐们都欢聚在一堂,吃上啦可口饭菜。不过我最期待还是晚上可以放鞭炮,看烟火,看春晚。夜晚来临,我们吃完年夜饭后,叔叔哥哥爸爸去串邻居。我们这些小女孩便在客厅里期待春晚开始,也许心里都在想谁能上春晚呢。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很乐意再放些鞭炮,我用火点燃啦仙女棒,看着一个个带着火焰彩球飞上天空,心中也舒坦啦不少。

  除夕春节就这么过去啦,我尝到啦可口饭菜;看到啦精彩春晚;欣赏啦绚丽多彩烟花。现在,我更深一步体会到啦感动、怀念和幸福滋味。

春节日记 篇6

  春节是一个非常热闹、非常喜庆的节日。在春节我们都要贴春联、挂灯笼、吃年夜饭、放爆竹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在除夕这天,爸爸在忙着挂灯笼,哥哥在忙着贴春联,我将两个大大的福字整齐地贴在门上,妈妈和奶奶在准备年夜饭。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有扣肉、蛋卷、鱼、火锅、还有我亲手做的雪花丸子火锅上桌了,妈妈告诉我火锅代表红红火火,鱼代表年年有余,蛋卷和雪花丸子代表团团圆圆。

  吃完饭后,我和哥哥兴高采烈地来到坪里放爆竹。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索,只听见“啪”的一声,一个火球冲上了天空,就像一朵朵菊花竞相开放。它们五彩缤纷,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各样的烟花冲上了天空,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一颗颗流星。天空被照得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送走了羊年,迎来了猴年。

春节日记 篇7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驱赶年兽。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情绪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好处: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但是,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那么,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关于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新年放鞭炮习俗的由来,咱们一齐来看看网友怎样说:

  @张雪飞:想想快过年了,放鞭炮,贴对联,红红火火的,穿着新衣服,跟老人们要压岁钱,还是小时候好。

  @巴土人家恩施菜馆:【新年的味道】滚雪球、剪窗花、放鞭炮……看着这些年味十足的微缩景观,你有没有开始怀念昔日热闹的新年呢!南方滚不了雪球那就学摄影师,搓个糯米团子回味一下咯![哈哈]

  @纪雄峰:过年放炮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已经无关什么鬼神之说,更多的是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另外别动不动就用侵害他人权益来说事,如果不是鞭炮吵到您,而是小区装修或是有施工工地,是否也就应让他们停工

  @锦江之星大连开发区:#新年“星”愿望#!声声的爆竹预示着完美的明年,火红的春联已把期望点燃。咱们已不在乎是春暖还是严寒,咱们只明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天。迎接每一个挑战,创造每一章新篇,是咱们不变的誓言!带着坚强与骄傲,让咱们大声说一句:朋友,,马年快乐

  @涛声微言:#儿时记忆#儿时过年放鞭炮是我最可乐的事。那时鞭炮不限制,当地盛产,俗称营子的爆仗,老鸦窝的鞭,塘坊的起花上了天。一进腊月,郑母集河滩鞭市就热闹起来,卖鞭的趁着放,边放边哟呵:卖不了放得少啊,又点上连……那时除赶集过瘾外,平时还拣点烂铁头等换几毛钱,留着过年两三毛钱换一挂鞭。

春节日记 篇8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我特别开心,因为今天我可以穿上帅气的新衣服。但是,大年初一也有些特别的习俗,今天不可以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不可以扫地,第二件是不可以扔垃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以冲凉,寓意是将福气,吉祥留住!

  吃过晚饭,家人带我和两个可爱的小弟弟去看彩灯,我们都很期待,我们兴高采烈地前往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畔去看彩灯。

  我们来到河边,一眼望去人山人海,从上游望向下游,江面上布满了五彩缤纷的灯,江面的水十分清澈,美丽的彩灯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就像水底有一盏灯,水面上也有一盏灯,漂亮极了!我和我的小伙伴看着美丽的景色都给惊呆了,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龙马精神”,首当其冲的是一匹即将腾空而起的飞马神兽,紧跟着的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周围伴随着一匹匹奔腾的骏马;接着我们看见了“福娃报春”,是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提着红灯笼点燃爆竹;然后是“年年有余”,是很多条栩栩如生的金鱼自由自在地在江面游动;我还看到了一朵朵美丽的莲花绽放在江面上,有粉的,红的,蓝的,黄的,精致极了!我们兴奋地跑前跑后,看叫着笑着跳着,妈妈忙前忙后地做我们的摄影师。

春节日记 篇9

  1月31日,我们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春节!除夕一大早,每家的大门楼上都挂起了大大的红灯笼,贴上红红的对联。今天我的任务就是帮爷爷贴春联,贴春联看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却是难的。首先我们要把门框与墙帖春联的地方清理干净,再分清主联,横联,两个竖联。贴在相应的位置,如果贴错了,可是会闹笑话的。还有一些吉祥的成语如“身体健康”“出门见喜”“出入平安”也要贴在相应的地方,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健康以及好运的向往与追求。

  正月初一,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早上的时候我起来就看见有人放炮,一根根线被点燃了,声声响亮,一阵阵爆竹声好像要把祝福传到千家万户,。妈妈叫我去吃饭了。哇!居然是我最爱吃的白菜豆腐馅的水饺。我美美地吃上了一顿水饺,吃完了,我出去散步,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我和我的好朋友玩了一上午,玩得最有意思得就是放土的炮,把炮插在土里,点燃以后,赶紧跑开。随着一声巨响,大量的土粒飞溅开来。

  这就是我们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春节日记】相关文章:

日记:春节11-21

春节的日记11-23

春节的日记06-10

《春节》日记12-22

春节趣事日记:春节的故事11-13

春节风俗日记:春节习俗12-21

春节观察日记11-24

春节优秀日记10-23

春节日记精选10-23

初中春节的日记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