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政治研修日志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日志记录生活点滴,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志了。你所见过的日志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政治研修日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政治研修日志1
远程网络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与我们的教师们一块交流,一起成长。看到一篇篇那引人深思、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相信,那字字珠玑凝聚的是老师们的努力与坚持。我看的越多,就越发自惭形秽起来。是啊,教师的水平与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太重要了。要想对不起学生,就要不断学习。
通过研修,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学习的必要,培训督促我,让我不断进行反思与思考,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而可行的教学方法。远程研修让我烦躁的心沉静下来。我体会到,高中政治新课改的开展,对我们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须博学多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前政治老师教过一轮教材之后,就可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现在选修教材很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实行新课改之后,仅熟悉教材对政治老师来说远远不够应对目前教学的需要,老师应博览群书,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把握政治教材。
二、须独立思考。选修课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能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而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善于思考的老师,才会培养出更多善于思考的学生。
三、须拓展补充、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政治老师应勤于动手,围绕所开选修课程搜集资料,及时补充各种信息,通过扩展老师的视野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让我们成长,反思让我们进步。在远程研修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按时观摩学习一个个精彩的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认真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尽可能多的阅读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班级简报和课程简报,对每一点感悟都作了认真的记录。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力争做到:
1、努力为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方面,学会做人。学会关注他人和社会。学会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会学习。
2、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
认真研究现代学生的特点,在思想上真正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我们要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学生的独特性和教育的统一性应该是相互协调,不可偏废的,使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独立个性的新人。
3、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的一种反馈,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原因,调动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因此,应当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学生。不能片面的强调成功和不足,也不能所有学生用同一个尺子衡量,要合理界定。
总之,远程研修虽即将结束,但我获得理论后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虽然培训并没有为我扫清新课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却为我点亮了路灯。老师们深邃的智慧,坦诚的交流,真诚的指点、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使我们深深的感动。参与研修的所有老师们真诚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政治研修日志2
传统政治教学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主、以说教为主、以灌输为主,着眼于知识的记忆、整理。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掌握者,甚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充当主角作用。而学生只是可怜的知识被动接受者,处于极端被动地位。而教师的这种神圣地位,无疑使其自身素质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保守、落后。
虽然”素质教育”已讲了很久,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却将”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在他们的观念中,成绩的高低与素质教育的高低成正比,即学生的成绩好也就说明素质教育开展得好。于是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抓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升学率,整天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他们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等问题抛之脑后,更不用说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只是”为教而教”,只是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灌输,很少或从不对学生介绍课本以外的知识,更不用说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人格。而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以下一些状况:只会考试,没有其他专长,不能全面发展;不会自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思维单一、简单,不活跃、不发散。其直接的结果使得许多学生成为大学生之后失去自我,散漫放纵,整天沉溺于网络,不懂处理人际关系,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教学方法简单粗糙。
此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就是主宰,学生只负责用耳朵听,用笔来记。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或者根本不提问学生,不断向学生强调要以本为本,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哪些知识。不用说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更不用说向学生介绍与教学知识点有关的课外知识。而这些导致数量不少的初中高中生上毕业班了还在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还在使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情况会恶性循环,不断延续。所以很多学生成为大学生后,会不适应,成绩不断下滑,最后因为多门功课不合格导致被学校退学。
三、自身知识构成陈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既包括本专业的知识也包括专业外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不少教师其自身的业务知识仍然陈旧,虽然手中拿着的是新课本,桌上放着的是新课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他们还是”用旧瓶装新酒”,仍然用旧的课标来要求学生。他们不太愿意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认为任何课改都一样,改来改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想也不愿主动地去利用各种手段去学习,如利用远程培训平台,他们恪守的是——政治课”一本大纲、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可以教到退休。殊不知政治这门学科时事性最强了,一天不学习都不行,这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补充和提供时效性较强的事例和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血有肉,才能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求知欲特别强。
政治研修日志3
在这次研修学习中我获益很多.下面我谈谈本次学习的收获和启发。
一、“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按教学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学政治”,也就是“背政治”,这是学习政治课的通病,究其原因,那就是讲概念总走不出“背定义”的怪圈。有些概念甚至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才能真正形成,一字不能更换,换一个字就不科学、不规范,甚至歪曲本意,这种思维定势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也窒息了教学的活力。因而要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从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法制观念。要在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应讲好重点难点问题,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讲得让他们信服,能为他们释疑解惑,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课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
三、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既要启发学生求知又要引导他们做人的教材,思想政治教材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使他们明确“为什么”;不仅要启发学生“想什么”,而且要引导他们“怎样想”;不仅要让学生“知”,更要他们“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具有规划人生,自我发展,奉献社会,应对挑战的真实本领。
这次全方位的研修学习在这些方面对我们教师都给予了指导,特别是一些来自工作室和专题研修的专家根据实践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澄清了很多对上课的错误认识,解开了心中的一些困惑,是我这次培训的最大的收获。
政治研修日志4
首先是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政治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是每一节课注意新课导入新颖。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再次是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有关政治研修日志】相关文章:
3.有关历史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