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经典版」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_第1篇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我觉得做好一个好数学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人无完人,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小学生。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上课,一般采取三个层次:一是个人自己试讲;二是第二次试讲,研修组全体听课,教导处参与;三是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全体数学老师、学校领导参与。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素质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理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数学,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评课,首先是个人说课,谈感受;第二是参与听课老师评课,评课的重点围绕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所有听课老师必须人人发言;第三是领导点评总结.
4、换角,为使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我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我们在培训后得到较大的收获和提高。
5、创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目,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总之, 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_第2篇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网上研修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诸多方面: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指: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初、高等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在其他边缘学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等等。 认真探讨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 "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2、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并发展思维能力。制造教学疑问,引发学生开展研讨和争论。
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人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②积极开展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_第3篇
小学数学法,"如何使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
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指: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初、高等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在其他边缘学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等等。
认真探讨内在联系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 "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合理安排、优化重组(内容)有道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各地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则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学生要学的是知识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种版本的教材。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为本、按需分配(对象)孟子这样认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参见《孟子》)学习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扩容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动的、无法他代的艰苦的心理历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愉快教育、适度紧张(心理)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参见《论语》)。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方法)数学以其特有的"严密性"而著称,而这种严密意味着其逻辑体系的"不可拆分性"。这一"密不可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联通性与有序性。任何"一劳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这个"势"往往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知识结构(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阶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导"的方法则有:点拨、启发、暗示、互动、表扬、纠正等等。
三、"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有限的篇幅与不漏的"天网"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篇教案都应成为一张无边的"天网"。尽管从内容、形式上来看,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从知识、能力、技巧、乃至品质等方面来看,她应是一张无所不在的天网。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消失于教案的"盲点"之中。要想将这张"网"织好、用好,教师的"修为"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应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预见、应急能力等等。
数学美与"作秀" "枯燥"是数学公认的特点,有"数学烦、物理难、化学玩"之说。或许数学有时真的有点"烦",但"烦"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这种精彩之所以不是经常为绝大多数人所感知,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数学的某个方面的某些素养不够所致。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时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如何才能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位学子?"作秀"!精美的包装与适度的展现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要能使学生"入局","布局"--备课很重要。
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形散与神不散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差异以及难易程度的区别等等,同是数学这门学科,在备课时,教案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上也应有所变化:或突出性质、或强调图形、或标注符号、或分析思路,各具形态,不一而足。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这种提法也许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当然,用有限的几段文字来阐述"如何备好数学课"这一偌大的课题,实属不妥。好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自己的观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是想通过这一形式,抛砖引玉,以尽快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经典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07-22
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11-13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优秀03-14
【集合】小学数学研修日志07-20
数学研修日志02-04
远程培训小学数学研修日志精选03-09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日志精选03-17
小学数学远程培训研修日志03-16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精选10篇)09-26
研修日志小学数学(20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