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民情日记:乡镇干部走基层
乡镇干部走基层民情日记
4月3日 阴
今天,我陪同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一行深入杨家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慰问,我们先后来到该村较为偏远的3个小组,与村民一起谋划今年的各项工作。村民围绕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如何抢抓建设扶贫契机遇,加快全村发展的意见很中肯,很到位。回到办公室后,我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理、归纳,重点将解决公路、饮水等民生问题的设想、方案一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在区、乡领导的支持下,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纳入今年的建设扶贫工作计划。现今,计划中的相关内容正在有序实施,群众对该项工作很是满意。
6月15日 高温
近日,连续高温,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协合乡遭遇严重旱灾,作为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我坐如针毡。一大早,我就带领水管站、农业服务中心一行深入协合村,眼前的场景更让我震惊。秧苗缺水无法耕种,辣椒、蔬菜等农作物开始枯萎,部分村民甚至出现了饮水困难。据统计,该村受灾面积约在4000亩左右,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解决该村的灌溉和饮用水问题迫在眉睫。我当即召开各村居负责人会议,明确要求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一切可能,全力战胜这场灾难。会后,我又带领党员分头寻找水源,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第二天清晨,村民自备的抽水机都在开始抽水,乡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也正在逐家逐户进行灾情统计。而这场灾难过后,我一直在思索,“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该如何转、如何变?看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
6月29日
马上要到七一了,党员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生活工作中是否有困难一直让乡党委、政府牵挂。我们班子成员携带慰问品前往各个村居进行走访慰问。我们来到老党员李长金的家中。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因为长年受病,无法站立,但看到我们的到来,他显得很激动,手足无措。我连忙走近,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与他拉起家常,鼓励他坚定生活信心,并表示将力所能及的解决他生活困难。临走时,老人再次用力握住我的手,好久才松开。老人两次与我握手,这个简单而常规的动作却深深打动了我。与群众沟通、交流,无需华丽的言语,更不能自高自大,一次真诚的沟通、一些亲民的举动便能拉近感情、消除距离。譬如:一次握手。
10月24日 阴
今天,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向罡对我们的民情日记进行了第二次点评,我清楚的记得在第一次点评意见中,向部长明确要求我要全面加强群众存在问题的解决力度。这句话一直在提醒我,工作要敬业,更要务实。当我再次打开日记时,向部长勉励我:“要把记民情日记作为自己成长的必修课,认真、长期坚持下去。”对于这一新的服务群众方式,村民、百姓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老党员姚安国说道:“通过民情日记的‘倒逼’,现在已变成了温暖人心的‘亲民行动’,干部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的确,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群众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好的方式、方法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工作才会有收获,群众才会认可和满意。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民情日记”定将陪伴我日日夜夜。
走基层要善于讲“土话”
4月初,我们工作组来到对口基层联系点——上栗镇关上村召开“诸葛亮会”,探寻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子。原以为,事前作了认真调研,讨论应该会很热烈。没料到大家默不作声。为打破僵局,我们改用萍乡本地方言,重申开会目的。“土话”一对接,气氛顿时融洽了许多。村组干部争相发言,参与讨论,既有建议,也有疑虑,最后都把目光投向工作组。我们在改换语音的同时,注意以当地党员、干部耳熟能详的事例和数据现身说法,详细介绍集体经济收入好的村特别是临近村的经验,并把关上村摆进去,站在村里角度思考,分析优劣,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创办特色农家乐、推广种植紫珠草等增收建议。会后,几位老党员和村组干部都深有感触:工作组是真心在说村里话,也是真心帮村里说话。事实证明,要融入基层群众,就要多讲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语”。只要多学习、多调查、多与群众沟通交流,不绕弯子、不打官腔,讲符合实情的话、办实际需要的事,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月中旬,我们再次来到关上村,住进了结对帮扶党员王明生家,与他在一块地里干农活、一张桌上吃便饭、一个院里拉家常。交流时,我们认真询问和倾听他家的困难、苦恼、需求、愿望。王明生是个直性子,感受到我们的不见外,也就打开了“话匣子”,掏出了“心窝子”,一五一十地介绍了自家的详情和村里的状况,并带着我们走访了比他家更困难的几户群众。在王明生家住了短短两天,相互间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其实,自2008年始,我们就与他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但以前只是进行节日走访慰问,见了面就说几句客套话、场面话,双方都能感觉到那条隔着肚皮的“鸿沟”。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视你为亲人。
乡镇干部不“走读”
1月2日,201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西和县最偏远的大桥乡李坪村村民李克锋来到乡政府,反映青岗岭李坪段公路出现塌陷大坑的情况。乡党委书记姚续鹏即刻赶往塌陷地点,当天就解决了这里的交通阻塞和安全隐患问题。
“如今,镇政府白天、晚上、节假日都能找到人,反映情况不会跑空。”看到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李克锋由衷赞叹,如今乡镇干部下班后不再急着往城里赶,而是安心住下来,在基层一线扎实开展工作。
西和县纪委书记王辉说,长期以来,有些乡镇的干部满足于“上班到岗点卯、下班回城走人”,不够勤勉敬业;有些干部借故有应酬、跑项目、争资金,长期窝在城里,坚守基层的定力不强;有些干部习惯于“手机遥控指挥”,导致日常工作一般号召多,深入实际具体指导少。
为了杜绝乡镇干部“走读”,2013年,西和县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双联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位制、失职追究制等8项制度,严格执行夜间和节假日领导干部坐班、带班制度;将驻乡镇、请销假、缺勤等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明确选人用人导向,树立向乡镇倾斜的导向,加大从乡镇选拔干部力度;定期派出督察组,采取调查了解、电话查岗、突击查访、不定期暗访等方式对干部遵守乡镇工作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个别顶风违纪的“走读”干部进行了处理。这些措施的实行,使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得到明显改变,干部工作作风、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全面提升。
为了让乡镇干部真正以乡镇为“家”,西和县还积极打造“安居”工程:20个乡镇都开办有食堂、给每个乡镇干部都解决了住房;每个乡镇还配备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阅览室、宽带等设施,让乡镇机关干部强身健体有场所、学习提高有地方、业余娱乐有去处。
晒经乡乡长聂泽文深有感触地说,2013年7月下旬,西和县受持续强降雨和岷县漳县地震灾害袭击,致使西晒公路和牛尾、青崖、刘河等6个村的通村公路阻断,渭子沟村通讯电力中断。当青崖村驻村干部张红旗把74岁的五保老人李血血背出大门时,老人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后墙顷刻倒塌。“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如果干部都住在县城,再快也来不及了。”
“乡镇干部不‘走读’,不仅使大家沉到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多了,和基层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西和县委组织部部长张文芹说。
【民情日记:乡镇干部走基层】相关文章:
走基层民情日记06-22
走基层的民情日记01-28
走基层民情日记精选06-01
走基层的民情日记范文06-01
干部走基层民情日记06-18
乡镇走基层的民情日记06-30
走基层民情日记范文06-01
村干部走基层民情日记06-05
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03-11
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精选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