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一帮扶民情日记

时间:2022-12-04 00:09:35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对一帮扶民情日记

  我的新“对象”

二对一帮扶民情日记

  久雨后的阳光温和灿烂,但气温不是很高,大家穿着较厚,感觉还有一丝冷。我们几个“二对一”帮扶对象在沙塘乡沙塘村的人,联系好去走访我们的帮扶对象。

  今年,我的帮扶对象叫杨小春,是沙塘乡沙塘村一组村民。在去的路上,我在想象我的这位帮扶对象应该是一位老太龙钟、慈眉善目的老大爷或者老大娘。我在村支书的引领下,在乡村路上左拐右拐,来到一栋陈旧的楼房前,看到有一个穿红上衣、蓝裤子、赤脚穿拖鞋的大男孩,正把湿衣服凉放倒在坪里的树枝上。同去的村支书王书记告诉我,那个正在晒衣服的年青男孩就是杨小春---我的帮扶对象。王书记对他叫了一声春伢子,他没有反应,也不理会,自顾自的凉湿衣服。我想他是不是听力有点问题。当我近距离见到杨小春时,只见他单瘦脸,脸部有点扭曲变形,眼睛没有光彩,嘴巴合不拢露出右边的三颗门牙,双腿盘曲,身体站不直,显得有点倾斜。他的娘从屋里出来,看到王书记叫了声“王书记”。王书记向她介绍我们的来意,她同我们打招呼,连声说太感谢了,感谢领导的关心。她让我们在门外坐,说,我的儿子杨小春,今年27岁了,因在3岁时患重感冒发烧,无钱医治,而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到六七岁时,看到别家小孩子都上学了,尽管家里条件差,还是千方百计想办法送他读书,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因他说的话其他人听不清,小孩子们嘲笑他,他就读了,以后再也没有读书了。直到现在,他的面部肌肉仍然扭曲变形,嘴巴也合不拢,说出来的话有时连他的老娘都听不清,走路一拐一拐的,行走极不方便。现在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目前,靠在附近拾破烂、废品等谋生。

  他的老娘告诉我们,尽管她自己是女性,年纪也有62岁了,身体不是蛮好,但她比一般的男人更有骨气,不要集体照顾,不要亲戚朋友施舍,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劳作,保持天天粗茶蔬菜饭,过最简单平常的日子。她说自己苦一点没什么,最关心的是她的儿子杨小春,现在27岁了,生活不能自理,煮饭煮菜、洗衣浆纱、买东买西,什么事都要她亲自动手,儿子的生活全靠她照顾。而其他人的儿子27岁就已经结婚生孩子了。她说不怨别的,就是怨自己的命苦。情况是这么一个情况,而她则是60多岁的老人了,她自己年纪大了劳作也一年不如一年了,想到今后儿子的生活,她坚毅的眼神暗淡下来,眼睛里显出了红丝丝。

  我们劝她,要过好当前的日子,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了,特别是对贫困户、贫困对象的帮扶力度增强了,我们今天来,是政府的安排,也是代表我们的心意。她说,那是,多年来,政府和领导对她及儿子的关心、支持,邻居和亲朋对她的帮助、关爱,她都心中有数,记在心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大家的关心。

  她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到杨小春身上,指着他穿的衣服说,这些衣服都是附近好心村民给他的。她起身在门角里拿出好几只不同的鞋说,还有好多鞋子,也是村民们给的。因他走路时,双脚总是向前趋,每双破烂的鞋子都是前方被他的大脚趾磨穿了一个大洞。每年穿的鞋子要40多双。如果去买的话,不晓得要花多少钱。我记下了杨小春的鞋子尺码是40码,心想下次去的时候,带几双新旧鞋子给他,还有新旧衣服也带一些过去。

  我给了杨小春200元,说要他去买点什么。他还有点羞涩的意思,不愿意接。他的老娘很不好意思,说我们太客气了,太好了,对她们娘俩这么关心。我知道这点钱对他的帮助实在有限,只能表示我的一点心意。

  如果我们对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的能力多一点帮助,他们心里会多一些温暖,大家的心情会多一些快乐,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特殊的帮扶日记

  永丰镇磨刀村合兴组的肖金莲鬓白老人,已经80高龄,老伴已故多年,一生育养两儿两女,两个儿子已经死亡,大儿子结过婚并有一儿一女,都在外打工,媳妇早改嫁了。老人的两个女儿远嫁在他乡,一年四季很少回家,只是电话联系。几间平顶屋裂痕累累,老人说每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镇上、村上都帮忙检修过,也只能好一时。这次到老人家是为了给她送新手机的,因为上次走访时碰巧老人孙女给她的手机坏了。帮老人家装好手机,存好号码后,她硬是提出要给买手机的钱,说已经送过钱给她了,不能再白要。说到这都忘了告诉大家:这个帮扶对象其实不是我的帮扶对象,而是我局肖局长的帮扶对象,因为同在一个乡镇,我们经常搭个顺风车。但这个老人家实在是太让我感动了,对她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老人家读过几年书,很健谈,双手在颤抖,她说现在身体确实不好了,但一直坚持力所能及的劳作,也经常得到左邻右舍的帮助,自己尽量不去增加别人的麻烦。他对我们的帮扶更是千恩万谢。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以贫为荣”,“以贱为贵”的人实在太多,他们一味地向社会索取,仇视社会。而像肖老人家这样高风亮节的人,就是我们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她自强自立、性格开朗、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我们只是给了她物质上的帮助,她却反而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帮助,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在反思,自己每天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衣食无忧,不要日晒雨淋,却还在怨这怨那,说长道短,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工作,体现出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价值。

  我的帮扶感想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走进沙塘乡沙塘村罗玉莲的家,虽然知道他们生活过得清苦,但眼前的景像还是让我再次震惊:原来那个危旧的土砖房,在左邻右舍的东拼西凑和镇、村两级的帮助下,终于换成了红砖房,解除了危房的危险,但是整个房子只有两扇门,还是以前旧房子拆下来的,已经破烂不堪,窗户上全部空着,连窗帘都没有装上;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这样高温天气来临,也没有一个风扇可以乘凉;家里凌乱地摆放着几件破旧的家具……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罗玉莲老人坐在家门口乘凉,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在一下一下地扇着,眼睛看着前方,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苍桑,我想每一条“沟壑”都代表着一个辛酸的故事。

  由于老人的眼睛已经基本上看不见,隔得远远地我就大声地叫着“罗奶奶”,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耳朵还是很灵光,马上颤颤微微地站起来,驻着拐杖驼着背向我们迎过来。老人记性很好,当我说明来意后,他马上就知道我就是上次来看望帮扶她的小蔡同志,这瞬间我真的很感动,也许老人家这一辈子虽然贫苦,但是每个人给予的帮助她都记得牢牢地,并且用自己的特殊地方式表达着感谢。

  这次因为是端午节前夕,我就从家里带了粽子和水果,只见她那8岁的孙儿不知从何地突然冒出来,马上很有礼貌地接过了我手里的东西,并且说着“谢谢叔叔”。小家伙全身晒得乌黑,脚上还打着赤脚,我这个已经做“爸爸”的看着都心疼了。小家伙很机灵,灵动地眼睛里闪着调皮,嘴巴也很甜。说话间,小家伙搬来了凳子,让我和同行的同事坐下。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小家伙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不时拍拍奶奶的背。也许家庭的困难,让他早早地就学会了坚强和独立,母亲生下他就因为疯癫离家出走,爸爸身体有残疾,但是为了生活还要去外面打工,只留下他与奶奶在家相依为命,所以他对奶奶的感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小家伙很懂事,给我们泡了茶。我让他坐到我的腿上,跟他聊起了天,开始他显得有些拘束,但聊着聊着就放开了,他成绩还算好,每天会帮奶奶做很多的家务,因为奶奶眼睛看不见,他每天还要充当奶奶的小拐杖,带奶奶到村里到处转转。听着他说的这些事,我想起我家6岁的沁彤,吃饭要人喂,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突然间我有个想法,下次我要把我的女儿带来,与这个哥哥也结成帮扶对子,让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也许能让我的女儿从他身上学到一些恭谦、孝顺、勤劳和坚强的优秀品格。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因为其他同事还有几户帮扶对象要走访,所以不能耽搁太多的时间。老人家很客气,硬要留我们吃中饭,客气了一番后,我们踏上了走访下一家的路,祖孙两人一直坚持把我们送到了村口。

  这次帮扶回来后,我感慨良多。自从全县掀起“二对一”帮扶以来,我们局里的同事都是积极响应号召,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无限的关怀。罗玉莲家虽然已经享受了党委政府给予的各项帮助,但仍是杯水车薪。老人家曾眼泪纵横地对我说:“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不要那么快死,让我有时间照顾我的孙儿能上大学,这样我就可以放心地去了。”听了这番话,心里五味杂陈,我只能尽我的最大努力,尽多的抽出时间来看望他们祖孙俩,鼓励他的孙儿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二对一帮扶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帮扶民情日记例文06-22

帮扶工作民情日记06-21

扶贫帮扶民情日记06-21

帮扶干部民情日记06-06

帮扶村民民情日记05-28

帮扶民情日记大全07-04

扶贫帮扶民情日记3则06-20

走访帮扶户民情日记06-22

双联帮扶民情日记05-28

帮扶扶贫结对民情日记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