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贫困户规划民歌堂民情日记

时间:2024-08-04 10:59:04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望贫困户规划民歌堂民情日记

  忙过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二天,我们一行5人带着对农民朋友的一片深情厚意,前往官山镇吕家河村,由于十房高速修路,部分路面损坏,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行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看望贫困户规划民歌堂民情日记

  听村干部介绍村情

  10点整,我们到达吕家河村,驻村“三万”工作组组长王天军、镇里包村副书记范仁江、村书记唐善明等人迎接在较近的一户农家院子里听村情。

  吕家河村是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69户、1098人,党员19人,低保57人,五保14人,外出打工310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1579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336元,超出全镇36元。近年来在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通了18公里的旅游路,开设了16家农家乐,改造了河道、美化靓化村容庄村貌;粮食直补、新农合等各项优惠政策都得到落实,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干部群众关系融洽,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干部也反映了修建旅游路和改善环境资金缺口大,人蓄安全饮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通往农户的道路没有硬化、支柱产业没有形成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对这些我都一一记记录下来。

  看望贫困户生活

  此次“三万”活动解民困是一个重要内容。我对唐书记说,先到最困难的农户家里看看。他说离这里不远就有一户,家里非常特殊,很穷。

  11:00,我们来到2组怀成清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三间破旧的土坯房和脏乱的环境。老怀听说我们来了,很快从地里回来。他是个瘦弱憨实的人。我们拉起了家常。

  老怀今年50岁,家里7口人。老母亲92岁,老伴精神有问题,不能自理。哥哥是弱智,在家放牛。弟弟智力差,在外面打工。兄弟两个都没有娶媳妇。两个女儿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去年红十字会帮忙,到上海做了手术,治好了病。大女儿今年16岁,从六年级留级到小学一年级,名字还写不好。小女儿6岁,上学前班。我和他算收入帐,老怀说,种地只够吃,自己和弟弟打工能挣4000元,养了两头猪和三头牛、10几只鸡,还有1000多筒香菌,加上政策补助一年收入有12000元左右。

  我问他现在孩子上学、粮食直补、合作医疗以及农村低保都有没有。老怀说,现在政策好,孩子上学免了学杂费、书本费,种粮食不交公粮了,还给发补助。看病还报销,去年两个孩子到上海治病只出了路费,老伴住院花了500多元,报销了350元,家里还办了三个人的低保,每年低保费1000多元。这些是我们老百姓想不到的。

  聊完后,我去看了看老怀家人住的地方,一看很心酸:他和老伴住的房间,不仅很脏很乱,两个女儿还和他们住一张床。老太太的住处和厨房连在一起,床前盆盆罐罐摆了一地,吃住混为一体,卫生条件非常差。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老怀家还挂着不少腊肉。

  看完后,我拿出500元钱给老怀,并叮嘱他要他多发展香菌,养两头猪,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场养几十只鸡,种点蔬菜。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农家乐多了,猪、鸡、香菌、蔬菜都不愁销路,这样可增加收入。要搞好家庭卫生,衣服要常洗常晒。孩子大了,不要再住一起。以后有什么困难找我、找工作组都可以。我又对镇村干部和工作组说,对老怀要多帮助,想点致富门路,改变这种贫困状况。

  11:40,从老怀家出来,正好遇到老怀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只有1.2米高,黑瘦黑瘦的,看起来只有7、8岁的样子,问她8+5等于几,她想了半天还是答不出来。小女儿6岁了,还比较机灵。

  走访“民歌王”

  11:50,我们到了“民歌王”姚启华家,一栋两层八间的现代小洋楼很气派。正在门前修理农具的老姚见我们来了,放下手中的农活,爽朗地招呼我们。他老伴也忙着搬椅子、倒水,很是热情。

  老姚今年70岁,看上去只有50多岁的样子。一家6口人,老两口种了4亩地,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孙子都在外面打工。老姚能唱各类民歌1000余首,会79种曲调,曾有一次连续唱了12夜没有重复的歌。他边说边从屋里把他的“宝物”拿出来给我们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姚启华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看得出,老姚为此很骄傲。老姚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从今年起。国家每年补助1.2万元。曾有来自日本、德国、加拿大、秘鲁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专程来听老姚唱歌。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生铁在吕家河考察期间,称他是“湖北民歌的冠军”、“名副其实的歌王”。

  老姚目不识丁,但记忆力和领悟力超人,许多歌他只听一两遍就能一字不落地唱下来。姚家老老小小都善唱,他儿子姚忠有在他的熏陶下,也能唱近千首民歌,被称为“小歌王”。8岁孙子姚奎也学会了10多首民歌。这些年,老姚在旅游旺季唱民歌,闲时组建了民间鼓乐队,专门为农村办红白喜事服务,一年收入相当可观。现在,家里盖起了楼房,用上了沼气和自来水,装了电话,买了大彩电。老姚说,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现在他有三个愿望:一个是想入党,来报党恩;二是上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把吕家河民歌传向全国、全世界;三是把“三万”活动编成民歌,在全市、全省唱响。

  老姚让我很有感触,他象一团火,烧旺了自己,照亮身边的人,给别人以希望!我对随来的工作组和镇村干部说,老姚是我们活遗产,要利用好,保护好,要帮助老姚做好入党的准备工作;要协助老姚编写三万活动民歌;积极向省文化等相关部门汇报,支持他上星光大道。老姚也要准备好积极向上的民歌素材。同时,我衷心希望老姚能带几个徒弟,把吕家河民歌传承下去。

  不知不觉已经快下午1点了,我们邀请老姚一起到农户家边吃饭边聊。

  尝农家菜 唱农家歌 谈农家乐

  午饭是在农户郑龙芬家吃的,她家也是开农家乐的。

  土菜飘香,看到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能看出女主人的勤劳和精明能干。女主人边上菜边说:素菜全部是自己种的,豆腐是自己磨的,鸡是自己养的,全部都是农家菜。市侨联的曾主席说,到了民歌村,吃饭也要听民歌,老姚和几个村民毫不羞涩的唱了起来,你唱我接,大家情绪高涨,齐乐融融。

  饭后,我与女主人郑龙芬聊起了农家乐。她很豪爽,能说会唱。她家三口人,原来和老公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挣到4~5万元,很辛苦也没有安全感。2009年这里发展旅游,来的人多了,吃饭就成了问题,就和老公商量,用打工挣的钱,建了三层楼,在市旅游局1万元补助经费的帮助下,建起了农家乐。丈夫继续在煤矿打工,每月寄回2000多元,她在家开农家乐,去年一年仅农家乐就挣了近2万元,高峰期一天接待了十几桌客人。今年在修路,游客进不来,收入差点。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提高服务,她希望市局领导能组织出去看看。

  我听了很高兴,对吕家河发展旅游有了信心,现场安排工作组要指导当地农民办农家乐;对开办农家乐验收合格的给予1万元扶持;对现有农家乐要提档升级,力争评上星级农家乐。

  田间地头看春播 听民意

  14:30。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正是春耕备播的时节,很多村民都在田间地头忙碌,我决定到田间看看农民春耕情况,进一步了解民意。

  春光明媚,杨柳吐绿,田野里油菜花、桃花竞相开放,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年景。我们沿着田埂,来到水田边,几个农民正在播种育秧,我问现在种水稻的有补贴吗?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有,现在政策好了,以前种地要给国家缴钱、缴粮,现在反过来了,国家给我们补贴,这真是几千年来没有的事,还是共产党好!我问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一个姓王的老农说,最需要的还是技术。我又问了一些关于农村政策、工作队员入户走访的问题,大家都很满意,其中一个妇女还指着我们一个队员说,他(王天军组长)到我家就三次了。看来现在党的政策落实很好,三万活动深入民心。我在内心深处也感谢这些可爱的农民朋友,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我们的丰衣足食!

  规划民歌堂 共谋大发展

  通过一天的走访,听到最多的是民歌堂建设和如何发展问题。我们一行实地考察了建设民歌堂的地点,我看了村干部提的两个地方,分析后建议选址在村部对面的河道边。对建设中的征地、资金等问题,建议尽快召开由丹江口市政府、市旅游局、官山镇政府、南神道旅游公司以及吕家河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统一思想,形成纪要,力争在5月份动工,年内主体完工。

  对吕家河村发展问题,我与局里的副局长黄太国、王天军商议,今年将多方筹措资金10万,继续扶持村里旅游发展,并要求村里把旅游发展扶持资金用到实处。要对旅游发展做出规划,突出亮点,发挥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的旅游品牌效益。

  离开吕家河村,一天的走访让我心情难以平静。党的政策好,农民得到实惠,但我们的农村还是很穷,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很迫切。开展“三万”活动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关怀,是我们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重要途径,是真正让党和政府的阳光照在每个农户的窗台上,密切我们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对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吕家河村以及广大的农村扶持力度,尽快让群众走出贫困、走向文明富裕,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看望贫困户规划民歌堂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看望的日记02-07

民情日记的范文08-08

我的民情日记03-15

社区民情日记02-06

民情日记格式02-01

民情日记表01-13

前民情日记03-10

林业民情日记03-10

党员民情日记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