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共

时间:2023-03-16 20:21:41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民情日记共四篇

  时间:2011年3月15日9时。星期二。天睛。

民情日记共四篇

  地点:赵家堰村委会。

  带着党和政府的要求,带着“三万活动”的任务,我们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组一行三人出发了,经过二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大寨的故乡”——大堰乡赵家堰村。

  一进村,就看到了村委会前有一个“大寨亭”,据了解,这个“大寨亭”是赵家堰人民为了纪念打垱改田的开山鼻祖周启本刚修建的。周启本于1951年冬开始组织群众打垱改田,被评为全国首届劳动模范,并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大会闭幕式上,为周启本颁发奖旗的周恩来总理,指着奖旗上的字亲切地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毛主席的话,表彰你们在全国起了率先作用。”此后,全国掀起“兴修水利是根本,全国学习周启本”的热潮。周启本“坡改梯”作法引起了大寨当家人陈永贵的关注。1962年8月21日,陈永贵到长阳找到周启本学习:“老哥,真奇啊!打垱改田,你是我的师傅啊!”两年后,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于是,有人说大寨之前的“大寨”乃湖北长阳赵家堰,“大寨的故乡”也因此得名。

  周老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奋务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廉洁奉公的品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进程中自觉继承和发扬,千秋万代,永无尽期!

  赵家堰村过去是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典型,现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头村,走进赵家堰,随眼望去,过去打的垱改的田,层层梯梯,清晰可见,支撑着村的粮食稳产高产,随着中央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视,非常可喜的是,村的2000亩的农田改造项目,正热火朝天的进行,又看到了水利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他们发扬周启本精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为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也祝愿赵家堰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时间:2011年3月15日14时30分

  地点:赵家堰村委会会议室。

  我们在村会议室里,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听取了两委班子的情况介绍。

  在了解了该村发展情况后,确定了今年联村帮扶的五件实事:一是建设核桃基地2000亩;二是完成2000亩土地的整治任务;三是帮助150户进行“一建三改”,并修建扩建4个饮水池;四是硬化村级公路5公里,整修5公里晴雨路;五是帮助5个农户完成危房改造。

  同时,在活动期间,除按规定完成各项工作外,开展五个一的活动,即:开办免费核桃栽培技术和电工培训班各一期,培训学员120名,给每名农户赠送一本核桃栽培技术资料,帮扶该村发展一个500亩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即,租赁经营金银花农业项目,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十个困难农户,局村联合在村开展一次迎建党九十周年文体文艺活动。

  时间:2011年3月25日8时.星期五。天睛。

  地点:赵家堰村二组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了一个典型,深深感动了我,也应感动苍天,感染后人!

  一位年已古稀的孤寡老人,遇到一位认“干爹”的书记,生活从此充满了阳光,命运从此发生了逆转。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赵家堰村二组的谭元庆老人,终身未娶,孑身一人,一辈子靠走东家、串西家做点手艺活儿谋生。年岁高了以后,长期居无定所,流浪村头,食不果腹。为了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村里将其纳入“五保户”,并先后三次为其安排住所,但由于老人不善理事,住不了多久就漏雨垮踏了,村里曾多次动员老人进福利院,倔强的老人又执意不肯。看见蓬头垢面的老人如此孤苦伶仃,村总支书记覃家清动了恻隐之心,他和夫人田开芹商量,自己的双亲都已经不在,两个姑娘也都成家立业,家里没有什么负担,建议把谭元庆老人接到家里供养终身,通情达理的田开芹认为也只有这样,老人的生活才可能有个着落,爽快地同意了丈夫的意见,他们俩口又把这个想法通过电话告诉远在苏州工作的两个姑娘,没想到姑娘女婿们也认为,家庭能有今天,都是托党的好政策,把谭元庆老人接到家里让其安度晚年、这个善事做的值!

  就这样一个“扩大的家庭会议”,把谭元庆老人接到家里赡养终身的事情定下来了。2010年9月8日,覃家清夫妇把老人从村头窝棚里面接到家里后,为老人专门布置了一个房间,铺上崭新的床单被褥,从里到外都给老人换上了得体的新装,一日三顿,荤素具备,和覃书记一家生活在一起,昔日流浪村头、蓬头垢面的孤寡老人从此衣食无忧,亲情绕膝。去年腊月十五,覃书记得知老人要满70周岁,他和爱人把谭老从来没有行走过的远方亲戚请来,把村干部叫来,在家为专门老人办了两桌寿宴,这是老人70年来第一次过这样的生日,喜庆热闹的场面,让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覃书记看见老人年事已高,还按土家族规矩,给老人买好了寿木,生养死葬,视如亲父。村里看见谭老过上如此幸福的晚年,都说覃书记做的这个大善事。

  如今,农村政策很好,农民安居乐业,生活理应有滋有味,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像谭老这样的孤寡老人更是令人担忧,要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建议: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政策,如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及时把有关惠及老年人政策送到老人手中,把温暖送到心中,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二是要进一步建立机制,要建立乡村管理机制、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和重点户的关爱机制,像谭老这样的孤寡老人,要有人管;三是进一步探讨集中养老的办法,以村和乡巩固发展养老院,使有儿有女但无人照顾和无儿无女的老人晚年生活有着落、生活幸福安康。

  时间:2011年4月10日

  地点:赵家堰村委会

  这几天,我们在赵家堰进村入户,了解了村情况,又调查了十八个户,每个户用了近三个多小时,看了想了很多。

  一、村情:国土面积21.2平方公里,农田面积4331亩,道路屋场建设用地面积350亩,全村875户,少数民族户350户,五保户5户,低保户235户,总人口3278人,男1695人,女1583人,16岁至64岁劳动力2565人,在家务农劳动力1000人,劳务输出1565人,其中县内62人,县外1503人,耕地面积4331亩,山场面积15870亩,集体机动面积1503亩,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养植、在外务工,2010年村总收入4380万元,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上年增500元。村1个总支,3个支部,9个党小组,5 个村民小组,98名党员,钢金混凝土房248户,砖房20户,危房户30户,无房户5户,用自来水150户150户,达到了户户通电,固定电话210户,硬化路通420户,学生187人,参加各类保险50人,参加新农合789户,小汽车15辆,沼汽池350个。

  二、民情:调查了十八户,共82人,44个劳动力,外出务工18人5200天,耕地77.91亩,去年粮食总产43100公斤,总收入5109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3800元,养植业收入93800元,外出务工收入216000元,其它收入73400元。

  近几年农村变化很大,大部分户通了公路,修了水池,建了楼房,经济收入以养猪、和劳务输出为主,粮食自给自足,大部分用来养猪用,户户养猪、户户劳务输出。家家有电视机,有部分户建了沼汽池,赵家堰缺水,但大部分户建了水池,安上了自来水,种地有部分户还使用了小型的耕种机。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

  对农村各项政策落实、社会治安、合作医疗、村级党员干部群众都很满意,担心的还是农民持续增收、农资和农产品价格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三、感想:三万活动近段时间的工作,所到之处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他们很感谢党和政府派工作组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他们说共产党的作风又回来了,他们不一定求给钱给物,更需要的是政策、是技术、是信心,是希望,是沟通、是交流。我深深的体会到,他们很朴实,很勤劳、最听话的是老百姓,最有智慧的是老百姓。我感受到走访到户要做到八要,心要诚、情要真、腿要勤、访要深、答要准(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讲要明、帮要实、身要正(作风扎实)。

  四、建议:赵家堰村是一个多年的先进村,各项工作都在前茅,班子团结、经济发展、民风纯朴、生活富足,社会和谐、村容整洁,一派小康气象,但也有个别插花困难户。再上一层楼必须是高档次、大手笔,主要有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基础。路,尽快实现组组水泥路,户户睛雨路;水,该村缺水源,天旱吃水难,应该集中建大池,分户建小池,大池保浇灌,小池保吃水,户户自来水,适时蓄积水源,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电,整治线路,增加变压器,提高供电质量,确保农民生活生产用电。

  二是进一步抓发展。重点是以农业种植业、牲猪养殖业、在外务工和返乡创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以2000亩黑桃基地为主。养殖业主要是巩固牲猪养殖合作社,带动50个大户,实现户户出栏超10头。村集体经济发展要突破,确定500亩的金银花基地,实现平均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三是进一步促平衡。该村也还有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弱势群体和贫困户要引起重视,身体病残、智力弱、年龄大等问题。如二组黄家卫一家5 人,黄家卫本人劳力不强,爷爷86岁,病卧在床,母亲残疾,撑双拐走路,不能劳动,妻子智弱身小,小孩在读小学。去年收包谷2000斤,卖猪4 头,收入4000元,无任何其它收入,一人吃低保,家庭困难,感到悲观失望。像这样的天灾人祸的户,不是懒了,而是生病、是体残、是智弱、是老、是小。我认为各级对这部分特殊的户和人要采取特殊的办法,倍加关爱。

【民情日记共】相关文章: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共四篇)06-22

民情日记:四群民情日记06-10

西藏驻村民情日记(共12篇)07-04

民情日记06-05

民情日记06-05

民情日记—-田间地头访民情06-05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07-02

民情日记范本06-12

学校民情日记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