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情日记(精选10篇)
导语: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日记也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社区民情日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社区民情日记 篇1
“聪慧小区1号楼一单元居民反映楼道灯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帮助解决。我和协管员立即赶到现场,为居民更换了灯泡……”昨天中午,房山区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朴艳平,帮助社区居民更换好楼道灯泡后,在她的“民情日记”里写下了上述这段话。
下午,朴艳平又按照日记里的安排来到社区,协调解决小区楼体保温改造工程和居民车辆停放问题。翻开朴艳平的“民情日记”本,记者惊讶地发现,里面记得密密麻麻。无论大事小情,只要她参与的社区里的事,都记录到了日记中。
据房山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方方面面,都记在了“民情日记”里。“民情日记”已成为房山社区工作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纽带。像这样的“民情日记”本,房山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计记满了6000余本“民情日记”。
“以前是百姓有问题找到社区门上来,现在是我们以串门的方式主动走进居民家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能鞭策我们努力为民服务,日记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为百姓干实事,还真没的记。”永安西里的社区干部李春燕如是说。
永安西里社区80多岁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儿去世后独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门”时,发现老人家里十分凌乱,没有“家”的样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后,李春燕帮李慧文请来了保姆。这个保姆来自社区内的一个困难家庭,不仅满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难也得以缓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让社区工作者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时间了解居民困难、问题和诉求,及时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房山区在社区工作中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谈起写日记的感受,社区工作者陈雪娜说,她到社区上班的第一天,居委会就发给了她一个印有“民情日记”字样的红色本子。起初她对这个日记本并没太在意,只是在这个本上简单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成了“流水账”。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陈雪娜的日记内容渐渐丰满起来,百姓家里的繁杂琐事、生活冷暖都写到了日记里。
社区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记”既不是工作日志式的“流水账“,也不是事件的简单堆砌,“记”只是一种形式,重在干部入户时要把工夫下在解民忧上,只有把事情办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记,才记得有意义。
社区民情日记 篇2
今天上午一上班,新上任的社区党支部书记鲁峥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向我了解社区资金中一笔1700元的遗赠款项是怎么回事。我一边向他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边按捺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004年我同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看到社区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涂元珍,房顶垮塌,十分危险,连她的隔壁邻居都早已搬走了。从那时起,我便和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承担起了帮扶老人的重任。为了老人的安全,我们及时帮她整修了房屋。老人患有白内障,生活不能自理,我们便把她送到医院去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老人是家属,没有其他收入,我们便为她申办了低保。几年中,我们轮流照顾老人生活,为她拆洗被褥、劈柴、生火、做饭。去年,老人病重住院,我几天几夜守护在老人身边。在我看护的一下午就帮老人换了六次尿布,老人已经84岁了,我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帮她换尿布。老人弥留之际,视力已经完全丧失了,但她能准确的`分辨出我的声音,抓着我的手对我说:“小王,你是好人哪!”,说这话时两行老泪顺着脸颊滑落。
涂元珍老人生前的心愿,就是把她一生节省下来的全部积蓄1700元钱捐献给社区,以表达对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老人过世后,她的侄女便遵从老人的遗愿,将这笔特殊的遗赠捐款送到了社区。
听完这些,鲁峥书记也掉泪了,他激动地说:“这笔特殊的捐款,是对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褒奖。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激励,更好地为社区广大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争当为民服务标兵、争创让党和群众满意的社区!”
社区民情日记 篇3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社区居民何国跃就打电话叫我到他家去,帮他教育孩子。
那是在2004年,我入户走访时认识了一户外来务工人员—何国跃。他是1995年从四川来奎屯市打工的。2002年,他们一家把户口从老家迁出,准备落在奎屯市,可是因思乡之情又有一些顾虑和犹豫,便一拖再拖,而后落户停止,他们一家成了黑户。2003年9月,何国跃在某企业打工时摔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这对于一位无任何保障的外来务工人员,简直是晴天霹雳。他所在的单位按当时的原籍农村人均收入,给他支付了理赔金和生活费,却无法按奎屯市户口给他享受各种待遇。得知他家困难情况后,我便作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找到他打工的单位领导协调,该领导的回答是“按照国家政策走,因为他们无户口。”见与单位协调不成,我又先后找市民政局、劳动局、残联、公安局等单位,为他家的`困难四处奔走。终于在2005年5月经过市公安局户政科、派出所的严格审批,他们一家三口的户口落到了奎屯市乌鲁木齐东路街道乌尔迈克社区。市公安局户政科领导亲自到他家里,为何国跃免费办理了身份证,市残联领导为他办理了一级肢体残疾证,原打工单位也按其残疾等级给他发放了相应的补助和护理费。之后,他的残疾人补贴也在市相关部门的沟通下一一得到了解决。为此,何国跃、廖菊英夫妻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表达了对我和社区的感谢之情。这几年,根据党的惠民政策,我们社区又为何国跃家申办了低保,并为他办理了养老保险。何国跃夫妻脸上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所以,当我赶到何国跃家时,听到何国跃正在教育孩子何鑫,他激动地说:“你这一段怎么回事,光贪玩。你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王叔叔和社区对咱们家的帮助吗?!”
听到这话,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动。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一个直接接触居民的社区干部,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为老百姓做好事、解难事,为打造幸福社区多做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社区民情日记 篇4
今天是清明节。本来是放假休息时间,我却要陪一个特殊的社区大学生姬德志去祭奠他的父亲,并看望他生病的母亲。
姬德志的父亲姬长城生前是我社区的党员。几年前,姬长城下岗后得了糖尿病,妻子又是家属,孩子正在上学,家境十分困难。我在入户走访中得知这些情况后,便推荐他到乌东路街道办事处当了警卫,又将他妻子联系到环卫处工作,并及时把他家的情况上报给社区党支部。社区又及时为他家申办了低保。后来,姬长城病重住院,我多次去看望他,并为他联系病退之事。但最终严重的糖尿病夺去了姬长城的生命。因为他的其他亲戚都不在奎屯,我便忙前忙后帮他办理丧事,直到送他走完人生路。姬长城妻子袁花荣在失去亲人后精神倍受打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和社区便一直关照她并把她送到精神病院疗养。当时,他们的孩子姬德志正在上大学,为了孩子能正常完成学业,我便多方奔走为他申请金秋助学金,并和社区一起动员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解决他上大学的学费及生活问题。在姬德志上大学期间,我经常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当得知姬德志几次想放弃学业回家挣钱养家时,我及时向他学校的.领导反映了他家的实际困难和经济状况,得到了学校领导对他的关心照顾,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姬德志圆满完成学业。今年初,姬德志被新疆公安边防总队预招回疆工作,很快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几年,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第一个打电话给我问候,对我就像亲人一样地信任,就连家里唯一贵重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也都交予我保存。我也感到非常的光荣与自豪。
我想: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能够把居民当亲人一样关爱,通过真心为居民排忧解难而得到居民的信任和依靠,是多么得幸福呵!
社区民情日记 篇5
6月8日是个让人高兴的日子,我们福利院供养的两姐妹——李琳、李鑫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高考考场。为了能让他们顺利参加这场最重要的考试,我整整奔波了近两个月,但是现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为这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而烟消云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养的同母异父姐妹,姐姐李琳现年19岁,系嘉峪关市市民朱珍与其前夫所生,1994年双方离婚后,法院判决由其母监护;妹妹李鑫16岁,朱珍离异后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俩因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而流浪街头,生活无着。1998年建设街办事处与市妇联,市民政局协商后,交由我院供养至今。
由于姐妹俩均系计划外生育,入院时就没有户口,直到现在面临高考,因为户口问题无法报名参考,为了不影响她们今后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院领导安排我去办理孩子们的户口。到市公安局户政科询问后,我才知道办理户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户政科的要求,我一项项落实:先到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了解情况补办手续,又通过多方打听寻找到张玉兰的亲生父亲,请他出具当时法院的判决书及单位的处罚证明。由于姐妹俩是计划外生育,最终需要计生部门的手续,事隔多年,计生部门也从未遇到过此类情况,很难做出决定。可这事关系到孩子们的前途,经再三研究,院领导请示市民政局后,由民政局副局长亲自与公安、计生等部门协商。经过协商,这两个部门针对这一情况,给予特事特办,我们终于赶在高考前拿到了落户批复。
在整个落户过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门和计生部门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正是他们的支持换来了姐妹俩今天的考试。我想,这对姐妹定会一生永记社会的爱心和人间真情,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社区民情日记 篇6
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起小时候每逢过生日,妈妈总会给我煮两个鸡蛋。我把两个热乎乎的鸡蛋揣在口袋里,用手紧紧地捂着,蹦蹦跳跳地上学去。路边的杨柳伸展着刚吐出的新芽,在春风中摇曳着,把我小小的心里那满满的喜悦也荡漾了开去。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过生日早已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的感叹和对逝去青春的追忆。可今天,我想重拾儿时的喜悦,并想把这种喜悦和他人一起分享。
来到工作站,大家协商着再去看看小区的独居老人,我第一个赞同,并提议给老人买些鸡蛋、挂面什么的,因为这些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已经比较差了,这些东西做起来方便。那就凑份子吧,同事们提议。我说今天的就我出吧,今天我生日,我想让这些老人和我一起高兴一天。大家笑了,忙说,生日快乐!
说做就做,我们来到小区的商店,挑选了鸡蛋、挂面、还有饼干。这些东西都是我爱吃的,想必他们也喜欢吃吧?下点挂面,再打两个荷包蛋进去,这不就是长寿面吗?还有饼干,圆圆的,多吉利!想到这里,我不禁偷偷地乐了一下。
也许是被我的情绪感染了,同事们也很开心,大家边走边说着自己小时候过生日的情形。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独居的`肉孜汗老阿妈家,虽然东西不多,但我依然感到了老人的激动和高兴,有人和我同乐,多好!随后,我们又去看望了86岁的独居老人巴吾东,老人腿脚不太方便,但愿这些东西能让他的生活暂时轻松简单点。还有一位老人不在家,不过没关系,我们决定明天去。
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想对自己说,生日快乐!也想对天下所有的老人说,健康,快乐!
还有,我想对远方的爸爸妈妈说,谢谢!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并给了我一颗善良柔软的心,因为这颗心最容易找到快乐和幸福!
社区民情日记 篇7
近几年来,“医疗进社区”已是大家共同的一个梦想,可是目前的状况又是如何呢?医院里总是人山人海,有些科室、有些专家门诊,不提前预约、挂号,根本就不可能轮到,“看病难”的问题深深困扰着老百姓。而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们,却不容易找着工作,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也如此,“毕业就意味失业”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就曾亲眼目睹过“看病难”,前几个星期,我去医院里检查视力。一进入医疗大楼,我就感觉透不过气来,人太多了!密密麻麻的人像密铺在医院里似的,不留一点空隙。我好容易才挤到六楼眼科,等了两个多小时才轮到。等候的过程中,我从六楼往下看,只见一拨拨人像川流不息的小河,不断地向医院涌来。是啊,人都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不生病呢?然而,生了病,不管大病还是小病,人们都往医院跑,才导致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们马不停蹄地工作,也十分辛苦。其实医院里病人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再加上看病时间长,都会使病情加重。我们这小县城尚且如此,大城市的医院肯定更为热闹了吧。
健康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倘若各社区都有一个专业的诊所,健康不就多一层保障了么?这样一来,一些咳嗽、感冒之类的普通病症,就可以在社区的诊所里医治。大型医院也就不会那么拥挤。况且现在有了互联网,医院之间可以用它来交流,上级可以对下级进行指导,下级也可以将情况汇报给上级。再者也可以给那些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工作与实践的机会。如此一举多得,岂不甚好?
如果医疗真的进了社区,健康就多了一层保障,生命也就多了一个保护罩。让我们一起实现“医疗进社区”这个梦想,让健康的种子传播在这片大地上吧!
社区民情日记 篇8
“爸爸,咱家已经是个社区了。”见爸爸回家,我凑上去说道。
“此话怎讲?”老爸一脸疑惑。
“喏,你看。”我带着老爸走进家里,“我的房间算是住宅区吧;你的房间因为花香变成了公园;厕所因为猫屎变成了化粪池;大厅因为猫叫变成了施工地;厨房呢,早就因为两只猫变成了垃圾堆了!”
“哦。原来如此。”老爸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家就再搞个游乐园吧!”
“老爸呀!我真是苦不堪言,咱家已经是一个游乐园了!”
“WHY?”老爸还不明白。
“LOOK!那电视机后面是个钻山洞,厨房是积木场,茶几是杂耍场,我们的.床是蹦蹦床,厕所就是五星级酒店。”
“五星级酒店?”
“对于那两只猫来说可就是五星级酒店了。”我默默瞄了还在撒欢的两只猫咪。“衣来伸爪,饭来张口,这不是五星级服务吗?还有,那个豪华版的猫床,自动铲屎的马桶等等。这还不够五星级吗?”
“那为什么是酒店呢?”老爸问。
我叹了口气,说道:“你还不懂吗?只要大门一开,它们就真是‘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社区民情日记 篇9
2014年2月17日上午,4小区92栋131号居民李瑞江、李瑞萍来社区反映:92栋121号李华家在污水管道处私设卡子,使自家卫生间污水排放不畅,去广原物业站反映几次均未解决,与121号居民协商几次也协商不通,希望社区出面解决。
我接案后与罗永刚、张新龙立即跟随李瑞江到楼栋单元调查了解情况。经过3天的连续楼上楼下逐户走访,将情况彻底摸清。原来111号居民家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每次堵塞111号居民就主动找楼上几家协商,共同集资疏通,但多次碰壁后,自己一怒之下出资疏通下水管道,并让维修师傅安装了“卡子”,后续二楼、四楼居民分别也在自家下水管道处也安装了“卡子”。
了解了具体情况后,考虑到居民的'共同利益,及现实情况,为了尽量维护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我立即召集调解小组成员开会研究,最终形成两种方案:方案一:说服一、二、四楼拆除“卡子”。方案二:说服131号居民李瑞江做出让步。随后我积极行动起来,再次找到李瑞江,稍之以礼,动之以情的沟通说服,经过3次的沟通说服,李瑞江最终同意自己疏通自家被堵下水管道,并将自家下水管道处安装一个“卡子”。至此一起邻里纠纷得到解决。
事后,我利用回访的机会,又将相关几家人召集到一起,宣读了小区居民文明公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小区居民文明公约,维护好下水管道的畅通,做和谐邻里。为争创平安和谐社区尽一份力。
个人感想:通过这次邻里纠纷调解,让我再次认识到处理居民矛盾纠纷,一要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二是认真对待居民纠纷,做到及时处理;三是根据居民感受按照情、理、法顺序处理居民纠纷,这样才能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
社区民情日记 篇10
还差几天,我来到xx社区就满3个月了。大学专业即社会工作,本着学以致用的想法,踌躇满志的进了社区,成为了一个年轻的社工。
来到社区的最初日子,我的工作是城管,全新的体验,无论是与居民还是与物业的交际似乎都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前辈的带领下,整改过小区卫生,也调解过居民纠纷。终于不再那么懵懂,似乎知道了社会工作不只是书上说的“助人自助”那么抽象,更是现实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天社区工作将进行调整,我将接手社区的老龄工作,这是一个更加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下降,意味着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社工作为帮助他们的一个定向工作群体,似乎更有一种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对社区老人负责,对社区居民负责。
今天是腊八节,趁着节日,我和同事带着腊八粥去看望了社区困难失独残疾老人——钱存林。钱存林由于中风导致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现居住在晚晴园。我无法体会他的心酸,但是希望这碗饱含了我的`心意的腊八粥,能让他感到温暖。今后我也将更加关注这样的弱势老人,给他们带去关心和爱。
来到社区的初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消退,能支撑我们去工作的就会变成责任,无论是对工作,亦或是对居民。
【社区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社区民情日记05-14
社区民情日记精选05-30
社区民情日记06-20
社区的民情日记07-03
社区民情日记07-01
社区民情日记02-06
社区走访民情日记06-19
社区干部民情日记精选06-13
社区干部民情日记07-04
走访社区民情日记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