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镇干部蹲点民情日记
乡镇干部蹲点民情日记范文:难忘的一幕
经过多次上山堪察和反复协商,今天上午终于将“东芒坑山场”这起林权纠纷调处完毕,棠阁村与龙坊村的村委会主任和相关人员都在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和两村的蹲点干部也暂时能松口气了。
今天吴桂花的父亲老吴来镇农医所代领她的药费,顺便把前些日子去重庆探望女儿时带回的药费清单拿来审核,因为女儿的白血病越来越严重了,老吴看起来比前一个月时又苍老了许多,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5月女儿结婚的时候,村里的人都羡慕老吴命好,女儿能干孝顺,在广东的一家服装厂当厂长,女婿英武淳朴,是重庆某部的一名士官。可谁知结婚不到一年,一场灾难便降临到了他们头上。我在报销单上签好字,小谭便将三千七百元现金交给了老吴让他收好,老吴却从中抽出几张百元大钞递给我,说是前段时间我们为吴桂花生病的事操了不少心,女婿交待他拿出点钱来请工作人员吃餐便饭,我死活不肯收下,我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的,但这本来就是我们份内的工作,再说这钱是她的救命钱,如果我们真吃了这餐饭,这一辈子还能心安吗?我答应老吴,等吴桂花病好回到石马,我一定带大家到他家去吃,老吴才把钱收好离开了农医所。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现在社会上对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存在一些极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基层干部都是些鱼肉百姓的冷血动物,对群众索拿卡要,雁过拔毛;另一种则认为现在的农民都是些不识好歹的刁民,处处与基层政府唱反调,有的甚至恩将仇报。我不否认这两种人都有,但必竟还是少数,不管是农民还是基层干部,相处久了总会是有感情的,你敬人家一尺,人家必敬你一丈。平时下乡与农民闲聊,他们也觉得现在的乡村干部虽然会做些令他们气恼和不解的事,但大部分都是被某些上级部门、某些不切实际的上级领导给逼的,当他们有难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乡村干部。有的人还说,现在上面随便查出一个科级以上的干部贪污受贿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元,比起这个乡村干部还算是好的。希望看到这段话的乡村干部往后都尽力对我们的农民兄弟姐妹再好一些,虽然以我们一己之力要从根本上改善党群干群很难,要彻底改变乡村干部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更难,但大家都努力了,这股力量就能拧成一股绳,因为“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明天是星期五,大家都很关心这个星期能不能回家休两天假,因为有的干部已经三个星期没回家了,再留在镇里防火抗旱的话,只怕这“后院”的火都要烧到镇政府来了。晚饭后邓书记终于给我打来电话,除留下部分人值班外,其余的人可以回家休息两天,真是个喜讯呀,就象刚刚下过的那场及时雨……
乡镇干部蹲点民情日记范文:把甘蔗机械化生产闹起来
3月24日至30日,是我们崇左市的第一个“无会周”。
3月26日,我到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渠讨社区驻村蹲点。路经渠凤村渠隆屯附近时,一大片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吸引了我。渠隆屯2012年大力推进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甘蔗由此实现了平均亩产增收1吨的目标,群众为此十分高兴。
我从渠隆屯一户群众敞开的院门看到了里边农机具:一台甘蔗深耕机和一台抗旱水罐车。我走进去和户主拉起了家常。户主冯海仁对我说:“如果水利、道路等问题解决了,甘蔗就会更高产。”我跟冯海仁交换了手机号码,想着把他期盼的事解决好。
晚上在渠讨社区,我就住在村支书范俊侯家里。群众知道我来,晚饭过后汇聚而来“夜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土地流转、机械化、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在范俊侯、梁超海等村干部的带领下,渠凤两万多亩土地硬是实现了“小块并大块”,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甘蔗产业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说,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搞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和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努力把甘蔗生产搞得更好。
早上吃过早餐,我与群众一同步行去种蔗。在渠讨社区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几台新型甘蔗种植机在山脚下一片宽阔的蔗地里来回飞驰作业。可我听说,这些机器是临时请来村里作业的——没有外力的支持,村里买不了机器,难以迈上机械化生产道路。
为此,我找各级农机部门、当地制糖企业想办法尽力支持,与扶绥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赠送渠凤村、蕾陇村各5台甘蔗深耕机。
乡镇干部蹲点民情日记范文:一双鞋 一条路
有人问: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当我看完了新闻《皮里村蹲点日记》后,我明白了什么事幸福……
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浩县马尔洋乡的皮里村,大山中生活着一群孩子。上苍给了他们这片赖以为家的土地,几百年不变的是这里艰苦环境。田边地头裂开一条条纵横的沟壑,像老天摊开的一双双无奈的粗糙的大手,像村民不堪劳苦,额上,掌上破裂的一道道新伤旧痕,像一代代皮里村人的希望破灭,心上割开一道道伤痕……
皮里村位于叶尔羌河上游,村民们都生活在昆仑山脉中,夏天的洪水让凭骑骆驼走出大山的人们只能取消外出的打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农民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山里的大部分孩子面临辍学,放牧成了孩子唯一的选择!
为了记下孩子们如何走出皮里村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历时9天时间,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往返旅程几百公里,从皮里村接出了42名学生,其中最大的是17岁,最小的仅有6岁。走出皮里村,要绕过数不清的山脉、悬崖、碎石、险滩。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所有人都没有一句怨言。看着哗哗流淌的洪水,大家没有望而却步,口渴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只能喝洪水止渴。光秃秃的山头上没有一棵大树,在烈日的炽灼下,大家挤在一块巨石下。记者询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的愿望是什么?这个对于城市孩子再好回答不过的问题,却难倒了皮里村的孩子们。他们的回答令人心酸。对于孩子说,一双磨不破的鞋和一条好走的路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我们被皮里村的人和事所感染并感动着!拍摄的新闻画面真实感人,简洁朴实触动人们的心灵,令人似乎感同身受。但电视银幕带来的远无法与真实相比,那心灵深处的震撼。就在新闻画面里出现的最危险的那500米悬崖上,乡干部奋力保护孩子过悬崖。一条路上,孩子们又哭又叫,几乎与地面垂直令人心颤,提心吊胆的危险一幕让人神经紧绷,掉下悬崖即意味着粉身碎骨!途中,大人们的双手成了孩子们的路。下了悬崖后,一个小女孩的一句话深深地刻进我心中——“哭也没有用,哭也爬不过去,倒不如勇敢面对。”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都可以如此勇敢,我们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我们在悬崖峭壁看到了人间最美的真情、最重的责任。皮里村的孩子的上学故事带给我们更多人的是一份沉重的思考,悬崖上的一幕除了惊险与感动外因此也多了一份向往。
皮里村的孩子们冒着生命与危险去求学,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他们的命运。而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即不缺一双鞋,也不缺一条路,我们缺少的是像他们一样的求学精神,幸福的我们缺少了对这份幸福的珍惜。试问,我们与皮里村的孩子相比,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自信与勇气、执著与坚毅、梦想与希望、感恩与珍惜……
在我的人生中,我去过一个令我一生难忘的地方,一个有鞋却走不到的地方,一个通往心灵之路的地方,一个散发着光芒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皮里村,一个永不磨灭、散发幸福的梦乡……
【乡镇干部蹲点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蹲点民情日记06-30
蹲点服务民情日记06-30
农村蹲点民情日记范文06-23
驻村蹲点民情日记03-12
企业蹲点服务民情日记06-24
驻村蹲点民情日记范文推荐06-05
乡镇干部的民情日记范文06-01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范文03-16
乡镇干部的双联民情日记05-04
乡镇干部走访记录民情的日记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