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访敬老院民情日记选登
第一篇:
根据安排,今天我在办点的新树村坐班蹲点。新树村的坐班地点选择在南桥镇敬老院内,该院始建于2005年,有孤寡老人48人。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我与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谈心,聊家常,包括他们的生活、伙食、住宿等。当然他们都是异口同声,感谢党感谢政府,他们说在敬老院住得挺舒服,每天至少有两餐吃肉或鱼,他们觉得比家里好,比家里舒服。
我暗自决定留下来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特别是要体验下食堂里的菜味道怎么样,是不是干净,够不够吃,是不是用地沟油?到五点二十左右,我告诉敬老院的吴院长,今天要在院里吃饭,并且把自己想体验下他们生活的想法告诉了他。
到了开饭的时间,我们来到了餐厅。餐厅里已经坐满了整整五桌,我仔细看了下三个菜,分别是茄子、小炒肉、小白菜。我也不客气的自己端起碗就开吃了,味道还真不错,那小炒肉和茄子真比我们食堂的要好吃。那个小白菜吃起来很清脆,味道很甜,吴院长说这些小白菜都是老人们闲暇时在院里种的,绿色环保。我和其他的老人一样,一口气吃了两碗。吃完后,那些老人都心满意足的走开了,有的聚在一起闲聊,有的单独回房间了,有的在洗自己的饭碗。
在吴院长送我回来的路上,我们聊开了,上级按每个老人420元每月的标准拨款,院里要管老人的吃喝拉撒还有生老病死,压力挺大的。但他告诉我,院里蔬菜能自给,甚至还有出售,养了十几头猪,肉类基本可以保底供给。所以,院里不仅没有亏账,还有几万元的盈余。他说,别人拿钱出来做善事是积德行善,我把敬老院管理好,让那些失依老人吃饱睡暖也是一种积德。我突然对吴院长,这个有点矮、有点黑还有点瘦的老人产生了一种油然的敬意。
第二篇:
今天,在鲁部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大坪乡走访调研,因乡镇工作头绪较多,为了不给基层造成困扰,我们仅邀了一名干部带路前往。
第一站,我和潘主任到了群乐村,看望了特困党员阳家升,老人家已有75岁,57年党龄。他虽年过七旬,步履蹒跚,但说起话来仍然是铿锵有力,尤其是叙述自己当年的光辉历史,更是津津乐道。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家曾经作为村里的骨干分子,满腔热情地为党为人民劳碌奔波了大半辈子,如今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家中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老伴,因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增大,老两口的生活显得十分拮据。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家显得非常激动,对于我们微薄的表示再三言谢。他说,一直以来,组织都没有忘记过他这把“老骨头”,还提到县妇联、水利局、县委组织部、乡党委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们都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给予慰问和支持。
接着我们到了大新村,刚进村部,就发现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原来是在重新整修村部。在与其村支部书记孟令贵同志的交谈中,他说到基层老百姓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不给基层造成负担的情况下,多走访多关注基层,实实在在地了解基层的状况,并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极个别乡镇干部下基层不够,一般只到村部,不深入到村组,对所包村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不利于树立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也不便于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我们这种不由乡镇领导干部陪同,直奔基层听计于民的作风表示特别满意。此外,他还谈到了现在平原地区墓葬无规划,导致随处可见零零散散地坟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之后,他还谈到了关于招商引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希望我们能积极为其村部建设多多呼吁,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整个交谈中,言辞尖锐、犀利,矛头直指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让我对眼前这位其貌不扬、善于思考、敢于直言的村支书不得不刮目相看。
第三站,我们到了大杨村,因村部在维修,所以村部暂时落脚在敬老院里,刚一进去,最惹人入眼的是里面青菜葱葱,绿草幽幽,几位老人家在菜地里忙碌着,另有几位老人悠闲地在一起聊天,整个一片祥和舒适的气氛,据村支书杨书记介绍,有两位孤寡老人自进了敬老院后还喜结连理。由校舍改造的房间宽敞明亮、绿树成荫,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较好地保障了农村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同时杨书记还给我们介绍了目前敬老院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工作力量不够,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集中供养规模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丧葬费用成为村级沉重负担等等,并提出了出台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投入、出台农村五保丧葬处理暂行办法,提倡重养薄葬,提高县级丧葬补助标准,切实减轻村级压力等很好的建议。
【走访敬老院民情日记选登】相关文章:
走访社区民情日记范文选登01-25
走访企业民情日记范文选登01-24
民情日记走访03-07
下乡民情日记选登01-25
走访社区民情日记01-07
精选走访慰问民情日记02-01
走访农户的民情日记01-28
走访群众的民情日记03-08
居委会民情日记选登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