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驻村入户民情日记大全
第一篇:
5月7日星期六晴间多云
春末夏初,在连续几天春雨的滋润下,龙新乡大地一片葱笼,到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今天,我们与全市其他联村入户工作队员一样,奔走在田间地头,进到农户的家里。
上午一大早,我局第一批领导干部蹲点及干部职工联村入户的25名成员,在各小组组长的带领下,集中对《市教育局开展领导干部蹲点及干部职工联村入户工作手册》进行了认真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方法和纪律。午饭过后,在龙新乡龙新村委会会议室,我局与龙新村委会召开了村两委扩大会议,局机关第一批工作队队员和龙新村两委成员、28个村民小组组长参加了会议,会上,受市教育局党委书记董保华同志的委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段如军同志对我局到龙新村开展蹲点及联村入户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当前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进行了认真的宣讲,并对各小组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龙新村两委领导就该村基本情况向工作队进行了详实的讲解,并要求各村民小组全力配合工作队开展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下午,在局董保华书记的带领下,第二小组一行7人,在龙新村芹菜沟一组组长高明川同志的指引下,一起踏步来到了芹菜沟一组。
我们首先来到芹菜沟一组高顺春的家里。进去后,我们询问了他家的生产生活、子女就学、经济收入等方面的情况:高顺春一家共有6口人(其中3个小孩就读小学),其本人自小智障,老人已故,全靠兄弟和弟媳两个劳力维持生计,因其兄弟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逝世,家里剩余人口的吃喝拉撒全靠其弟媳维持,全年所种粮食只够全家吃两三个月,其余生活全靠挖沙赚来的钱维系,生活十分困难,经济窘迫。在具体了解了他家的实际困难之后,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劝说其弟媳一定要克服当前的困难,并让村小组在生活、生产上给予他家一定的关照,回来后想办法解决他家部分当前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
走过一段坑坑洼洼的沙子路,我们又来到了芹菜沟一组72岁困难户高明科老人的家中。高明科老人共有两个儿子,29岁的小儿子因患癫痫病,发作频率较高,至今未成家,也不能外出打工和耕作,靠70多岁的父母生活。当我们问到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时,他感慨万千的讲到:“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实在是太好了,现在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已经很满足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困难只是一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听着老人一句句真切的话语,在我们的心里,他象一团火,可以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对未来寄予希望。
走在村间的小路上,我们看到一位老汉正在田里抢收麦子。这位高老汉今年64岁,为了增加收入,老两口共种地1亩多。得知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停下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向当地农户借了几把镰刀帮助老人抢收麦子,一个钟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汗流夹背,帮助他抢收了一部分麦子,但我们没有感到累,因为劳动是光荣而快乐的!
回到驻地太阳刚刚落山,今天的走访,对于我们机关干部来说是一种真正的体验,从没有过的深入农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宣讲党的相关政策,近距离和他们交谈接触,让我们增进了和他们的距离,知晓了他们的生活。
第二篇:
“五一”假期刚过,昨天中午市委办公室进村入户工作队就再次进驻达仁村。根据工作安排和分组要求,今早八点我们小组4人在办公室杨思锋副主任带领下,一路颠簸,来到达仁村最远的回头山社,任务是走访5到6家贫困群众,对群众的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情况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和摸底。
在一处路面稍宽的地方,回头山社李银华社长已在等候我们一行,昨天下午在村里开会时我们已经认识,今天让他给我们带路。就在路边,李社长给我们介绍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况:回头山社现有26户人家,119人;现在还栽种的水稻田只有15亩,群众粮食基本全部靠买;全社有茶地450亩,有茶所一个,治安情况较好,这几年基本没有什么案件发生,没有上访户;社里主要的问题是道路雨天泥泞难走,干冬时人畜饮水不够。
大家边走边谈,转个弯就见路边有一栋空心砖搭建的简易房屋,屋顶是石棉瓦,两间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间临路开成一间小卖铺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走访的第一家:户主叫李智华(汉族,31岁,初中文化,健康),长年在广东省东菀的一家灯具厂打工,今年刚过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里只有媳妇赵蕊萍(汉族,31岁,高中文化,健康。)和6岁在上学前班的女儿李卓。结婚分家出来后在路边盖了这间简易房住着,为了平时生计,开了很小的小卖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营业额,可以赚到20元左右;家里有田2分,每年可收获300斤左右谷子,茶地有2亩,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还栽有50棵核桃树,小树刚挂果,都没投产;家里现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虽然生活很艰辛,可我能从女主人的脸上看到开朗的笑容,在交谈中感到她的坚强和自信,细细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几年核桃树长大投产,虽然目前她很困难,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告别了坚强自信的赵蕊萍家,走了很长的崎岖山路,来到另一家(这里一家和一家相距很远,看着好像没多远,山高洼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户主:李子庭(汉族,49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老父亲:李子梦(80岁,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妻子:罗雪梅(汉族,46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大儿子:李晓华(23岁,现在西南林学院读大四),小儿子:李佳华(18岁,初中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家里有茶地10亩,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树200棵,都还小,部分刚刚挂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种茶和核桃树了,粮食全靠买。家里养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儿子农闲时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长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虽然有20000多元,但因为供大儿子读大学,开支很大,现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债务,好在儿子还有几月就毕业了。说到儿子,做父亲的李子庭露出很骄傲和满足的神情,全没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样。大家坐在院子中聊着,进来一位背着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们,脸上满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背篓,进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气的让我们吃。这位老人是李子庭80岁的老父亲李自梦,看到老人家已80岁的高龄,身体还这么好,家里那36只羊就是他养的,大家都很吃惊。老人坐下和我们高兴的聊了几句家常,一个劲的笑,一直在说:“好多了,好多了!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离开时,老人客气的送我们出来,走到门外指着4棵胸径30多厘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树说:“这几棵树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着修剪得笔直,只有树尖一米左右才有枝条的4棵杉木树,我们不由的发出惊叹!这还是80岁的老人吗!大家围着老人,惊叹着,劝老人要保重身体,不能再爬那么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满脸的自豪。想象着老人家那廋小身躯爬在这10多米高的杉木树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满是青筋和老茧,变形的黑黑的指甲双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人家您真是达仁村的“达人”啊!
午饭后我们又来到一农户家,这家院墙都没有,一栋土木结构的正房很破旧,台阶上堆满了各种废品,院场长满了青苔,很湿滑。这家的户主是:罗文浩(汉族,50岁,小学文化,现在昆明打工),女主人:者琴珍(汉族,47岁,小学文化),有一个儿子:罗相涛(27岁,未婚,初中文化,现在广州电子厂打工)。坐在院中,满身灰土的女主人给我们介绍着家里的情况:家里有茶地8亩,去年收入5000元,核桃树100棵,刚刚挂果,收入1000元,蚕桑2亩,卖桑叶有100左右收入,丈夫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虽然每年有36000左右的收入,但家里只有她一人在操持,房子,院场都没搞,儿子还没结婚,正攒钱呢。日子也过得很艰苦。为了贴补生活,在空闲时,她还走村串社的收些废品,积攒多了又卖到县城,一年也有1000左右的收入。看着她那比年龄苍老很多的身躯和面孔,不时露出的一丝腼腆的笑容,想着她的坚强,心中不由的感到钦佩。
离开这位独立坚强的女人,我们穿过一个很深的洼子,气喘嘘嘘的来到另一户农家。这家房屋还行,有一正房,一厢房和一楼子(“楼子”是这里对下面养牲畜,上面住人的一种建筑的叫法),都是土木结构,院场小一些。户主:罗向军(汉族,37岁,初中文化),妻子:熊红梅(汉族,36岁,初中文化),父亲:罗文行(69岁,小学文化,风湿病瘫痪卧床),母亲:陈桂清(63岁,小学文化,身体状况良好),大女儿:罗蕊(12岁,小学三年级),二女儿:罗雪,4岁。有田1亩,改栽茶了,茶地10亩,收入10000元;核桃树100棵,投产的3棵,收入1000元;蚕桑2亩,去年养了4张蚕,收入3000元,今年刚养第一张;家里有水牛2头,架子猪2头。李社长给我们介绍说,这家是回头山社唯一养蚕的一户,而且是养猪和牛相对多的一家,因为回头山社田很少,只有15亩,放水又困难,基本都改种茶。粮食少,大家平时都不养猪和大牲畜了,只在过年前两月买回架子猪催肥,好过年时杀。罗向军自己介绍说,父亲身体不好,娃娃又小,地里要招呼,也就没办法外出打工,在家里一样做点也能生活,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今年想多养几张蚕和几头猪,主要是劳动力不够和缺少本钱。大家看了他的蚕房,虽然也觉得蚕桑养殖效益很好,但在回头山社蚕桑种植和茶叶矛盾冲突很明显,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想多养几张也没有桑叶喂,一时大家也想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谈着聊着,时间过得很快,离开时已是傍晚时分了。
回到住地已是傍晚8点,第一天虽然只走访了4户,但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晚饭后,我们组4人又聚在一起,回顾一天走访的情况,认为李智华和赵蕊萍两夫妻虽然生活困难,住房简陋,但年轻有文化,有闯劲和干劲,平稳发展几年后生活会更好;李子庭家目前欠款较多,供两人读书负担较重,但大儿子还有几月就大学毕业,家里在这块上最大的支出就可省去,如果能顺利就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帮家里还上欠款;罗文浩家两人在外打工收入不错,只要没有大的事故发生,几年也就能起房盖屋;罗相军有文化也肯干,想办法解决桑叶不够和生猪养殖成本的问题,适当扩大桑蚕和生猪养殖,对母水牛进行畜种改良,采用人工授精怀上品种好的小牛,收入就可有很大增加。最后杨思锋付主任对我们一组今天的走访作了总结,指出今天大家对农户了解的很细致,但有点慢了,明天要走访的快一些,争取多走访几家,多了解几家。只要我们真心的去了解他们,认真的听取意见,就会拉近我们与村民的距离。
第三篇:
五月的达仁村到处一片葱笼,山山箐箐到处都孕育着新的希望。今天一大早,市委办的五个“联村入户”下乡支农工作组就奔走在田间地头,进到农户的家里,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访贫问困。我们组是由市委副秘书长毕春早带队的,组员是我和蔡贵云师傅。按计划我们今天是到达仁村坡脚村民小组走访农户。
上午,我组由达仁村总支书记刘学海引领,一起来到达仁村坡脚村民小组。我们首先来到村民兰发相的家里。进去后,我们看到正房、厢房、面房均为土木结构,且十分破旧,我们又询问了他家的生产生活、家庭收入及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情况:今年73岁的兰发相,共有两个儿女,女儿已经外嫁到卡斯镇,现在兰发相与老伴是和儿子兰长清在一起居住的。兰发相一家共有田2.2亩(雷响田)、地3亩、山林45亩,但由于农田用水非常困难,种植粮食基本入不敷出,吃粮完全靠买,山林又都是些薪材灌木,经济价值很低,于是就将田、地、山林改种了茶叶(8亩)、核桃(50多株)等经济作物。全家一年的收入有13320元左右,其中:兰长清每年冬季外出打工三个月可收入6000元,已投采的8亩茶叶可收入3000元、核桃有25株已经开始挂果可收入3000元,兰发相夫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可领取1320元(每人每月55元)。每年全家一年虽然有13320元左右的收入,但32岁的儿子兰长清因患有白癜风,除了开支医疗费用外,还有农作生产成本和家庭生活的必须开支也较大,日常生活十分窘迫,兰长清至今也没有找到对象。听到这些话,我们大家的心都很沉重,鼓励他一家一定要克服当前的困难,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一起想办法解决。
走过一段坑坑洼洼的山路,我们又来到了坡脚社37岁的兰任清社长家中。我们了解到:兰任清全家六人(父亲:兰仕富、80岁,母亲:施会珍、77岁、年迈体弱多病,妻子:李贵仙、36岁、患肾衰竭,长子:兰子荣在就读职高,次子:兰子兵在就读小学三年级),他家的正房、厢房、面楼均为土木结构,有田2亩(雷响田)种植粮食全年基本够吃粮,地1.3亩每年产玉米500斤,山林12亩,种了12亩茶叶和150多株核桃。喂养水牛1头,生猪8头。全家一年的收入有6220元左右,其中:已投采的7亩茶叶可收入1500元、核桃有5株已经开始挂果可收入2000元,玉米、油菜籽可收入1400元,兰任清父母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可领取1320元(每人每月55元)。由于兰任清妻子患肾衰竭,父母亲又年老体弱多病,家里的开支除了医疗费用,还要供两个小孩念书。日常生活举步维艰,全家人平时的吃粮基本上是靠向乡邻借钱买。
随后,我们到了村民李文渊家中,他家的正房、厢房、面楼均为土木结构,57岁的李文渊向我们介绍到:他家有田3亩(雷响田)、地3亩、山林15亩,全部都种了茶叶(15亩)和50多株核桃。一年的收入有13000元左右,其中:已投采的10亩茶叶可收入10000元、核桃有20株已经开始挂果收入3000元。
午餐过后,天开始下起了雨,我们冒着绵绵细雨,步行穿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了村民李运华家中,李运华全家五人(父亲:李文武、47岁,母亲:王玉芳、47岁,妻子:张翠花、22岁,妹妹:李春艳、19岁),他家的正房、厢房、面楼均为土木结构,有田4.5亩(雷响田)、地3.5亩、山林5亩,种了20亩茶叶、3.5亩蚕桑和40株核桃。全家一年的收入有21000元左右,其中:已投采的15亩茶叶可收入20000元、核桃有7株已经挂果可收入1000元。今年已经投资10000元新建了40平方米的蚕房一间,可以养两张蚕。从李运华的和我们交谈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一家人对今后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我们也相信他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坡脚社村民兰仕文家。我们了解到:兰仕文,58岁,全家三人(妻子:张凤菊、54岁、患皮肤癌,儿子:兰增荣、27岁),他家的正房、厢房、面楼均为土木结构,有田2.5亩(雷响田)种植粮食全年基本够吃粮,地2亩全部种植了桑树,山林20亩,种了20亩茶叶和100株核桃。一年的收入有9000元左右,其中:已投采的20亩茶叶可收入5000元、核桃有8株已经挂果可收入4000元,出售桑叶又有一点收入。从他家的收入结构看,茶叶、核桃、蚕桑虽有一点收入,但因为管理粗放,还没有真正创出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加之用于兰仕文妻子治疗皮肤癌的医疗费用又很庞大,全家生活十分困难。
在回村委会的路上,看着山间散落分布的农家,我的脑中翻滚着无数的念头。农村的生产生活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患病的困难户,残疾的老人,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还非常的艰难,等待我们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与此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到市委开展“联村入户”活动的意义:深入基层,了解体察民情,听取群众意见,拉近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将党的政策宣传至基层,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做到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
第四篇:
2011年5月4日小雨
今天,是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来到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村的第一天。早上,我们先到了镇安镇政府,镇安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分管小田坝村征地拆迁工作的副镇长给我们全面介绍了小田坝村的村情;中午到了小田坝后我们又主动向村两委班子了解了该村的一些情况;晚上召开了“两委”班子会,会上,村“两委”班子负责人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村的发展情况,反映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求工作组给予协调帮助解决。
通过一天的工作,我们了解到小田坝村由于保龙、保腾高速路和三岔河水库均在此征地建设,该村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维稳问题,主要是因保腾高速路一标段新征土地补偿款未到位和工程施工造成红线外房屋、沟渠、道路损坏而引起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征地补偿款未能及时兑现。保腾一标段新征收桥梁厂、改河等土地13.681亩、土地补偿款40.72万元应于2010年12月15日前进行兑付,但至今未尚兑现。二是保腾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损毁沟渠、道路、河道治理未能及时恢复。保腾高速公路建设对小田坝大河进行了部分河道改道,造成雨季河道附近农田的水毁掩埋情况严重,同时张家寨进寨路和进山通道因工程建设需要,现已被毁坏和占用,而张家寨大沟和大坪子大沟部分也被损毁,导致约500亩农田无法正常灌溉,保腾高速公路指挥部和一标承诺进行恢复,并对造成的大小春减产进行赔偿,但至今未能兑现。三是红线外房屋拆迁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红线外8户农户房屋居住安全存在问题,其中余家寨2户的房屋已无法居住,此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四是老百姓对享受低保的指标争议大。全村失地农民共1084人享受低保,但老百姓认为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要消除小田坝村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我们认为一是要通过市级有关部门协调和督促保腾高速公路指挥部和标段重视因工程建设给当地百姓造成的影响,主动与当地百姓沟通交流,理顺群众情绪,同时尽快兑现承诺,做好征地款兑付、损毁沟渠、河道、道路修复和影响农房的安居工程。二是当地民政部门要结合实情做好失地农民低保工作,着力安抚农民情绪。三是联村入户工作组要加强与龙陵县有关部门、保腾高速公路指挥部、镇安镇党委政府和小田坝村的沟通联系,共同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合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驻村入户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驻村的民情日记06-27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07-04
驻村联户民情日记06-17
驻村蹲点民情日记03-12
西藏驻村的民情日记07-02
下乡驻村的民情日记07-03
驻村帮扶的民情日记07-02
驻村工作的民情日记01-28
驻村日记和民情日记02-01
驻村扶贫干部的民情日记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