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驻村工作日记

时间:2024-10-07 15:20:57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西藏那曲驻村工作日记

  西藏那曲驻村工作日记一:

西藏那曲驻村工作日记

  2013年11月29日

  上午9点25分,自治区国资委全体机关干部为第三批驻村人员举行了简短的送行仪式。越野车载着我们沿青藏公路奔向那曲地区比如县。途中多次看到青藏线上跑动着的火车,铁路一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1点左右经过念青唐古拉山,山口最高海拔5200多米,身体明显感到不适,憋气。视野中白雪皑皑,格外壮美。

  13点半到达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县。接下来2个小时的路程很艰难,身体感觉是进藏以来最难受的,昏昏欲睡,心脏和大脑仿佛有东西堵着,几次被憋醒。

  15点20分测了血氧,低至72,创最低纪录,赶紧腹式呼吸。17点06分海拔降至4000米,感觉好起来。望着车窗外的牦牛,它们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啃着草根,欣慰了许多。

  18点30分汽车驶进比如县茶曲乡达勒村,住宿的地方是由农家书屋改造的,一个温馨的小屋。

  2013年11月30日

  驻村第一夜睡得不好,窗缝漏风严重,屋内气温较低,被冻醒几次。早晨,玻璃结冰,透过漏风处可以看见院内国旗飘扬。

  比如县被称为“藏北江南”,是怒江的起始点,达勒村坐落在紧邻怒江北岸长约千米的坡地上,全村共有118户、690人。虫草收入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部分家庭已拥有现代、奇瑞、比亚迪等经济型轿车。

  2013年12月6日

  “驻村”——西藏自治区从2011年10月起选派机关干部驻到全自治区5400多个行政村(居),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截至目前,已选派了三批、共计6万多名机关干部,投放办实事资金20多亿元。

  “五项重点任务”——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拓宽致富门路、开展感党恩教育、办好实事好事。

  “5+2”——第三批驻村工作队的任务是,除上述五项重点任务外,加上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参加、指导基层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驻村一周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打油诗给老婆和儿子:“孔子曾穷于陈蔡之间,七日未尝粒;晓南尝驻村于比如县,七日未洗浴。”老婆回复:“一个很有味道的男人。”儿子回复:“那还是比不吃饭强!”

  2013年12月7日

  下午参加达勒村村民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最基层政权组织的会议。听说村民反感照相,没留下影像,却终生难忘。

  会议地点在村中央的一块缓坡地上,村支书次仁贡布、驻村干部和几位老村干部坐在紧靠墙根的一张木凳上,算是“主席台”,村民则坐在石头堆上或地上。

  贡布书记用藏语发言40分钟,参会村民听得认真。传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村民悬挂国旗的相关注意事项;二是办理年度银行贷款手续的新要求;三是寺庙管理的新规定。

  晚上停水停电,估计是怒江结冰严重,今年的供水、供电到此结束了。

  2013年12月24日

  我是第七批央企援藏干部领队,负责了解17家央企与受援地的援藏资金和项目的进展情况。今天开始,我将先后到央企援助的昌都地区边坝县等地回访。

  早晨7点多从达勒村出发,过比如县,翻夏啦山,穿玉湖沟,下午4点到昌都地区边坝县,简单参观中国电信援建的项目。下午5点多又翻嘎尼啦、拉孜山、巴里啦等多座大山,半夜12点抵达中远集团援建的昌都地区洛隆县。一路经历了土路、黑夜、暗冰……是最艰险的一次行程。

  2013年12月25日

  上午参观中远集团援建项目,包括农贸中心、文化中心、自来水厂等,还参观了距县城32公里远的安居工程示范点。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随处可见柴堆,居民冬季采暖主要依靠柴火,辅之以牛粪。虽然有藏中电网,但这里却还未能覆盖。做宏观政策规划的人必须要深入基层,全面和透彻地了解基层百姓的困难和想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赶往察雅县的路上,景色是那么雄伟、沧桑、嶙峋、静谧。我认为,西藏只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就是投资,就是引资;而对一些自然纯朴的东西,包括烧牛粪,最好不要动它。

  2014年1月1日

  下午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给达勒村11名初二学生上第一课,没有课本。学生格桑罗布问:“人是怎么回事?”我回答时特意绕道讲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对孩子们进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

  昨天下午先给8名初一学生上第一课。为鼓励学生们克服胆怯心理,给他们讲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意识到人是渺小的,宇宙是未知的、无穷无尽的,值得人类探索。

  下课时,最羞涩的学生旦增谭久脱口而出:“从来没这么爽过!”这句话令我也心爽,第一次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感。

  2014年1月2日

  今天孩子们到我的宿舍看《宇宙心1994》。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得入迷。相对于城市孩子,在见识方面,农牧区的孩子滞后得多。

  帐篷教室在场院里,摆着两排板凳,没有灯,照明主要靠烟囱眼。最近风大,瞬间可达7级。刮风时,尘土灌进帐篷,久久不散。

  下午给初二的孩子上课,由于风力在7级以上,帐篷摇晃得厉害,灰尘四起,决定到我的宿舍。我让他们读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段:“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我希望孩子们关注到现象与本质这对矛盾。然后,集体观看科教片《轮回》,唯美的画面、深刻的哲学寓意,使他们惊诧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小的手提电脑屏幕。

  2014年3月3日

  藏历木马年初二

  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清晨起来厚厚的,铺满院子。远处如水墨画般的山,矗入云霄,威严有加。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今天是藏历木马新年大年初二。驻村的援藏干部便与村友们共进藏历新年午餐。

  我上个月在北京过了农历春节,今天又在西藏、在驻村现场过第一个藏历新年。在场的有达勒村的边巴次仁,多拖村的久桑、文勇民、平措、索朗,优普村的普布、尼玛、扎西。饭菜丰盛与否已不重要,酒精度数高低更不在话下,实在是缘分难得。因为缘分,让兄弟们一起驻村。也正因为艰苦,驻村才与同过窗、扛过枪、下过乡相提并论,成为一生中的骄傲经历。

  2014年3月8日

  早上外出巡逻时看见一名妇女用手洗衣服,她旁边的一台双桶洗衣机只能用来甩干,因为上下水不方便。

  原来,村民住的多是二层藏式民居,已经建好的饮水工程只负责把水引到户前地下的一个蓝色塑料桶中为止。村民要把水引到家里,必须用绳子提水枪到二楼。水枪是村民自己出钱买的。这个“最后十米问题”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

  之前,我们在驻地小院进行了自来水供水系统改造,从蓝色塑料桶中重新引出一段水管,水管端头安装一个水龙头,解决了“最后十米问题”,且经受住天寒地冻的考验,可在全村推广。

  晚上,我起草了《关于启动达勒村为民办实事饮水工程升级改造项目的申请》。

  2014年4月15日

  今天,我接受了西藏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问:为什么来这里?当确定要来时,想到什么?又决定要做什么?

  答:我来援藏,不是想从北京到拉萨换个城市工作,而是想到基层接地气,看看基层需要我做点什么,也为自己充充电。

  问:来了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答:刚来时觉得村子很美,确实很美!我们村是虫草村,村民们较富裕,但普遍没怎么出去过,不少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缺乏了解,孩子们纯洁、羞涩,但不太讲卫生,我心里不是滋味,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问:想怎么做去改变这些?

  答:我想带他们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过的日子。我想让孩子们有自来水洗手,村里不再乱丢垃圾,野狗不再咬人。

  问:达勒村的未来重点在哪儿?(孩子)想改变这些,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整天光说没用!只有他们自己想改变了,村子才会好。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了,村子才有希望。这才是达勒的重点。

  问:从大都市到小山村,最大的改变和收获是什么?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什么?

  答:在北京我有温馨的家,也有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在这里驻村,我很想家,也想队友。以前在机关工作,每天批文件、开会、讲话,现在呢每天跟群众打交道,走山路,拉家常,更真、更实了。

  问: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觉得会是什么感觉?

  答:我走了以后,村民能认可地说“李晓南在这儿,还真的做了几件事”,我就感到欣慰了。也因为这段经历,会感到心灵更加宁静。

  2014年6月4日

  早晨起得很早,因为要早走,回拉萨。边巴笑着说为我们做最后一顿早餐。

  7点30分,准备出发了,边巴、达娃给我和古桑献了哈达,我们互说了“次仁”(祝健康长寿之意),眼睛没有对看,就上了车。车开动了,心有点酸,毕竟是一起战斗了半年的战友和村友。我用手机透过车窗照了麦田和远山。多熟悉的景色啊,驻村半年来几乎天天见。今天就要结束驻村工作,与它们告别,有点难舍。

  汽车缓缓地从村间穿过,正要左转弯上公路,忽然听到车后有人喊,古桑刹住车,只见老村长嘎玛站在家门口,手里捧着哈达。显然他是听到汽车声下的楼,老村长一定是早有准备要送我的。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嘎玛今年65岁,干村长30多年。今年4月初,我带他和茶曲乡以及达勒村的基层干部去了北京。他说很感激我带他出去。他给我戴上哈达,并拿出一个塑料袋,不停地说着。古桑翻译说,村长谢谢我给他买的药,这是他家自己挖的人参果,送给我。我们互道了“次仁”,眼睛还是没有对看,我转身上了车,摆了摆手上路。

  感情是处出来的,地气是接上去的,电是要充才会有的。再见老嘎玛也许容易也许难,但这段驻村情结终生难忘。□

  西藏那曲驻村工作日记二:

  12月2日,达庆村村民们向中新网记者娓娓道来其中的原由。达庆村位于白嘎乡东南部,辖区有64户村民420人,属于半农半牧村。以前是出了名的穷村,村容村貌和经济基础较其他村落后。次仁美朵和其他驻村队员分别是那曲地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们要来到我们这里驻村时,说实话,我们对他们没有抱多少希望。”村民索朗次仁说。因为,工作队的队长是一个女人——次仁美朵,又是城里来的干部,觉得驻村就是走个形式而已,对村子不会有太多的帮助。

  然而,次仁美朵和队员们对村民的冷眼、质疑从不生气,总是耐心、和气地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唠家常,在聊天中了解到村民们家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然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奔波劳碌。她的脸虽然已经被晒得黝黑、声音变得沙哑,却随处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时间长了,村民们开始打消疑虑,慢慢接纳和信任了次仁美朵一行。

  村民洛桑说,通过走访,次仁美朵了解到达庆村基础设施落后,山路经常被冰雪覆盖或雨水冲毁,左右都是山岩峭壁和悬崖陡坡,最窄的地方仅容一匹马通行,行走极其危险,特别在游牧季节,路、桥等道路更是难以通行。通过个人途径,她为达庆村争取到了80万元的村道维修项目资金。修路的那些日子,次仁美朵带领驻村队员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脏活累活抢着干,“次仁美朵干起活来,丝毫不比男人差。”

 

  同时,达庆村历来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村民们让孩子上学的意识和观念不强。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队员们不厌其烦地开会动员,苦口婆心地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民们知道了要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得让孩子受教育。不久,达庆村文化室风风火火地建起来了,工作队员还自掏腰包给村孩子们买来了书本、黑板和粉笔,他们担任辅导老师,对适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难,改变传统的马驮、摩托车运、甚至肩扛手挑的取水方式,他们四处奔波争取到了近30万元的饮水工程资金,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现在一打开水龙头就能接到干净、清凉的水,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年五十多岁的村民哈美说。

  达庆村村支部书记朗扎表示,驻村的一年来,工作队和村民齐心协力,维修了8条约28公里的道路,架起了26座人畜简易铁桥,公路通了、路灯亮了,知法懂法的村民也多了,还调解了村里长达多年的矛盾纠纷,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眼看就要期满轮换了,村民们不舍得他们走,所以才联名书信挽留,恳求他们延长驻村的时间,继续带领达庆村致富奔小康。”

  次仁美朵作为工作队的队长,她看到这封联名书信时眼睛湿润了。她与上、下级沟通后,同意与工作队员延长驻村时间。她说:“虽然思念家人,但我也是农牧区的孩子,所以我清楚那里最需要什么。我选择留下来,就是想把我这一年没干完的事继续下去。”

【西藏那曲驻村工作日记】相关文章:

驻村西藏那曲民情工作日记(精选7篇)09-19

驻村工作的民情日记01-28

驻村干部驻村日记03-12

驻村日记制度01-31

驻村帮扶日记03-16

干部驻村日记精选03-15

优秀驻村日记03-16

下乡驻村日记03-07

南疆驻村工作民情日记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