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

时间:2022-06-04 14:25:43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

  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各驻村帮扶工作队情系贫困群众,积极进村入户,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在面对面交流中宣讲惠农政策,在心与心沟...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

  篇一: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

  ****年12月,山东省庆云县在全县党政机关中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察民情送温暖”活动,要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困难家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摸清群众需求,改善群众生活,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在这次活动中,庆云检察院决定对14名困难群众进行帮扶。为了更好的对他们进行救助,该院在春节前给这些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和生活物品,并在走访过程中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这篇《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以分享他们对帮助困难群众的真切感受。

  ****年12月24日是一个阳光温暖的日子。这天,按照县委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察民情送温暖”活动的有关要求,我们对与检察机关结成帮扶对子的中丁乡四个村的14名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开展民意调研。其目的,既是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心系民生的大爱精神,也是为了加深检察机关与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感情,更是为了了解社情民意,了解被帮扶对象的所想、所盼、所需。

  当我们颠簸中驱车来到中丁乡前店村时,便开始了一天的走访行程。我们走访的第一户人家是一位名叫王金凤的老人。在当地党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老人的家里。

  一进屋,扑面而来的煤烟呛得人难受,原来老人知道检察院的领导要来慰问,所以想提前把炉子生好,暖暖屋子。看到我们的到来,王金凤老人显得很高兴也有些尴尬,因为炉子没生好搞得很呛。还没等我们开口,老人就先说起感谢的话来:“你看你们这么忙,还来看我,真是谢谢你们啊!”

  “快到春节了,县委领导还想着咱们这些困难户,在全县开展了慰问困难群众的活动。我们这次来,也是代表检察院来看看您,顺便给您拜个早年!”

  表明来意后,我们随即将装好慰问金的信封交给了 ****老人,并祝老人“新春愉快,身体健康!”

  在随后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王金凤老人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早年是一名退伍军人。老伴过世后一直与儿子同住在两间破瓦房里,日子过得比较艰难。环顾老人的家里,除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什了,炕上破烂的被褥和黑乎乎的墙面似乎让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光明。

  幸好有党委政府在时刻牵挂着他们的生活,关心着他们的冷暖。我们也特意嘱咐老人有什么想法或困难可随时找检察院,老人笑着点了点头。

  告别了 ****老人,我们又徒步来到了另一特困户的家里。一进到这家的院子里,首先看到的便是三间破土房。玉米秸、柴火堆、废旧垃圾杂乱的放在院子里,更让这户人家显得破败不堪。

  一进到屋子里,就看到主人**坐在炕上高兴的迎接我们。她住的屋子很狭小,火炕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屋子里除了墙上挂着的一块钟表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实不为过。炕上除了被褥和一张简易小桌外,一些药盒子了显得十分醒目。原来,老人已经72岁了,身体残疾,常年无法下床,吃药成了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看到我们到来,**有些黝黑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你们坐下来喝口水吧!”她热情的招呼我们。

  “不了,大娘。我们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看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您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告诉我们,也可以向乡里领导反映。”听了我们的话,老人一个劲的说“好”。

  在接过我们送来的慰问金和生活物品后,老人激动的说:“我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你们还在过年过节时候来看我,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啊!”

  从**老人家里出来后,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又陆续走访了村里其他几户困难群众……

  在近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对该乡的前店、后店、**四个村的14名困难户进行了走访,对他们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这些困难群众中,有8人年龄在70岁以上,基本是孤寡老人,无依无靠,他们或是疾病缠身、无人照料,或是没有子嗣、独自生活,或是身体残疾、不能自理。有6人在40-50岁左右,虽正值当年,但基本都是病残身体,失去劳动能力,或是家境特别贫寒,无正常收入来源。在走访的过程中,这些困难群体艰难的生存现状令我们感到心酸,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心灵触动。他们无论是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是在精神状态方面,都与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时代格格不入。从他们沧桑的脸上和略显忧郁的眼神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和朴实。

  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的和困难群众交流,我们切实感到让这些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让这些病残群体得到医治,让这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让这些困难家庭脱贫致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在与走访地的群众和村委干部的交流中,我们逐渐找到了村组织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落后的症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交通不畅,生产条件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知识贫乏,人口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致富渠道和致富信息不畅,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和魄力;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滞后;基本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基础薄弱;以农业为主,缺少其他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等等。

  经过耐心的走访、交谈、询问,我们对群众的思想、愿望、需求、困难,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帮助群众从现实的困境中走出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却是一个值得我们党政机关干部深思熟虑的问题。

  农民群众是朴实的,无论是否贫困,他们发家致富的愿望都非常强烈。要建立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幸福指数、使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确实需要我们各级党政干部高度重视民生。

  那么该如何去做?结合村干部和部分群众提出的一些建议,我们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的投入,这方面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加大对环境的整治,还子孙后代一片绿水蓝天。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废水废气乱排、垃圾乱扔乱放,可谓触目惊心。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指导帮扶,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村级债务的有效化解。

  针对贫困群体,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在关注重点贫困户的同时,增大普惠面,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吃饭住房困难问题,使之能安居乐业。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专用资金;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从根本上为农村群众发展提供源动力。开展科技和文化扶贫,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这次的全县“千名干部下基层察民情送温暖”活动,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后认为,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送温暖”层面,重要的是通过帮扶,与贫困群众建立起长期的帮扶对子,千方百计的为困难群众出点子、想办法,提供信息和技术,协调各种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最终脱贫致富,这才是我们帮扶他们的最终目的,也是群众对我们最大的期待。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央视记者走基层栏目中的一句话,伴随着一天的走访活动,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才得到了心灵上的共鸣。我想,只要我们的干部心系基层、心系群众,为他们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那群众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篇二: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

  转眼,到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已经四年多了,对这座城市,对这里的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虽说依托航空工业,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体的优势。但是,由于病患、残疾、年老体衰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一些角落,仍旧存在挣扎在困境中的群众,面对他们,我常常在想,我自己能做些什么?在中央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检察院应该做些什么?我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今天冒着冷风,和政治处的干警一起去看望院党组帮扶的几家贫困户。马上就要过年了,有的家还冰锅冷灶的,没有一点春节的气氛。这么冷的天,还刮着冷风,连个炉子也没有生。见到我们,说不完的感激。说实话,面对他们的感激,我都觉得有点愧疚,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五个组几天跑下来,我提议开展的“送温暖、察民情、交友帮扶”活动算是取得了一点进展。但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两方面的缺憾:一是仅凭检察院一己之力,杯水车薪,无法彻底改变这些贫困家庭的面貌;二是帮扶的办法太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新兴官路六队的老谷家,有泡菜的技术,全家人趁着冬寒腌咸菜批发也能赚到钱,所以与其送他们物资,不如帮他们提高提高技术,找找市场,让他们最终能够自食其力。回来的路上,把这个想法给政治处主任也说了,让他们以后在帮扶的方法和效果方面在下下功夫。

  **年1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阴

  春节越来越近了,“送温暖、察民情、交友帮扶”活动开始总结了。

  “送温暖、察民情、交友帮扶”活动,主要是针对阎良检察工作实际,以院党组成员、工会成员为主,通过慰问退休老干部,走访困难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一步融洽检民关系,增进检民感情,赢得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一段时间,大家顶风冒雪,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确实很辛苦。但是,有一个细节,让我有点生气。

  “送温暖要送给确实需要的,帮扶要帮助确实有困难的”,这是大家都懂的的一个简单道理。可是,我们在这次帮扶活动中,发现个别帮扶对象实际上并不困难,个别家庭的某一个成员虽然有轻度残疾但不影响劳动,家里建的有蔬菜大棚,年平均收入早就达到脱贫标准了。说实话,我并不是可惜这些付出,只是觉得我们的工作做得不扎实不细致,始终没有沉下去,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这是帮扶工作,没有给真正需要的人,至多是没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如果是办理案件呢?就这样只看案卷材料只凭表面印象,不了解不掌握实际的情况,背靠背处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既是符合法律规定,也不一定得到群众的认可。

  “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巴,自己的心,去观察、了解发现和靠近,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去,带着对群众真实的感情来开展检察工作。”

  这是我对阎良检察院全体干警想要说的一句话。

  **年3月21日 星期一 天气:阴

  今天上午,按照“结对帮扶”活动的要求,和院政治处部分干警,一起到振兴街道办慕政村联系点,了解党员之家的建设情况,并走访孙占荣等几户帮扶对象,了解一下生活状况,确保院里制定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能够落到实处。忙完,专程去看望了**老人,天冷,不知道他的风湿病加重了没?家里生炉子没?

  **老人是院党组一直以来帮扶的对象,我一到阎良就认下了这门“穷亲戚”,逢年过节时、空闲时去看一看,拉一拉家常,也算是一个去处。

  还记得第一次去**老人家情况,现在想起来心里还不是滋味。老人是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患类风湿卧床多年,平时生活全靠女儿照顾,女婿打工的收入既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供年幼的外孙女上学。在村组的帮助下修建了新房子,但迟迟没钱装修,一家人依旧挤在低矮阴暗的小土房里。既是这样,在我去看他的时候,**老人握着我的手,一件一件细数政府、检察院给他办的好事,念念不忘党对他的恩情。尽管年事已高,吐字不清,可丝毫不影响他对党敬仰对检察院感激的竭力表达。回程中,我的心情很不好,也很惭愧,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得到的太多。后来,我和院党组成员们一起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多方协调,给老人修了院墙,平整了院落,修了鸡舍……再去串门子,老人说是党给了他新生活,是检察院给了一个新的家。

  熟门熟路就到了老人家里,一进门暖烘烘的热气扑面而来,老人蜷曲在轮椅上依着炉子打盹,骤然看见我来了,一下笑眯了眼,给我显摆起他的幸福:女儿女婿孝顺,孙女懂事听话,看病能报销,村干部没事常来看望,还认了检察院这门好亲戚,常来常往的!

  老人家对党的感情,对幸福生活的满足,让人感触很深,当时政治处的一位80后的年轻干警就说:“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其实,走到群众中,沉下来,就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看到真实的生活,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是呀,这就是真正的信仰,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检察官走基层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走基层的民情日记06-29

乡镇走基层的民情日记06-30

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08-31

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精选09-07

走基层民情日记格式(附范文)09-11

基层民情日记范文06-29

基层村干部民情日记07-05

社区走户民情日记06-30

走帮服民情日记07-03

乡镇基层干部民情日记汇编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