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民情日记

时间:2023-01-27 16:08:55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

  作为驻村干部一定要把村里的扶贫工作做好,以下是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1

  20xx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擂鼓镇碾盘村任第一书记。自受命以来,昼夜寝室难安。碾盘村是擂鼓镇一个偏僻穷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90户,14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9户,占全村户数的40%。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全省重点贫困村。在摸准贫困户后,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访,期望在走访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在此,整理走访民情日记三则,分享与所有扶贫工作队员,期待以此与君共勉。

  傻傻的爱

  几堵坍塌的墙,凌乱堆积的瓦,令我的心一沉。“这样的户能扶起来吗?”我心底在纳闷儿。听附近的村民说,李文虎现在没住在这里,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见到了李文虎本人——一个中年汉子,1米7左右,憨厚朴实,衣着虽不是很新但很整洁。我说明来意,他笑而不语。他姑父林先胜随即丢下手中碗筷迎了出来。“他今年48岁了,是聋哑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气管炎,你要了解他什么,我告诉你。”林先胜说。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

  “呵呵,说来话长……”林先胜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父亲1998年因为气喘病去世了。他跟着他的母亲生活到2002年,终因母亲体弱多病无法照顾他饮食起居,整户外迁到远嫁福建的妹妹家。”

  讲到这儿,林叔眼里掠过一丝酸楚,顿了会儿,继续说:“住了3年,母亲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可是他不习惯天天吃面食,死活不在那里住了,整天吵着闹着要回碾盘老家。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却犟不过这个聋哑人。当他们回家时,他们的仅有财产——两间土坯房垮了,根本没法住,我就让他住到了我家。当时,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说是也不能做重活,还要医药费、零花钱,他的母亲和妹妹也不能在经济上支援他,还养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我当时就是一股犟劲儿。我想呀,身为共产党员,还曾担任过村干部,这孩子的事我必须得管。说来容易做来难,这一住就是11年。11年来,他跟着我下地,在我的指导下做些轻松农活,身体也没有再犯什么大病,总是乐呵呵的。”

  “哈哈,这孩子还就认定您了,认定要在故乡生活了。”我插了句。旁边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说着什么,右手的大拇指竖了起来,指着他姑父。

  “那他怎样才能脱贫呢?”

  “前段时间开会,我去听了你们讲的精准脱贫政策,我回来跟他比划着商量了一下。他家现在有8分田,我和他继续种着,吃就有保障了;两亩多地可以种苞谷,养50只鸡,政府可以补助500元,加上卖的钱,平时零花钱就够他花了。还有1亩地的茶园和2亩地的金银花管好了,再新建两亩茶园,以后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条件好了,要是能给他找个伴我就放心了哦!”说到这里,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着笑了。

  “好吧!听了您的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脱贫”。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乡人对故土、对亲人傻傻的爱是脱贫攻坚最坚实的支撑,只要我们愿意返乡创业,帮贫扶困,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

  感恩的心

  走过蜿蜒崎岖的田坎儿,来到高瑞芳家时,已近正午时分。几位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到来,让两间近乎危房的土坯房显得有些拥挤。据村干部介绍,高瑞芳常年只有两老在家,一个女儿,远嫁江苏。女儿家庭也不宽裕,两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活。近年来,因为两老年岁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鼻炎,一年仅医疗费用就需要两千多,这令原本经济单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群不速之客、两老人和回家省亲的女儿围坐在一起攀谈起来。“你家现在常年两老在家,经济又不是很宽裕,你们对这样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们听党的话,党的政策好呀!虽然我们家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孩子,但还有党委政府,当地干部照顾我们呀!”

  “那你现在怎么摆脱贫困现状呢?”

  “呵呵,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合计了一下,准备先把房子维修一下。那样,我们就不愁热天‘外边大下,屋里小下’了。我们会酿酒,手头的零花钱够花”。

  说到酿酒,他可起劲了,“我给你们舀点尝尝,我酿的酒味道可正了。”说着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随行的一个队员品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嗯,好酒,好酒”。高瑞芳听到队员的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上次开会,你们说引进糯高粱,我今年想种点。等高粱熟了酿点高粱酒,卖个好价钱,那可比种苞谷划得来呀。高粱杆儿粉碎了可以喂猪,我还可以扎扫帚卖,一种作物,多种用途,是宝呀!多亏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们想办法争取能调运优质的糯高粱种子给您,到时候还可以让我们局农技人员来田间指导您生产,圆你致富梦。”

  “那太好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呀,我们要好好的响应党的号召,保管好自己的身体,多活几年。”

  临走时,高瑞芳还交代,“等明年高粱丰收了,你们可要来再尝尝我酿的高粱酒呀!”

  多么朴实的心愿。时刻感恩于党的恩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百姓的生活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梦

  漫山遍野的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碾盘村大塘金银花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社章。因为他家是科技示范户,建有茶叶加工厂,所以百姓称他李厂长。

  信步来到他房前,正好在厂长在家。他热情的`前来握手,“张书记好呀,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脱贫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来取经呢。”

  “那倒说不上呀,我倒是准备找您说点事呢。”

  “好呀,我愿洗耳恭听。”

  一阵寒暄过后,李厂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我流转了100亩茶园,有一个加工厂,附近的茶农每年都在我这里炒茶。我就想呀,现在精准脱贫政策这么好,我想包保几家贫困户,带动他们规范化管理茶园,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样他们茶园效益也起来了,附近农户的示范效应也起来了,我的加工厂的加工产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赢呀!张书记看我这点要求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您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还有1万元的奖励呢。您就好好想想怎么带动他们吧。”

  “那太好了,奖励倒是其次,关键是能看到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也可以发挥我的带动作用就好了呀。不瞒您说,你们局让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还想组建一个家庭农场。农场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绿源家庭农场’,我还想流转200亩茶园,500亩土地种高粱。我有一个梦呀,就是要让碾盘的土特产走出山村,让城里人喝上绿色天然的金银花、绿茶、高粱酒,让外出务工的老乡们记住家乡的味道。”

  “好呀,我们可以协调土地流转、农场组建的事情,您就大胆的发挥您的特长,圆你的美梦吧!”。临走前,他特意把我随身带的口杯换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叶。

  走访回来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经典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梦,我们所有贫困户就一定能够全社会的关照下,从贫困中走出来,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贫路,你我同携手。在我任擂鼓镇碾盘村“第一书记”的两百多天里,我不断在农村走访、思索、追寻,我也在不断交流、学习、实践中成长。一路走来,我被淳朴的百姓感动着……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特别关注、有贫困户的十足干劲、有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来不再是梦。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2

  20xx年5月16日 星期一 晴

  常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淼

  20xx年5月,我有幸被常德市青工委选中赴石门县维新镇调研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毛哥原名毛晓明,时任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个头不高,微胖,爱运动,篮球、羽毛球都还不错。这次,就是跟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扶贫”。

  早上6点半,就被毛哥一个电话敲醒:“兄弟,起来哒没得,8点我到民政局来接你,你快滴滴搞啊!”洗漱完毕,我还在慢吞吞地准备去吃早餐,发现毛哥就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们先到石门,与县政府督查室的同志接头,然后一起驱车前往维新镇,路上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扯到了这次活动的情况。毛哥说,是他一个同学正在长沙组织的一个扶贫活动,他就把线牵过来了,用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可遭孽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小孩,有能力帮下忙、出点力,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在县城接了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维新镇,跟着当地民政所熊所长一道下村了。出发前,熊所长拿着24人的名册说,要不看几个重点户就好,这么多跑起来太累了,而且昨天下过雨,路不好走。可毛哥不同意,坚持要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看完。

  第一户小孩叫覃道芳,丧父,母亲精神有问题,成绩比较好,没有经济来源。我们下车后步行了大约300米左右,已经是一脚泥了。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土墙、土瓦、土炕……房子里面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熊所长叫了两声,土黄色的门慢慢打开了,里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探出一个脑袋。周围邻居说,她就是覃道芳的妈妈,患有精神病,平时不言不语,发起病来就胡乱打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再想想我的孩子,我立马不敢想了。

  这时从旁边屋走出来一个小女孩,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满身的补丁就像打了马赛克一样,用她那清澈有神的、带着些许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熊所长介绍来意之后,毛哥嘱咐我把家里仔细拍摄下来,便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了许多有关她家庭、学习的情况。临行前还不忘交待小女孩:“好好读书是你的任务,怎么读叔叔来跟你想办法。”

  前往第二户的途中,熊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老人又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仅仅靠低保生活,还有的就是家庭患有疾病,拖垮整个家的。每年镇里面都拿了一些钱出来补贴这些贫困户,但只是授之以鱼,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次能够带来支持贫困学生的计划,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第二户小孩叫赖慧群,从下车步行到她家有3里多山路,在半山坡上的一间小屋,一样的土墙和土瓦,不同的是墙和窗户上到处是洞和用麻袋封住后又被弄破的痕迹。还没到门口,屋子里一股馊味就扑鼻而来,待我想仔细看清楚是从哪个门飘出来的味道时,毛哥已经敲门进去了。

  我从厨房门进去,看见土炕上面有一个大锅,里面正煮着类似腌菜一样的东西,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除此之外,整个厨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再看看毛哥,正在细致地查看、询问具体情况,走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塞了500元钱在小孩手中。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少山,从下午1点一直跑到6点多,12户贫困户终于跑完了。和熊所长约好明天上午把剩下的12户人家走访完后,毛哥拒绝了他们安排的餐宿,开车拉着我们找地方吃饭去了。

  两天下来,我的腿已经全是泥了,脚磨出了两个老大的`血泡。再看看毛哥满身泥泞,车被刮花了,底盘也磕几下,我说道:“毛哥,你这哈只怕是出血本类?”“能把这个事落实到位,解决这些小孩读书的问题,这点事就不是事。”随后他掏出他的笔记本说:“你看我,把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这次要是一对一的助、终身制的助,能够读到大专的就帮到大专,能够读到大学的就到大学,能够读研读博的,都要支持到底。只有这些孩子有出息,才能够解决他们家庭的贫困。”看着毛哥的车,再看看他疲惫但是满足的样子,顿时心生敬意。

  现在毛哥还真前往扶贫点村工作了,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他,但是时不时能从微信中看见他带领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工作,又或是通过发猪仔的形式带领大家养猪致富,看着他在照片中一副辛苦而幸福的表情,我还真为能有那样一次和他共同扶贫的经历而自豪。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3

  很久没有写日记了,自从加入精准扶贫工作后,我接触到了贫困农村很多人和事,也有很多的感触。希望能记录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更希望自己能做更多,做的更好,切切实实帮助到贫困户。

  2016年5月10日,天气不错,今天黄杨村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一大早就有党员及群众陆续从全村各个小组过来,据说有的老党员从早上5点多就从20多里外的大溪浪走过来,每次开大会村民们的热情都很高。早上9点,会议如期举行,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员也都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主要是三个议程,一是黄杨村易地扶贫搬迁民主评议,二是黄杨村“十星级”党员评议,三是黄杨村低保评审,会议进展的十分顺利。

  期间一直有一个中年女性在村委会门口徘徊,表情显得很焦躁。直到快中午的时候,会议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我见那名女子还在门口等待着,我就到门口询问她有什么事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子抓住我的衣服就大声哭泣,嘴里不停的`喊着:“领导,帮帮我吧!领导,帮帮我吧!”这一下子把村委会在开会的人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我让她好好说话,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我和村书记一起把她带到办公室,在跟她交谈及村书记的介绍下,我得知,该女子名叫宋玉萍,她的老公李加权是我们黄杨村六组的贫困户,长期在外打工,最近患上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慢性乙肝等疾病,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十万余元了,东拼西凑的钱也远远不够李加权住院治疗的费用,男方这边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公公叫李国友,其患有眼疾,体弱多病,目前一个人在家,平时靠邻居帮忙照顾,李国友还有个大儿子,在前几年因病去世了,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近亲属了。宋玉萍娘家只有她老父母和一个哥哥,老父母年事已高,她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现在10岁的女儿也放在娘家照顾,自己在十堰市区边打零工,边到医院照顾老公李加权。两家人的生活担子全部压在这个女人一个人肩上,或许是压抑的太久,才出现刚开始抓住我衣服放出哭泣的一幕。我听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女人真不容易,我想只要条件允许,政策允许,我一定会全力帮扶她的。我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宋玉萍说想为李加权申请低保及咨询一下国家有什么好的医疗救助政策。她说虽然老公的病不一定能治好,但就算一无所有,有一线希望也要替他治病,她的想法多么朴实无华,没有那么多杂念,我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我对她说低保只要符合条件并通过党员群众代表评审并报批后,像她们家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个时间过程。医疗救助政策目前也有,但是具体的落实,相关部门的衔接,具体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协调。中午我们安排她在村委会吃了饭,吃完饭宋玉萍带着希望回了十堰,又要去医院照顾她的老公。

  农村这种情况还比较多,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生了重病,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境地。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我们更要深入每一家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哪怕给他们一丝丝的帮助和温暖,也会燃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但随着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的越来越完善,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美好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

【扶贫的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扶贫的民情日记05-31

村官民情日记扶贫06-23

扶贫挂钩民情日记06-28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精选06-25

扶贫干部民情日记07-05

扶贫攻坚的民情日记07-05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05-29

扶贫的民情日记范文精选08-25

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