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下乡日记
扶贫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接下来是为您精心整理的扶贫下乡日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扶贫下乡日记篇一
阳春三月,大别山到处山花烂漫,春意盎然。而地处深山里的岳西县青天乡三槐村却是乍暖还寒,寒气袭人。
3月17日,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和局机关10多名职工,新年后又一次来到青天乡三槐村,深入到各自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二清楚二明确"活动,即弄清楚家庭状况、弄清楚致贫原因,明确脱贫路子、明确脱贫时间。
上午10点,我们一行刚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结对户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长问短,村部顿时热闹起来,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们在村会议室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简要地总结与通报了去年来的结对帮扶情况。会上,乡党委书记说,三槐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显著提升;各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一直倾力支持。我代表局党组向结对帮扶贫困户讲述了2015年所做的帮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2016年的计划安排,把我们所做的和准备做的事情,明确告诉大家,让大家清楚明白。这次走访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每个结对干部个人捐资700元,由村两委统一准备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结对户送上一点心意。
随后,我们在各自结对贫困户的引导下,深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虽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岖难行,但大家精神饱满,亲自背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组王贻海户是我的结对户,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筑砌匠的一点工资和一点茶桑收入,收入微薄。他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入不敷出,开支较大,家庭很贫困。我和乡党委王书记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他家,看到我们来后,王贻海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我向他详细询问了家里情况,认真听听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我很高兴地听说孩子学习很上进,家里目前虽然较困难,但孩子毕业后,就会负担减轻。看到他家空闲地较多,我建议他们今年多养几头黑猪,多种点土产品,我帮助销售,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困难。王贻海告诉我,今年他准备搞种养业,养殖3头有机黑猪,利用猪粪养泥鳅;准备开挖一口渔塘。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到他家致富很有希望。我当即表示,帮他一起联系项目,让他好好谋划清楚报到村里,叮嘱他保重身体,有什么要求及时和我联系,我会尽力提供帮助的'。不知不觉已到中午,老王热情地留我们吃饭,看到他们忙前忙后,不忍多打扰,就告辞返回了村部。回来的路上,踏着新铺的泥土,吃力地爬上山坡,我看到老王家房顶上飘出袅袅炊烟,心里感到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经来了,收获硕果的金秋还会远吗?
扶贫下乡日记篇二
朋友,当你享受交通的方便快捷;品尝美食的独特风味;住着舒适的庭院房屋;穿着变幻着四季的颜色;即使生病了,也有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一切,你是否习以为常。
然而,在宜良竹山,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交通闭塞,一条不足四米的水泥路年初刚刚联通村委会,遇到两车交会时常常让司机头痛,乘客胆寒;这里土地贫瘠,年轻人出门打工,老年人劳动力缺乏,生产资源匮乏,生产方式落后,经济贫穷;这里缺医少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有发生。
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置身大山之中,满目青翠,空气清新,纯天然的大氧吧;核桃,板栗,臭参,特色经济作物点缀着片片山林;水牛,山羊,土鸡,土产味美价廉;路路通,百业通,一条致富的大路正深入大山的各个角落。
这里就是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县委“挂包帮,转走访,脱贫致富”工作安排下结对帮扶的地方----竹山镇乌旧村委会。
10月16日,在王文丽院长、黄冬书记的带领下,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各科室一行12人来到竹山镇乌旧村委会。入户走访14户贫困户,深入了解每户的实际情况,面临困境,寻求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方法和工作思路。
乌旧村下辖13个自然村,共有396户1543人,林地面积5640亩,耕地面积1565亩,主产玉米、马铃薯。部分村落只通毛石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传统种植业产量低,收入少。特色经济作物
销路困难。养殖业急需规模化,规范化。
大家不怕烈日当空,不怕山高路遥,翻山越岭,走村进户,通过走访,14户贫困户各有其困难原因。有的高龄双目失明,儿女外出,无人照管;有的常年生病,因病致贫;有的身体残疾,劳力不足,生产低下;有的上有老,贫病交加,下有小,教育要钱;有几户人家身居危房,家徒四壁,身无长物。他们迫切需要有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新方法。有的需要定期钱物帮扶,如高龄无人照顾者;有的`要解决病痛,减免医疗费用;有的要发展养殖业,需小额贷款,资金帮扶;有的要技术帮扶,学习一门实用技术„„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是无视。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找到一条帮扶的“康庄大道”,尽我们的绵薄之力,正视困难,扎实工作,为这十四户贫困农户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注入生机与活力。为这山,这水增添新的色彩。
扶贫下乡日记篇三
一套领导精心安排的办公设备、一副妻子细心准备的生活行囊、两个经验丰富的公益志愿者陪着我带着市委、市政府和部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殷殷嘱托,我来到聚宝乡黑顶村开始履行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
高高的黑顶山连绵起伏,世代守望着勤劳、淳朴的黑顶山人民;粗壮的大柳树枝繁叶茂,时刻陪伴着热情、奔放的黑顶山儿女。
没有迎来送往的客套寒暄,支部书记调集一切可利用资源配合我们工作的开展;没有乡村市里的生分疏远,村委会主任默默的解决生活的`各项困难。
打扫村部卫生、组装办公设备,用最高的效率扫清工作的障碍。
15户贫困户、34口人,拍照片、填调查表、唠家常,我们用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
汇总材料、美化照片,建档立卡为扶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贫攻坚,累并快乐着!
扶贫下乡日记篇四
在做好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水月寺镇白果园村精准扶贫小分队再次出击。
我结对帮扶的1户在村委会附近,交通比较方便,我们步行而去,在路上我听村干部介绍了温成知的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妻子在水月寺专心照顾女儿读书没有工作,他留在家照顾老人,闲暇时间出门做电焊工。这样的家庭,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潜力脱贫的。当我来到一处石头和泥土混合建成的屋子前,村干部告诉我,温成知的家就在这里。
踏进大门,我看到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堂屋中大多数摆放的是温成知的劳动工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早就不能工作的洗衣机。
他的卧室更是简陋,木架床上几床破旧单薄的棉絮、几个多年失修的老木柜,其他的也还是摆放的一些农具。
白果园村老百姓一般都种了很多茶叶,我问他茶叶收入怎样。他说家里的.茶园都荒了,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收也请不到小工,二是茶厂太远,来去成本太高。这时周围的老百姓都围了过来,希望在村委会附近办个茶厂。原来白果园村委会以前有个茶厂,老百姓来送茶叶非常方便。后来茶厂搬到了其他地方,非常远,在采茶的季节,他们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送茶叶,这样一天下来,利润太低。我提议能不能成立一个合作社,老百姓又反映茶叶不好卖的问题,我没有回答他们,因为我暂时还没想出一个好的点子使农户和卖家牵手。
在谈话中,温成知透露他自己想发展养猪,我便向他们宣传养种猪的政策,温成知听了后非常开心,说自己有一块地方可以盖个小型养猪场,我问他周围农户多不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污染水源。大家都说那个地方挺适合建养猪场。听到这,我松了一口气。
他妻子可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对正值盛年的夫妻,不应该沦落成为贫困户。在路上,我看到有农户在秀鞋垫,非常精致好看。他妻子能不能在照顾小孩之余做些手工活?水月寺镇集镇上那么多的专职照顾学生的妈妈们能不能联合起来秀鞋垫搞产业?
困扰我的问题好多好多。今年我24岁,参加工作一年多,知识太少,阅历太少,但想着老百姓还是那么信任我,我有些力不从心。压力大,任务重,但是我充满信心。向上吧,少年!
【扶贫下乡日记】相关文章:
下乡扶贫的民情日记07-01
下乡扶贫日记大全07-03
下乡扶贫民情日记06-25
扶贫下乡民情日记06-30
农技员下乡扶贫日记06-29
下乡扶贫民情日记范文06-29
下乡扶贫活动总结09-04
下乡的日记04-23
下乡日记07-03
扶贫攻坚日记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