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1)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和镇干部肖磊来到东丽村二组村民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家。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一串串黑木耳。见到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以后,我说:“你们姐妹俩地栽黑木耳产业做的很出色,我们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地”。周秀琴却幽默地说:“这几天,正值三夏农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我们全家人也不能闲着呀!不然我们吃啥、穿啥?饿着了、冻着了那还不要紧,要是让全村人说我们好逸恶劳那可就糟了呦”。我开玩笑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指责你们不好好种粮食,却栽种袋料黑木耳,1亩地年收入达好几万元,让他们看着眼红。我们就为此事,专门来走访调查的”。一番幽默的简短对话,顿时让全场人开怀大笑。
我们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谈,了解到她们姊妹俩于2014年就外出学习地栽黑木耳技术。学业归来后,她们自己就开始做实验,学种植,完全掌握栽种技术之后,她们于去年种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纯利润达4万余元。于是,今年就扩大规模,栽种了6万袋,预计纯利润能达12万余元。介绍到这里,她们专门把我们带领到2楼的'阳台上,指着不远处黑木耳栽种区域对我们说:“这几天,正逢下了几场大雨,6万黑木耳菌袋全部结出了菌耳,从这个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地栽黑木耳生产过程及市场销路情况。
25岁的周艳红很腼腆地回答道:“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成活率达95%以上。我们已和汉中、广元等地的客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我们在销路上一点都不发愁。我来为大家算一笔账:种植1亩地粮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计算,全年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但栽种1亩地黑木耳,纯利润达2万余元,是种植粮食的6倍多。在我们这个地方,非常适应地栽黑木耳生长,这个产业的的确确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从庙子岭搬到东丽新村后,我和姐姐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栽种黑木耳行列,我们愿意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周艳红一番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认识所感染。驻村入户走访的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指导、科学发展对农村经济提升的帮助。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今后基层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将日日琐碎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更加热爱基层,真正架好群众和干部的连心桥,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中闪光。
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2)
昨天下午在光化办事处四楼会议室开会。会议由市委邱书记和光化办事处康书记、陈主任等领导主持、各社区领导出席、我市新聘和转岗的约40名被分配到光化办所属各个社区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大家今后的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和安排,并要求大家在24号以前到所属社区报到。
怀着有点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我们三人早早来到秋丰路社区报到。踏进社区办公室大门,眼前窗明几净,文件、报刊摆放的井然有序,引导牌醒目的挂在办公窗口上面。办公室墙边放置一块很大的公示栏,社区政务和社情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地列在公示栏里。我们三人和社区领导及各位老同志见面之后,大家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对于我们三个新成员的到来,社区领导很重视。党委成员分别向我们三个新人介绍了秋丰路社区的行政区划、社区管理等基本情况,还对我们三个网格员的工作做了具体的、合理的分工。微笑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让大家增加了几分亲切感。
上午9点,在李海英书记、张邦安书记等社区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一行8人来到辖区各个街道进行了实地走访、到部分困难家庭嘘寒问暖、聆听居民的心声、并对社区居民反应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记录。走访过程中,领导和老同志还不时向我们介绍各个街道的地理分布、人文特点等基本情况,并向我们讲解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政策。
通过2个多小时的走访,使我们三个网格员对社区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感到了工作的压力和肩上的责任。
下午,雨依然下个不停。我们三名网格员在袁姐、尚姐的带领下撑着雨伞,继续我们的社区走访。因为尚姐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挨家挨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对有些家庭敲开房门做了登记。袁姐和尚姐还不时用犀利的目光扫视辖区,重点排查流动人口和育龄家庭,严防这类人员的超生苗头,并不时询问新开店铺幼儿的`一些基本情况,准确掌握他们的计划生育信息。
今天充实地度过了上班的第一天,体会到秋丰路社区党委很有凝聚力、社区工作的老同志们业务精通、社区居民生活团结、祥和。
暗下决心,多向老同志学习、尽快熟悉工作、熟悉业务。相信假以时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自己也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3)
在小溪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手里都有一本记录着社情民意的《民情日记》。这个本上记录了她们每次走街串巷,进千家门、知千家情、暖千家心、帮千家忙等方方面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而繁杂。为了让广大居委会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小溪社区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重点人员一口清”,能够当时解决的必须当时解决并记入日记;不能当时解决的也要记入日记,社区能解决的社区解决,社区不能解决的向街道及上级政府或部门汇报。
社区创新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加在一起达到几万字,《民情日记》成为工作人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的新的有效载体。小溪社区的.《民情日记》不仅记录问题、解决问题,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群众释放善意,让社区工作人员时刻以居民利益为上,有效的提高了她们为居民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理解度和信任度,更有效激发了群众反映社区情况的积极性。
【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社区民情日记07-01
社区民情日记02-06
社区民情日记05-14
社区的民情日记07-03
社区的工作民情日记06-27
社区民情日记制度07-04
社区干部的民情日记07-04
社区干部民情日记07-04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07-04
党员进社区民情日记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