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民情日记

时间:2022-05-31 21:12:03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2017年的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记的好,那么就是对村民们最大的回报了,以下就是2017年的民情日记范文,分享给你!

2017年的民情日记范文

  2017年的民情日记范文【1】

  今天是我们扶贫工作队入驻红场村的第十九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村民合作社蓝莓产业基地里,四百株从山东引进的“大苗子”,在解决了排水问题后,终于挂果了,颗颗饱满、剔透;贫困户方正莲跑过来说,她考虑再三,还是种牡丹和白芍,原来说好的一亩魔芋就不种了;单身汉陈春炎决定养牛,老早就去了趟龙潭峪,以八千块钱买回来一头牛崽;就连一向固执的李德雨,也终于同意搬离他几十年来独居的樵沟,加入集中安置……

  正如红场村的刘书记所说的那样,农村工作是跑出来的,“一回生,二回熟”,他信了你这个人,才会配合你工作。

  从机关到驻村工作队,亲近了土地,熟悉了农民和农村。红场村有153户贫困户,380人。宣传部14名干部,联系31户,91人。他们多数勤劳却未能致富,他们憨厚而又现实。他们在意外面的世界却依然安土重迁。那些大龄单身汉,因为没有组建家庭而缺少斗志;还有那些矿工家属,因为失去家庭主要劳动力而又返贫……

  今年,红场村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大搬迁”。贫困户们也开始为自己家的房子谋划起来。

  代兴龙家在等地基前的小桥修好,以便请人拉建房的木料和水泥。代兴林则说得更急切:“产业发展的2000块钱,还有搬迁的政策资金,我不要了,你给我五根杉树杆子,我把门口的'路修好。”我们告诉他林场的树肯定不能随便砍,但是可以帮他联系预制板和水泥,他自己再运些石头,桥也是可以建起来的。

  王霖家本来是决定集中安置的,但一想到安置区离自家的地太远,又再三犹豫起来。农民是离不开土地的,粮食、蔬菜、饲料,都要靠自己的地。特别是对于年老而没有其他收入的贫困户,搬进新房后,拥有一点自给自足的土地是那样重要……

  “大产业”,“大搬迁”,“大保障”,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如何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精准扶贫干部去思考,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红场村的这个春天显得格外热闹。驻村工作队从小红场搬到鲁家湾后,31户贫困户和驻点的邻居们都渐渐熟悉了县委宣传部的三个人:老李,老孙,小龚。50后,60后,还有80后。

  最近,老李在劝说代兴林发展产业,老孙在为修路的事情奔跑,而我更希望王霖能够早日搬进新居……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就像央视公益广告里的那句话:“梦想依在,人生正当年。”

  2017年的民情日记范文【2】

  召开村委班子会,讨论有关新农村建设规划。支书在发言中与我谈及:“现在农村工作难做,中央政策放得太宽,应收紧。农民很不听话,无法用文明的方式领导,需用强硬的方式领导才有效。”

  思考: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中央政策太过开放,干部领导能力不断削弱。经过几天的观察,有关于支书说的“需用强硬方式领导才有效”的道理,确实客观存在。这到底是精英阶层说的'“民族劣根性”还是人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体现呢?!村支书系对越作战老兵,工作作风粗暴,但在村民眼里威性极高,很多人都听他的话。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017年的民情日记范文【3】

  我是市供水总公司24名精准扶贫帮扶队员的其中一员。我的扶贫对象是新桥河村村民万坤兵一家。因万坤兵的儿子六岁时不幸患上“股神经纤维瘤”,为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后续每年定期的复查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孩子身体上和心灵上遭受的折磨,让孩子的奶奶精神上受到持续打击,导致身体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继而丧失劳动能力,这给因病致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帮扶过程中,我心中时时在思考:怎样从根本上帮助这一家人从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双脱贫呢?

  万坤兵的妻子向红,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还要打工补贴家用,原本乐观开朗的她,面对物质上的困境、精神上的.重担,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变得有些消沉。在以往的帮扶过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医疗救助、助学扶智以外,我一有机会就尽量从言语上开导她。

  2月29日,向红突然联系到我,电话里声音低沉、语焉不详。得知她正在陆城,我马上将她邀请到我的办公室。

  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会导致病人性格上的问题一样,在贫困户中,物质上的贫困很容易让人出现心理上的“贫穷感”和“被抛弃感”,如果能有人及时疏导,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贫举措到位,就能让贫困户真正完成“心理脱贫”。

  得益于总公司一直以来持续而扎实的帮扶走访工作,让向红对我产生了信任感,需要帮助时能首先想到我。在办公室坐定后,我为她倒了一杯热茶,两人促膝谈心,闲话家常。让她揪心的是:儿子的病又到了复查治疗期,家人相继生病后的世态炎凉,工作上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人到中年,各种精神负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同为母亲,又身为同龄人,我特别能设身处地理解她的难处。

  仔细听着她的讲述,我不断鼓励她正面思考,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帮扶支持下,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坚定孩子复健的信心,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中午,我约上她和她打工单位的主管,一起吃了个简单的便饭,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解决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予了她一些建议。

  我深知,这个家庭最缺的是“希望”。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他们的脱贫目标不难实现,难的是家里每一个成员能够坚定信心,在上级和我们的帮助下,扛过这一段困难时光。我真诚地希望,每个贫困户都具备向红勤劳、善良、坚强的品质,我们也将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的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07-02

简单的民情日记07-04

挂钩民情日记06-27

民情日记格式07-05

我的民情日记09-06

前民情日记08-29

林业民情日记08-29

党员民情日记08-29

实施民情日记08-29

村官民情日记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