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保险改革的症结
公众疏离感是养老保险改革的症结
“调查称八成受访者反对男女同龄退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或延长”,周末的热门新闻里,养老保险改革话题依旧热度不减。这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项网上调查发现,将近80%的受访者反对实行男女相同年龄退休;那边是,15年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太短已成业内共识,人社部曾研究过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的问题,但改革时间点尚未明确。
相比反对延迟退休的公众声音,反对实行男女同龄退休,无非是“被改革者”的内部再“争羹”;而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则是在延迟退休之后的再“割肉”。显然,双方的话语思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被改革者”想的是如何减少自身所需承担的改革代价,“改革者”想的却是如何进一步将养老保险改革推向深水区。
养老金去年收不抵支的省份多达22个,如何弥补养老金缺口,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改革难题。在要不要解决问题的层面,“改革者”与“被改革者”的利益其实是统一的;但是在如何解决问题的层面,意见不合导致的疏离感似乎越来越大。
“被改革者”认为,无论是历史的欠账造就了很多需要用后人缴费来给他们发养老金的群体,还是寅吃卯粮挪新钱发旧钱的游戏规则制定,抑或养老金投资长期乏善可陈未能实现有效保值增值,都不是现在的缴费人的过错,却全部让他们来承担改革代价,显然有失公允。
对此,相关部门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而只是一味强调当下的真实困境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想见,倘若延迟退休进入实施阶段,延长最低缴费年限势必也会很快进入议程。所谓开源节流,在节流上固然要让大家晚拿钱、少拿钱,在开源上自然也要让大家长交钱、多交钱。
若为解决问题,这样的功利选择不能说有错;但所需付出的代价,绝不仅是参保者的个人利益,其中的道德风险同样会很大,公众对于养老保险的认同感会越来越低,疏离感会越来越大。而这,恐怕才是最大的潜在隐患所在。因为,当某个制度设计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时,参保人必然会千方百计减少缴费,甚至干脆不参保,从而背离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改革初衷。
养老保险改革如果除了延迟退休就是延长缴费,而不能形成公众能够感同身受的利益共同体,恐怕终将难言改革成功。 通过改革制度设计,增强制度本身的吸引力,让缴费长短多寡更多与个人养老金所得正相关,这才是最重要的。延迟退休也好,延长缴费也好,当其与私利不悖,与理性契合,改革自然有如顺水推舟。相反,如果仅有“割肉”痛感,即便推行的手段再强硬,人们也总能找到“对策”。
【浅谈养老保险改革的症结】相关文章:
德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症结与策略09-04
养老保险改革08-08
浅谈教育的改革12-02
浅谈公积金改革07-19
青海养老保险改革08-02
浅谈会计课程改革11-06
浅谈浅谈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10-03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09-01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的改革10-27
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