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杨爱华

时间:2020-10-20 18:52:53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2017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杨爱华

  全国劳模、利川市毛坝乡蓝天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保育员杨爱华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京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举办的五一庆祝表彰大会。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杨爱华,欢迎阅读借鉴!

2017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杨爱华

  20年前,当打工潮在中国兴起的时候,人们在走出大山、打工致富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会成为社会无法承受之痛。

  13年前,亲眼目睹因父母无法监管,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学习成长都成了很大的难题后,杨爱华将自己的家建成了毛坝镇蓝天儿童托管中心,“要专门有个人有个地方帮忙把这些娃娃管一管。”

  为了让改善“明明们”的生活条件,杨爱华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用,连阳台、屋顶都种上了蔬菜;为了教育好“明明们”,杨爱华温习各年级不同的课程,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让“明明们”找到家的感觉,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童年,身边没有缺少爱。

  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抱着“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心态,杨爱华与留守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我们看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这个数字清晰地勾勒出这一群体的规模,他们应该怎样成长?已经身为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人大代表的杨爱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社会,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超越托管中心的更高平台来协同解决。——编者“孃孃!”(湖北方言,意为姑姑、婶婶)

  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大山环绕,透着冬末的寒气。听到这亲切的喊声,杨爱华停下手里的活儿,回头一看,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正站在自家门口。

  “孃孃!”小伙子又亲热地喊了一声。

  “明明?你是明明!”杨爱华又惊讶又高兴,“你几时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我专门来看看你,你还好吗?” 原来,明明(化名)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现役军官,一直在省外服役。

  其实,今年48岁的全国劳模杨爱华和24岁的明明并没有亲缘关系,可眼下,熟络地唠着家常的两个人,俨然久别重逢的亲人。

  “孃孃,我得走了,部队上有任务,要赶回去!”当明明起身离开时,杨爱华眼中充满了慈爱与不舍,在这眼神里,明明的背影幻化成13年前那个背着书包的青涩少年。

  留守儿童的亲情修复

  2003年8月的一天,明明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次见到杨爱华,快喊“孃孃”,从此,明明成为了杨爱华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一年,托管,这个一直隶属于大城市的名词,第一次在大山深处安了家。杨爱华将自己的家建成了毛坝镇蓝天儿童托管中心,由此开启了她与大山里留守儿童的这段“不了情”。

  在这之前,杨爱华与留守儿童并没有交集,1968年出生的她,高中毕业后进入供销社工作,一直到2002年下岗回家。虽然下岗了,因为家中有房屋出租,在学校任教的丈夫又有稳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倒也无忧。

  当时正处本世纪初,山里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但孩子却留下来了。当时,当地一些学校撤并,周边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涌进了杨爱华爱人工作的毛坝小学。尽管毛坝小学是镇上最大的一所寄宿学校,可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学校的容量瞬间就成了问题。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周末、寒暑假等学校老师无法监管的时候,安全、学习、生活都成了很大的难题。

  原本品学兼优的小学生晓龙(化名),因父母外出打工将他留给奶奶照管,由于失去了父母之爱,奶奶代管力不从心,他便开始逃学、旷课,还染上了小偷小摸的行为,老师一批评,孩子就闹着要寻死,学校拿这个孩子毫无办法。

  “要专门有个人有个地方帮忙把这些娃娃管一管就好了。”杨爱华跟丈夫商量办一个托管中心,把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管起来。最初,面对她的热情,丈夫抛出的是一连串的“怎么办”:孩子的安全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孩子们一来,这么多人吃喝拉撒,忙不过来怎么办?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得到保证怎么办……

  面对这一连串“怎么办”,杨爱华没有想太多也想不了太多,“只能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一步一步向前走。”抱着这样的心态,她找到双方的老人商量,父亲和公公都赞成她的想法,这样,一张小广告贴在了杨爱华家门口,明明就这样被父母送到了这里,后来,明明的妹妹也在这里度过小学时光。

  至今让明明感触很深的是,孃孃每天晚上给他们上的家庭课。每天晚上,孩子们完成作业之后,杨爱华会组织他们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杨爱华精心准备的励志、行为规范、道德故事,给孩子们讲在外面务工的父母的辛苦,教导孩子们孝顺、勤俭、自强、努力……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他们好像树苗,枝干长歪了,我们看到了就要去扶扶正,帮助他们长正长直!”杨爱华这样描述一直坚持到今天的每晚家庭课的'初衷和意义。曾在这里托管的学生小成(化名)学习成绩不好,又爱惹事,还把家里给的生活费拿去结交校外“朋友”,得知情况后,杨爱华没有责怪他,而是每天晚上都和他谈心,与他交朋友,给他讲爱听的故事,陪他看动画,帮他补习功课,渐渐地他与“朋友”没了联系,离开托管中心的那天,他就像离开自己的家一样,站在房间里久久不愿离去。

  忙碌而美丽的“爱心妈妈”

  初到杨爱华家,明明有着各种不适应。已经读五年级的他,是因为学校撤并才来到镇上的,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还有这个陌生的托管中心。不过,很快,他就喜欢上了这位原本陌生的孃孃。

  每天天不亮,孃孃就起床了,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开始张罗明明他们几十个孩子的早餐,清晨7点,她又一一把孩子们叫起床,还要帮年幼的孩子穿衣服穿鞋,张罗完孩子们洗漱后,又招呼他们坐下吃早饭,直到看着他们一个个背上书包离开家门走向学校,她又开始收拾孩子的碗筷,整理好凌乱的床铺,打扫卫生之后,已经接近上午10点,她又得马不停蹄地赶去买菜,赶回家准备孩子们的午饭了。

  明明所经历的这一切,在过去13年里,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而在年幼的明明眼中,这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叔叔是学校的老师,孃孃督促,叔叔辅导,和跟着爷爷奶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明明至今都还记得,每天放学回家吃过晚饭后的写作业时光。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把这里当成家,杨爱华没有少操心。托管中心最高峰的时候,孩子超过50人,杨爱华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用,连阳台、屋顶都种上了蔬菜。

  为了教育好孩子,杨爱华利用晚上或者假期时间学电脑,温习各个年级不同课程,研究营养菜谱,还抽空学上了心理学。她经常鼓励孩子们发挥特长,为孩子们编排节目,为每个孩子准备节日小礼品;不定期举行集体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忘记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在集体中找到家的感觉。

  不过,杨爱华知道,自己这里这个像家的地方毕竟不是家。“孩子们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家庭!”杨爱华很注意引导孩子处理好和父母、家庭之间的关系,从托管中心开办之时,她就定期安排孩子和家长通话。互联网普及后,她又让孩子们在网上和父母交流。当个别孩子不愿意同父母交流时,她会耐心地询问原因,同孩子及其父母沟通,让双方重建信任和亲情。

  然而,在明明和所有孩子心里,她这位不是妈妈的孃孃更像妈妈,让他们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童年,身边没有缺少爱!

  “晴天洗衣服,雨天烘鞋子,晚上很晚了,孃孃还披着衣服给我们压被子,轻声喊我们起夜,我们幼年的记忆里,只有妈妈才是这样子的!”明明回忆起这些,眼眶有些潮红。

  “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你!”

  开办留守儿童中心,杨爱华和家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杨爱华的初衷从未想过盈利,只要够孩子们的生活成本就好了,每个孩子每个月仅收取110元的生活费。可是,在大山里,有些家庭却连110元也拿不出来,不少孩子都是杨爱华义务在照顾。曾经,一个就读五年级的男孩子,母亲忍受不了贫困,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父亲外出打工又杳无音信。年老多病的爷爷压根就管不了他,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差,还染上了一些不良行为。杨爱华知道后,主动把孩子接到托管中心,并从来不提收托管费的事,让孩子安心地住下,同其他孩子一样,仅1个多月时间,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都与之前判若两人。

  2005年春季开学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马晓君走进托管中心,为照顾好这个让人怜爱的孩子,杨爱华特地找医生咨询这类病的注意事项,并记在心里:给她单独安排了一个床位,饮食上常开小灶,夜晚多盖几回被子防止感冒,时刻注意让她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并且经常留心她的情绪变化。

  马晓君抵抗能力差,稍微不注意就会感冒。有一次晓君感冒比较严重,杨爱华天天送她到卫生院输液。怕她的心脏受不了,在路上不能走得太快,只能背着她走走歇歇,那条并不太远的路走了近1个小时。“孃孃,就是我的亲妈也没你这样好!”在输液回家的路上,趴在杨爱华背上的马晓君在孃孃的耳边喃喃地低语。

  孩子们的父母打工回来了,看到孩子的变化,把家里的腊肉、鸡蛋拎到她这里,“我们没有什么能感谢你!只能叫娃娃们永远记得他们的孃孃,永远感你的恩!”山里人朴实的话语,让她收获了认可。

  杨爱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我得到的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也是任何物质都换不来的真情!”

  “孃孃,我长大了,一辈子都会记得你!”

  “孃孃,虽然你像妈妈一样严厉,可是你也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杨爱华收藏了很多孩子们写给她的小卡片,每当疲惫的时候,每当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杨爱华常常会翻出这些卡片看一看。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动过大手术的她精力也越来越差,可每当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从卡片上浮现时,她的激情就再次点燃,“就像有一股磁力,在深深地吸引我,鼓励我不能放弃!”

  如今,托管中心的孩子已经少了很多,“现在家长们的观念转变了,国家的政策也好了,有的人打工就把孩子带在身边,有的人回家务工,这些都让孩子们和家长越来越近了!”杨爱华说,“不过,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蓝天儿童托管中心就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片蓝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一线工人劳模事迹材料

2.沈阳市劳模事迹材料

3.劳模事迹材料自述

4.铁路劳模事迹材料

5.教育系统劳模事迹材料

6.全国劳模事迹材料警察

7.劳模事迹材料主题

8.市级劳模事迹材料

9.申报劳模事迹材料范文

10.维修班长劳模事迹材料

【2017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杨爱华】相关文章:

专访CSGO解说爱华:职业选手最需要培养的是态度08-03

杨姓的来源及姓杨的名人07-20

杨绛女士语录08-25

杨绛经典语句11-11

杨倩的励志故事03-08

杨超谈考研数学12-30

杨姓的来源及名人07-21

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08-15

杨式24太极拳10-15

杨式太极拳口诀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