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先进事迹材料
程**,男, 38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青县新兴镇司法所所长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风雨十载,真情十载,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先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47余起,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没有一起激化或转化为刑事案件,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是心服口服。为新兴镇的平安稳定、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多次被评为县先进人民调解员;他所在的调委会2009年被**市命名优秀调解中心。
在青县新兴镇大大小小的三十八个村里,凡是与程**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为人。在这里,很少有人直呼程**的大名及"官衔",人们都称他为"老程"。
一心为民 调处有方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老程认为干调解工作光凭热情还不行,必须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方面的知识,学习先进的调解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巧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于是老程总是找时间组织镇里的调解骨干一起学习《婚姻法》、《民法通则》、《土地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调解纠纷的能力,活化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2008年冬的一天,一位衣着破烂的老太太搀扶着一位老爷爷走进了新兴镇司法所,眼含热泪对老程讲:"我叫王凤英,是新兴镇陶管营村人,有两个儿子,他们都不管我们,把我们老两口赶出家门,我们没有活路了,经好人告诉,我就找调委会请求帮助调解,要不我真是活不下去了……"老程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进村入户到老人儿子家里进行调解。老程结合《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两个儿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老人的两个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一起赡养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流津村徐树荣2007年与刘会枝离婚。三个女儿均已结婚成家,但是谁都不对徐树荣尽赡养义务。刘会枝在判决后也外出打工,下落不明。而离婚判决的一万八千元补偿款根本无法执行。徐树荣生活拮据,居无定所,精神遭受到巨大的打击。2008年生活无望的徐树荣开始进到县进京上访。了解情况后,程**立即奔赴北京,将徐树荣接回,在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联系其亲属先后两次将徐树荣送往**安定医院救治。经过分析,徐树荣问题的病因在离婚补偿款上,为彻底解决涉案款执行问题,程**及时建议党委政府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为徐树荣申请了信访救助。同时,联系民政局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其办理了五保手续,并特事特办将徐树荣送青县敬老院生活。本以为补偿款到位了,生活无忧了,事情到此也算圆满解决了。但是,2010年8月,徐树荣旧病复发大闹敬老院,并打伤两名护理人员。此时,徐树荣的三个女儿更是置身事外,不管不顾了。可怜徐树荣有病在身,孤苦无依,流离失所。镇党委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出资再次送其到**安定医院救治。2011年3月10日,鉴于徐树荣病情稳定,可以出院。但徐树荣出院后的去向问题却成了现实的难题。为此,程**经过通过对其近亲属和村民邻居的了解,徐树荣和刘会芝离婚也是被人撺掇的结果,徐树荣也有复婚的意愿。因此,他多次找到刘会芝做工作,终于使刘会芝回心转意并签订了今后负责徐树荣生活起居的保证书。在接徐树荣出院的时候,程**亲自带刘会芝一起去接徐树荣出院,并全程陪同他们办理了复婚手续。之后,程**又专程到小流津村对徐树荣和刘会芝进行了回访,经过回访,徐树荣反映其五保待遇在敬老院,现在不能享受的问题。回来后,他立即联系民政调查情况,协调解决,终于使徐树荣的五保待遇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徐树荣夫妻夫唱妇随,生活和谐。
从容面对 临危不惧
作为一名调委会主任,调解矛盾纠纷要有一种韧劲儿,敢抓敢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特别是对那些濒临激化,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更要闻风而上,防止激化。
王程村地处新兴镇西南角,是离镇政府最远的一个村。村人口数2000余人,地处偏远,村情复杂。多年来,各家族在换届选举中为争夺村班子领导权,闹得鸡飞狗跳,丑态百出。近两年村内虽建立健全了村两委班子,但极不稳定。只能维持正常工作,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该村有集体**园一块,占地20亩。前几年,村委会竞拍承包时以每年1300元承包给本村左某。2009年承包合同到期。村委会决定从梨园划出12亩地,补偿给村盖关帝庙时占地的农户,重新与左某鉴定承包合同,左某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坚决不同意更改合同。要求按原合同继续承包并拒交当年的承包费,村委会与左某发生争执,要求收回承包权,左某无理歪缠。村委会多次到镇司法所调解,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村民多次上访,情绪激烈。镇调委会引导村委会到法院起诉,但一审判决村委会胜诉后,左某上诉,二审迟迟不宣判,这一拖就是两年。左某拖欠承包费越来越多。村委会出现为难情绪,群众不满之声很大,无法执行到位,双方律师协调王程村村委会撤诉,村委会代理律师提出该案还得依托镇调委会解决。案子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该案历时长,涉面广。以过法院一审判决的合同纠纷,再交回调委会调解,难度可想而知。程**接待该案后,非常重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案情,组成联合调解小组,经与左某多次接触和对村干部的走访,找到了左某的'弱点(一)他是看准王程村没人承包整块梨园才如此嚣张不肯让步。(二)村委会软弱,不敢强行收回有不能取得法律支持。(三)村委会为保持梨园的完整性,担心分包到户损毁梨园不愿平分,有不愿得罪左某。而左某也抓住了村干部的弱点,扬言谁出来管这个事,就对谁不客气。老程听后,微笑置之。他决定从外围突破。首先,他找到邓程村有威望人士表明自己有承包梨园意向,接着,又请左某的朋友把这一消息透露左某。如果再达不成协议就承包给别人。左某感到危机,不愿因小失大,当老程再找他谈时,终于使左某与村委会重新订立承包合同。至此一件纠缠两年的合同纠纷结案了。
调解矛盾 讲求策略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增长,农民因宅基、走路问题频频发生上访事件,老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上访问题,使大量的因土地问题发生的上访案件得以化解,得到了当地党委的高度肯定,人民群众十分满意。2009年6月前流津村刘文江、吴旭海因门前走路发生纠纷。起因是东临刘文江盖南房私自占用了双方的过道,造成西邻吴旭海及过道内的邻居出行困难。吴旭海及邻居多次镇司法所反映情况。司法所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到村入户调解,但是都没有达成调解协议。于是,程**决定改变调解策略,采取迂回包抄的办法进行调解。他主动找到刘文江的一个亲戚,该人在县组织部上班,在亲戚当中说话有一定的权威。老程首先向他说明了刘文江违法建房占用过道造成邻居们出行不便的实事情况,请他帮忙做刘文江的工作。通过多次沟通调解,刘文江最后提出要求:要吴旭海翻修院墙时将向东倾斜的院墙调直向西,然后自己盖北房的时候向东移40公分,以便邻居们通行。但吴旭海则提出刘文江南房南侧要给他留5米的空地,使用权归吴旭海。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双方终于按上述条件达成了调解协议。同时,为防止双方事后反悔,让当事人双方分别缴纳了2000元押金,约定待双方按协议履行后再返还。但是,刘文江盖完南房后,拒不留出约定的5米空地。为此,吴旭海多次到镇司法所,要求按协议履行。可是,无论调解人员如何劝说,刘文江就是不执行协议。无奈,司法所协助吴旭海到法庭立案起诉。经法庭判决按原协议执行。但是,考虑到该案执行后易反复,老程又主动找到刘文江家,耐下心来做刘文江的思想工作。经过苦口婆心的讲法律说道理,终于使刘文江认识到了错误,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到此,一起历时两年的邻里纠纷由调解到起诉再到调解,最后达成了和解。
履职尽责 勇于实践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是老程身上又一处闪光点。他在抓镇调解组织的同时,还着重抓了村级调解组织建设。全镇38各行政村均成立了调委会,且做到了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开展工作庄重严肃、有章可循。他主持先后建立健全了镇调委会1个,村调委会38个,行业调委会5个,企业调委会6个,确定调委会人员159名。同时,他创造性的将村民代表纳入调解员队伍,使我镇的调解员队伍人数达到了700余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调调解工作网络。真正的达到了情况清,信息灵,及时化解纠纷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纠纷上交,保证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静静的黑**河,见证着神州大地上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青青的新兴热土,记载着一个调解员的誓言。程**,一个普通的调解员,用事实讲述着一个不是传奇的传奇,用行动注解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用调解撑起了社会和谐的一片天!
【司法所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先进车间事迹材料12-07
学校先进集体先进事迹材料12-25
学校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04
铁路先进事迹材料12-02
阅读先进事迹材料12-02
民航先进事迹材料01-25
生产先进班组事迹材料01-01
好人先进事迹材料12-10
部门先进事迹材料12-04
年度先进事迹材料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