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时间:2022-03-01 18:46:32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借助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1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2

  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护士——卢敏,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护士随时可能面对意想不到的危险。有一次,卢敏在护士站内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扬言要掐死她。在紧急状况下,卢敏面不改色,以多年的护理经验冷静沉着应对,同时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突发事件。

  在这里,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癫痫性精神分裂症等。他们发病时经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精神恍惚等症状,发起病来异于常人,经常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拒绝做治疗,拒绝吃药。所以,护士常常伤痕累累,有些皮外伤也是家常便饭,但卢敏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更耐心地帮助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全力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值夜班的时间,是不能睡觉的,因为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卢敏就守在靠门边的'位置上,每隔20分钟在病区巡视一次,看看病人有没有按时休息,有没有自杀轻生的异常情况,就连去厕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笔记录下来。

  无论是从细致的生活护理还是到复杂的心理护理,卢敏不以工作累工作苦为借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声载道,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为己任。

  卢敏说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她无悔当初的选择。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3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助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接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约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助希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助,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根据我的情况,本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终于难控情绪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助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4

  在xx街道xx社区有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纯朴善良的特困户赵家,一个是双目视力差、年老行动不便的谭老人的家。他们虽然只是简单的邻里关系,但自从谭文晃老人行动不便后,赵便主动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职责。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义举在xx社区传为佳话。

  女姨退休后与儿子居住在xx社区兆戈里16号,儿子患有精神病,一家就靠社区救济金和合作社每月2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谭伯是居住在河边的独居老人,早年与子女的关系不融洽,子女都很少回家探望老人,只是提供生活费。前些年,老人还能自己料理起居饮食,但随着年事增高,行动不便,外出有一定的困难。20xx年初开始,女姨每天早上都会帮老人买好菜并整理好,老人只需按一下电饭煲的按钮就能煮饭;闲时经常到老人家帮忙做家务,陪老人聊家常;由于老人居住在河边,每逢下大雨,家里就有水浸的危险,一到雨期,女姨便会到老人的家里帮忙排水,确保老人安全;当老人有病的时候,女姨及时通知社区或老人的子女,让老人得到适当的料理;每

  逢节日,女姨都会为老人送上应节食品,让老人感受到浓浓的邻里情。

  许多人都会问女姨:“你自己也是特困户,为什么能够这样为老人付出呢?”女姨回答:“千金难买邻里情啊,生活的困难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帮助老人的决心,因为困难人家更能体会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每个人都盼望有个好邻居,首先自己应先成为一个好邻居,一幢楼房也好,一个社区也罢,人们住在一起其实就是一种缘分,平时就应该互相关爱,急时彼此照应。”多么朴实的回答,折射出一个普通妇女的感人形象。

  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像女姨这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事迹、平凡的感情,却在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中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些无数的小点滴汇聚成一个个文明、和谐、温馨的大音符,演奏出江门文明和谐的音乐篇章。而正是这一个个的文明人、一件件的文明事,让江门这座城市变得更文明、更和谐、更温馨、更幸福!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防汛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范文12-18

医院好人好事简短事迹材料12-21

身边的好人好事简短事迹材料范文12-19

医生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范文12-18

关于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范文12-18

社会好人好事简短事迹材料12-22

消防好人好事简短事迹材料12-21

出名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12-18

学校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12-18

护士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12-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借助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1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2

  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护士——卢敏,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护士随时可能面对意想不到的危险。有一次,卢敏在护士站内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扬言要掐死她。在紧急状况下,卢敏面不改色,以多年的护理经验冷静沉着应对,同时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突发事件。

  在这里,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癫痫性精神分裂症等。他们发病时经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精神恍惚等症状,发起病来异于常人,经常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拒绝做治疗,拒绝吃药。所以,护士常常伤痕累累,有些皮外伤也是家常便饭,但卢敏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更耐心地帮助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全力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值夜班的时间,是不能睡觉的,因为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卢敏就守在靠门边的'位置上,每隔20分钟在病区巡视一次,看看病人有没有按时休息,有没有自杀轻生的异常情况,就连去厕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笔记录下来。

  无论是从细致的生活护理还是到复杂的心理护理,卢敏不以工作累工作苦为借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声载道,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为己任。

  卢敏说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她无悔当初的选择。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3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助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接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约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助希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助,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根据我的情况,本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终于难控情绪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助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军训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篇4

  在xx街道xx社区有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纯朴善良的特困户赵家,一个是双目视力差、年老行动不便的谭老人的家。他们虽然只是简单的邻里关系,但自从谭文晃老人行动不便后,赵便主动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职责。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义举在xx社区传为佳话。

  女姨退休后与儿子居住在xx社区兆戈里16号,儿子患有精神病,一家就靠社区救济金和合作社每月2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谭伯是居住在河边的独居老人,早年与子女的关系不融洽,子女都很少回家探望老人,只是提供生活费。前些年,老人还能自己料理起居饮食,但随着年事增高,行动不便,外出有一定的困难。20xx年初开始,女姨每天早上都会帮老人买好菜并整理好,老人只需按一下电饭煲的按钮就能煮饭;闲时经常到老人家帮忙做家务,陪老人聊家常;由于老人居住在河边,每逢下大雨,家里就有水浸的危险,一到雨期,女姨便会到老人的家里帮忙排水,确保老人安全;当老人有病的时候,女姨及时通知社区或老人的子女,让老人得到适当的料理;每

  逢节日,女姨都会为老人送上应节食品,让老人感受到浓浓的邻里情。

  许多人都会问女姨:“你自己也是特困户,为什么能够这样为老人付出呢?”女姨回答:“千金难买邻里情啊,生活的困难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帮助老人的决心,因为困难人家更能体会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每个人都盼望有个好邻居,首先自己应先成为一个好邻居,一幢楼房也好,一个社区也罢,人们住在一起其实就是一种缘分,平时就应该互相关爱,急时彼此照应。”多么朴实的回答,折射出一个普通妇女的感人形象。

  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像女姨这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事迹、平凡的感情,却在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中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些无数的小点滴汇聚成一个个文明、和谐、温馨的大音符,演奏出江门文明和谐的音乐篇章。而正是这一个个的文明人、一件件的文明事,让江门这座城市变得更文明、更和谐、更温馨、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