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时间:2022-04-26 17:10:0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精选8篇)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1

  1991年,新疆首套14万吨/年乙烯装置落户独山子。刚刚参加工作的薛魁有幸成为新疆第一代乙烯人,他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知识型技术工人。

  为了全面掌握乙烯生产技术,他跨岗位、跨工段学习,全面掌握了分离、裂解和压缩三个工段的技术,成为乙烯装置的全能操作手。2003年、2004年,他在中国石油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两连冠”。

  2005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获批开建。在技术资料审查中,他清理出乙烯装置问题近400项,并对裂解气管道取消膨胀节等重大方案性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底,公司实施乙烯优化调整项目,新建一台裂解炉。他白天泡在施工现场,晚上比对技术资料,检查发现多项重大问题并及时优化改进。2019年项目建成,创造了国内同类裂解炉建设周期最短纪录。

  薛魁始终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学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1年,他带领团队认真分析14万吨/年乙烯装置3年的生产数据,提出“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等17条建议,彻底解决了装置“两低一高”生产难题,每年增效近4.5亿元。

  他对百万吨乙烯装置提出“增加裂解炉蒸汽放空管线”建议,在2015年检修开停工阶段,装置减少火炬排放5785吨,首次实现国内大型乙烯装置零火炬排放的绿色开工。

  他独创的“裂解炉精准调节法”极大地延长了轻烃裂解炉的运行周期,提高了单炉生产效益,该操作法被命名为中国石油一线生产“十大绝招绝技”,在行业中得到推广。

  薛魁先后撰写、编译了《乙烯装置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林德乙烯开车指导手册》等技术资料,创造性地实施了新员工培训五步法,使大批员工快速成才。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2

  工作29年来,肖刚一直扎根生产一线,立足岗位潜心钻研,在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及人才培养方面贡献突出。

  1996年,新疆油田引进国外大型燃气压缩机用于天然气输送。为了不受制于国外技术,肖刚苦练设备维修基本功,先后取得连杆瓦拆卸工具、活塞环快速安装工具、双层连续工作液压油储罐等25项国家专利,使压缩机维修效率提高30%以上。

  他发明了“压缩机低温启动法”,使故障率由10%降为零,被纳入集团公司十大操作法之一。他主持的课题“压缩机自主维修和配件国产化”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肖刚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团队,带出了以自主运维为“名片”的班组,自主承担压缩机、离心泵、各类调节阀等的维修。2007年冬季保供期间,肖刚和班组成员连续工作36小时,保质保量完成一台正常情况下需5天完工的进口DPC2804压缩机8000小时保养工作,获得了国外制造厂家的高度赞扬。

  2013年新疆油田成立首个技能专家工作室。作为工作室领衔人,肖刚一方面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一方面发挥工作室各成员的特长,不断总结工作室管理经验,2014年工作室迅速成长为“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在油价断崖式下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下,肖刚带领工作室成员紧盯新疆油田环准噶尔盆地70余个油气站点,服务长达4000余公里的油气骨干输送环网,成为设备疑难杂症的诊断专家。

  肖刚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完成现场技能公关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3项,获得油田公司级以上成果2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效4000余万元。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3

  35年前,技校毕业的孙青先走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一名操作工。这30多年,孙青先见证了从小设备到大装置,从小乙烯到大乙烯,伴着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壮大,他也成长为驾驭乙烯技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被誉为乙烯裂解炉“炉王”。

  他在操作中反复推敲,总结摸索出“一查看进料偏差,二调整烧嘴火焰,三观察炉管颜色”的裂解炉反应温度三步控制法。采用这种工作法,裂解炉运行周期达到20天设计值,双烯收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年增经济效益540万元。

  兰州石化24万吨/年乙烯装置投产初期,由于初馏塔的裂解重油黏度较高,且塔釜液面不易控制,致使油洗塔负荷始终达不到设计能力,成了制约装置生产的瓶颈。

  于是,孙青先开始了自己的钻研。有一次,他在翻阅国内外行业信息时,被一条降低油洗塔浓度确保稳定操作的信息吸引住了。受到这条信息的启发,他大胆提出往裂解油中注入急冷水来改善油洗塔的操作建议。这项建议达到了显著效果,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短时间内达设计值。

  孙青先通过参与组织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乙烯装置关键技术难题30多项,获得行业影响的技术成果20多项,15项QC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甘肃省、中国石油表彰,累计创造效益8000万元以上。2016年,他参与了裂解气压缩机GB-201原址更新改造,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月增产乙烯3000吨,装置能耗降至694.2千克标油/吨,下降了近100千克标油/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孙青先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后编写完成《乙烯装置裂解炉操作法》等近40万字的技术资料,指导了兰州石化24万吨乙烯/年装置的开车和运行,实现了装置开车一次成功,创下国产化程度最高乙烯装置开车纪录。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4

  “有难题找徐凯。”在锦州石化公司检维修部门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家口中的徐凯是锦州石化公司检维修车间动设备专业高级技师,是专门解决动设备“疑难杂症”的“机泵神医”。

  每一次装置大修、新装置建设,就如同一次“大手术”,徐凯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汗水。不论是泵的吊装、密封安装,还是调整泵体水平度和同心度,有他在现场指导,大家就有了主心骨。经他组织检修后的设备,全部实现了安全可靠运行。

  在串联密封改造、新泵安装过程中,他带领员工调整泵体水平度和同心度,指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串联密封改造系统是否符合设计参数,使改造后的新泵达到安全实用的要求。2014年的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建设中,他带领车间员工圆满完成所有机泵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障了装置按时建成投产,并实现动设备一次开车成功。

  去年深冬的一天清晨,负责含硫污水装置的班长于彦涛打来电话说:“含硫污水装置氨压机卸荷器又发生了卡涩故障!”“我马上去。”徐凯答道。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出现类似故障。此前徐凯分析,是由于压缩机介质中的杂质原因,卡住了卸荷器的调节杆,造成气量调节失效。这期间,他与压缩机厂家积极沟通交流,建议升级卸荷器材质,优化密封结构,以满足生产调节的需求。按照他的想法改造后,故障问题解决,确保了氨压机平稳运行。

  在二催化增压机出现润滑油系统压力低而连锁停机时,他决定延长油路保压时间,通过对增压机润滑油系统加装蓄能器,加长润滑油油压下降的时长,为增压机辅助油泵自启提供充足的时间,合理地避免了油压突然下降而导致增压机停运的故障。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5

  2000年刚参加工作,王尚典就迷上了车工,他疯狂学习、苦练技能,工作仅一年就获得锦西石化公司车工状元桂冠。2004年,他代表中国石油参加全国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一举获得了银奖,被企业树立为“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的青年楷模。

  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在2005年发生重大转折。在一次加工事故中,王尚典失去了右手大拇指,被定为四级伤残。

  因为热爱,休养康复的王尚典拒绝了公司安排的清闲岗位,再次站到了车床边。经过疯狂枯燥的练习,王尚典另辟蹊径,用自己的食指指背去代替拇指进行精密测量,那一年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2年,受伤7年后,王尚典以辽宁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战胜了国内众多同行高手,站在了车工冠军的领奖台上。他战胜了自我,获得了“断指铁人”的称号。

  王尚典通过集团公司搭建的培训平台,学到了系统的创新方法、新软件应用等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技改革新的思路逐年清晰。他积极参与技能中国行,多次跨行业、跨企业联合攻关,解决生产难题,技改革新能力进一步磨炼加强。近些年,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技改革新、生产难题数十项,《大直径波齿垫磨环工艺的改进》等32项成果获奖,并应用到生产中。2020年是锦西石化公司的大检修年,他用自己的技能服务生产,大检修期间就完成了8项技改创新。

  在生活中,王尚典是个积极、温暖的人,他从事志愿者活动10多年,参与敬老爱孤、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等爱心活动,4名贫困学子在他的资助下顺利考入大学。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王尚典认真履职调研,坚持为基层一线员工发声,坚持为技能人才发声,提出多项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储备的建议。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6

  参加工作28年来,王峰扎根炼化生产一线,他深耕催化裂化专业,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装置平稳、高效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2014年2月28日,装置凝缩油罐液位计引压管突然断裂,王峰仅用13分钟便精准隔离泄漏点,避免事故发生。2019年9月,再生器连续发生跑剂事故,王峰准确判断出跑剂系催化剂中钙含量过高影响旋分工况所导致。公司采纳王峰提出的`大量置换催化剂建议后,装置很快恢复正常。

  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成功解决、避免紧急停工事件8起,排查处置装置大小隐患200余项。他总结提出的“双人双向”确认操作法、“机泵启停优先等级法”等操作经验在多套装置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内外操操作不同步、应急处置中人员安排的优先顺序等问题,为装置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大港石化催化裂化是国内较早应用UOP密闭直连技术的装置之一,操作条件苛刻。王峰优化开工方案,创造性提出“三低一慢”喷油工况,解决了沉降器跑剂难题,为集团公司此类装置提供了宝贵经验。催化烟气脱硫装置投用后,给环保带来极大挑战。他巧动脑筋,提出将闲置的旧设备改为脱氨塔,分离处理氨氮与无机盐,以最小的投入,解决了行业难题,年创效861万元。此外,还先后攻关解决了待生线路流化异常、油浆系统结焦等装置技术难题26个,参与高炉隐患治理等重大技术改造1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累计创效千万元。

  他以“王峰催化裂化技能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提出“导师带徒”和“两师一徒”培训法,推进“一人一策”差异化培训。他组织编写催化裂化开停工、事故处理、生产优化、特阀操作4个系列160个培训课件,开发完善了技能鉴定题库和培训教材。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7

  26年前,宋成立从吉林油田石油技校毕业后,怀揣奉献油田、建设油田的满腔热血,来到扶余采油厂。从普通石油工人成长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宋成立靠的是骨子里不服输的钻劲、韧劲。

  采油工作看起来简单,学起来并不容易,不但要了解地面还要掌握地下。为了弄懂井下工艺结构,他跟着作业小班的工人,从起管柱到下管柱,跟踪作业的全过程。只要有新的措施或工艺投产,总能看到他的身影。2007年,他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大奖——吉林油田公司采油技能大赛第一名。

  油田生产建设中,电力消耗一直居高不下,是制约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寻找技术突破口,宋成立翻阅书籍,查找资料。有一天,他脑海里闪过新想法,立刻组织小组成员做试验。当3个小时的研讨结束后,他看了下手机,是家里母亲打来的,他立刻回电:原来是父亲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宋成立眼含泪水,立刻赶往医院,看到躺在床上的老父亲,心里无比愧疚。父亲没有怨他,相反还在鼓励他:“不要担心我,工作要紧!”就这样,在家人的鼓励下,在同志的帮助下,《PLC电保温自动控制装置》研制成功,可根据环境温度、单井产液量等因素自动开关实现节能,每年可为厂创效300余万元。多年来,他参与的89项创新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奖励,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创造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

  2020年,他领衔的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工作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宋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连续3次被公司委派担任全国采油工大赛集训队总教练,培训学员5000余人,其中3人获得全国大赛铜牌,6人获得优秀选手,25人获吉林油田公司技术能手。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8

  曹遂军对焊接技能的精益求精,对岗位的专注与执着,使他熟练掌握了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管道下向焊等焊接方法,以及耐热钢、不锈钢、铝、镍、铜、钛合金及异种钢的焊接技术。

  一次合金钢管道焊接时,由于成型要求高,曹遂军太专注于熔池控制,停下来时他才发现,靠近焊道的手指上,被烫起了一个手指般粗的水泡。正因为这股认真劲,他成了领导眼里“最放心”的第一人选,只要遇到难活、急活、新材料、新工艺的焊接任务,领导首先会想到他。在这个过程中,曹遂军的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工作第5年获得公司焊工比赛第1名,并借助企业技能竞赛平台快速成长,先后获得河南省比赛第一名,全国工程建设比赛第二名。

  丰富的技术积累助曹遂军多次解决了遇到的焊接施工难题。公司在某焦化装置焊接时,遇到了复合材料过渡层焊接裂纹和气孔难题,他通过了解焊接参数和施工过程,创造性地采用分段横焊法焊接仰上坡焊缝,效果显著。此外,他带领焊工取得了B塔焊接100%的合格率,高效解决了复合材料过渡层裂纹难题;焊条利用率由70%提升至100%,仅镍基焊条的节约就达到20多万元。他以《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要点与技巧》为标题,参与编著的《焊接技术能手绝技绝活》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结构施工中,他协助制定了厚板高强钢单面V型坡口箱型梁焊接工艺,并对参建鸟巢焊工进行培训,大幅提高了参建焊工的超声检验合格率。

  2011年,中国首次参加在英国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竞赛焊工比赛中,徒弟裴先峰获银牌,取得中国首次参赛奖牌零的突破。曹遂军作为教练,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证书和发文表扬。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材料(精选8篇)】相关文章:

油田通信论文07-12

油田网络系统架构及管理11-07

油田采购风险防范策略探析论文07-20

油田企业税收筹划策略论文07-03

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论文10-07

油田施工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探讨08-08

油田生产现场机电设备研究论文07-04

油田公司交通安全管理探索论文07-12

年底优秀员工评语精选11-11

优秀员工评语模板精选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