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时间:2023-04-11 05:44:2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精选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精选10篇)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1

  孝俭廉和代代传承

  家风家训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良好的家风家训因背景不同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或两袖清风、廉洁奉公、诚信待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的家风家训可概括为孝、俭、廉、和。

  孝:言传身教

  我们家是北方南下的一个四世同堂大家庭,记事起常听爷爷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乃真孝。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拜年是非常神圣的时刻,爷爷奶奶手拿红毡,恭恭敬敬地放在我太奶奶面前,然后双膝下跪磕头拜年,嘴里说着:“娘,给您老拜年了”。紧接着是爸爸妈妈磕头拜年,然后才是我们兄弟姐妹齐上阵。这温馨的场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正是爷爷的言传身教,爸爸和我的两个哥哥都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俭:持家有道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工薪一族,养育着一大家子,可是我从来没有挨过饿,长大后爸爸的一席话使我明白了不挨饿的原因。爸爸说,我们家要是烧4斤米饭肯定吃得光光的,但是烧3斤呢?就会剩下一两碗。因为大家看到锅里饭不多都会少盛点,哥哥姐姐们都很懂事,只有我这个小的吃个大肚圆。妈妈是持家好手,我们家的.衣服都是妈妈深夜制作,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修修改改就归我了,那时虽然物质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每每回忆起总是幸福满满。

  廉:奉公守法

  爸爸干了一辈子税务工作,妈妈做了一辈子会计,俩人清清白白一辈子,为子女做了好榜样。记得我参加工作不久,组织上调我去财务科,接手工作前,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财务工作和钱打交道,一定要记住公私分明,公家的钱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动一分一毫。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始终牢记妈妈的教诲,奉公守法,管好公家的一分一毫。

  和:吃亏是福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大院里,有十几户人家,有时会发生一些邻里口角,可我从来没见妈妈和谁红过脸。小时候不懂事,小伙伴间会打闹,妈妈知道后会先向别人说对不起,然后拉着我们回家问明事由,知道错不在我时,她总会拍拍我的头说一句——吃亏是福。在我小时侯,吃馄饨是改善伙食,妈妈会让我们先把煮好的馄饨送给每户邻居,然后才自己吃,现在想起那是多么温馨和谐的场景呀!

  每个家庭都有自已的家风家训,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铭记遵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2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淳朴的工人家庭。我的父亲今年91岁高龄,原在公交公司汽车二场任工会主席,母亲也已89岁高龄,原在火车站老童家泡馍馆工作,父母两人工资要支撑我们姊妹四人、奶奶爷爷及叔叔九口人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下班回家要照顾奶奶爷爷,还要做饭洗衣,晚上家人都睡下了,又开始缝缝补补。有时深夜醒来看到母亲在灰暗的灯光下缝衣服,那时的我总不解:“这么晚了,为什么要现在做衣服呢?”母亲总是笑着说:“你睡吧,我不累”。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在家,母亲总起早贪黑。每到春节,别人家热热闹闹欢度春节,爸爸工作期间从未同我们一起度过春节。因子女多,一家人加上奶奶爷爷及叔叔,家庭比较困难,爸爸常常是饿着肚子上班,回到家吃土豆充饥,以至于到现在,老爸一饿就浑身发抖。但最让老爸发愁的是学生开学,父亲都会向单位借款来支付我们姊妹四人学费。尽管很艰难,但从未见到两位老人为家庭琐事吵嘴红脸,母亲也从无怨言。

  回想过往,平凡岁月,柴米油盐。没有惊世的波澜,没有跌宕起伏的篇章,或许心头时常迸出的一个个词语:温暖、和谐、正直、勤俭、诚实……以及那一件件关于爱的故事,静静诉说着我平凡家庭的质朴家风。

  直至去年,省市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到家看望我的父亲,新华社记者专程到家进行采访,并将他的照片在北京展出等,我才知道我父亲在部队,尤其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许多经历……

  我的父亲刘森义,曾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随12军31师92团警卫连,1951年2月赴朝参战,同年入党。在第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中,穿插敌后至三八线以南,执行任务中多次与敌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在部队与9号阵地失去联系,老爸与几位战友主动请缨担任侦察任务,于漆黑深夜成功进入9号阵地,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依然担任起与部队联系的任务,在9号阵地坚守任务直至战役结束,消灭多名顽抗之敌,荣立甲等功(视同一等功)两次,乙等功一次。后转业到企业任副厂长兼工会主席。慈祥和蔼的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在忙于工作,起早贪黑,甚至周末、乃至于春节都很难见上一面,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工作多么繁多,他老人家总是乐呵呵的。常常听到他们厂的职工夸赞父亲:平易近人,关心职工,勤恳敬业。更为可贵的是,父亲总是埋头苦干,从不宣扬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在朝鲜作战的点点滴滴,那时候的我好奇的当做故事,听爸爸讲的津津有味。去年,通过记者采访,我才知道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惊险异常的事迹。父亲退伍已有68个年头,为人朴实、谦虚,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穿插任务及上甘岭战役的激烈战斗从未对旁人说起。近年,省市区的领导来家里慰问后才被老同事和邻居们得知。父亲的一位老同事惊讶的说:同刘主席共事四十多年都不知道他还是位老英雄呢!生活中,父母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当我在媒体上看到《一位退伍老兵》报道时,感动的哭了,在那一刻,同父亲交流的一些话在耳边反复回响:您因刚过十月一号部队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而不能享受离休待遇,能否找一下有关部门咨询一下帮助解决?老爸说:想想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还有啥不知足的呢。在朝鲜战场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父亲,退休30年了,还不忘督促女儿帮助自己按时缴纳党费。老爸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改本色。至今,他老人家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每天晨练打太极拳、读书看报。父母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孝顺、善良、正直、敬业这质朴的家风就是这样传承的,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及下一代儿孙们。

  现在,父母亲儿孙满堂,“始于凡所为非凡”的台训和“勤奋、积极、严谨、敬业、孝顺”的家训影响着我们的家庭。

  1997年,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教育我们要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忠诚担当。我们传承家风,牢记家训,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现在的我们也在无声地教育感染着我们的孩子,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和性情。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风世代相传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优则作风优,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纯则政风纯,家风清则社风清!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3

  良好的家风如颗永不熄灭的火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对社会而言是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需要每一位家庭去弘扬,方能形成凝聚力,方能发扬光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父母从小就以自身的形象和行为感染着我,做人要诚信,做事要敬业,待人要友善,心里要有爱。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一直把这几点作为自己的法宝,它也让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深刻的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我刚到新生儿科上班不久,那天正好是父亲的生日,下班回家已经很迟了,天又下着雨,家里已经打过几次电话催我回家吃饭了。“该死,父亲的生日礼物还没有买”,我匆匆走出医院,思忖着在路上该买点什么礼物呢?

  走出医院的大门口,看见我科室的一位生病了的小孩和他的父亲,父亲将他抱在怀里不停向过往的的士招手,俩人又没有带伞,孩子的父亲用他弯曲的身形挡住怀里的孩子,生怕雨水打在孩子身上。因为是下班高峰,又下着大雨,父亲期盼的'车一直没有来到。我被这无形的父爱所感染,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为这对父子撑起了雨伞。

  蓦然中,父子抬头看我的那一瞬间,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感激,孩子的父亲连声说道:“谢谢,不用了!看你的衣服也淋湿了!”我笑着回答:“没关系,别让孩子淋雨了,他还生着病呢!”

  终于打到车了,父子上车后朝我微笑地挥挥手说:“谢谢了,小姑娘!”我心中无比的快乐。当我准备转身回家时,发现地上有一个包裹,我想肯定是刚才那俩父子的,“怎么办?家里还等着我吃饭,但如果里面有什么重要物品,肯定会急坏他们的,还是站在这里等会吧!”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家里还在不停打电话,我只能说“快了快了!你们先吃吧!”

  十几分钟后,雨中我发现了刚才那位父亲的身影,他急忙跑过来,问我:“有没有看到一个包裹?”看到他心急如焚的样子,里面肯定都装着重要物品,我问他是不是这个包裹,他连忙说:“是的,是的!太谢谢你了!里面有孩子的病历,家里的户口本,身份证还有给孩子看病的钱!”我让他看看有没有少东西,他打开后看了看,连忙说:“没有,没有!都在这里,找到了我太高兴了!”说时迟,那时快,孩子的父亲从包里掏出200元钱,说:“小姑娘,这么晚你还没吃饭,站在雨中等我,一身都淋湿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收下吧!买东西吃!”我微笑回到:“叔叔,不用了!钱留着给孩子看病,赶快回家照顾孩子吧!我也要回家了,家人还等着我吃饭了!”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家人都已经吃完饭了,父亲看到我回来,两手空空,衣服和鞋子都是湿的,并没有责问我回来晚了,而是叫我快点换上干净的衣服,吃饭!

  饭后,我和父亲坐在沙发上聊起了今天下班晚回和偶遇病人的经过,没有给他准备生日礼物,请他不要见怪。父亲笑着对我说:“你的做法就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做人要懂得感恩,帮助他人,对人友善,不贪小利,孩子,今天我这个生日过得最有意义、最开心!”

  我家的家训中有这样的几个词:勤劳,孝顺,友善,廉洁,守法。我会努力做好这几点,并且会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严格要求自己。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4

  古语说“家风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好的家风会在我们的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我家的门楣上一直镶嵌着慈孝、勤勉、修身、仁爱的家训,这也是一直以来父辈做人的理念和对后辈的期许。

  我出生在武义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把“百善孝为先”挂在嘴边,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的“孝”不重大节,却重“小节”。我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靠手艺活赚取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父母收工回家,都能吃上好菜、好饭,做好饭菜总是第一个端给爷爷;爷爷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不管手中活有多忙,定会跋山涉水先赶回家看望。一直到现在,家里大小聚会,我们总是让长辈坐在中间,一家大小围着,看着长辈笑呵呵地先动筷,我们才捧起饭碗;

  父亲常常说的的第二句话就是“人无信而不立”,要求我们三姐妹一定要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父亲这么教导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儿时山区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父母为了生活,足迹遍布了宣平的每个村落,因为他的宽厚、善良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当年很多人家里做油漆都要赊账,大多都是是年初漆的要等到年底时候才能结算工钱。父亲从来不会主动上门催讨,对我们说等他们手头宽裕了自然会来结算的。父亲说这么多年下来,从来没有一个人赖过他的工钱。从那个时候起,我深深体会到,诚信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若能流淌到一个人的骨血里,无异于头顶光环,会被别人全心全意的拥戴尊敬仰慕。

  我的公公、婆婆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为人严谨、做人真诚,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和朴实的语言影响着我。公公是一位老校长,但从来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某一点私利。当年婆婆是多年的民办教师,完全符合转正的条件,但是公公总是说:“因为我是校长,我们更应该把机会先让给其他人”。乃至于后来的婆婆说:“如果你不当校长,我早就转正了,我们家的.三个孩子也早就是居民户口了。”公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也影响着我。走上医院管理岗位后,我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以及亲戚朋友谋一点私利。公公给我们的临终遗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我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公公婆婆不仅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强有力保障,更是我的学习榜样。

  我谨记好的家风更是需要言传身教来传承。在单位我总是科室里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坚持每天巡视病房,碰到困难的病人我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也尽自己的能力结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给住院的孤寡老人送上热饭热菜、为遭遇家庭不幸的患者捐钱捐物,我记得我的第一次捐款是参加工作第一年全国助残日成立的那一天,我把一个月的工资奖金全捐了,为此我在医院食堂吃了半个月的馒头。以后慢慢的就有了贫困学生结对、救灾抗疫、特殊党费等等。我也用自己爱心、责任心获得病人的尊重和领导的认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科室的职工、单位的同事做表率。

  在家里,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我谨记家训的同时秉承了家庭的传统美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嫁入婆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身父母来对待,他们有个头疼脑热我都放在心上,在公公病重期间,我一致服侍在床前,端茶送药,翻身拍背……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我第一时间捐钱捐物,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带领家中晚辈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小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一道亮丽风景;支持女儿自主创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营小花坊,传播着美丽的力量;从小引导儿子接触国学,教育他修身立志,努力培养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社会,我一直坚持投身于公益事业,我和我的团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志愿服务。创新了武义县口腔预防保健新模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免费为居民开展各类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等公益活动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同时向上与浙江省口腔医院对接,向下新建了东干、王宅两个口腔诊疗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如今我们口腔医院成为浙大口腔浙中口腔医疗中心,成立浙江省首个省县乡口腔医疗联盟,为造福基层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好家风的引领,成就了今天的我。2018年我被县妇联推选为武义最美媳妇,2020年获得县卫生贡献奖等等。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良好的家风就像一座灯塔,发出光芒,将长久地指引着我们以及后辈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家风连着你我他,家庭系着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也是家庭幸福之梦。让我们一起呵护幸福美满的家庭,共同培育清正淳朴的家风。

  各位听众朋友,我今天的此结束,谢谢大家!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5

  安庆江边,陈家的老屋早被拆毁,老屋的遗址归属当地的自来水厂,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篮球场,原址上竖立着一块碑,说明这是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家的旧址,并没提到他们的父亲陈独秀。

  陈长璞沉浸在回忆里,面带遗憾地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俨然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

  老屋旁残留的一角是当年陈延年、陈乔年的读书室,如今低矮、破落,出门就面对着一个公共厕所。有关部门曾经在墙上镶了块“文物保护单位”的招牌,可是里面还有几家住户,住户们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这是一个被忽略、被遗忘的角落,如同安庆城的气质。很少有人记得,这个三级城市一个世纪前是安徽的省府,是个开风气之先的城市,这里产生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孕育了一代革命者。

  受到“托匪”的牵连,陈独秀的子女们,自然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叶尚志少时离陈家故居南水关只隔几条巷子,他初中时虽偶然听说陈独秀蹲在南京“模范监狱”的消息,但没听说过他的两位公子陈延年、陈乔年的任何情况。在延安、在华北根据地的时候,他也未曾听闻过这两位昆仲英烈。

  “知道一点信息是在解放之后,曾与陈延年在广州一起工作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老同志徐彬如直接告诉我,说陈延年是‘小列宁’”,叶说。

  叶尚志从工作岗位离休后,多次回到故乡安庆,见到了陈松年。那时陈松年已经是79岁,骨折卧床,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只有长女长璞在身边照顾。安庆窑厂退休会计师陈松年先生已于1990年过世,晚年被安排为安庆市政协副主席。

  在回忆自己的父母时,陈长璞温情地说,他们都是和善、温润的`人。陈松年安徽大学化学系肄业,1950年,这个原来的教书先生没有接受安庆二中的聘书,而是去窑厂做工人,谨慎的他担心,他的身份会给他带来风波——“陈独秀的儿子”带给他的不是本应的荣耀与骄傲,而是紧张与忧虑。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6

  李坚真作为老一辈革命先驱,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到建国后历任省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领导岗位,始终如一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她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人亲属常怀律己之心,规范言行举止,继承优良品德,并留下不少廉洁家风故事广为传扬。

  这样的钱出不得

  李坚真于1907年出生在丰顺县小胜镇东叶畲小山村,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广州看望她却是在1969年。平时,李坚真对家乡亲属要求很严格,写信或者捎来的话总是:“我很好,你们不用挂念,不要浪费时间、金钱,不要专门到广州来,你们在家要搞好生产,做好工作。”这一回,弟弟终于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广州。他首先感觉就是惊奇:这就是经过长征的姐姐家吗?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旧,几张长条凳,一把藤椅,一张在乡下也常能看见的茶几桌,实在与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远太远了。一天,永良小声地说:“姐姐,老家的房子太旧了,我们住的还是你出生时候住的老房子,现在打算盖一座新的。”同时,提出要大姐帮助盖房子的'要求。李坚真听后,笑了笑说:“姐姐没有钱,即使有,也是党和国家的,家里要盖房子,还是自力更生好。”此后,弟弟听从姐姐嘱托,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这样的字签不得

  李坚真有个侄子叫建强,他父亲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是到退休的年龄了。当时,建强很想“顶替”退休的父亲,跳出农门。那个时期前后,许多人也是通过“顶替”,办理“农转非”,吃上了“商品粮”。那年建强41岁,已经超过40岁的界限,申请材料被主管部门退了回来。建强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思夜想,最后,想到了姑姑李坚真。认为就是“一岁之差”的事情,只要姑姑说说话,让有关部门照顾自己一回,实现自己的愿望应当不成问题。后来,建强带上申请书,到省城找到了李坚真,希望她拿起笔来写下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批语。出乎建强意料,李坚真听后却是沉默。许久,她才慢慢地说:“共产党不能世袭,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

  这样的“好意”领不得

  1973年,亲属得知李坚真将择时回家乡的消息后,决定修缮被烧毁的房子。当地领导得知后,便在她回乡前,从民政部门的救灾款项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房屋。

  李坚真回到后,公社领导如实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内的情况汇报。她一听到从公社民政救灾款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自家房屋,顿时脸色变了,当场严肃地批评了公社领导。她说:“搞老区建设有老区建设款,群众有困难有困难补助款,遇上灾害有救灾款,你们知不知道救灾款是国家专项开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转移动用,这是一条铁的纪律。你们以我这次回乡之机,随便动用救灾款修建我家老屋,这样做,在社会和群众中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你们想过没有?必须马上将这笔钱收回来。”

  在接见侄儿等亲属时,她还专门就这件事向亲人们语重心长地作了一番解释:“救灾款是救命钱,是党和政府关心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特殊经费,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照顾、关心的原则性问题。公社领导出于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灾款给我们家修房子,这样的‘好意’,伯母领不得,你们也领不得啊!”后来,这笔已拨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来。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7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孙中山毕生奔走革命,不避艰险奋斗不辍,终于取得革命胜利,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身为大总统时,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以公仆自居,人称“公仆总统”。他的革命奋斗精神和为民办事自居公仆的高尚品德深受全民敬重。

  勤俭节约每日四毛钱伙食费

  孙中山在总统府期间,多是粗茶淡饭。他两个小女儿说,爸爸当了大总统,我们还不如在家吃得好。为照顾好孙中山的生活,黄兴请来了一位会做广东菜的厨师给孙中山先生做菜。厨师考虑孙中山是大总统,就按当年给洪秀全开餐的标准,做了有各种图案的六大杂锦拼盘、四个大菜、一个火锅。孙中山看后说:“今后不要做这么多菜,每餐只给我做一盘豆腐、一盘鱼和一盘青菜。每天标准只用四毛钱伙食费就可以了。”孙中山勤俭节约,生活十分简朴。他很少花钱,有钱都用于买书,除了书籍他什么家产都没有。他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卫士,有次天气转凉,有个卫士值夜班,他便把自己用的一顶毡帽、一件雨衣送给这个卫士,怕他着凉。

  公私分明拒亲人求职

  孙中山非常重视办事公正,主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和腐败。他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决不谋私利,并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孙中山的'大哥孙眉早年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曾数次捐巨款资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说贡献很大,功不可没。当时不少同志们向孙中山建议派孙眉出任广东省都督,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并致函其兄:“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则众人瞩望,稍失策,怨亦随生……”孙中山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任人唯亲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两袖清风临终不忘托遗志

  孙中山曾任民国大总统、大元帅,但他从未置私产,可谓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除了华侨捐赠他一座房子外,他没有任何私产。在临终时,他在留给家属的遗嘱中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所遗的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其爱,以继余志。此嘱”。这里所说的“一切”就是两千多本书籍杂志和一所五间房的住宅。其实这所住宅还是四位华侨见孙中山在上海住的房子不像样,还需交房租之下,合力筹资购买赠送给孙中山的。遗嘱中寥寥数语表明了伟人的坦然心迹,也是这位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光明磊落的写照。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8

  叶剑英(1897—1986年)元帅,戎马一生,英勇善战,在全国人民心中,是一位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不朽功勋的卓越领导人。对于家风,叶帅一直抓得很紧,严格要求,一以贯之。他经常对子女们讲“挺着腰杆走路,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要求子女铭记“夹着尾巴做人”的家训。

  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叶向真读大学期间,每当星期日,要从学校乘坐公交车回家,途中要换三次车,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里。有一天,“赤日炎炎似火烧”,叶向真冒着酷暑从学校回家,怎么也挤不上公交车,好不容易挤上车,在路上折腾了三个小时,心里憋了一肚子火。她一回到家就发牢骚,抱怨不派车接自己,叶帅一听,厉声批评说:“你以为这个车是给你们配备的吗?因为我是替党和国家工作,才给我用的车。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车,你怎么不能坐?你以为你是谁?”叶帅的严厉批评,使女儿受到深刻教育。从此,她再也没有在这些问题上发过牢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在儿女的眼里,叶剑英元帅为人宽厚,谦虚谨慎,对子女既要求严格,又爱护有加。叶帅常常给子女写信,对他们的读书学习、工作就业、婚姻恋爱等各方面给予指导,鼓励孩子们做小螺丝钉和实干家。叶帅在给叶楚梅的信中,要求女儿“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确有一点本事,拿出来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不要好高骛远,幻想多而实干少。这一点,可要注意。多少人都说你学得不坏,爸爸是高兴的。但应该懂得还不够得很。望继续努力,日进不已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谈到叶帅的家庭教育,女儿叶向真说,父亲在家里比较民主,但决不是放任,他很尊重别人。父亲相信真正尊重他人,才会让他人透露自己的心声。如果以家长的命令式对待子女,就没办法了解孩子的心声,孩子有什么话也不愿意跟父母说了,等到出了大问题的时候,家长才发现,就为时已晚了。叶帅曾说过,真正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9

  王阳明的一生,是一代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是践行儒道、为国尽忠的一生。无论是贬谪蛮荒之地还是戎马倥偬之中,他总是以国事为重,以尽忠为先,以尽孝为念,并且谆谆教育弟子要立志勤学,以圣贤自期,以修身养心、致良知为人生根本,而不以读书做官谋取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

  教导子弟立志勤学

  王阳明在《与克彰太叔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汩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久则志亦渐立,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王阳明说:“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可见人生立志的重要。而所谓学问之功,就在消除习气,复归本然善性,这是一个道德修养过程,不可不慎。联系到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所讲“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条学规,首重立志,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更凸显了王阳明的从小“立志学圣贤”思想的重要。

  勉励子弟以圣贤自期

  王阳明在《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书函中说:“近闻尔曹学业有进,有司考校,获居前列,吾闻之喜而不寐。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勉之勉之!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儿。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读书讲学,此最吾所宿好,今虽干戈扰攘中,四方有来学者,吾未尝拒之。”

  王阳明虽在“干戈扰攘”中,仍寄书子侄,谆谆教导他们立志勤学。在他看来,读书为学,目的不在做官肥家,谋取荣华富贵,而在于确立高尚的道德人格,“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这才是“家门好消息”,是能“继吾书香”的好子弟。他在《又与克彰太叔》书函中要求叔父教育儿子正宪读书尽孝,“一切举业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在《寄正宪男手墨》中要求儿子“立志向上”,而不必志在“科第”,称“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

  忠义为先,以国事为重

  王阳明在《上海日翁家书》中说:“男之欲归已非一日,急急图此已两年,今竟陷身于难。人臣之义至此,岂复容苟逃幸脱!惟俟命师之至,然后敢申前恳。俟事势稍定,然后敢决意驰归尔。伏望大人陪万保爱,诸弟必能勉尽孝养,旦暮切勿以不孝男为念。天苟悯男一念血诚,得全首领,归拜膝下,当必有日矣。”

  自古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然而志士仁人虽常怀孝心,但总是以国事为重,忠义为先。王阳明在呈父亲的书函中陈述了“先国后家”的人臣之义,在致儿辈的家书《岭南寄正宪男》中则明确宣示了“我今国事在身,岂复能纪念家事,汝辈自宜体悉勉励,方是佳子弟尔”的“国事为重”的思想。

  勇于改过,以改过为贵

  王阳明在《寄諸弟》的.家书中,特别强调了“改过为贵”的思想,他说:“人孰无过?改之为贵。……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可见,勇于改过,以改过为贵,也是王阳明所提倡的优良家风。

  师法圣贤,以致良知为人生根本

  王阳明在致妹婿兼弟子徐爱的家书《与徐仲仁》中教育弟子“求古圣贤而师法之”,说:“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为迂阔也。”又在《寄正宪男手墨》中强调自己的讲学宗旨,要求子弟以“致良知”为人生根本。他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王阳明自提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后,无论是对门人弟子,还是对家人子弟,皆谆谆教之以“致良知”,这个良知,便是孔孟之“仁”,程朱之天理,“致良知”,既是阳明学派的门风,也是王阳明一家的家风。

  王阳明的江西大弟子邹守益对老师的家书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极高的评价,说:“先师阳明夫子家书二卷,嗣子正宪仲肃甫什袭藏之。益趋天真,奠兰亭,获睹焉。喜曰:‘是能授简不忘矣!’书中‘读书敦行,日进高明’;‘钤束下人,谨守礼法’;及切祔道义,请益求教,互相夹持,接引来学,真是一善一药。”这个评论,不仅以阳明之教激励阳明后人,且以之激励同门学子,亦足见王阳明关于确立道德良知对于建立良好家风、门风思想的重要意义。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 篇10

  詹天佑(1861—1919年),生于广州市荔湾区(原广州府南海县),是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他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筹划过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礼、新易、京张、粤汉等线,成绩斐然。他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一生,并教育子女要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形成了奉献国家、廉洁自律、勇于创业的好家风。

  婉拒两个儿子“官费”出国留学

  1914年秋,正在担任粤汉、粤川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接到北洋政府的一个通知:批准他的两个儿子“官费”出国留学。看到通知,他并没有感到高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当天晚上,詹天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他想,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都是自己出钱。现在,我的两个孩子出国留学,却是“官费”留学,还不是因为我对祖国的铁路事业做了一点点贡献。要是因为自己对祖国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又有一定的地位,就可以让子女得到特别的照顾,这不仅对国家不利,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于是,他婉言谢绝了政府的特殊照顾,坚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两个孩子留美八年的一切费用。

  “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两个儿子从美国留学归来,有单位要用高薪聘请,詹天佑不同意。他对孩子们说:“我送你们出国留学,不是要你们回到祖国做高官、拿厚禄,而是要你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有益的事。我看,你们不要到别的单位应聘,我身边正好很需要人手,你们就在我身边工作吧。”

  当时,在詹天佑身边工作的,还有几个和他儿子一起回国的同学,每月的工资有一百多元。而詹天佑只给他的`两个儿子七十多元的工资。同样的学历,又做同样的工作,可工资收入却不一样,相差都快一半了。有人为他的两个儿子打抱不平,认为这样做不合理。两个孩子也觉得父亲做得有点太过分,闹起了情绪。

  詹天佑知道后,十分恳切地对他们说:“不是因为你们工作得不好,而是因为你们俩是我的儿子,要求要更严一点。对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们要知道,国家目前有困难,我们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不占用一分公款

  詹天佑子女较多,原来的住房较为拥挤。政府为了照顾他,在张家口为他安排了一幢寓所,并用公款为他家添置了一些家具。詹天佑知道后,觉得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也算是对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奖赏,他很领这份情。但他又觉得,这样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太好,怕他们滋长特殊化的思想。于是,他要来清单,照单子付清了用款,不占用一分公款。不久,考虑到詹天佑工作的需要,铁路局为他买了一辆汽车,供他个人使用。为了节省公款,他谢绝了,而用自己的钱买了一辆马车,供自己工作时使用

【家风清廉家庭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清廉家风最美家庭事迹材料04-11

清廉家风事迹材料11-10

清廉家风最美家庭事迹01-06

清廉家庭事迹材料12-20

清廉家庭的事迹材料11-15

清廉家庭事迹材料11-11

清廉家风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通用8篇)11-11

清廉家风事迹材料(精选11篇)11-12

农村清廉家庭事迹材料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