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的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31 09:03:4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防疫的事迹材料500字(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防疫的事迹材料500字(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疫的事迹材料500字(精选7篇)

  防疫的事迹材料1

  不是从疫区回来,也没有离开上海,可烧伤科医师陈浩杰还是被保护性隔离了。他的隔离,与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有关。

  作为国家电网全国电烧伤治疗中心、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重点特色专科”、长宁区首批“医学名专科”,1月29日,医院烧伤科接到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发来的会诊通知。在长宁区武汉返沪人员医学观察定点宾馆内,有一名烫伤病人需要医院烧伤科专家到场参加会诊。

  救病治人高于一切。上海电力医院迅速响应,刚下夜班的烧伤科党员医师陈浩杰主动请缨,赶赴现场诊治。经诊断,患者约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烫伤,好在处理及时专业,患者伤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缓解。

  按照原定治疗计划,陈浩杰此后将定期为患者上门换药。但几天后,这名烫伤患者的配偶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烫伤患者本人经医学检查也被列为疑似病例,并被就近送入同仁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为确保患者烫伤创面不进一步恶化,陈浩杰在了解情况后仍于2月3日前往同仁医院会诊,了解患者伤情,指导其在隔离区的换药注意事项,并表示将根据同仁医院及患者伤情需要,随时再来会诊。

  虽然在前后的会诊过程中都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但医院慎重起见,还是要求陈浩杰居家医学观察两周,并于2月10日致电关心其身体情况。可离岗位不离职任,居家隔离期间,他,仍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同仁医院了解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充分彰显了医者仁心,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防疫的事迹材料2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卧室,照在床上、被子上,以及我的脸上,我醒来了。我拉开窗帘就看见葱郁的香樟和挺拔的白杨,看见保洁员正沿路消毒。

  我拿起床头的体温计测了体温,便开始了我一天的生活。居家防疫,防疫一定要做到位。

  作为一名初中生,这时本应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为何此时还在家中呢?还不是因为这场扰人的疫情,短短三个月,感染人数从数人爆发至数万,因此我们不得不留在家里开启“网课生涯”。还好有钟南山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为我们与病魔斗争,病毒才不会蔓延。

  上午,我们吃完早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切用过的餐具消一遍毒,确保安全无污染。消完毒后,我便开始上学校的网课,网课能没收我的浮躁,给予我知识的充实。老师们上网课可谓是“深藏不露”(体育老师除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上网课的软件也是层出不穷,钉钉、网易、QQ直播,还有梁溪区专门开发的“梁溪名师在线”以及“锡惠在线”。虽然课程时间长短不一,却都能从中汲取知识,与正常上课无多大区别。网课中也多次提到这次疫情,可见其严重性。

  听完语文数学英语网课并做完相应的作业,已经是中午了,又到了测体温的时候,按时测体温也是一种身体保障。午饭后我会与母亲打一会乒乓球以锻炼眼睛,增添生活乐趣,或听一会书,增长文学知识。

  下午,自己做做操、听听音乐或者刷几套习题,然后再把音乐体育之类的课听完,也就完成了学校的任务。

  晚上,听一些防疫的小课堂,便睡。

  睡前,我又想起那挺拔的白杨树和香樟,想起冲锋在抗疫第一线的战士们。

  防疫的事迹材料3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自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袭击湖北武汉之后,你们就像英雄来拯救这个世界。所以,我不禁提起笔,写一封信送给你们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防疫战士们。

  说起这场战疫,我觉得它就像海啸一次又一次地吞噬这祖国人民的生命,看似风平浪静的一面,可却暗藏翻天覆地的一面;看似人民好像在家里心情愉悦;可却隐藏着伤心痛苦。你们好像把一缕眼光晒在这个世界上,病人被这缕“阳光”所吸收,渐渐康复起来,真是“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亲爱的防疫战士们,也许你们为了能让这场战疫快快停止,甚至过年都不回老家探望家人。你们是敬业爱岗的,但感觉到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我们都希望这场战疫能快点过去,好想看看外面的`美景。有些人便出去看风景,缺没顾及你们的感受,被染上了肺炎!你们却没有任何怨言,还关心他们,给他们精心的治疗,希望他们能早点出院。作为病人的他们,也许会非常感激你们。

  还有一点我想对你们说的是:是你们鼓舞了人心,鼓舞人们勇敢面对疫情。对他们说:“再坚持一下,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作为防疫战士的你们总是不顾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去救病人,甚至当他们死了,也会嚎啕大哭、撕心裂肺。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谱成了一首首铿锵有力的乐章。你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这场“战争”既没有大炮,也没有飞机轰炸;但可怕的病毒总是是人惊心胆战。天是昏暗阴沉的,总有一天回事碧蓝光明的;大地是死气沉沉的,总有一天会是生机勃勃的;花儿是脆弱的,但经过磨难,会是精神气足的。在你们的鼓励下,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变得光明、积极和顽强的!

  防疫的事迹材料4

  今年,狡猾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全国上下都推迟了开学的时间。于是,我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抗击疫情系列绘画作品,为在疫情中无私奉献,为我们的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的人们加油!

  宣传小报的左上角写有“祈祷”二字,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病毒能早日被消灭,医生、病人能尽快平安归来。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想致敬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勇士”:感谢最可爱的医护人员,工作时,你们戴着防护帽,脸上被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伤痕,身上还穿着厚厚的医用防护服,背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克服了种种困难,不辞劳苦地抢救病人,消灭“怪兽”;感谢最美的社区志愿者,你们每天辛劳地坚守在小区大门前,每当进出一个人,就耐心地给他测量体温,询问身体状况,办通行卡等,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感谢最善良的建筑工人,当别人早已入睡,而你们还在加班加点,日夜工作,在武汉“变”出了两座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专用医院,这仅仅只用了十天的时间,真是奇迹呀!

  为了丰富在家里度过的每一天,我还制作了一日计划表,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运动、了解疫情最新动态等一样都不误。

  希望这次疫情赶快结束,我能早日重返校园,看到亲爱的老师和伙伴们!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防疫的事迹材料5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防疫的事迹材料6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以来,山丹县离退休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周德善就是其中的一位。疫情当前,72岁的他不顾自身安危,心里想的依然是人民群众,想着再做点好事实事,做点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找到中牧山丹马场丹马社区负责人,要求参加小区的执勤值班工作。他说:“虽然我已经老了,但还可以再做点实事,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在执勤时,他时刻以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协助社区干部认真开展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劝导居民科学防控等工作,热心向社区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工作总结提醒大家及时戴好口罩。

  他还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在带头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基础上,他教育引导身边亲友科学认识疫情、有效预防疫情,正确辨别不实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时他用稿纸工工整整撰写了一封《致丹马小区全体住户的一封信》,并复印20余份,张贴在小区内醒目的地方,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疫情防控规定,配合小区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传播。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热门思想汇报周德善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默默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彰显了一名老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防疫的事迹材料7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防疫的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女工防疫事迹材料04-23

2022防疫事迹材料04-25

防汛防疫事迹材料04-24

防疫医生事迹材料04-23

女工防疫典型事迹材料04-22

防疫先进部门事迹材料04-21

网格员防疫事迹材料04-25

电老师防疫事迹材料04-25

防疫人物事迹材料04-25

防疫抗疫事迹材料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