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1
敬爱的一线白衣天使们,您们好!您们辛苦了!
我是来自团风小学三(4)班的一名学生,我叫卢诗涵。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夺去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破坏了许多幸福的家庭。每个人都惶惶不可终日。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密切关注着新闻,一个个坏消息不断地传来,确诊病人不断增加,妈妈每天眉头紧锁,为那些身处疾病中的人担忧,我也很不开心,因为开学也延期了。
但是,渐渐地,好消息传来了,康复病人不断地增加,医院里不再只是噩耗传来,也有欢声笑语。这都是因为您们啊!在这个不一样的新年里,在这样重大的疫情面前,你们离开了团聚的亲人,舍小家为大家,不顾危险,冲锋在前,帮助广大病人尽早恢复健康,也保卫了祖国的安宁。
在这场残酷的战“疫”中,您们不仅仅面临着高强度的身体负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病魔作斗争,而且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许多竭尽全力去救治的病人最后不敌病魔死去,这该是多么难过的事情啊,然而没有时间可以悲伤便要投入到下一次地战斗中,每天回家还要面对家人的担忧,这该是多么的两难啊!然而,国难当头,义不容辞,没有人退缩!您们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我为您们点赞!是您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病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您们日夜不休地工作,甚至一两天都没有合眼,在这么大工作强度下,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您们是我的榜样,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像您们一样勇敢、无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2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3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4
从教十年来,高邮市龙虬镇张轩小学“最美巾帼”张丽老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教学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秉承“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抗疫后方表现突出,积极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武汉。
疫无情,助力之情。“500元,钱不多,却是我的一点心意。当初入党时举过拳头宣过誓,我不能战斗在一线,只能在后方做好自己的本职,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这是张丽继2月份响应龙虬镇教育中心校“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捐款倡议,主动参与爱心捐款后,又交纳“特殊党费”,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动就是战斗。在这防疫的关键时刻,她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抗疫阻击战作一份奉献,发出一点点光和热。
疫无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间,张老师还负责学校疫情日报及疫情防控档案的整理工作,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从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动联系并在张轩小学防控群里收集教师上报的全校师生的健康情况和外出情况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登记、并最终形成《张轩小学疫情防控-学生健康状况日报送》台账,并于每天下午4点之前上报校领导与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间,她及时完成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所有要求上报的信息。她还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宣传报道,每天做到宣传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张老师还积极承担学校的疫情期间的防控值班任务,早晨六点多从高邮出发赶往学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难。在校值班、巡查期间,严查严防,认真站好学校的值班岗,确保学校的安全。
疫无情,线上教学见实情。在疫情期间,为充实学生的寒假生活,她积极配合市局和学校安排的线上学习活动, 并自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每天坚持在线答疑,帮助学生解决线上学习中的困难,对班上参与线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与其家长交流并帮助解决困难,班上的周睿同学,由于父母都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生活,爷爷不会使用手机看视频,张老师多次电话联系,通过微信一步步截图指导爷爷学会进入平台,坚决不让班上一个孩子掉队。
昨天已经过去,未来在于耕耘,用张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在村小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无奇的小草,我将和老师们一道用心去成就事业,站好三尺讲台。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5
谁能料想到2020开年,我们会以“战役”开始,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我们的英雄挺身而出,热血出征,而身在家中被隔离的我们能够做的便是为爱发声:敬英雄,望凯旋!
我们敬他们的`英勇,明知危险,依然勇往直前。84岁的钟南山教授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我们敬他们的取舍,纵有牵挂,依然初心不改。曾是部队医院护士长的李晓静在疫情突发后写下请战书,甚至没等到部队正式批复就带着50名“娘子军”护理队驰援武汉,她要“若有战,召必至”,却请求“别报名字”,只因“妈妈会担心”。火神山医院护士得知在“战疫”时错过母亲临终前的电话后,朝家的方向三鞠躬,转身继续投入战斗。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父母儿女,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普通人。国难当头,他们舍小家而为大家,愿小别离终换大团圆。
我们敬他们的无私,心知代价,依然不计付出。无私是95后护士李慧请战时的一句“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无私是剃光了及腰长发的护士单霞的一句“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的人”……他们不计报酬,无顾生死,请战上一线,用肩膀扛起重任,与时间赛跑,与疫魔夺生命。
我们敬他们的坚守,身有压力,依然乐观面对。坚守体现在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依然奔走在一线;坚守体现在身处重症感染区的医护人员完成高强度救治后,脸上留下的血印水泡;坚守体现在山东赴湖北医疗队队员丁敏隔着玻璃墙为鼓励同事写下的“加油”;坚守体现在他们为提高工作效率一天只睡3-4个小时,用上尿不湿,站着吃盒饭……
看!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中国也从来不缺英雄,缺的是一颗崇尚英雄的心,所以让我们一起敬英雄,望凯旋!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6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阳嵩县纸房镇朱王岭村人。201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22岁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坚韧、顽强、有责任、有担当。2020年1月24日,报名参加该院驰援医疗队,投身武汉抗疫工作中。
她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说:“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在武汉工作期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间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围显得乌青。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和接触消毒用品,她的脸上长出了很多湿疹,并且往外渗血。从这些画面不难看出在武汉的20多天里,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的挑战。
疫情汹涌而来,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确诊,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这些数字变换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喜剧。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7
马承武,中共党员,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镇中洲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2020年1月31日,马主任在疫情防控流动人员劝导卡口执勤时,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54岁。
据悉,马主任患有心肌梗塞,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由于自1月25日开始连日劳累,加上没怎么吃饭,导致病情复发,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马主任牺牲后,因特殊时期,家属没有办丧事,下午两点多走的,六点多到了殡仪馆,八点多就带着骨灰回来了。马主任的儿子现在也在镇里的一线,做着和马主任一样的事情。
据悉,1998年马承武同志被评为小河口镇抗洪劳模,2019年被评为小河口镇优秀党务工作者。
【2022年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2022抗疫一线事迹材料04-23
抗疫一线先进事迹材料04-21
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精选18篇)04-24
一线抗疫事迹材料(通用5篇)04-25
教师在抗疫一线事迹材料(精选7篇)05-10
抗疫一线先进的事迹材料(通用6篇)08-31
护士抗疫事迹材料04-24
防疫抗疫事迹材料04-24
志愿抗疫事迹材料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