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通用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1
卜庆雪,男、小学高级教师,84年参加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本人在中层干部岗位上,能够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和教务处的一班人立足学校实际,发扬不怕吃苦、务实开拓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科研、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一、用博爱的心培养学生
调入四女寺中心小学以来,我能迅速的适应新工作环境,以一颗善良而博爱的心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在学校的工作考评中,经常被评为优秀。在“市第一期班主任骨干高级研修班”培训中,撰写的文章《用心去做班主任》发表于第一期简报上。
我能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多次在春秋季运动会、古诗韵律操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我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和留守学生,我给予的爱更多,投入的情更浓。刚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发现学生方永辉家庭非常贫困,奶奶半身不遂、爷爷也卧病在床,方永辉小小年纪就品尝着生活的艰辛。为了帮方永辉走出困境,我倡议全班学生为他举办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共捐了40多元钱和一些学习用品。这学期,方永辉的爷爷突然病逝。我就主动为方永辉交了50元钱的书本费。还在班里开了特殊班会,组织了“帮扶小组”,每天方永辉都安排学生到他家去帮忙。从这一系列的活动当中,不但帮方永辉庭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其他学生也学会了团结互助、奉献爱心。
二、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教师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教导处工作的我,总是以身作则,备改先行,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好。如上学期让老师上交论文、课件去参评,我就带头撰写、上传、制做,并取得了好成绩。再如,本学期开展的读书活动,在检查前我先把笔记和心得写好,让其他教师无话可说。
在教学领域,我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锐意创新。在教学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上学期,我校建立了电子白板室,我便充分的利用,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因为学生离战争年代久远,我便调出电影让学生们观看,看完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才真切的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再如执教的《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先播放《懂你》这首歌导入课题,再用课件出示重点词句以便于学生理解,最后又让学生配乐朗诵了《妈妈的爱》这首小诗。我采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理解妈妈让孩子自己锻炼的良苦用心当中。整个课堂气氛浓厚而又朴实无华,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在我的影响下,学校的老师,无论是上常态课,还是公开课,都喜欢到电子白板室去。
三、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前行
我在做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学校做宣传工作,已有多篇通讯报道在《市教育信息网》上发表。对于宣传单位形象,弘扬教育精神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我还开通了教育博客,把自己写的论文、教学设计等上传,使资源获得共享。另外,由于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也爱上了写作,在上次《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全校有11人获省级一等奖,我班就有5个。
四、用改正缺点的方式提升
从一位普通的教师,走向基层管理岗位虽然才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但正是有了学校领导的理解和关爱,正是有了同志们一直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工作才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书的阅读量不够,总是觉得自己太忙,抽不出太多的时间读书,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可以挤出来的;还有就是一些老教师的思想工作做的不好,有时他们有些材料上交的不过关,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让他们改正,以后多向领导和同仁们请教这方面的做法。
我愿在教师们的监督、关心、帮助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谢老师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假如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会尽快赶上,因为我们是同行者;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支持、理解和帮助,没有您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会偏离方向;只有领导、老师、我、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2
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
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兼职。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兼职,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难得团聚的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回到合众村时,看到家乡的样貌和20多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张冬梅的心里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把这个事情和父亲一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
“爸爸懂得泥鳅的.养殖,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比较适合养殖。”张冬梅说,泥鳅的养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鱼出水需要3—5个月,2000—3000斤/亩,每亩的收益在2.4—3.6万元之间,一年可以收两次,收入在4.8万元到7.2万元之间。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说干就干,父女两人当即决定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回乡创业。
百亩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张冬梅和父亲张修定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父女共同出资80万元开始创业路程。当时,父女遇到的一个难题便是土地流转,由于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较多,再加上对土地流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资金、技术到位,而场地未落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张冬梅接到几个电话,告知她可到对方所在地进行泥鳅养殖,可流转300—500亩土地,每年每亩的单价只需要80元,租赁时间由张冬梅定。甚至还有免费出场地,让张冬梅一家技术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对“诱惑”,张冬梅并未动摇回乡创业的决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对方谈合作。当年,张冬梅开始搜集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说服他们签订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她一个个地找,一遍遍地查,历时26天,行程数千公里,终于签下了19份土地租赁意向协议,共租赁土地122亩,每亩585元。
土地问题解决了,张冬梅便和父亲开始着手养殖场的修建,从平场到挖坑等基础活路,张冬梅都亲力亲为。养殖场办起后,父女进行了分工,张修定负责技术管理,张冬梅负责养殖场运营。
“如果按照新疆当地给我们的土地租金计算,我们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说起为何坚持留在家乡创业,张冬梅说,他父亲当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来是想“羔羊跪乳”来报答乡亲的恩情,二来是想通过养殖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年入百万
由于张修定掌握着一套熟练的泥鳅育苗、出苗、养殖技术,加上张冬梅一直在努力学习经营,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后,生意还不错。截止目前,她家销售水花、存苗、成鱼的营业额已有6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泥鳅苗孵化、商品泥鳅养殖工作。在技术上,张冬梅一家还突破了传统“静水自然”孵化模式,将泥鳅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们自助研发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张冬梅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使泥鳅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们生产水花的能力在1000万尾/次、寸苗100万尾/次,成鱼年出水6—8万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元左右。”张冬梅说,按照目前养殖场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资),一年的纯利润在90万元左右。如此一来,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开始挣纯利。
张冬梅算了一笔账,稻田和泥鳅种养配套,一亩可以产成鱼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计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万元。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已经和她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准备进行泥鳅饲养。
另外,张冬梅还准备新流转200亩土地,配套种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农家乐等,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3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08年返乡,2009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08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12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4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过去,而留给我们的除了各色的回忆,还有珍贵的成长。在过去的一年里,伴随着国家不平凡的经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学院党委老师的指导关心下,我不断的成长着。一年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工作上,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现就汇报如下:
一、时刻重视思想提高
思想上,我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党校培训,珍惜每一次听讲的机会,认真做笔记,积极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像组织汇报自己的心得,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并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我认真研读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材料,积极组织并参加学习发展观的讨论会,交流心得。
二、积极投入支部工作
这一学年,我担任支部书记一职。经过两年的支委锻炼,我一上任就对支部进行了长期的规划。重视新党员的培养与发展,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学校、农学院关于发展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狠抓了入党工作。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下,努力帮助同学完成心愿,不搞迁就照顾,严把入口关,确保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并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针对支部党员少,入党意愿同学多的情况,在分党委老师的指导下,我提出了“2+2”的培养的模式,并且在人员安排上,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思想成熟度,有效的结合安排培养。现如今,我们已经临近大四,当不可避免地遇到党员数不断增加,而思想腐化的情况时,每次开会,我都会在支部内进行党分教育,同时并且重视学风建设。
工作上,我不仅仅记得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党员,更记得自己是书记,关心支部每一位同学,始终坚持支部为先。一年中,我积极组织支部开展各项活动,比如民主生活会,支部讨论交流会,党日活动等,在组织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结合会上会下,室内室外,充分把一个理论学习变得通俗但深刻。当然这一切也都离不开支委的帮助和每一个党员的配合。在信息传达方面,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必要的支部会议。通过会议向支部成员传达相关信息,并组织支部成员进行意见交换等讨论会,增强了信息的实用性。另外,针对即将举办的红色1+1活动,我与支部成员一起做了详细的计划,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联系本专业相关导师,为农民朋友讲解病害防治等专业知识,为农村贡献一份力量。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拓宽学生党员的事业,增强党员在人生旅途上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用亲身经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去感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意义。这个计划已经提出,并且得到了支部成员的认可与支持。
三、始终谨记学习天职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这个朴素而又真实的道理。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干部,不能因工作繁忙、参加活动多,就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我努力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但认真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并且参加GRE等课外学习。找到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平衡点,让我的生活过得忙而不乱,紧而不烦。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我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使我的工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进步。学习与工作在良好的规划与实践中,相辅相成。
四、怀抱热情体味生活
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的。用心体味生活,同时真心地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是我在生活中力求实践的。生活中,我紧密联系群众,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如:中秋聚会、班级春游等,我也会主动投入到一些社会活动中去,接触社会,领略更多更精彩的世界。我积极主动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注意经常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以及方针路线,坚持正确的原则与立场,同一些消极思想和不良倾向作坚决斗争,鼓励思想上进的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认真培养、发展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我敢于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从容、乐观、快乐的生活态度,在各方面都能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按时主动交纳党费,作风正,党性觉悟高。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我在不断地自我挑战与自我充实的过程中,努力生活。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力求向大学生优秀党员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看齐,并且一直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现在,我特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入选优秀党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上一层楼,继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充实自我、服务他人。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5
我是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共青团员,自入团以来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类活动。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我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我进步,促使着我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思想上:
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要求进步,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2005年6月顺利获得“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并于2007年5月顺利被转为预备党员,我绝对不会辜负对自己的期望,继续努力争取今年能被转为正式党员。
在学习上:
我始终坚持一句格言“不放弃努力本是我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我的职责”。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曾荣获系部的一等奖学金和学院的二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学生下部,优秀团员等称号,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生活上:
首先,我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我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其次,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我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兼职,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兼职,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在工作上:
大一时为了能够为院里的团组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里,我积极参加院团总支竞选,光荣当选为院团委学习部部长,在工作中,我积极配合部里的工作,并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意见;大二时由于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被光荣当选为班上班长,为了不辜负同学们对我的期望,我勤恳踏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劳动时自己总是冲在最前面,并且把班级里的劳动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其次我积极配合班主任、系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既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6
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志愿来到泾川县,在泾川县项目办的统一安排下,在泾川县教育局、社区学习中心开展服务工作,服务期满后自愿无偿的在团县委西部计划项目办服务4个月时间。在他心中,奉献,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由于在志愿者服务期间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泾川县团委、西部计划泾川县项目办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西部计划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
时刻准备,奉献青春
机遇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坎坷,使他倍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并时刻不忘以“修德、博学、明理、笃行”的校训去锻炼和发展。大学期间,他一直担任学生会干部和学院教授的科研秘书和科研助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依然放弃到一些中等专科院校任职的机会,选择回到西部、回到家乡,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泾川县西部计划项目办在他的自荐材料中发现,他在组织协调、社会交际、科研写作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特意安排他到泾川县教育局工作,协助由香港活知识立群社、西北师范大学、泾川县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实施的“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以“知识扶贫,建新农村”为宗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实现在发展知识社区,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内涵发展为目标。他的工作是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泾川交流,组织策划各类学习培训,由于在大学期间他曾经组织过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到河西学院游学交流、策划举办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围谈会等大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策划经验,使各项工作开展得心应手,加之在平凡的服务岗位上,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勇挑重担,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使各项活动取得圆满的成果。
扎根基层,历练人生
凭借一时激情做出到西部来、到基层去得决定不难,但是在基层要呆得住、做得好就很难。为了努力做好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工作,他和同事一起先从宣传入手,加班加点工作,编辑发行了内部刊物《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通讯》。期间,负责《通讯》的约稿、部分栏目稿件的撰写、审稿、策划、排版印刷等工作;主动的维护“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的网站。包括网站的更新,资料的上传,新闻稿件的撰写,照片的编辑与处理,及时更新网站最新动态,维护社区学习中心“城乡互动网络中心”,使得世界各地的同仁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泾川县在推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服务期间,他共撰写新闻稿件48篇,完成专题片拍摄2部,其中,泾川县电视台采纳报道新闻9篇。
为了稳步推动城乡互动交流活动开展,他一直奔波在由香港活知识立群社组织港澳学者、专家在泾川开展知识交流,送文化、送科技、送理念的各类交流活动中,每次都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完美的策划组织,赢得了港澳朋友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迎奥运、促健康”嘉年华会、教师专业发展日、学生研究性学习、暑假培训、“农村英语教师访港”交流、泾川县中小学教师ICT培训、校长论坛等大型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协调组织参加人员,准备学习交流材料,确保交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件件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来践行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奉献西部的宗旨。期间,共参与组织大型论坛和研讨会九次,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信息技术、家校合作、健康教育;先后三次组织泾川县师生赴香港、澳门交流学习;组织了27名农村英语老师赴清华大学培训;组织“港秦陇”师生夏令营活动;利用文艺晚会、嘉年华会、教育沙龙等形式,共参与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参加活动的学生5000多人(次),迎接社会各界人士8000多人。
另外,他经常深入基层,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多次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及香港活知识立群社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调研工作,积极深入教育第一线,了解农村教育教学现状及教研教改工作,并帮助学校在完善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等工作上都表现积极。协调组织各项目学校及社区学习中心其他工作人员,为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学生和教师校园生活问卷调查,包括问卷的印刷、调查、问卷数据的输入、整理。并同北京《新课程报》编辑部联系,为泾川县每月增加4版专刊,他又担负起泾川县教师教研教改、教师心得、学习型学校建设等版面的稿件收集与整理的工作。
情暖灾区,心系教育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杨明科一直以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泾川县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凡是有大型活动举办的场所,都能看见他忙碌服务的身影。尤其是在5。12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泾川县团委的组织下,积极帮助灾区人民筹集救灾物资,协助策划了抗震救灾晚会,并组织学生上街开展宣传募捐活动,共为灾区筹集救灾资金9。4万多元和物资1.6万多。同时为了响应平凉市创建国家4A级旅游城市,组织学生上街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公益活动,并在泾川县西王母主题公园暨市民广场开展环境整治、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等系列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化泾川再立新功。
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的孩子,倍加珍惜他人受教育的机会。在一次调研过程中,他得知李娜同学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陇东学院英语专业,但家庭的不幸使李娜姐弟俩沦为孤儿,弟弟很早便辍学外出打工供姐姐上学,她在亲戚的接济下勉强维持生活和学习,但面对高额的学费她一筹莫展。杨明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团县委反映,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衔接在平凉日报社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并在全县发出了《倡议书》,得到社会各级的大力捐助,帮助孤儿李娜顺利的进入了学校,圆了她的大学梦。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为广大农村初、高中毕业贫困学生提供上学和就业的机会,经团县委积极衔接争取,团省委青农部将泾川县列入全省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委培就业工作重点县,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真正将农村贫困学生的委培就业工作做好做实,杨明科又义务的加入到宣传活动中来,每天下班后,和同事在广场搭起宣传咨询台,通过视频播放、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动员“两后生”和学生家长送孩子到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这样既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负担,又能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服务期结束后,很多志愿者忙碌于考试、联系工作,而他怀着对泾川县这片热土的喜爱和对憨厚朴实的泾川人民的感激,又申请来到泾川县团委,开始了自愿服务工作。他协助团县委筹备了泾川县第十三次团代会,帮助西部计划泾川县项目办迎接新一批志愿者,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社区课堂”,他组织志愿者们利用闲暇时间义务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开展功课辅导。通过朴实的行动,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泾川县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让西部志愿者这面光辉的大旗在泾川大地上永远迎风招展。
执著追求,无悔青春
2008年6月,在泾川县团委的推荐下,杨明科以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甘肃省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考试,通过层层筛选,他成为所推荐的21名志愿者中的幸运儿。令人意外的是,他再次放弃了去条件较好环境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服务地——泾川县。组织上将他分配到党原乡丁寨村担任党总支部记助理,他再次投身到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之中,肩负起带领群众生产致富,改善生活质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村域经济好快发展的光荣使命。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7篇)10-22
优秀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9篇)10-22
五四好青年事迹材料03-31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11-08
李华同志孝顺好青年的事迹材料11-19
道德好青年先进事迹材料11-28
诚实守信好青年事迹材料12-16
抗疫好青年消防事迹材料04-25
五四青年优秀事迹材料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