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1
小亮,男,33岁,汉族,家中6口人,住勉县老道寺镇侯寨村五组,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与饲料营销。
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特有的顽强与拼搏,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饲料机2台,饲料配送车1辆,有现代化大型养猪厂房12栋,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向社会提供优良三元仔猪4000头,获利20多万元。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万头猪养殖示范场”、“养殖业大户”、“致富带头人”。
2000年,目光敏锐、富有经济头脑的他看到当地粮食价格低,结构调整路难找、种植粮食收入少,本地有种植玉米、大麦的习惯,饲料资源丰富,又有养猪的基础经验,又加上生猪行情看好,每头猪盈利在100元以上,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他决心走科学养猪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没有资金的困难,采取自己拿一点、亲戚借一点、朋友帮一点、向信用社贷一点的办法,投资近2万元,建成猪舍20多间,购买小仔猪200头。刚开始没有科学技术怎么办?还得学习,于是他又从书店抱回厚厚几本科学养猪资料。很快掌握了生猪的繁育、喂养、疾病防治等一整套养猪技,由于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实践,饲养的仔猪3个月即育肥出栏,当年就出栏肥猪800多头,净获利1万多元。小亮从第一批养猪中尝到了甜头,从养殖业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扩大养殖规模,由于科学饲养,当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净获利12万元。
小亮的手头有了积蓄,但这些钱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这几年的养殖实践中他发现当地生猪品种落后,生产效益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他决定要解决目前存在于自己场和农户养殖中的这一难题,他先后到杨凌、四川等地考察,通过调查了解后,他决定要甩开膀子大展宏图,加大投入,扩大圈舍,2002春天,小亮在亲友的帮助下,又投资30万元,建起现代化的养猪场房,又购买二元母猪200头,种公猪10头,实现自繁自养、科学饲养,年出栏肥猪4000头以上。年获利20万元以上。
小亮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省农业厅和市县政府的`重点扶持下,通过引进化良的变肉型猪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现在存拦母猪已发展到360多头,每年向社会提供7000多头商品仔猪,此外还可向周边养殖户提供1500头优良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以改良当地的生猪品种。小亮在自己的猪场里从品种和饲养管理入手,严格实行成本管理,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小亮在养猪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但是他总是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热情地鼓励乡亲们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事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养殖效益,小亮把优良的二元母猪推广到广大养殖户,把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三元仔猪提供给养殖户,并且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及饲料,使他们养猪无后顾之忧。
“以点示范,带动全镇”,这是小亮发展养殖的一大心愿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如今,老道寺镇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00多户,平均每户年出拦在100头以上,该镇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之路,使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经济的主导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家庭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大大地带动了本地养殖业的发展,他已成为养殖户心中一盏不灭的灯塔。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2
有一种树,没有笔直的干,没有翠绿的叶,不与杨柳为伴,不与松柏争美,只有在那个荒凉的大地上独自生长,它就是红柳树。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小蕊和小荣夫妇就如同红柳树一样扎根在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
小蕊和小荣家共有5口人,小蕊是一个个体户,经营煤场;丈夫小荣,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搞运输,经营空心砖厂。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政辉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参军。女儿张慧怡出嫁后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帮忙。家里还有79岁的老母亲。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土地
1986年,小蕊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什么也没有小荣。小荣是家中的老大,嫁过去后就要跟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老母亲一起生活。小蕊嫁过去以后,没有嫌弃家中的任何人,每天里里外外的忙乎,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丈夫外出干各种工作,挣钱养家。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用钱。面对现实,她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凭着如红柳般的坚韧精神,白手起家,在乡里开办了第一家煤场。后来,随着资金积累,夫妇俩又开办了空心砖厂,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煤场和空心砖厂生意日见兴隆。她们夫妇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们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创业,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如今,兄弟们在哥嫂的帮助下,都已经成家立业。
二、结出一枚枚尊老爱幼的`果实
小蕊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自结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对待婆婆平日里嘘寒问暖,生病了端茶倒水。每逢老人过生日,小蕊都要给婆婆买一身新衣服。她常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应尽的责任,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小蕊的两个孩子也很孝顺懂事。女儿张慧怡,昌吉卫校毕业,现和丈夫一起协助父母经营煤场和空心砖厂;儿子张政辉以父亲为榜样,光荣参军,现在乌鲁木齐武警某部队服役。
小蕊一家就如红柳一样,坚韧不拔的扎根于贫瘠的戈壁,就这样正直挺拔、坚毅顽强、无私无畏的生长、开花、结果。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3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小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小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小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小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小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小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小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小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小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小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小英本人的努力,小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小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小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小英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4
1971年出生的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5
每当盛夏时节,村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张启芳。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张启芳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难走,在村民们渐渐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张启芳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积极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传,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通了。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迅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6
开始了再一次的养殖技术攻坚。她先后参加了多次养殖技术培训,进行了畜牧专业的大专函授,获得了中级农民技术职称。具备了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她,在畜牧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她养的猪真正达到了二元杂交优势,不仅产仔率平均提高到了12头以上,而且生长速度快、酮体瘦肉率高,当年就销售肥猪多头,纯利润40多万元。
近几年来,她抓住生猪价格上扬、国家扶持大型养猪场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大养猪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断改良猪的品种。从湖北引进了大白、长白优良纯种母猪30多头。又从台湾达生泽六良种繁育场引进了杜洛克、皮特兰、长白、大白纯种祖代,进行良种繁育。通过杂交,猪的品种越来越好,生长速度不断加快,瘦肉率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的品种优势逐渐显示出来,为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不少养猪户为追求经济利益,大量使用违规添加剂、瘦肉精等药品的情况下,自觉接受畜牧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每月定期向省畜牧局上报生猪存栏量、成长状况以及仔猪出生率、成活率等情况,坚持严格执行标准化养殖,精心挑选猪饲料,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只添加少量生猪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样出栏的肉猪品质优良率达到了100%,并且出栏的时间比普通猪提前半个多月,养殖场养殖的每批猪都被一些大型超市以高于市场3至4角钱的价格预订一空。
在不断加快良种改造步伐的同时,她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又投资建设了占地30多亩、猪舍150多间的新场,使养殖场面积达到120余亩。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纯收入260多万元的中型养殖场,年可为社会提供仔猪3000余头、育肥猪4000余头、种猪500余头,是市规模最大的种猪改良、仔猪繁育和生猪育肥基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科技创业者,利用自己的优势,探索着新的养殖技术。今年她又在试养的基础上,全部实行“网上养猪”,也就是把猪养在铁丝网上,利用钢筋结构建造养殖网,使之脱离地面,这样,猪粪、猪尿就会自动落到下面去,使猪的养殖环境比较整洁,达到了减少疾病、促进生长、改善肉质的效果。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7
一、选准帮扶残疾人脱贫的切入点
汝州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辖4个镇、11个乡和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94万人,其中残疾人4.7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01%。而贫困残疾人8162户1.2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3。由于残疾障碍和外界影响,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向基层贫困残疾人发放康复扶贫贷款,使一部分残疾人摆脱了贫困。但是,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多数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返贫。如何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而步入小康,是汝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残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汝州市残疾人服务总社结合农行贷款重点转移、担保门槛提高和营业网点收缩这一新情况,就“为帮助残疾人脱贫,金融部门如何发挥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市信用联社现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而且各乡镇都设有分社,各村都有信贷员,跟农民接触比较多,掌握情况透彻、信息灵通的情况,向市信用联社领导建议开设残疾人小额信贷业务。联社领导对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非常关注,同意向残疾人发放扶贫贷款。
针对以上建议,汝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成了由副市长、残工委主任杨占国同志为组长的“爱心助残信贷工程”领导小组,由残联牵头与市信用联社共同推动这项工程的实施。市委副书记林宪振十分关注工程的进展情况,多次对“爱心助残信贷工程”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跟踪问效工作,保证贷款发放到残疾人手中,使扶贫贷款切切实实发挥作用。市残联理事长和市信用联社理事长多次就残疾人扶贫贷款事宜进行商讨、研究,就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贷款办法、利率优惠、信息技术扶持、组织领导等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最终形成了《汝州市“爱心助残信贷工程”实施办法》。
二、规范制度,严格操作,保障放贷的有效与安全
市信用联社对全市有信贷要求的残疾人,每年划出不低于200万元的专项信贷资金给予支持。根据规定,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集中安置残疾人的企业以及对残疾人事业大力支持的企事业单位,予以优先支持。贷款分个人和集体两种,个人贷款数额根据行业而定,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以小额信贷(5000元以下)的方式直接扶持到残疾人贫困户;服务业、运输业和集体贷款根据项目大小确定贷款额度。对残疾人个人贷款,贷款利率在最低月利率6.9%的基础上由市残联和市信用联社共同贴息。其中,联社贴息1.38%,残联贴息1.52%,残疾人最终以4%的利率享受低息贷款。对残疾大学生的.贷款,贷款利率在最低月利率6.9%的基础上由残联贴息5.52%,信用联社贴息1.38%,残疾人大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最终享受无息贷款。残联贴息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募捐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爱心助残信贷工程”具体贷款办法是:由贷款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市残联服务总社初审,由残联对申请人及经营项目把关,符合政策规定的,市残联签署意见,将有关资料转信用联社业务科,联社进行复审后,在12个工作日内统一就近安排信用社办理信贷手续。各乡镇信用社接到联社及残联批转的通知后,按照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在3日内办妥相关手续。此办法不仅简便、灵活,而且在担保形式上比较宽松。贷款人能够实行五户联保的采取五户联保,不能实行五户联保的,经调查,只要能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三户联保也可,或由汝州市的公务员、教师担保,或由残联、信用社认可的担保人作保,或有财产抵押的,均可办理贷款手续。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残疾人给予授信,授信期限为两年。根据具体项目的生产经营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确定贷款期限,贷款人或集体在授信期内信贷资金可周转使用。
由于个人贷款大多采用联保和公务员、教师担保的办法,而且均属小额贷款,这就使得贷款风险系数降低很多,从而不必因贷款回收率低而限制放贷。
三、多方联动,形成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良好运行机制
在满足残疾人资金需求的同时,汝州市残联和市信用联社还在信息、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市残联服务总社与市百科信息中心合作,定期在《金色田园》电视栏目上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副业等方面的项目和信息。同时,举办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养殖、电脑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学员200多人。市残联和市信用联社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帮助残疾人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项目,捕捉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残疾人集中安置就业的项目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义务为残疾人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回访残疾人,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层次,延伸服务内涵,及时把残疾人中的致富能手、致富经、好项目、就业信息等向全市残疾人推广、介绍,使更多的残疾人通过“爱心助残信贷工程”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同时,通过不同的形式与途径,多树立一些好的典型,多宣传一些他们的事迹,把残疾人自身内在的脱贫致富愿望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8
宁海县城关镇桥头胡管理区金牛山村村民陈茂良怎么也没想到,村边那些曾让祖辈们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而只能自给自足的土地,经他的拼搏变成了一个聚宝盆。大棚草莓与水稻轮作创出"一亩田超万斤粮超万元钱"的模式,受惠的村民和他一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1995年,以传统种植模式经营着1.2亩耕地的陈茂良已感到了经济的压力,一年收入只能维持一家3口的温饱。天生一股闯劲的他并不想拘泥于现状,在改革春风吹拂和农办人员的帮助下,立即去奉化尚田、山东等地取经。到实地一看,看到他们那儿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过着小康生活,此时他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了。
一回到家,他便筹划着在自己的承包田上建大棚,为了降低成本,他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木桩、毛竹资源。近十几天的辛勤劳动,终于建成了5只占地2.5亩的大棚,当年便种植了草莓,由于当时我县市场上草莓还很少见,因而十分畅销。最好的草莓8只就卖了18元钱。收后一结算,平均每亩受入可达1.2万元。他尝到了甜头,此刻在他的心中盘算着如何扩大种植规模。1996年,他用每亩500斤粮食的租金从别人手里租来耕田,面积扩大到7.5亩。为了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他积极参加管理区举办的各类农函大的学习,并和县农业局开展二氧化碳施肥试验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只有35户农户、95亩耕地的金牛山村,全村现已种植草莓75亩,种植大棚草莓已日益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仅这一项就为每户增加收入万余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9
90后大学生创业凭啥估值过亿?受创业基因熏陶的潮汕仔创业似乎是潮汕人天生的基因,对于王锐旭来说,这种基因在遇到特殊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发挥力量和作用。"我的父母也是创业者,家里开一个毛纺厂,"在父母厂里,他逐渐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我觉得厂里的工人的管理、包括经营过程中财务账务,都有待提高。"小小年纪,他也会给父母提一些建议。
不过,尽管大家都很努力,依然没有挽救回这家小工厂,在王锐旭读大学时,工厂破产,他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那时出来打工意味着生存,我得赚自己的生活费。"他做了很多兼职,派传单、做保安,摆地摊,做促销,都是希望能挣到钱。"我觉得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能再向家里要钱了"。
让大学生找兼职不再难现在兼职猫的估值已过亿,不过,这距离王锐旭小打小闹的创业折腾也已经快四年了。
2020年,那是他在大学校园创业的初创年,从小熏陶出的创业基因这时发挥作用了。"虽然创业没想好一定往哪个方向,但会把自己的一个个创业目标分解出来:未来一年和三年都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时候储备资金和人才,赚来的钱是留下来进行资金积累还是分红奖励。"当时,这个学生小团队已开始进行公司化的运作,一方面陆陆续续接各种业务维持团队的`运营,另一方面在寻找长远创业目标。
这样运营了一年后,他们发现,他们接触的公司都乐于给付钱去经营学生团体,给在校大学生做个兼职平台的想法,就慢慢浮出水面。对于大学生找兼职,王锐旭就有切身的体会。一些钓鱼中介、无良网站会利用大学生迫切需要挣钱的心里,提供虚假服务。
2020年初,做完深度市场调查后,兼职猫在手机移动端搭建了求职功能的APP,"我们先实现这样的功能——让学生在手机上找到靠谱的兼职。我们最初和一些大型企业和兼职网站合作,把岗位提供到上面,用户看到信息可以电话报名。"虽然目前网上求职习惯用PC端的人还比较多,但兼职是个细分领域。"兼职的频率会比较高,年轻人使用移动端求职会高出很多。"慢慢地,兼职猫在互联网招聘市场逐渐脱颖而出。
盈利模式:兼职交易平台在盈利模式上,兼职猫连接的是大学生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一端对学生群体是免费的,另一端是商家提供的付费服务。他分析说,现在一个月的人工成本在广州至少4000-5000元,但用兼职猫,这个工资可以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另外,包括社保五险一金之内的其他附带成本,也无需企业负担。受此吸引,兼职猫注册的企业用户已达15万,除了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大型连锁公司、会展、广告公司等等。
如果仅仅只提供这些服务,那么兼职猫就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现在,他们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的定义是兼职招聘的交易平台,除了商家来这里招聘,商家也可以把招聘需求托管给兼职猫。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服务,除了招聘需求,还有人员处理把控、工资发放以及报税环节"。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10
小张,辉县市占城镇三位营村。自幼酷爱自学中医针灸,1994年参加了河南省农村卫生人员晋升考试并取的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2000年3月21日,他攥写的《针灸治疗风寒性肩周围炎》等三篇论文均刊登在《河南卫生报》上,并喜获荣誉证书。同年攥写的《针灸治疗脑血栓后遗证的思考》整录在(中华医学临床治验丛书》第六卷上。
2012年10月17日,他在市残联培训学校参加第四期按摩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中医按摩技术,并于2013年3月12日在占城镇大占城村开办了“良玉按摩店”,并作为残疾人自强致富刊登在《今日辉县》报纸上。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顾客,他于2015年10月参加了新乡市高级按摩师培训班,同年12月12日参加了考试并获得了高级按摩师证书。
目前店里员工4名,床位7张,是占城镇规模最大,最强的'保健按摩店,3年来,他对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大占城村刘平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我给他按摩2个月后,行动自如;残疾人陈刘氏患有严重肩周炎,按摩10天,她漏出了满意,甜蜜的笑容。
贺纪乐,辉县市占城镇王庄村。初中毕业后因热衷电器维修,在辉县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两年的家电维修。后因种种原因没有从事家电维修类的工作,于2008年到2011年在新乡学习了电脑的组装与维修。2012年回到家乡占城镇,并在镇上开了一家联想电脑专卖店。因为自身残疾的缘故,所以对前来购买和维修电脑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格外照顾。多年来对身体不好的客户,主动上门维修、上门售后。帮助行动不便的客户秦定全等,每次只要客户一打电话,他就立即上门维修。
自2012年以来连年获得联想专卖优秀销售乡镇。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他每年都会参加2-3次新型电子产品的培训,参加联想公司的每季度的新产品培训会议。他知道,只有拓展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回报社会。
师树贞,占城镇南靳村,出生于1967年7月。由于自幼身患残疾,面对诸多的不便和困难,面对现实,他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高中毕业后,通过自学无线电技术,开设了电器维修部,来维持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同时免费为五保、低保、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修理各类家用电器和上门维修,尽量方便大家。2014年,通过在残联技能电脑培训班学习搜索各类致富信息,经斟酌筛选他从事了彩绘行业,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入,随着阅历和经验的丰富,他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3-5名残疾人发展。他总是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必须奋发图强,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11
连日来,凤阳县各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掀起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热潮,纷纷以实际行动把学习沈浩爱民为民,情系百姓的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多举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小岗村党委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习沈浩事迹,共建‘四型’小岗”的主题实践活动,并以沈浩为榜样,对自身工作进行分析、检查,以加快推进沈浩书记未竟事业。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介绍,近日,小岗村正加紧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全力推进村庄整治、土地置换、整村搬迁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将散居在十八个自然村庄的700多户居民集中搬迁到小岗和石马两个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集中居住的新区,以此推进小岗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他们专门确立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帮扶、民生工程等活动主题,并把一些老党员和建设“四型村”热情高的群众组成各种理事会,使村民通过各种理事会自己做主办自己的事,以此推进小岗村民主进程和科学发展。
板桥镇晏公新村党支部在学习沈浩先进事迹过程中,通过积极走访群众,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以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村党支部书记杨国云介绍,村内有一条近3公里的裴家湖排水沟,几近淤平已无法排水,每逢大雨,几个村民组的近2000亩农田便受威胁。了解情况后,他们立即动员力量着手挖沟清淤,预计本月底前可以完工。
在基层干了近二十年的现总铺镇总铺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祥珍,在带领支部党员干部学习沈浩先进事迹活动中,要求五名支委成员每人要帮扶1至2名贫困党员、3至5名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同时要求全社区党员定岗为民解难,要求社区干部每人必须至少选一个项目,如种植葡萄、蔬菜等,从而带动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张祥珍说,沈浩同志在如何为百姓服务方面给基层支部书记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经济效益,临淮镇淮滨村支部书记李雪梅和班子成员正带领全村蔬菜种植户集中搭建新的钢构蔬菜大棚。李雪梅介绍,全村有近400亩无公害蔬菜,目前已改建200多亩钢构蔬菜大棚。以前农民用竹制大棚,不但抗灾能力不强,而且每年要更换材料,总体算来投入并不少,换用钢构大棚尽管一次性投入大一些,但可以用十年左右。另外,村党支部通过邀请专家集中培训指导、赴外地考察和在南京、合肥等地设立蔬菜代销点等做法,一个大棚的收入已由原来的三四千元增加到六七千元,经营好的收入可近万元。李雪梅表示,学习沈浩先进事迹就是要为村民力所能及地多做实事。村党支部在春节前后还将带领一些种植大户赴山东、和县等地考察学习,以进一步增加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 12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在人民政府有这样一个“贵妃”,当大家说到扶贫工作时,都会提到一位和蔼可亲的“扶贫女兵”,她是镇扶贫工作的“业务员”、驻村帮扶工作的“信息员”、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指导员”,她就是镇镇级扶贫工作站扶贫专干、扶贫信息员——小谢。
一、牢记使命,一心只为扶贫工作
自2016年11月份到镇人民政府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镇镇级扶贫工作站专职信息员。她深知作为扶贫专职信息员肩上责任重大,为了吃透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往往都是加班加点地研读文件,确保了扶贫工作信息上传下达畅通。特别是2018-2019年自治区“四合一”扶贫考核迎检的时候,为了能够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准确录入系统,她连续一周甚至通宵,统筹组织好信息员核对准确的数据之后,再亲力亲为地把贫困户信息录入系统中。有付出就有收获,2016-2019年,镇的扶贫工作均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各项核验,全镇6个“十三五”规划的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共脱贫866户4204人,镇还荣获了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表彰。这些收获,都与贵妃的辛勤离不开。特别是2019年,贵妃更是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中,扶贫系统数据清洗、扶贫项目库信息录入、落实扶贫政策补助申报材料的审核等等工作,她都能够有条不絮地开展,统筹组织全镇各村的14名信息员按时完成任务,她审核申报落实的产业奖补达283.092万元、“雨露计划”教育补助160人20.47万元,真正真实地为群众做有意义的事。
二、以身作则,推动落实扶贫工作
作为镇级扶贫工作站专职信息员,她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朋友说她疯、同事调侃说她傻,甚至在自己母亲身患重病的时候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她深知脱贫攻坚工作马虎不得必须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再苦再累自己都要把工作做好。在日常工作中,她积极主动与县扶贫办沟通交流,确保自己能够准确无误推动扶贫工作落实。特别是确定2019年计划脱贫人口、一微调、“双认定”等工作推进过程中,她都能够很好地指导全镇15个村(社区)开展扶贫、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为全镇扶贫干部树立了榜样,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和贵妃共事了几年时间,她为人和善、开朗、做事认真负责,我经常向她请教扶贫政策方面的问题,她都能随问随答,她既是我的好姐妹也是我的好老师,我们全镇的干部都对她的为人处世赞不绝口”。镇扶贫工作办公室黄静琳激动地说。
三、注重探索,做群众的亲朋好友
除了担任镇扶贫工作站专职信息员外,小谢同志还结对帮扶着贫困户,在每次下村开展扶贫工作的时候,她都注重与帮扶对象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仅主动了解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和当前困境,还与帮扶对象拉家常叙家事,收集信息资料,掌握帮扶对象的实际特征和情况,同时建立了与帮扶对象的信任关系,尽力为贫困户解决困难,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夯实了基础。为了能够帮助贫困户实现早日脱贫,她经常利用周末、晚上等空余时间到贫困户家中逐项分析查找弱项短板,面对面商讨制定脱贫计划,跟踪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19年,贵妃帮助帮扶的贫困户子女申请了“雨露计划”和教育补助6400多元,鼓励贫困生好好学习、落实产业奖补4350元、跟踪落实贫困户医疗报销8600多元、落实危房改造建设资金39000元等,通过落实教育扶持、产业扶持、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政策,为贫困户能早日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几年来,贵妃真的帮扶我们很多很多,现在我们又准备住进新的房子了,我们肯定努力地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她真正地当我们是家人,村里的人看见都真心地称赞”。2020年1月1日,小谢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陈茂棋在修建房子时笑容满面地对笔者说,“今天也是好日子呀,房子明天倒顶啦,今年过个好年”!
有人说过,“对待穷人的态度,考验一个社会的良知;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考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贫困户的帮扶,最能体现党和政府的施政温度。小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以“优秀、榜样”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与贫困户的一次次接触中,虽然她没有给他们带去万贯家财,但在柴米油盐与鸡毛蒜皮的事情中,她真心、真情地服务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得到了他们的信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人民、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爱,真正地实现了“扶贫先扶志”,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小谢同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她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扶贫情怀和责任担当。
【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女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2-18
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1-25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10-26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04-23
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3篇11-28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通用6篇)05-10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4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