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范文(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1
三六一度(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服装、鞋包等体育运动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残疾员工80多名,是目前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中安置残疾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
该公司一直以来特别关注残疾人就业,坚持“对员工有情、对社会有义”的理念,积极参加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积极吸纳安置残疾人就业,通过工作岗位、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优先分配、照顾,帮助残疾员工不断增强自信心与创造力,形成和谐的`扶残助残氛围。公司明确提出“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不断加强残疾职工的培训投入,在岗位分配时优先考虑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因素,安排适合身体状况、容易上手的工序,残疾员工薪资待遇与普通员工基本持平,甚至个别薪资达到6千元以上,部分工龄已达10年以上。公司提供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员工优先安排楼层低、床位低的宿舍,有效提升了生活便利性。公司关心残疾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困难,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密切关注、倾听、反馈、帮助残疾员工解决相关问题,党委、工会每年定期组织慰问残疾员工、统一组织健康体检、利用公司节日活动给予残疾职工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残疾员工切身感受到公司的关怀。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2
泉州市泉港福利印务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7月,主要从事彩色印刷、书刊簿藉印刷及印后加工,隶属省级定点出版物印刷、民政社会福利企业,系当地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印刷企业,员工27人,其中:残疾员工1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7%。
该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残疾人员工的困难当成公司的.困难,真诚地关怀爱护这个特殊群体。公司注重团队建设,要求所有领导和行管人员都应跟残疾员工打成一片,竭尽全力地帮助挑选适合身体条件和技术特长的岗位,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残疾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实行底薪(残疾员工在普通工种中的底薪最高)方式保障其最低生活需求等一系列的工作优待措施。在生活上,公司坚持给残疾员工过生日,在节假日组织外出旅游,到残疾员工家中慰问,并赠送礼品和慰问金,让残疾员工在公司里工作、生活很充实、很快乐,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公司始终不渝地追求“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原则,致力于资助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尤其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仅先后安置了大量残疾人上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关心关爱当地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为更多的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捐资赠物,先后被评为助残先进单位、妇女工作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先进文明管理单位等,产品连年荣获省级、市级印刷技术协会优质奖、银奖、金奖。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3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电器有限公司创办于1993年12月,是一家生产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跌落式熔断器等高压开关产品的民政社会福利企业,公司员工16人,其中:残疾员工1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9%,也是全市唯一一家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
该公司非常重视吸纳安置残疾人就业,深信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司10年以上工龄的在职残疾员工7人;社保缴费满15年且已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残疾员工2名。公司要求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和尊重残疾员工,结合残疾员工的身体状况和特点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抓住积极因素多表扬、多鼓励,帮助残疾员工逐步克服心理障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注重提升残疾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为吸收残疾员工参与经营管理创造必要条件,不断提高不断增强残疾员工自强自立、独挡一面的'自信心。目前,在公司工龄达10年以上残疾员工7名,社保缴费满15年且已达到退休年龄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残疾员工2名。
公司在生活上,对残疾员工尽量给予优待照顾,免费为残疾员工提供丰富营养的三餐,提供独立卫浴等配套完备、便利舒适的个人宿舍,定期统一组织进行健康体检,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员工家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帮助,让残疾员工安心工作、充实生活是公司安置残疾员工就业的长期目标!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4
“十三五”期间,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政府残工委,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扶贫、维权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稳步推进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有序发展。鱼峰区先后获得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城区、柳州市残疾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绩效一等奖、残疾人扶贫开发目标责任绩效考评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创新举措,助残脱贫奔小康
为推动鱼峰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残疾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鱼峰区出台了《鱼峰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实施方案》,从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促进残疾人就业脱贫、打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新亮点”、加大残疾人权益保障力度、努力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五个方面,通过理念创新、体系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等举措,创新残疾人工作体系,加快推进鱼峰区残疾人工作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化发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授人以渔,就业创业促增收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能否如期脱贫,关乎贫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鱼峰区作为柳州市工商业最为集中的城区,是柳州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的主战场。鱼峰区利用城区区位优势,加大了与鱼峰区人社局、税务局的协作,安排残疾人到发展规模大、基础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就业。“十三五”期间城区共有1197名残疾人顺利实现了就业,残疾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实现了残疾人就业新局面。
为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技能少、就业能力弱的问题,鱼峰区加大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的扶持力度,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发展建设。“十三五”期间基地与220名残疾人签订了帮扶协议书,扶持残疾人发展养殖业,共举办了阳光助残基地培训班6期,参训人数1320人次,发放农资物品价值33.6万;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参训人数200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对残疾人的.帮扶从给钱给物的输血帮扶到技术技能的造血帮扶。
积极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以点带面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个体就业和集体从业的优惠扶持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鱼峰区成功创建柳州市级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思民包子店,包子店从一家小作坊逐步发展成有拥有8家门店的连锁企业,解决了一批残疾人就业,让残疾人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民生为先,织牢兜底保障网
鱼峰区认真落实残疾人“三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重度残疾人特困生活补助)、意外伤害保险政策、精神残疾人社会综合治理保险服务项目、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等民生保障,织牢残疾人基本民生安全网,保障和改善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更好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补短板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鱼峰区人民政府残工委落实残疾人“三项补贴”发放审核工作,累计审核残疾人补贴173413人次,累计发放补贴1905万元。其中:审核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4932人次,发放补贴348.6万元;审核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7951人次,发放补贴669万元;审核重度残疾人特困生活补助30530人次,发放补贴887.4万元。实现残疾人“三项补贴”应补尽补的动态管理,做到不漏一个对象。
从2016年开始,每年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精神残疾人社会综合治理保险服务项目,意外伤害险累计投保资金共计91.04万元、社会综治保险累计投保金额共计38.85万元。通过为残疾人购买保险切实解决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提高了残疾人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残疾人保障体系。
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保障残疾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累计为506名残疾人发放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共计178.79万元。利用节日、“爱耳日”“助残日”等特殊日子的宣传教育和关怀慰问活动。为残疾人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精准康复,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残疾人脱贫难,难在身体不便。让残疾人享有优质的康复服务,是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鱼峰区人民政府残工委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
五年来,鱼峰区共为5043名残疾人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超额完成了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基本康复服务完成2481名,基本辅具适配完成1247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613名,为3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补贴,完成脊柱侧弯康复救助51名,为287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44人发放助听器73台,为20人安装假肢20例。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残联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要求的精神,鱼峰区在柳州市各县区率先出台了《鱼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辖区残疾儿童实现了应救尽救,获得残疾人亲属认可,多次获得自治区残联、柳州市残联通报表扬。
大力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托养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以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居家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从根本上解决精神、重度肢体、智力残疾人生活不便、缺少人员照顾的问题。五年来,为217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累计补贴金额325.5万。
“十三五”期间,鱼峰区残疾人第六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圆满完成区残联的换届工作。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配备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共84名,充实了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优化专委工资结构,提高专委工资标准,城区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平均工资补贴达3792元/月;农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参照村委半定工人员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待遇,工资补贴达1500元/月,在自治区率先解决村级专委待遇问题。同时,鱼峰区大力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建立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吃苦奉献、热心残疾人事业的干部队伍,为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政策下,在一次次精准有效的帮扶下,鱼峰区残疾人与全区各族人民一道携手走在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5
无锡市新吴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从实际出发,在工作上求创新,在成效上求突破,切实解决了区内残疾人在硬件设施、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实效,使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多年来,新吴区残联扶残助残工作亦是深得社会认可,荣誉不断。2016年、2021年,新吴区残工委获得了国务院残工委授予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一、优化提升残疾人硬件建设,打好服务基础。
1.高水平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11月,残疾人康复养护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额约1.38亿元,按区康复医院、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旺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四位一体”功能定位,开展了常见疾病的诊治、康复医学治疗(含成人肢体康复,儿童肢体、孤独症、智力、听力言语等类别康复),同时收住符合相关标准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专业康复及护理服务。
2.创新打造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厦(民生大厦)为平台,聚合社会助残资源和力量,先后引进培育了30余家助残服务机构。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模式,实行“一站式楼宇助残”。建成高新区外企党建助残服务中心、残疾人就业供求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文体艺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供求服务中心和一个区街共建的旺庄街道残疾人之家等“七个中心一家”,形成助残服务链,为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康复、维权、文体等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3.逐步完善助残基础公共服务阵地。新吴区现已建成16个残疾人之家,实现了街道全覆盖,240余名残疾人在机构内参与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并接受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服务,此外还享有出勤补贴、劳动补贴、免费午餐、下午茶点等配套保障。目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这些助残公共服务阵地的逐步完善,不但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残疾人的文体生活,还带动了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热情,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收入,融入社会。
二、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覆盖,提高服务水平。
残联坚持“普惠加特惠”的原则,积极做好残疾人兜底保障,实现了残疾人“全纳入、广覆盖”。十三五期间,新吴区残联在中小学生中完成了残疾预防脊柱侧凸筛查,覆盖近3万人;开展了全区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低视力筛查,完成2万余人;对0-14岁儿童康复训练达714人次,建档率100%,精准康复服务覆盖率100%。据材料统计,新吴区残联发放教育奖助学金达79.91万元,支持554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为511名残疾儿童发放慈善助学金101.3万元;完成19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75.73万元,100%通过考核验收。此外,新吴区残联还开展了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1403例,发放辅助器具1541件;276名精神病人得到免费服药,提供精神病医疗救助及机构康复392人次;为29316人次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保险;办理残疾人免费乘车419840人次,实现残疾人交通出行无障碍。近年来,新吴区残联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新吴区残联助残扶残的真情付出。
三、打造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岗位,树立服务标杆。
残联把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作为惠残工作的基本保证和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提高就业服务能力。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打造了“三中心”特色亮点,构建了精准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一举成为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样板。在2016年、2019年,新吴区残联被表彰为“全省按比例安排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20年,新吴区残联获得中国残联授予的“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示范基地”的称号。
双向服务强化精准就业。成立了全市首家残疾人就业供求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和用工企业提供“定岗开发、定制培训、定向推荐、定期回访”和“岗位开发、用工指导、争议处理”的双向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与残疾人需求精准对接。全区劳动年龄段内残疾人正规就业率达84%,位居省市前列。
就近发展辅助性就业。残联成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依托全区“残疾人之家”,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在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方面有残疾的人群实现“就业梦”。此外,新吴区残联调配中心还与4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涵盖家纺、印刷、电子、文创等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产品80余项,助残疾人年收入超万元。
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助残。新吴区残联成立了外企党建助残服务中心,聚集百余家企业组成了10个企业党建微联盟结对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党建+助残”活动。其中,铁姆肯、希捷、阿尔卑斯等多家企业参与“残疾人就业培训”“家庭无障碍改造”“基本家电全覆盖”等助残项目,累计支持资金达350余万元,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大力支持;新吴区残联与索尼、夏普、海力士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200余名残疾人实现正规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200元。此外,新吴区残联还协调村田、佳达物流、松下冷机等企业为“残疾人之家”提供常用设备设施价值达30万元,保障了机构常态化运行。
树立残疾人工作典型。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残疾人工作者在康复、教育、维权、宣传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也离不开扶残助残氛围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吴区残联突出重点、推动整体,树立典型带动全局。对身残志坚、励志向上的残疾人加大宣传和帮扶力度,用这些先进的事迹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用辛勤劳动换来幸福生活。新吴区残联大力倡导广大残疾人向优秀学习,向典型看齐。严三媛等一大批优秀残疾人,树立了残疾人群体的新形象。
无锡好轻松盲人推拿按摩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盲协副主席严三媛,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从受助到施助,她用双手点亮自己人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一盏明灯,照亮更多盲人前行的`路。2000年,严三媛开办自己的按摩院,她坚持优先录用视力有残疾的人,招收盲人学员,免费传授他们技术,帮助他们就业创业,赢得社会尊重,实现自身价值。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严三媛不仅扩大了“盲人推拿”这个特殊行业在无锡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更是带动了一大批视力残疾的.朋友在社会一线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光明”人生。如今,她已在无锡开办了9家盲人推拿按摩店,累计安置了1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其中40%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盲人。
除此之外,残联为改善残疾人生存和生活质量,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还启动落实了特色惠残项目。如:出台《无锡新吴区残疾人惠民实事实施意见》(锡新残工委〔2017〕2号),现已连续5年为全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免费适配电动轮椅,并向有需求的残疾人配发百余台电脑,组织千名残疾人免费身体检查。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新吴区残联共累计发放电动轮椅达284辆、电脑400台,组织残疾人体检5149人,总投入约530余万元。
新吴区残联立足辖区,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创新吴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新吴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中国残联和无锡市委领导曾先后多次来新吴区考察指导,充分肯定了新吴区残联工作。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6
武进区残联始终以“为残疾人服务”为中心,大力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两大体系建设,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面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维权等工程的推进工作,多项惠残举措被纳入我区“为民办实事”工程,惠及全区残疾群众数万人,累计投入金额超过2.5亿元。
一、抓实社会保障工程,加速实现残疾人“幸福满意”的目标
近年来残工委、区残联先后制定下发了《武进区精准康复服务方案》、《武进区残疾人创业扶助租金管理办法》、《武进区“残疾人之家”实施细则》等十多个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的政策文件,残疾人保障体系逐渐趋于完善。区残联每年根据全区残疾人入户调查及信息动态更新数据,按需持续做好各项兜底保障工作。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三十种重大疾病险和意外伤害险,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对全区贫困残疾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低保残疾人家庭、一户多残、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促进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截止到目前,全区持证人数达1.7万人,持证残疾人享受兜底保障率达到100%。
二、抓实就业创业工程,加速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目标
“残疾人就业圆梦工程”多次被纳入全区“为民办实事”工程,得到了全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武进区残联根据入户调查结果,摸排有就业、创业意向的残疾人,精心设计就业培训方案和提升计划,组织免费培训及技能竞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劳动技能、提升职业荣誉感,增强我区残疾人就业热情和竞争能力。截止到目前,共组织盲人按摩、花木种植、丝网花编织、毛衣编织、电商运营、家电维修、电子配件加工等培训班30余期,扶持自主创业54人,指导创建省级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2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1个,区级“残疾人之家”1家,镇级“残疾人之家”11家,村级“残疾人之家”4家,形成了以“区级残疾人之家”带动全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由村(社区)向残疾人家庭延伸的立体格局,累积促进就业人数达2365人。
三、抓实精准康复工程,加速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的目标
持续开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全覆盖、“三助一免”全覆盖、“白内障复明”全覆盖和无障碍环境改造工程,免费为全区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拐杖、盲杖、助听器、助视器和假肢等残疾人康复辅助用具,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约1万余例,享免费服药的贫困精神病人约3000人,办理入院治疗的贫困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约2000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约1000家,全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享康复服务率达100%。切实开展0-14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大力鼓励公办学校及民办机构投身康复事业,截止到目前全区共有儿童康复机构6家、设立资源教室公立学校4所、特殊儿童家长学校1所,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与融合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
四、抓实权益保障工程,加速实现残疾人“公平共享”的目标
近年来区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建立协作机制,将重度残疾人列为法律援助受援对象,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武进区残联常年聘请专门律师事务所开展残疾人普法及援助工作,切实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心规划建设了残疾人体育活动室、文艺排练室、有声读物阅览室、盲人影院(多功能演艺厅)、残疾人事业成果展示厅等,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活动场地及设备,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区残疾人艺术团持续做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深度活跃在农村、社区、企业,感染了更多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截止到目前我区持证残疾人享免费乘公交车(地铁)、免费进入旅游景点、心理疏导、送教上门等惠残福利,各镇也开展了公共环境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抓实强基育人工程,进一步提高“阳光服务”的`标准
武进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区残联为主导,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助残公益组织和助残志愿者队伍为延伸的残疾人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加大助残公益组织的培育力度,通过扶持指导、政府购买、宣传推广等举措提高公益助残组织的生命力、发展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助残社会组织、爱心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数量持续呈上涨趋势,遍布武进城乡,为武进区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扶。五大协会和社会助残组织每年开展公益活动约30场次,并充分利用新旧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典型、创业典型、社会助残典型,进一步引导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社会氛围,其中同心助残驿站连续五年在助残日期间举办“同心助残与爱同行”大型拍卖会,募集善款100余万元,全部用于我区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帮扶活动,有力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环境。各残工委成员单位也积极参与推动全区残障儿童享有义务教育、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残疾人危房改造、慈善救助等惠残工程,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下一步,武进区残联仍将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向上研学政策方针、向外学习先进典型、向内加固战斗堡垒、向下贴近基层群众,带领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家庭紧密地围绕在党的周围,为实现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进。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相关文章:
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精选13篇)03-31
残疾人先进单位事迹材料(通用6篇)08-15
消防先进单位事迹11-06
防疫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04-22
创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11-11
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主要事迹11-02
卫生先进单位事迹材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