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的事迹素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1
当贺老师举起手上的八张五彩斑斓的小报时,同学们的眼前不由一亮,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前不久那场有趣的比赛,其中一张小报可是我们组四个同学呕心沥血的结晶呢……
那是上周五,老师要求各组组长挑选身手不凡的'组员三名,利用手头资料和空闲时间,四人分工合作,在一天之完成一张令人耳目一新的名人事迹小报,不然的话就视为自动弃权。
比赛开始了,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些人议论纷纷,大家各抒己见;有些人踱来踱去,似乎在聚精会神地认真思考对策;有些人东找西寻,开始准备材料。我们组也不例外,组长柴晨晰给我们三个组员分配工作后,我就动作麻利地开始剪资料了。“丁零零零——”上课铃响了,我把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课桌,可课间休息时,居然发现资料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了。“肯定有别有用心的人恶作剧了!”迫不得已的我只好亮出自己的“杀手锏”——画画了。
柴晨晰建议我画几朵令人赏心悦目的鲜花,于是,我挥手自如地画了几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还有一些精巧别致的栅栏。虽然速度有些慢,可慢工出细活,同学们看了,都交口称赞。这一下让我享受到了刮目相看的滋味。
老师马上要收小报了,可就我们这一组还没完工,我心急如焚。突然,柴晨晰发出一声激动人心大喊:“搞定了!”于是一张别具一格的小报问世了:四个大名人的故事赫然在目,“我们向你致敬”的主题美观大方,饶梓膑、柴晨晰、侯思伶、王琰莹四个主办人名字各具特色……
七天后,信心满满的我们终于等来一个让人欢呼雀跃的结果:我们组获得了一等奖!
“那真是一场精彩纷呈而又惊心动魄的比赛呀!”我不禁赞叹道。
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2
梵高画作中标志性的鲜黄色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地消融和褪色。
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颜料,这种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这种颜料是工业革命的一种副产品色素,学名“铬黄”,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而它长期释放、分解的化学过程又是不可逆的。
这种黄色被大量使用于《阿尔勒的卧室》等画作中。遗憾的是,如今这些当年光芒四射的`画作已经逐渐褪去了最初鲜亮的色彩和夺目的感召力,人们再也无法目睹原作的锋芒。
研究者孔恩·詹森测试了梵高画中的铬黄色素,并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这种光泽的消褪是永恒的。要逆反这一化学反应的过程,只会给原作带来更大的破坏。
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3
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终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可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可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4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伟人的事迹素材范文5
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我国书画是极负盛名的。他所写的《兰亭帖》流传至今,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兰亭帖》集中体现了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的成就。
《兰亭帖》是对自己所作的《兰亭集序》的书写。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县)的兰亭。这一天春光明媚,与会的人诗兴大发,纷纷吟出一些诗来。王羲之为这些诗作所感动,欣然命笔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后来传诵的《兰亭集序》。序中记下了集会的盛况,反映与会诸人的观感。《兰亭帖》就是对于《兰亭集序》的精书,写得遒媚劲健,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
王羲之书法的高超成就xxxx于他幼年的刻苦学习。
王羲之幼年学书的时候,非常羡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据说张芝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在衣帛上写字,然后再把衣帛放在染缸里染上色,做衣服用。张芝还经常到水池边上去写字,用池水磨墨涮笔,结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于他这样用功,所以字写得非常好,特别是草书更为出名。当时的人称他为“草圣”。王羲之决心学习张芝的精神,并认为:只要自己肯于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赶上或者超过张芝。
王羲之不仅学习张芝的精神,而且还学习张芝写字的方法。他也像张芝那样,经常到水池边上学习写字。
王羲之家乡临川城下有一条河,靠河的边上有一块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这就是他经常学习写字的地方。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就带上纸笔砚墨来到这里学习写字,用池里的水磨墨,用池子里的水涮笔,每当他的黑黑的墨笔投入池水的时候,水里立刻出现一片黑云似的水墨。这样,天长日久,池水也就渐渐变黑了。随着池水的一天天变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长进了。不久,他写的字就超过了当时的书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书给庾翼的哥哥庾亮写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后大为叹服。他说王羲之的字“真可以与张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终于成为当时的书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边建立了一个州学的校舍。州学里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为怕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被世人所遗忘,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的柱子上,并且邀请当时的大散文家曾巩写了一篇《墨池记》。
曾巩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记》里除了记述王羲之当时临池学书的事迹之外,还阐述了有关学习的一些思想。他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这也就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并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结果;后人之所以赶不上他,并不是后来的人不能赶上他,而是后人学习艰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这也是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给予后人的有益启示。
【伟人的事迹素材】相关文章:
关于伟人的事迹素材02-16
伟人的事迹02-22
现代中国的伟人的事迹11-11
关于伟人的事迹02-21
名人和伟人的事迹05-06
孙中山的伟人事迹03-31
伟人事迹材料01-05
伟人感动事迹材料10-21
关于伟人的事迹材料01-02
世界的伟人事迹材料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