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模范教工之家”事迹材料

时间:2020-11-23 19:04:20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申报“模范教工之家”事迹材料

  开展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有利于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我校党政领导主动把建家工作纳入工作议程,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四点主要做法和体会:

申报“模范教工之家”事迹材料

  首先,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开展建家工作的有力保障

  2001年校党政领导决定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活动中心,把会议室定为“教工之家”活动中心,齐抓共管,经费有效的得到落实,“教工之家”活动中心的活动场地有专门人员管理,教职工的活动时间得到了保证。从此我校的建家工作从工会单独作占成为党政工共建。学校还建有教师阅览室,乒乓球室,大餐厅作为教工活动的场所。教职工的活动有了空间,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了接触和了解,增进了交流和友谊,增强了凝聚力和单位的活力。

  其二,明确建家目标,是开展建家工作的坚实基础

  “教工之家”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建立了有效工作机制,我校的建家工作做到“十个结合”,即与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指导方针相结合;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结合;与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相结合;与智力开发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相结合;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与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相结合;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学校相结合。“教工之家”的内容充实,各项活动更加规范化、统一化、合理化。

  其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开展建家工作的无尽源泉

  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工会开展工作的对象、环境、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工会干部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保证工作常做常新。

  开展各项活动,在不断丰富“教工之家”的内容上做文章,如开展以“三育人”、“树、创、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活动;争做五好文明家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青年教师“教与学”座谈会;“一帮一,一对红”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职工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大家庭的乐趣,在大家庭中共议教育改革大计,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共建“教工之家”,促进了教代会制度建设,保证了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聘任制、干部竞争上岗、聘请职称、全员综合测评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教育内部深层次的矛盾日趋显现。工会主席参加了学校的有关会议,对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发展规划能够征求工会和教代会意见,尤其是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能提交教代会审议决定,提出修改意见,体现了学校重大决策出台的群众化、民主化、科学化。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代会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既保障了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权利,又促进了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民主运作。在整体上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学校改革的平衡推进创造了条件,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校群关系,增强了学校各级党组织对教职工的凝聚力。

  共建“教工之家”加强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了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每年通过举办负责部门工会的领导和部门工会主席学习班,把学习、交流、讨论、考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促进了工会工作的开展。

  其四,增强积极性、主动性,是开展建家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们以“共建”为主导,坚持“勤、快、实、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基层工会的积极性,促进建家工作的开展。所谓“勤”,就是要勤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校内外教育改革信息;“快”就是要及时地把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向党政领导汇报,献计献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工会全面工作的开展得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实”就是要努力为教职工说实话、办实事,取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所信赖的“家”;“争”就是要经常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会工作,争取得到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党政领导挤出时间参加工会的各项活动,多拨出一些经费支持工会开展建家活动。

【申报“模范教工之家”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模范夫妻事迹材料12-09

农村模范家庭事迹材料12-20

社区模范家庭事迹材料范文12-17

模范职工小家事迹材料12-09

书香家庭申报事迹材料12-17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精选6篇)12-31

农村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范文12-29

初中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2-23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通用7篇)12-21

拥军模范单位先进事迹材料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