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站站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老乡眼里,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助理工程师李跃文是一位有水平的农机专家。办公桌上堆的是厚厚的专业书籍,抽屉里摆的是琳琅满目的机械工具。新机器调试安装,老机器维修保养,老李都能以最快的时间“手到病除”。
在李跃文妻子的眼中,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土人”。整天与土地、农机打交道,回到家里,从头到脚都粘着土。
不过,在老李的眼里,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机人员。坚守30多年,只为了当初“立志用农机减轻老乡负担”的心愿。
跑遍全县田头,推广最适用的农机
1982年,还是小李的李跃文从晋东南地区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本已分配到公社当团委书记,他却放弃掉这个外人眼里的“美差”,要求去做公社农机管理员。“高中毕业后我当了5年的农民,体会了做农活的辛苦。耕地靠牛拉犁,收割靠肩挑背扛。那时我就下定决心学习农机。”说起当初的选择,李跃文一点也不后悔。
30多年过去了,小李变老李,不变的是李跃文对农机工作的热爱。老李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跑遍全县的沟沟坎坎。“地形和土壤的差异都会影响农机性能的发挥。只有了解具体农业生产条件,才能把最适合的农机推广给农民。”多年下来,老李心中就像是“挂”了一幅当地农业生产地图,“武乡的'地形是东西长而高、中间低而窄。土壤多为沙壤土、混黏土和白土,主要适合种植玉米、小麦、谷子和薯类。”
二是要亲自动手,打开机器看看究竟。这也是李跃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新技术引进、试验到示范,他都要自己先演练一遍,弄懂原理。轮到农机手操作时,边指挥边跟着机器来回跑。“农机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农民,不仅要讲清原理,更要手把手地演示,这样才能发挥农机最大功效。”老李挤出时间,讲科普、做宣传、搞培训、解难题,直到农民熟练使用才放心。
聊起农机推广工作,老李有说不完的话,老乡们求知欲望足,但受文化水平制约;农机推广关键是要消除农民怕失败的顾虑,不能影响收成;基层农机人员太紧缺了,日常的培训任务很重,经常忙不过来……“这些新问题,给基层农机人员带来了新挑战。”
做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的“土”专家
武乡地区丘陵多,平川少。大型农用机械开不进山地,小型农机企业又不愿生产。如何改进适用于当地的农机,是老李面临的大难题。
经过不断探索,老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330型机械翻转犁进行改进,使入钩、翻转更顺畅,避免了空耕现象发生,作业效率提高20%;对马铃薯播种机进行了多项改造,避免了一穴多株现象发生;对东风4LZ1.5—1548收获机拨禾轮进行改进,降低了收获谷物时的损失……
最让老李得意的是,历经三年时间,他研发出谷子机械化免间苗播种技术。老李解释,过去老乡种苗稠密,当地降水少,为保证成活率,需要拔出多余的幼苗。完成这项工作每亩地需要三四个人。采用免间苗播种技术后,不仅节省了劳动力,每亩地还能减少种子损耗0.3公斤。
老李最初的心愿正逐渐实现。武乡这个山区农业县的农机化实现巨大的飞跃:从1992年到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由4.8万千瓦发展到18.6万千瓦,各类配套农机具从676台(件)发展到5901台(件)。化肥深施、机械铺膜、玉米单粒点种、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从示范推向了大面积应用。
农机专家、工程师、站长……现在李跃文身上又多了一个“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的称号。在外人看来,老李的身份一点也不土。可李跃文说,“土地是我最大的灵感。我从农民中来,还要到农民中去,做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的‘土’专家。”
【农机站站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09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09-26
个人安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2-31
大学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2-23
医保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07-04
创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8-24
幼儿园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09
少先队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18
先进车间事迹材料12-07
校级学生先进个人相关事迹材料范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