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篇1
作为一个扶贫干部,刘敬才去农村扶贫的里程记录保持在每年1000多公里……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他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共产党员干部已经递交了一份满是诚意和温度的答卷,但他说:“为百姓,还可以做得更多,我,还在路上!”
2017年6月8日,盛夏,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大地。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人民政府兽医站站长刘敬才乘着摩托车在乡间碎石公路上缓慢前行,今天,他要去太平村11社杨洪林家。帮扶的贫困户大多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但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六次跑在这条九曲回肠的碎石公路上了,眼看着前方不远处就要到他帮扶贫困户杨洪林家了,没想到一个上陡坡,摩托车压过一块较大的石头,石头不稳,摩托车猛然侧倒,刘敬才随摩托车一起滚下坡去,他的小腿因为受到猛烈撞击当场鲜血直流······
在给同事打完求救电话后不久,他被及时送到镇卫生院进行紧急救治,被帮扶的贫困户闻讯后也赶到医院来看望他:“老刘,你看你,哎呀,咋伤得这么严重呢?”面对这个多次上门给他指导脱贫的帮扶人,他俩早就成了老朋友。“哎呀,就是肌腱断裂受伤了,你也别太担心了哈。哦,对了,家里人都还好吧,上次我给你带来的鸡苗长得怎么样啦······”在医院的病榻上,打着吊针的刘敬才依然不忘对贫困户进行情况了解。
“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积攒了许多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故事,我们只有多多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打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到致贫的症结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刘敬才告诉记者。
“要让百姓觉得是自己人,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这次受伤我觉得没啥了不起的,你看我这手机里每一张入户走访的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每当夜里想到他们贫困的家境我就睡不着觉,一直想着为百姓多做点儿事,为这片土地、这方百姓做事,我永远激情澎湃!”
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篇2
西和县大桥镇仇池村位于县城以南60公里处,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16户、864人,现有耕地面积1314亩,人均耕地1.5亩。全村共有党员17名,预备党员1名,后备干部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近年来,仇池村党支部坚持按照"五好"党支部的建设标准,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切实加强村班子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积极为党员开展工作搭建平台,不断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深度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三项措施,切实提高"三委"班子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强化履职能力教育培训,提高班子成员素质。村党支部在组织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培训班的同时,班子内部建立了成员轮流授课培训制度,围绕理想信念、政策法规、科学文化、致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每月一次的集中培训,学教结合,以教促学,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党性观念,切实提高了理论素质和履职能力。
2、建立班子成员分工制度,靠实干部工作责任。村党支部按照居住邻近、方便工作的原则,通过实行分片包抓制度,对村三职干部及监委会主任分工包社,并由他们全权负责各社的日常工作,推动了村级事务的有效落实。同时,党支部按照村班子成员工作职务及个人特长,结合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双联、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需要,又对每位班子成员进行工作分工,进一步靠实了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全面落实激励考评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热情。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一诺双评三考核"工作机制,每年年初,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讨确定全村年度工作计划。在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三委"班子成员都按照工作分工,对党员群众郑重承诺,并及时公开承诺事项,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评议和考核,并按照年终考评结果,严格兑现奖惩措施,有效激发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三个平台,积极为党员群众开展服务
1、强化阵地建设,搭建服务平台。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契机,村党支部对党员活动室功能重新进行划分,并合理规范布置,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完善了办公桌椅、文具用品等软硬件设施,让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积极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了集党员学习教育、村民议事、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切实发挥了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
2、开展设岗定责,搭建职能平台。村党支部根据全村工作实际需要,设立了政策宣传岗、产业发展岗、计划生育工作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岗位,并按照无职党员个人特长,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和无职党员签定了履职践诺目标责任承诺书,使他们明确了工作责任与目标,同时,通过每季度开展一次考核,实现了无职党员从"无位"到"有为"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党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发挥作用,为村"三委"班子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建立帮扶制度,搭建联系平台。村党支部积极组建"一会两队三员"队伍,即村务理事会,便民服务队、护村巡逻队,人民调解员、民情信息员和治安保卫员,有效维护了全村的和谐稳定,为该村快速脱贫致富、创建和谐村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通过开展"1+1+10"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将17名党员和全村216户群众结成对子,让每名党员联系13户群众,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社情民意调查、矛盾纠纷调解,使每名党员人人为群众服务、人人为美丽乡村建设作贡献,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3+5"工作法规范了村级事务运行,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
村党支部认真落实"3+5"工作法,凡涉及村内重大事项坚决按照事前公告、定事合议、事定承诺、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程序严格执行,有效规避了项目风险,进一步规范了农村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通过实施127户危房改造,人畜饮水管网供水提灌工程,实施仇池山13公里公路改造铺油项目,硬化村内小巷道,实施村内房屋风貌改造,建设伏羲文化广场、仇池村牌坊大门、仇池文化室综合楼、伏羲文化展厅等,切实推动了全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解决了群众住房、饮水、出行困难,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对需要群众投工投劳等公益事项村党支部积极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栽植树木,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断美化生活环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村党支部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和发展,帮助群众积极栽植经济林果、建设蔬菜大棚、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全村扶贫开发工作进程不断加快。
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篇3
在呼图壁县大丰镇有一个引领全镇新农村建设新模式的村子——红柳塘村,该村位于大丰镇以东1公里处,312国道北侧,总户数150户,人口707人,耕地面积8900亩,辖两个片区,居住着汉、哈、维三个民族,共有党员27名,其中流动党员2名,团员30名。近几年,大丰镇红柳塘村党支部作为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党建示范点,以“五个好”为标准,通过“强班子、抓队伍、增收入”,大力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1380元。
抓班子,强核心,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
红柳塘村扭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扩充新鲜血液。一是狠抓干部责任制。将镇上下达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每名班子成员,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年底根据承担的工作量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直接挂钩。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推诿、拖延、缺勤等现象及时记录在案,将处理结果与年
底双目标考核相挂钩。二是认真落实干部坐班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坐班无故不到的、值班脱岗的,实行现金处罚,并作为干部年终评议的重要依据,扣除相应的考核分值。结合“为民服务全程”工作,将村干部确定为代办员,使群众办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一次,一个家有急事的干部忘了值班,被扣了50元钱。几年来通过村干部坐班,共接待群众50余人次,办结率达95%,回复率达100%,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三是深化干部承诺制。召开村民大会,公开承诺事项,并把承诺和兑现作为干部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使承诺事项落到实处。
抓载体,强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群众基础
不断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了根据工作需要定岗、依据特长定职、结合岗位职能定责、按季度进行评岗的“三定一评”机制,制定了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制度,将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纳入党员评议当中,有效地发挥了无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全村党员上岗率达100%。李彦奎、陈加林等4名老党员主动申领环境卫生岗,组建了老年卫生保洁队,负责全村的卫生保洁。同时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富民工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确定帮带联系人,开展“一创二带三帮”活动等措施,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双带”能力。全村已培养科技致富引路人8名,科技致富带头人15名,科技致富示
范户20名,富裕户达70%。扎实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全村除5名老党员外,20名党员与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共建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5名农机户党员自发组成了农机服务队每年为5户困难户义务耕作,为困难户节省机耕费3000多元。
挖潜力,增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利用312国道沿路地理优势以及离集镇较近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兴建了煤炭交易市场、红柳塘轧花厂,通过土地租赁、参股经营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机井、林木等资产的发包、租赁程序,确保集体收入稳步增加,解决“无钱办事”问题。积极争取到200万元的地埋式滴灌项目,全村节水灌溉面积达3000亩,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人均占有项目田4亩,为“生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农民增收关键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肉鸡养殖业,今年新建高标准鸡舍3栋,使全村规模养殖户达到12户。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二三产业,6户党员从事货物运输业,月纯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4户党员外出承包土地2000亩,年创收40万元。
抓治理,定规划,彰显新农村建设新成效
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先后请县、镇司法人员来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使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其次是大力构筑精神文明载体。在村委修建了图书阅
览室,投资10万元,建成了文明一条街,安设了健身器材,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墙上刷写《村规民约四季歌》、《村民文明公约歌》等宣传标语,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修养。开展了“四个和谐”“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该村已有95%以上的户达到创建标准。
红柳塘村作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又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居民点改造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按照50年不落后的思路和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具体要求,对房屋、道路、巷道绿化、桥涵、文化室、卫生设施等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目前,全村实现道路柏油化100%,抗震安居房建设率95%。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红柳塘村近几年来先后荣获自治区级“巾帼示范村”称号、“州级党建示范点”称号、县级“五个好”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称号。
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篇4
孙晓秀是夹江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孙晓秀同志参加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优秀党员同志为学习榜样,坚定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一、深入走访农户,掌握村情民情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孙晓秀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况。白果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西部,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9人,有贫困户83户211人。大多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茶叶、黄花,科技含量较低,群众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有一小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但养猪、养鸡数量较少,均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且全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通过深入走访,全面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情,为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献计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白果村七组陈玉琴,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50多岁的父亲,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这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亲,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就剩下这一老一小。孙晓秀得知后经常到孩子家问寒问暖,为陈玉琴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为从根本上解决陈玉琴家经济困难,孙晓秀积极努力,最终为陈玉琴办了五保。幸福总是很短暂,不幸再次降临到陈玉琴身上,陈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这件事后,孙晓秀立即组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慰问、帮助处理奶奶的后事。在奶奶的后事处理结束后,孙晓秀用心给陈玉琴做心理疏导,鼓励陈玉琴勇敢地生活,并积极与陈玉琴的亲属协商,落实陈玉琴的抚养人,还为陈玉琴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6000余元的爱心款,让这个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如今,只要孙晓秀去看她,己经懂事的小姑娘总是多远处出门脸上带着微笑迎接孙晓秀……
二、讲究工作方法,稳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孙晓秀作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并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三)狠抓政策落实。孙晓秀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并通过脱贫攻坚专题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夜校、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医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残疾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各项惠民补贴准确无误。
(四)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掌握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
(五)抓典型示范,倡导新风正气。深入了解贫困户,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过开展 “感恩奋进,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动”,评选典型示范,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念,引导新风正气。
三、心系贫困群众,帮扶务求实效
白果村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品种单一,除了采茶期间群众有稳定收入,其余时间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群众来说,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孙晓秀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人户都养了鸡,但山路偏远,存在销售难题。孙晓秀暗下决定,一定要帮助群众销售鸡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蛋变成钱。她利用网络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传村里的土鸡蛋,不辞劳苦,自己做起了“鸡蛋的搬运工”。有人曾问:“你是第一书记,只是来扶贫的,怎么干起了卖蛋的活,你又不赚钱,天天这样跑,不嫌累呀?”她说:“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帮到他们的,我都愿意。”。除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群众随叫随到,孙晓秀在驻村期间,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白果村七组71岁村民刘延洪去年得了偏瘫,唯一的儿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刘廷洪。孙晓秀下村了解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同时,又联系相关部门最终给刘延洪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该户家庭困难。孙晓秀这位年青扶贫干部赢得了群众好评。
四、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白果村特色产业为黄花,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面积达5000亩,全村年产3000吨鲜花,600吨干黄花。孙晓秀深知,发展特色产品,打造“一村一品”,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为夯实产业基础,树立白果村黄花品牌形象,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孙晓秀为特色产业发展献言献策。今年,在孙晓秀及村干部的努力下,白果村首次举行了黄花推介会,收购商和游客相聚在白果村,观赏、品尝、推荐黄花,乐山日报、夹江发布等多家媒体纷纷宣传报道白果村的黄花产业,并两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有效地推广了白果村的黄花产业,让更多人知晓白果黄花。如今,白果黄花已经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可,白果村被评为四川省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文青”黄花,产品畅销,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孙晓秀坚信:只要心系群众,扑下身心,多谋思路,就一定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定能努力做个基层扶贫好干部,圆满地向党和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篇5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福。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
有这样一家人,他们是千家万户中普通的一员,他们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户,但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这个家庭共六口人,户主叫,今年44岁了,是县乡庄人,膝下一儿一女,尊父尊母康健,夫妻举案齐眉,家庭其乐融融。他本人已经连任两届庄村委会主任,在的村委换届选举中因其为人善良谦和,处事公正廉明,又高票当选为新一届的村委会主任。家庭和睦、事业成功的一家,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受到乡里乡亲的一直称赞和好评。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二十五岁那年,与张新书结婚,俩人白手起家,开始了共同创业的步伐。创业初期,长年累月在外奔波,转战千山万水,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出差长达两个月,无暇顾及家庭,常常心怀内疚。张新书在家服侍公婆照顾年幼的女儿和儿子,种责任地,养猪喂鸡,里里外外一把手,给创设了一个安定的大本营。有一天,家里打来电报,说母亲中煤气十分危险,正在外地出差的闻讯后一路风风火火赶医院,看到妻子给婆婆倒便盆、擦身体,背着母亲楼上楼下检查,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儿媳贤惠勤劳、为人本分,自从嫁到董家来,张新书从来没有和婆婆没红过一次脸,超过一次架,关系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1999年他通过市场调查后,决定饲养蛋鸡,这样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边经营鸡场,一边照顾家庭。张新书担心丈夫一个人太劳累,也坚持要求去鸡场帮忙,夫妻俩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双方老人,事业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本分做人,鸡场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纯利润达4万元,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夫妻俩成为了该村的致富带头人。,夫妇找准时机,转换经营项目,开始饲养肉猪,又取了成功,不但家庭收入再上一层楼,也给本村村民探寻出一条新的致富路。在,为了拓展业务,方便接送孩子和老人,夫妇购置价值10万的索纳塔一辆,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三、少生优生,善育重教
作为本村村委会主任,一直从自我做起,坚持贯彻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没有违反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条例。并且,张新书还协助计划生育宣传员走访串户的讲解政策,遇到违犯规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还会几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化解问题。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妇更是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张新书说:“教育孩子,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遵循一个1>10的教育原则: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他们尊老爱幼、肯于吃苦、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一言一行,儿子和女儿都看在眼里。受夫妻俩的影响,儿子董,女儿董都形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工作和学习上也十分上进,一直是乡邻们夸赞的好儿女。
四、爱岗敬业乐于助人
担任庄村委会主任以来,工作中总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能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由于他是主要干部,很多时候都是在忙村里的工作,而耽误了自家的农活和经营,但他从无怨言,妻子父母也很理解,从不抱怨。夫妻二人的乐于助人也是人人知晓的,从义务传授养鸡养猪技术,到主动调节邻里不愉快,在庄村,凡是有困难的地方都能看到夫妇的身影。邻里邻居好多时候找他都是村委工作之外的事,但也从不拒绝,每次都是一颗热心肠的全力相助。
他们夫妻二人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幸福是什么?腰缠万贯不一定幸福,位高权重也不一定幸福,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宾,尊老的一颗孝心,助人的一股热情,创业的同舟共济,育人的言传身教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优秀村干部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相关文章:
优秀驻村干部民情日记11-23
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03-24
优秀先进事迹材料(通用11篇)03-25
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通用14篇)03-11
村干部五四好青年事迹材料(精选9篇)03-28
优秀团员典型事迹材料(通用7篇)04-11
关于优秀团员事迹材料(通用5篇)04-11
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通用15篇)04-11
五四优秀团员事迹材料(通用5篇)04-07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通用17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