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1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2
从9月10号去媒体实习,其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实习中不断成长。刚开始电话采访,我都要思前想后,深深吸一口气给自己加油才拿起听筒。在嘟、嘟、嘟的电话等待声中,我总是暗自祈祷“没有人接电话、没有人接电话….”。在面对面的在访中控制不了局面,常常问到一半就不知道接下来要问什么了。遇到强势的人,我就被他的话所淹没,自己要问什么也被搞糊涂了。他们占据了主动权。对一个人的采访可能几分钟就完成了,可是为了这几分钟我可能要犹豫几个小时。面对这些都让我痛苦不已,虽然这段时间的实习常常处于痛苦之中,上面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是我知道自己在不断成长。
实习发现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现一些实习生跟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老师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们帮忙,有什么机会也会首先想到他们。并非他们巴结或有后台。而是他们用朋友的态度相处。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的信息多、技能多,能帮助别人的地方也多,帮助别人多了,别人也愿意帮助你,而你的人脉也广了,掌握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想,大多数时候你以什么心态对别人,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再不能处于独处的状态了。独来独往,别人不主动自己也不理会。把自己个在自己自己的小空间了。总担心别人的看法,把别人想的难以接近。开放的态度使人更快更好的成长。
实习能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实习之后才发觉对写新闻有很多疑惑,以前上的课都没有认真学,现在觉得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之前从来没有听过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课,但现在发觉传播学研究方法有在学习和实践中会有很大的作用,比如采访和抽样就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开始写作时我根本没想到这些,只是跟着一般模式走,没有指导思想,后来回想写作的知识才恍然大悟。比如写一个新闻他是事件性新闻还是非事件性新闻,是要突出事件本身还是人情味这些都与所学知识有关。
人是很矛盾的。尽管新闻实习让我不断成长。但在实践中有很多挫败感和难过的事,还是让我对写新闻产生排斥。……
而实习老师的话也正好说中了我的痛处“现在发现你的思维就是,一发现问题,就退缩,要求完美,自己却又不成熟。那么就会形成这样的模式,不成熟,实践,碰到问题,退缩,因为退缩更加失去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就会更不成熟,更容易碰到问题,更加容易退缩。这是恶性循环。”
老师的话也让我得到启发:实习中我真正要获得的不是新闻而是面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也许你害怕辜负别人的期望,但你怎能辜负了自己的人生。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3
7月通过同学介绍进入了一家知名新媒体公司实习,为期三个月,但因为家里的事情临时推出,所以只实习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有一些心得体会是上学期间所没有经历过的。
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善良友善的主管带我,我主要负责证券板块一个手机客户端的内容编辑,通俗一点就是证券手机早晚报。我负责泛财经的内容。刚开始的时候主管给我讲解了各个板块的风格以及内容来源。之后就直接上手了,而指导工作采用QQ联系。第一天很难进入状态,因为先忙了一阵入职,有了门禁卡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很有感觉,仿佛真的长大了一样,想尽力表现的职业一点,干练一点。什么事都很努力,同时也很着急,因为自己编排的内容总是风格诡异,不是很准确,主管很耐心,总是细致的纠正我的错误并给我有用的建议。
新媒体的同事气氛还算和谐,大家都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利益纠纷。我主动找到了其他几个实习生,和她们一起吃饭,交流,向她们咨询很多业务问题。她们都是很优秀的人,年轻人谈谈学校谈谈糗事让我很快就融入了她们的圈子,这也解决了我心头一大患。这让我知道,主动伸出你的手就会有好朋友,迈出一小步也许会让你健步如飞起来,因为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有几个可以一起吐槽的好姐妹会让你的压力小很多,实习后我们也成为很要好的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第一个星期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找到合适的内容,既要符合网络安全的标准又要贴和栏目风格,同时还要吸引人们有点击的欲望。这样的三项指标看似简单,但对于我这样一个菜鸟却是很难。每天上班在地铁上会看一些证券基础知识,熟悉各种专业词汇,提早半个小时到公司,开始大量浏览新闻,观察和总结各栏目的内容风格,查看点击量,8点的时候主管会叫我面谈,总结一下前一天的工作和反馈。闲暇时间我也会积极询问其他实习生,听取建议。三天后我已经可以掌握负责的栏目风格,找到的新闻也基本符合主管的要求。而第二个星期则进行标题的精炼,必须掌握在13个字以内,这让我痛苦了很久,因为我常常是难以取舍,都是重点,哪个都想放在标题吸引眼球,于是主管常常因为我超字数而发来修改建议,QQ的头像频频闪烁,这让我挫败感很强。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终于可以安心的坐在椅子上,淡定的工作着。
在熟练之后,就会进入疲劳期,开始有大量的时间空闲,我也庸俗的进行了小范围的看视频活动,又一次被主管看到了,就委婉的批评了我,当时我意识到自己入职时的豪言壮志都被疲劳期磨没了,于是凡是遇到空闲时间就去看“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博客,她会讲一些职场的故事,很有借鉴意义。疲劳期我向主管提出可以多分担一些工作,主管很友善的教授了我photoshop,让我做一些很简单的图,虽然大多数都没用过,但是让我感觉自己是在进步的,在一个月后我撑起了负责项目的半边天,主管和另一位同事就有时间制作专题,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成就感,至少有一种我是主力的感觉!持续的打鸡血是克服职场疲劳的好办法,我们不可能一直热爱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工作,总是会厌烦,总是会疲倦,那么找到新的突破点,找到新的可学习的地方,找到新的成就感,就会持续的带来能量,度过疲劳期。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交到了三个好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完成了手机报二分之一的`工作量,收获了工作经历;得到了上司的认可,收获了职业满足感。唯一的遗憾是离职时太匆忙,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来得及和主管吃一顿告别餐,在这里非常感谢他的照顾,感恩!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4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1、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2、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3、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5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实习报告《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6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7
一、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二、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三、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暑期媒体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媒体实习心得体会12-22
媒体实习目的范本06-27
暑期实习日记11-16
新媒体实习单位意见06-14
关于学生暑期实习心得体会三篇11-03
酒店暑期实习报告07-23
暑期酒店实习报告06-12
新媒体运营实习单位意见06-14
新媒体运营的实习心得11-23
教师多媒体培训心得体会12-08